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立储君 马踏晋阳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太子承乾谋反逼宫,君臣二人联手对敌。瞬息之间高下立判。这才引出心存恻隐李世民不忍赐死李承乾,飞鸽传书楚墨风再赴晋阳龙兴处。

就在李世民和楚墨风在太极殿内面对李承乾以及一众东宫卫士之时,由汉王李元昌、驸马杜荷、东宫千牛贺兰楚石、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以及洋州刺史赵节分别率领着侯君集这些年暗自招募的死士,自朱雀门开始分别向着皇城几处重点位置进攻,望着拼死抵挡的皇城禁军,汉王李元昌手持一柄长剑不由地啐了一口,“妈的都给本王卖命些,待太子殿下解决了太极殿里那两只老狗,尔等都是从龙功臣皆有封赏。”

李元昌的一番话,犹如一剂强心针注入众人体内,霎时间身旁那些原本有些畏缩的死士,竟然举着兵刃悍不畏死地冲了上去。

适逢今日,晋王李治带着几个随从进宫悼念文德皇后,本想着趁早朝结束前悼念完毕,随即进宫向李世民请安,谁知才悼念结束,就听闻皇宫外传来一阵阵喊杀声,见状李治当即向着后宫方向跑去,一路飞驰至薰风殿外,李治也记不清这里是哪位妃子的住所,心急如焚地上前敲门,时不时地还四处观望一番,过了半晌薰风殿的大门被缓缓开启,一名双十年华的女子身着一袭鹅黄色宫装慵懒地望着门外的李治,“哟,这不是晋王殿下吗?您今日怎么有空闲来此?宫中有规定未经传召皇子不得私入后宫禁地,还望晋王殿下速速离去,不要给你我惹事才好。”

仔细辨认了一番眼前的女子,李治这才想起此人正是父皇于贞观十一年征召入宫,被封为才人的武曌,历经六年的皇宫生涯,武曌的身形似乎是因为皇宫金贵物品的滋养,愈发丰腴起来,加之已故的文德皇后当年震慑后宫有方,故而后宫内并未发生过什么宫斗现象,活得滋润吃穿不愁,这让武曌欣喜不已,唯独就是李世民在此过夜的次数屈指可数,这让日渐成长的武曌心中空虚不已,此时突然看见了晋王李治,年方十五的李治剑眉星目,身材挺拔,长相俊朗且仪表堂堂,似乎是继承了李世民和长孙竭罗的所有优点,李治一出生就备受李渊喜爱。

望着面前散发着一股儒雅气息的李治,武曌一瞬间想起了埋藏在心中的那个身影,然而迫于后宫规矩森严,武曌只得抬手将门关闭,谁知就在此时只听李治低声说到:“恳请容许小王在此躲避片刻,皇宫外方才传来一阵喊杀声,且小王的随从为了掩护小王尽数前去迎敌了,似乎是今日皇城内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情。”

听到这句话,武曌屏住呼吸侧耳倾听了一番,果不其然似有喊杀声传来,虽然微弱但是也证明李治所言不假,略微思索了片刻,武曌一把将李治拽进了薰风殿内,而后吩咐身旁的宫女将殿门关闭。

望着惊魂未定的李治,武曌赶忙吩咐宫女端来糕点香茗,接连灌了几杯茶水之后,李治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方才小王惊慌失措,有失礼仪,还望才人不要责怪才是。”

武曌闻言莞尔一笑,随后缓缓地说到:“礼仪不礼仪的暂且不提了,只不过金王殿下是否知晓今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知,小王今日是进宫悼念母后的,听到有喊杀声就慌忙逃到了这里。”缓缓地摇了摇头,李治望着武曌轻声说到:“宫里皆称才人机智过人,小王想请才人分析一番,也好能够想出应对之策。”

听到这番话,武曌缓缓地坐在一旁,蹙着眉思索着,若是有外敌入侵,那长安城应该会率先被攻破,只不过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且不说现在长安城各城门早就被打造的如同铁壁一般,单凭这几年他配合陛下四处征战,边境一带也不会有外敌入侵一说了;但是如若不是外敌入侵,那就只能是有人谋反了。

回想起当年武士彟曾经在一次醉酒之后,趁着四下无人对自己提起了长安头号秘辛‘玄武门之变’,依稀记得武士彟挺直了身子大手一挥,心有余悸地说到:“想当年,为父依稀记得,那玄武门外尸横遍地,鲜红的血水粘滞在地上,过后宫里的侍从们擦拭了好久才除去,当时咱们陛下与贤王二人,手持兵刃冲杀在前,面对隐太子和齐王的府兵死战不退,最终成就了今日的局面,过后陛下刻意打压太上皇的旧人,其实为父也知道,这不能怪陛下和贤王,谁让当年魏征、裴寂和侯君集三人暗中站在了隐太子身边,只不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咱们那位贤王殿下可是个人精,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如若说日后再有能够起兵谋反的,那只有咱们这位贤王殿下了,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咱们这位殿下,可是与陛下穿一条裤子的人......”

想到这武曌正待说出自己的猜测,话到嘴边却有戛然而止,楚墨风谋反,这种推论完全不成立的,纵观此人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就算是整个大唐的人都反了,这家伙也不会反的,而且还会竭尽全力迅速镇压叛乱,但是如若不是此人,朝中谁又会有如此大的胆量和实力呢?

回想起此前听宫里的侍女提及,陛下这段时间对太子不喜,朝中也频频传出陛下要改立储君一事,或许......对了,应该就是当今太子李承乾了,身后有这位贤王的支持,其麾下六万修罗铁骑无人能挡,是了,定然是李承乾和他一起,想到这武曌不禁有些艳羡,如若这六万修罗铁骑能够为我所驱使,那岂不是......只不过武曌也知道,想得到高额的回报,是需要有等价甚至是高价的付出才行的,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周身,武曌不免邪魅地一笑。

念及于此,武曌有些忐忑地说到:“晋王殿下,如若没有猜错,今日应该是你大哥李承乾谋反了,只不过此事是否有贤王殿下参与,就不得而知了。”

谁知李治听了武曌的话,却是摇了摇头说到:“才人说是太子谋反,小王还是相信的,我那大哥似乎早就迫不及待地想登上皇位了,至于您说贤王叔参与,估计您是猜错了,且不说贤王叔麾下六万骑尽数开赴北境,单单是其麾下的不良人此刻也尽数赶往了晋阳,贤王叔当年四支主力尽数惨死,而今身边只有这两条臂膀,现在臂膀尽数不在,您觉得他能反吗?”

如若此时楚墨风在场,听了李治这一通分析,定然会赞许地拍拍对方的脑袋,而后语重心长地说:小子,你这话说的固然不错,但是谁告诉你,你贤王叔只有两条臂膀了,不知道你贤王叔号称千手观音吗?若不是一步步布置好,你以为你老子还能安心地坐在那个皇位之上吗?

正在二人猜测之际,只听薰风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武才人,咱家是陛下身边的王德,太子谋反,陛下命咱家带禁军守卫后宫,咱家奉贤王殿下的命令前来保护您,还望您将大门关好,无论外面发生什么情况,请不要开门。”

听到门外王德的声音,李治这才一脸得意地望着武曌,“你看,小王说的不错吧,贤王叔是不会反的。”

此时武曌脸上的表情却是十分复杂,有感动也有纠结,没曾想如此危机时刻,他竟然还是先想到自己,纠结的是这些话却被李治听见了,如若日后此子在陛下面前提及,唯恐会因为自己让陛下与他之间生出嫌隙,想到这一时间武曌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薰风殿外,王德直起了躬了多年的身子,手持一柄拂尘冷冷地望着台阶下面的数十名死士,自己身后大约还有三十名禁军,其余人尽数在抵挡敌人入侵,只见王德冷哼一声,手中拂尘挽了个花,指着下面的死士说到:“贤王殿下命令,尽数杀了一个不留。” 话音一落三十名禁军手持横刀冲了上去,而王德则是阴恻恻地笑了笑,脚下一蹬一个箭步跃下台阶,手中拂尘肆意一甩,瞬间将一名死士的脖颈缠住,只见王德使劲往后一抽,对方当即捂着脖颈倒在地上,众人齐齐望去,那名死士的脖颈处一道道整齐排列的伤口,此刻正不停地冒着血,转头望向王德手中的拂尘,众人这才发现,平素缩在陛下身后的这名王公公,手中的拂尘竟然是一柄精铁打造的,见此情景众人当即狞笑着向着那些死士冲了过去。

与此同时,长安城朱雀门外的大道上,一阵滚滚的烟尘由远至近袭来,为首二人一人持弓一人持枪,身后则是无边无际的铁骑,一面大旗自马队中竖起,上面一个硕大的‘昭’字格外醒目,有见识的人如若见到这面大旗,定然能够猜出,这支队伍正是当年平阳昭公主李秀宁麾下的娘子关守军,没曾想原本应该在娘子关镇守的队伍,竟然会出现在长安城内。

大军丝毫未做停滞地冲过了朱雀门,沿着主街向着玄武门方向杀去,听闻身后传来阵阵地马蹄声,负责在玄武门处居中调度的洋州刺史赵节有些诧异地转过身,待看清了身后骑兵打出的旗号,心中顿时惊恐万分,不由地向着太极殿方向退去,还未走几步只听空气中传来‘咻’的一声,赵节只觉得自己的右腿传来一股钻心的疼痛,低头一看这才发现,一支箭矢颤巍巍地插在自己的膑骨处,吃痛不已的赵节当即倒在地上哀嚎起来。

眼见一击即中,马背上的窦婧妍手中霸王弓向前一指,冷冷地说到:“全军前进,配合禁军剿灭叛军,贤王有令,除主犯外尽数格杀一个不留。”

身后这些娘子关守军,除了是当年窦婧妍和杨琳的旧部之外,很多人承蒙赵信等人倾囊相授,以至于这些人不自觉地将自己划归到贤王麾下,此前听闻楚墨风要秘密调遣兵马进京,为了这件事众人险些争吵起来,人人都想为楚墨风出一份力,最后还是楚墨风亲自手书一封才平息了争吵。

太极殿内,大唐皇帝李世民手中步槊一抖,将李承乾手中的长剑击落,望着自己这第一个孩子,这个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长子,李世民不由地想起了已故的文德皇后,望着李承乾面无表情的模样,李世民忿忿地说到:“逆子,你如何对朕都无所谓,但是你这么做对得起你故去的母后吗?”

提起了文德皇后,李承乾似乎是才回过神来,跪在李世民面前哭泣着说到:“父皇救我,儿臣知道错了,一切都是儿臣受人怂恿,儿臣愿意以死谢罪。”

见此情景李世民心中也有些不忍,无奈之下望向一旁的楚墨风,眼见李世民望过来,楚墨风冷冷地看了一眼侯君集,而后有些烦闷地说到:“妈的,老东西,你说你安安分分地活到死多好,自从武德年间就开始给我们找麻烦,这一次看来你是到头了,流放也好赐死也罢,本王可以饶你家眷不死,但是你...如若再留你在世上,岂不是太危险了。”

话音一落楚墨风对着李世民说到:“陛下,罪不及妻儿,侯君集您随便处置,其家眷,就算了吧。”

似乎是默许了楚墨风的说法,李世民缓缓地点了点头,此时楚墨风对着李承乾阴恻恻地一笑,“小子,当年本王是怎么嘱咐你的,好生待着勤学勤问,那些没有用处的人和事不要去沾染,而这些年本王疏于对你管教,加之杜正伦那群猪狗又变本加厉地苛责你,而你小子有不是定力很强的人,这才导致了你今日的局面。说实话,你一定很好奇,你与侯君集商议谋反的事情,本王和你父皇是如何得知的吧?”

话音一落楚墨风抬起手拍了三下,“让你见一见一些人,你就知道你所谓的逼宫谋反,在本王和你父皇看来,就如同小孩子的把戏一般幼稚。”只见伴随着楚墨风的话语,从后殿走来两人,为首一人正是李承乾亲自招募的刺客首领纥干承基。

见到纥干承基之后,李承乾有些吃惊地指着对方说到:“纥干承基,你此刻不应该是在大牢内吗?”

只见纥干承基对着李承乾缓缓地施了一礼,而后直起身轻声说到:“太子殿下,在下纥干承基,的确是江湖人,但是在下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贤王殿下麾下暗探之一,代号‘苦无’。”

此话一出李承乾瞬间明悟,然而再看清第二个人的容貌时,给予李承乾的就不仅仅是震惊了,更多的却是匪夷所思,毕竟如若纥干承基是密探,李承乾还能接受,但是这第二个人无论是从家世还是容貌上,与密探却有着天壤之别,只见此人缓缓地走到李承乾面前,施施然地对着李承乾施了一礼,而后轻声说到:“臣妾见过太子殿下,诚如太子殿下所见,臣妾也是贤王麾下的暗探之一,代号‘西施’,只不过臣妾与苦无的任务不同,当初殿下命臣妾潜伏在您身边,为的是在您荣登大宝的过程中暗中保护您,但是后来的事情脱离了殿下的掌控范围,故而臣妾也只能如此了。只不过您是臣妾的第一个男人,也是臣妾当初真正爱慕之人,故而......”

说到这苏婉儿转身对着李世民跪下说到:“父皇在上,臣妾斗胆请求父皇不要赐死殿下,如若非要杀一人平息父皇的怒火,臣妾愿意替殿下去死,肯请父皇应允。”

眼见苏婉儿如此举动,李承乾一时间竟然痴了,而李世民则是面色不悦地望着李承乾,而后看了一眼楚墨风,“你说吧,这事怎么办?”

吩咐殿内青璃等人将侯君集捆好,楚墨风手中双锏往背后一放,转身招呼了苏婉儿和纥干承基一声,三人缓缓地向着太极殿外走去,待出门之际只听楚墨风有些慵懒的声音传来,“虎毒还他娘的不食子呢,你老李要是下得去手,杀了也无所谓,但是我的人,最好别动。”

听了楚墨风的话,李世民似乎有回到了当年与楚墨风一边征战一边拌嘴的年代,望着楚墨风的背影忿忿地说到:“滚滚滚,说得好像是朕怕了你小子一样,不杀就不杀,流配。”

伴随着最后一名死士被王德杀死,这场历时还不到一日的叛乱彻底结束了,随即王德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手持那柄紫檀木的拂尘,扯着公鸭嗓子指挥着皇城内的侍从们开始清理地面。命人将李承乾押入大牢之后,李世民似乎也有些身心疲惫,径直向着薰风殿方向走去。

夏季,四月,乙酉日(初六),李世民下诏废黜太子李承乾为平民,幽禁在右领军府。得知李世民想要免除汉王李元昌的死罪,群臣执意争辩,无奈之下便赐他在家中自尽,宽宥他的母亲、妻子儿女。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荷等人皆处斩。

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等人以不能劝谏太子,均获罪免为平民。其余应当连坐的,全部赦免。原本因为詹事于志宁曾多次劝谏,李世民欲让其单独蒙受嘉勉,谁知楚墨风却上书称,太子承乾谋反罪魁祸首之一就是于志宁,听完楚墨风一通长篇大论之后,李世民遂下诏对于志宁不惩不罚,至于楚墨风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拒绝了纥干承基为川府折冲都尉的任命。

自从侯君集被收入狱中,贺兰楚石又到宫阙前告发他谋反的事,李世民召见侯君集对他说:“朕不想让那些刀笔吏羞辱你,所以便亲自审问你。”君集起初不认罪。李世民便召见贺兰楚石详细陈述始末原委,又拿出与承乾来往的书信启给他看,君集理屈词穷,只得服罪。

第二日李世民于早朝之上对身边大臣说:“君集有功于大唐,乞求还他一条生路,可以吗?”众位大臣都认为不可。李世民也深知如若宽宥了侯君集,定然会让楚墨风以及一众大臣寒心,无奈之下便对君集说:“与你永别了!遂下旨将他斩首于集市上。

侯君集临刑前,对监刑的将军说:“君集我一时失足走到了这一步!然而当年在秦王府时即侍奉陛下,又有攻取吐谷浑、高昌二国的功绩,请求保全我一个儿子以维持家族的祭祀烟火。”

按照当日楚墨风对侯君集的承诺,李世民便宽宥了他的妻子和子女,将他们迁徙到岭南,没收了他所有的家产。

本以为自己反咬侯君集一口,便能抽身而退的贺兰楚石,却在观看完侯君集的斩刑之后,被一神秘的黑衣人刺杀于府邸门前。

自打李承乾谋反被废,魏王李泰每日忍不住都要雀跃欢呼一番,本以为此番自己能够借此成为储君,谁知就在李承乾被抓当日,李泰竟然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笺,急匆匆地拆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承乾废了,你小子也没有希望,太上皇临终口谕,如若李承乾不堪大任,遂废之立晋王李治为储君,另外,你以为你小子派人在义宁坊做的那事,本王忘了吗?小心,本王时刻在盯着你。

浑身颤抖着将手中的信笺烧掉,李泰瞬间瘫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唯有幽暗的烛光不停地摇曳着,映照着李泰阴晴不定的面庞。

李承乾被废掉太子后,李世民亲御两仪殿,群臣都退朝,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四人,李世民有些伤感的对他们说到:“朕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如此作为,朕的心里实在是苦闷、百无聊赖。”言罢突然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而后李世民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

长孙无忌等见状,以为李世民得了失心疯,遂请求告知有什么要求,李世民见状缓缓地说到:“当日贤王宣读了太上皇临终口谕,按照太上皇的要求,朕想要立晋王为太子。”

闻言长孙无忌面色一惊,而后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样说到:“我等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

见状李世民对李治说到:“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当拜谢他。且你贤王叔也支持你,过后你定当亲自到贤王府拜谢,日后朕决意由你贤王叔教授你,你此番前去顺便将谢师礼也行了。”

李治闻言点了点头,遂先拜谢长孙无忌,遂在李世民的示意下,离开了两仪殿向着贤王府邸走去。待李治离开,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等人说到:“你们已经与朕的意见相同,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

得知此事贤王也一力支持,褚遂良当即笑着说到:“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属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试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

李世民闻言遂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文武大臣,对他们说到:“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众位皇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为太子?你们须当面明讲。”

不料众人都高声说道:“晋王仁义孝敬,应当做太子。”李世民听闻十分高兴,这一日,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李世民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丙戌日(初七),李世民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当日李世民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饮宴三天。

席间李世民对身边大臣说到:“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苦心经营而得到。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而潘王企图谋取的,两人都要弃置不用,这一规定传给子孙后代,永为后代效法。而且李泰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与李泰均安然无恙。”

话音一落李世民却惊奇的发现,席间并未看见楚墨风的身影,四下寻找一番无果,李世民遂侧过身对身旁随侍的王德说到:“今日宴席没有请贤王殿下来吗?”

谁知王德有些委屈地说到:“启禀陛下,老奴哪敢啊,只不过老奴去殿下府上传旨时,却被大王妃告知,昨日殿下收到并州传来的消息,今日一早便率领剩余的不良人离开京城,似乎是奔着并州去了。”

听王德这么一说,李世民缓缓地点了点头,举起杯子站起了身......

有道是硕鼠在仓颗粒无收,且看不良人晋阳查案,再看楚墨风并州遇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