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三百二十四章 武氏次女 名不虚传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世子被罚各部震惊不已,皇帝下旨责令务必安抚,殊不知镜花水月皆是虚幻。这才引出楚墨风奔赴荆州,奇女子语出惊人,秉烛夜谈洞悉世间百态,临时起意启程迁入长安。

鉴于楚玄黓被杖刑一事已然在长安城传的沸沸扬扬,朝中不少臣工的目光全都盯着这件事,毕竟此番是贤王的世子被杖刑,按照众人心中所想,这位爷此番定然会大闹一场,谁知接连两日过去,贤王府内却是鸦雀无声,唯一传出的两个消息一是陛下命王德前来送补品,却被贤王殿下退了回去;二是此番贤王世子伤得不轻,虽然性命无忧,但有可能落下后遗症。这两个消息一出,众人这才知道,隐藏在平静下的风暴正在渐渐聚集,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一时间那些与楚墨风平素交好的,那些与于志宁平素交恶的,纷纷观望着事态的发展。

而随后李世民下旨一事也经由皇宫内传出来,众人心中纷纷感叹,于志宁这次算是完了,自己一时爽快,却白白葬送了前程,自古以来身为太子的师傅,只要太子继承大统之后,一个帝师的头衔是跑不了的,而且其子孙皆可以此得到助益,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殊荣,没曾想一手好牌让于志宁打成烂牌,只不过众人并不知道,于志宁此次事发,主要的原因竟然是太子李承乾。

任城郡王府内,才下值的刑部尚书李道宗,坐在正厅内捧着一壶热茶一杯一杯地往肚子里灌着,“你说说,这是什么事,这一次敢打玄黓那小子,日后若是咱们家的景恒去做太子伴读,若是稍有差池,是不是也得被施以杖刑?我李道宗自认没有贤王兄那个魄力,届时若是儿子被打了,是不是还得忍气吞声的?”

本以为李道宗好似在自言自语,谁知一旁身着粉紫色莲花牡丹裙的大王妃张美人却是无奈地笑了笑,“殿下,此番这件事就是那詹事府无端生事,只是臣妾以为,殿下与其他人一样,仅仅看到的是事情的表面,您不妨换个思路,于志宁为何胆敢如此嚣张跋扈,还不是欺负太子殿下惯了,故而此番才借着惩罚世子殿下,做给太子殿下看的,杀鸡儆猴,没曾想这只鸡身后站着的却是朱雀。”

年仅二十五岁的张美人,虽然平素温婉恬静,但是除了李道宗,所有人都小觑了此人,虽然出身并不是多么富贵,但是张美人自幼饱读诗书,每每与李道宗讨论起国家大事,都让李道宗刮目相看,久而久之李道宗每次遇到一些想不透的事情,都会将张美人唤来,二人闲谈一番之后,很多问题随即迎刃而解,此番听到张美人这么一说,李道宗当即倒吸了一口凉气,“嘶...如若按照你这么说,那这于志宁和杜正伦未免也太大胆了吧?”

“大胆?殿下设想一下,如若身后没有人授意,这些人岂敢做出这些事来?要知道这个储君只有一个人,而咱们陛下的子嗣又那么多,难保没有人动心思的。”微微地冷哼一声,张美人缓缓地走到李道宗身后,轻轻地为其揉捏起来,“其实殿下,臣妾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感受着身后恰到好处的力道,李道宗缓缓地说到:“你我夫妻二人本就是一体,有什么不好讲的。”

“那臣妾就斗胆了。”眼见李道宗应允,张美人缓缓地说到:“其实无论谁想当储君,殿下只需要明了两个人的意思就好,第一就是咱们的陛下,毕竟都是他的儿子,选哪个做储君,决定权还是在他手中;第二个就是咱们的贤王殿下,论起来现今的大唐,很多事情的决定权都在陛下和贤王殿下手中,如若殿下表明支持谁,那这件事就定然是十拿九稳了,剩下的就看陛下何时退位让贤了。”说到这张美人顿了顿话头,“此前臣妾进宫去探望皇后娘娘,娘娘无意中曾经提及,当初立承乾为储君的时候,贤王可是十分欢喜的,遂命玄黓进宫做了承乾的伴读,只是今次这件事之后,殿下还是要去探一探贤王殿下的口风才好。”

李道宗此人,若是论战场征战杀伐,也算是继楚墨风之后的一员猛将,且此人从不仗势欺人,心胸也算宽广,与此时的楚墨风和李孝恭并称为大唐三贤王,想当初贞观六年李世民大摆酒宴,尉迟敬德也在邀请之列。尉迟敬德发现有人的席位排在自己之上,大为不悦。任城王李道宗出面劝解,尉迟敬德一拳打在他的脸上,差点把李道宗的一只眼睛打瞎,但是李道宗并未与尉迟敬德计较。

李世民非常生气,事后严厉警告尉迟敬德,“我以前一直认为刘邦对功臣做得太绝,自己当上皇帝后,希望君臣能够和睦相处。但是看到你如此无法无天,才知道当年刘邦杀韩信,实在是迫不得已。这次我可以原谅你,你以后一定要自我约束,不要日后追悔不及”。

而后尉迟敬德亲自前往李道宗府上负荆请罪,按照当时事后楚墨风的意思,尉迟敬德也算是受楚墨风点拨才归顺大唐的,居功自傲还伤及亲王,依例来说此事定要将尉迟敬德示意杖刑二百才可,谁知李道宗却大度地饶恕了对方,事后楚墨风问起是,李道宗却笑着说到:“咱们大唐的将领,常年为了朝廷征战,偶尔脾气不好也情有可原,身为宗室总不能连这点肚量都没有啊。”

但是此番却是涉及站队的问题,从古至今站队站不好的,大多不是死于非命就是死于非命,很少有能够善终之人,像魏征、裴寂之流,若不是李世民开恩,依照那位爷的脾性,早就将这些人发配了,念及于此李道宗缓缓地点了点头,“成,明日本王就去贤王府走一趟,顺便看看玄黓那个孩子伤势如何了。”

夫妇二人商议之后,早早地进房休息了,第二日下朝之后,李道宗命人带着各式礼物,溜达着来到了位于义宁坊的贤王府,远远地就看见一个身穿常服的男子,被贤王府的门房送了出来,只见此人缓缓地摇了摇头,转身向着前方走去,见此情景李道宗赶忙命人上前叩了叩门环,只听大门内传来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我说于大人,不是告诉您了吗?今日贤王殿下不在府内,大王妃发话了,不会见您的,您这人怎么还反反复复的?”

伴随着声音传来,大门缓缓地开启,只见门房探出半个脑袋正待开口,却发现门外的人竟然是任城郡王李道宗,当即敞开大门施了一礼说到:“不知是殿下莅临,方才多有冒犯,还望殿下莫要责怪。”

李道宗见状摆了摆手,饶有兴趣地说到:“老张,方才那人是太子詹事于志宁?这厮怎么想起来到贤王府了?而且听你说贤王不在府内?莫不是搪塞之词?”

将李道宗引进府内之后,早有下人前去禀报,顿时贤王府内一阵鸡飞狗跳,此时门房老张闻言面色一苦,“任城郡王殿下,草民欺瞒谁也不能欺瞒您啊,贤王殿下的确是不在府内,昨日清早就奔荆州去了。”

说话间史寒霜早已带着李玉湖来到了院内,一见李道宗赶忙上前施了一礼,“妾身见过任城郡王殿下,不知殿下今日到来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大王妃有礼了,贸然造访还望大王妃不要责怪道宗唐突才好。”眼见史寒霜和李玉湖出来,李道宗赶忙还了一礼,“听闻玄黓侄儿受伤,道宗心中挂念不已,适逢今日无事,下朝后就赶紧来了。敢问玄黓侄儿伤势如何?”

听闻是来探望楚玄黓的,且此人是李道宗,史寒霜与李玉湖相视一眼,引着李道宗来到了楚玄黓的房内,一进门就看见脸色蜡黄的楚玄黓趴在床榻上,一旁的沫沫正端着一碗药一勺一勺地喂给楚玄黓,发觉李道宗进来,楚玄黓赶忙强撑起身子说到:“皇叔前来,侄儿有伤在身不便行礼,还望皇叔不要责怪。”

快步上前将楚玄黓摁住,李道宗望着对方高高隆起的臀部,忿忿地说到:“这詹事府也是,好好的孩子给打成这样,这叫什么事啊?大夫怎么说?”

史寒霜闻言瞥了李玉湖一眼,意思是该你上场了,后者见状点了点头,突然哭了起来,“梓瑶姐姐这些日子一直在给玄黓诊治,据说此番如若诊治不及时,或许玄黓日后就要一辈子拄拐了,道宗哥哥,这件事您可要给玄黓做主啊。”

眼见李玉湖突然哭了起来,李道宗不免在心中暗自咒骂于志宁,自己这个表妹李道宗是知道的,当初也算是一个性子恬静的女子,平素也不与人交恶,好容易嫁了个如意郎君,而今身兼公主和王妃双重身份,好容易自己的儿子能够有一番作为,却因为此事有可能一辈子残疾,换成是谁都不会善罢甘休的,只不过身为公主的李玉湖没有进宫大吵大闹,已然显示出其礼教优秀了。

想到这李道宗突然话锋一转,轻声问到:“此事贤王兄究竟是什么意思?”

“殿下的意思是,这个太子伴读玄黓也不要做了,如若此番侥幸能够不落下残疾,殿下准备让玄黓弃文从武,只不过殿下昨日也是草草交待了一番,今早收到密报荆州有异动,只身一人奔赴荆州了。”说到这,李玉湖垂着头瞄了李道宗一眼,而后轻声说到:“道宗哥哥,听殿下的意思,玄黓不过是与承乾准备研习太上玄元圣祖皇帝所著的《道德经》,那于志宁就因为太上玄元圣祖皇帝所推崇的理论与其儒学格格不入,进而借着惩罚玄黓来给承乾看的,试想一下,如若身为储君,凡事都要听从所谓的太子詹事的指令,日后承乾继承大统,这朝政岂不是被詹事府所把持,届时这大唐究竟是我李氏的大唐,还是詹事府的大唐?”

这番话不可谓不诛心,身为李氏子弟,对于李氏大唐正统的维护,可是比历朝历代都要尽心的,听到李玉湖的这番话,再结合张美人所述,李道宗瞬间明白了这次事件的个中关窍,长长地叹了口气,李道宗站起身对着李玉湖和史寒霜施了一礼说到:“二位放心,待明日上朝时,本王定然会奏请陛下,定要严惩于志宁那厮,否则一旦被这些人把持住储君,日后我大唐定然危矣。”

话音一落李道宗拍了拍床榻上楚玄黓的肩膀,“小子不错,听说三十棍子下去,愣是没吭一声,果然是你父王的儿子,日后如若想弃文从武,届时皇叔定然悉心点拨你,好生养伤吧。”

起身告辞之后,史寒霜等人将李道宗送出了贤王府邸,待对方离去之后,史寒霜和李玉湖皆是长舒了一口气。

第二日早朝,许久不曾发言的李道宗,站在朝堂上指着杜正伦一通大骂,“试问,这储君是大唐的储君还是詹事府的储君?若是詹事府有那心怀不轨之人,皆是储君荣登大宝之后,朝政莫不是要被詹事府所把持?自汉朝董仲舒那个腐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诸子百家中的主流,诸如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皆被儒家所打压,只不过本王有一点想不通,道家的鼻祖老子,乃是我大唐的太上玄元圣祖皇帝,况且贤王府一脉早已入玉牒晋封为宗室,论起来是为李氏子弟,我李氏子弟研读老祖宗的学说,与你詹事府何干?或者说与你儒家何干?皇家的事情你们也敢妄下定论,莫不是这詹事府意欲位列三公之上?”

李道宗这番话可谓是凶残至极,眼见三贤王之一的李道宗都发火,龙椅上的李世民渐渐地听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细细斟酌一番之后,却发现对方说的不无道理,想当初李唐立国,为了给自己身上镀金,也为了让天下百姓不生出反对的心思,特意认道家的鼻祖老子(李耳)为自己的祖宗,并追封太上玄元圣祖皇帝,而今李氏子弟研读老祖宗的著作被责罚,事情如若传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认了人家当祖宗,却不让研读祖宗的著作,大有欺世盗名掩耳盗铃之意。

想到这李世民轻咳一声说到:“道宗,此事朕知悉了,朕此前已经下旨命太子詹事于志宁自行处理此事,尔等就静候佳音即可。”

眼见李世民都发话了,李道宗也不好再说什么,然而今日这番话却说到了众人的心中。

事情渐渐地过去了将近十日,贞观十年正月丙辰日(二十五),长途跋涉了十日的楚墨风,堪堪抵达荆州治所江陵,进城之后简单地一打听,很快就有人给自己指出了武府的位置,一路按照路人的指示,楚墨风顺利地来到武府门外,还未等自己上前敲门,只听大门内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好好好,父亲不在了,你们这些无耻之人都来欺负我与娘亲,既然这里容不下我们,我们不如趁早离开,他日再见之时,不要说我们是亲戚。”话音一落,只见大门被人从里面打开,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缓缓地走了出来,眼见门外有人,先是一愣,而后缓缓地施了一礼说到:“敢问阁下是?”

听见声音之后楚墨风这才抬眼看了眼前的女子一眼,要如何形容对方的容貌呢?楚墨风思前想后,发觉有首诗最为贴切:‘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此女子尽管一身荆钗布裙,却难以掩饰姣好的容颜,灵动的双眼伴随着一嗔一怒波光流转,感觉自己似乎盯着对方看有些失礼,楚墨风赶忙后撤一步,“在下大唐贤王楚墨风,得知荆州都督武士彟身故,今日特来拜祭,不知府上是否方便?”

听闻对方正是当今贤王殿下,那名女子赶忙施了一礼说到:“启禀殿下,小女子乃是武士彟的次女武曌......”

还未等武曌说完,只听门内传来一个阴邪的声音,“你个贱丫头不是说要走吗?这怎么不走了?”说话间只见一名男子走了出来,打眼一看一副被酒色掏空了的身子,脸色苍白,长相猥琐,待看清门外站着的楚墨风,当即笑着说到:“我说怎么不走了,原来是相好的来了?怎么的?以为老东西死了,随便找个野男人就能在武家耀武扬威了?来人啊,给本公子将这对奸夫淫妇打出去,我倒要看看谁敢阻拦?”话音一落只见府内冲出几名手持木棍的家丁,恶狠狠地望着楚墨风和这个叫武曌的女子。

本就因为楚玄黓的事情心中不爽,眼见对方如此蛮横,楚墨风一把将武曌揽到自己身后,从怀中摸出一面金牌对着那名男子一晃,“你确定准备让你身后的这群下人上来?敢问公然袭击当朝亲王究竟该判什么罪名呢?”

听了楚墨风的这番话,男子冷哼一声说到:“拿着一块破牌子吓唬谁呢?这种牌子武家有的是,我武元庆还怕你不成,来啊,给我打,打完了将那块牌子抢过来,大爷我还缺一个垫桌角的牌子,这块成色样式都不错,大爷我要了。”

话音一落武元庆只觉得眼前一花,待自己反应过来的时候,身后一众家丁早已躺在地上不住地哀嚎起来,扭头一看正待回身喝骂对方,只觉得面前似乎是站这个人,待武元庆转过身,一面金牌正杵在自己眼前,望着金牌上‘大唐贤王如朕亲临’八个大字,武元庆哆哆嗦嗦地说到:“您是大唐贤王楚墨风?”

抬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楚墨风赞许地说到:“不错嘛,小子还知道小爷的名字,值得夸赞,小爷正是大唐贤王,如若没有猜错,你是武士彟的长子武元庆对吧?”

“正是,不知贤王殿下今日前来所为何事?”身子后撤了一步,武元庆这才反应过来,方才对方问自己公然袭击朝廷亲王该判何罪,想到这武元庆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巴掌,如若不是因为武曌那个小贱人,自己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想到这武元庆忿忿地望着楚墨风身旁的武曌,眼神中露出了一丝怨毒的神色。

早就将对方的眼神看在眼中的楚墨风,当即冷哼一声说到:“本王与令尊神交已久,只是始终无缘相见,武德七年你武家幼女满月酒,本王也没来得及喝,前些日子令尊托梦给本王,说是自从他故去之后,家里有些不孝子仗势欺人,不敬嫡母,特嘱咐本王前来查探一番,今日一见武士彟大人所言果然不虚。”

一番话吓得武元庆顿时瘫坐在地上,见此情景楚墨风冷哼一声说到:“今日本王前来拜祭令尊,怎么?武府不欢迎本王吗?”

武士彟,字信,并州文水人。唐朝开国功臣,东都丞武华之子,大业十三年(617年),他资助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授大将军府铠曹参军,然后随李世民军平定长安。唐朝建立后,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李世民即位后,感念其功劳,擢其历任豫州、利州和荆州都督,任内治民有方,得到李世民嘉奖。

贞观九年(635年),得知太上皇李渊驾崩悲痛成疾,在荆州都督任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李世民赐谥号为定。

当年同在李渊麾下共事,楚墨风和武士彟也见过几次,说起来李渊晋阳龙兴,一部分是李世民等人的功劳,另一部分则要归功于武士彟,故而李渊立国之后,给予了武士彟莫大的殊荣,想当初楚墨风一脉渐渐做大,武士彟为了自己终老以后子女能够有个靠山,有意交好楚墨风,对于这种事楚墨风也是来者不拒,毕竟在朝堂上有个盟友总比有个敌人要好千百倍,只是那时候也仅限于二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而今自己听闻武士彟身故,楚墨风定要来祭拜一番,也算是对亡者的尊重。

就在众人在大门口僵持之际,一名妇人缓缓地走了出来,对着楚墨风施了一礼说到:“未亡人武杨氏见过贤王殿下,还请殿下入府一叙。”

见到这名妇人出来,楚墨风赶忙上前施了一礼说到:“太真夫人客气了,本王不请自来,还望太真夫人莫要嫌本王叨扰才好。”

引着楚墨风向着府内走去,武杨氏笑着说到:“殿下说的哪里话,殿下与我家老爷乃是神交,此番殿下能够莅临武府,实乃是武府之荣幸。”对于这位贤王殿下,武士彟在世时经常对武杨氏提及,故而武杨氏对于楚墨风也不算是陌生,引着对方来到了武氏祠堂,楚墨风恭敬地给武士彟上了一炷香,“武老头,你最后一次写信跟本王说,如若你死了,定要本王来荆州一趟,莫不是就让本王看见今日这一幕?如若真是这样,莫不是你真的有先见之明?好吧,既然本王看见了,那本王就管一管,免得本王袖手旁观,日后你再托梦给本王。”

话音一落,楚墨风将手中的香插到了香炉内,对着武士彟的灵位拜了三拜,随即转过身对着武杨氏说到:“本王初来荆州暂无去处,不知今日是否能够借宿贵府?”

武杨氏闻言先是一愣,而后笑着说到:“殿下您看我这忙的都忘了,殿下才抵达荆州,定是没有联系客栈,既然如此如若殿下不嫌弃,今夜就暂宿在府内吧,只是殿下锦衣玉食惯了,莫要嫌弃武府的粗茶淡饭就好。”

“太真夫人说的哪里话,本王出身军伍,风餐露宿惯了,只是有些叨扰了。”对着武杨氏微微一笑,楚墨风转身离开了祠堂。

是夜,吃了一顿所谓的‘粗茶淡饭’之后,楚墨风早早地回到了客房休息,正待入睡之际,只听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缓缓地走到门前将房门打开,只见一袭素白长裙的武曌,拎着个灯笼站在门外,楚墨风见状将对方迎了进来,待对方坐定之后,楚墨风这才缓缓地说到:“姑娘深夜前来有何贵干?要知道男女授受不亲,你我二人此时共处一室,若是传出去岂不是污了姑娘的名声?”

“怕什么?只有那些心虚和心中污秽之人才会有这些想法,身正不怕影子斜,由他们说去吧。”只见武曌将手中的灯笼吹熄,屋内烛光下映衬的眼眸发出了熠熠的光辉,“今夜贸然前来,实则是有些疑惑想请教殿下,还望殿下不吝赐教才好。”

微微抬了抬手,示意对方开口,武曌当即笑着说到:“敢问殿下,世人皆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故而女子自古都是男子的附庸品,不知殿下如何看待这句话?”

“此话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但是世人都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通篇跟女子没有任何关系,女子并非泛指女性,特指人主所宠幸的臣妾,引申为宠幸的身边人。”听对方提及这句话,楚墨风赶忙开口解释,“所以很多人都会将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其实这是错误的。”

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武曌则是继续问到:“对于女子只能相夫教子,殿下又是如何看待的?”

“这一定是那群腐儒用来愚昧百姓的,女子为何只能相夫教子,纵观汉朝的吕雉,虽然行事过于狠辣,但是在经济上,她鼓励百姓经商,在当时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下,她颁布的法令保证了商户的权益,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在政治上,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让各个势力相互制约,朝堂上十分稳定。在文化上,她大力鼓励民间藏书,恢复典籍,这是在董仲舒那个腐儒焚书坑儒后文化的一次复兴;在外交上,她第一次提出了和亲的说法,选宗室的女子嫁去匈奴,以此来保证两国的安定。谁说女子不能执掌朝政?曾经有人称此等行为曰之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在本王看来这是大错特错,远的不说,本朝的平阳昭公主李秀宁,自太上皇龙兴之日起,亲自招兵买马征战四方,镇守娘子关多年不曾使敌军入关一步;还有本王麾下的巾帼军皆是女子,这些人力战突厥保北境不失,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还奋勇冲锋,而那些夸夸其谈之辈,突厥人入侵之时,只能像鹌鹑一般畏缩在家中,等待命运的裁决,故而本王认为,女子也可以出来入朝为官,无论是女巡按、女将军甚至是女捕快,只要做的好,男女都一样的。”

话音一落,只听武曌缓缓地说到:“如若是女皇帝呢?殿下您怎么看?”

寒冷的冬夜,尽管屋内点着三四个火盆,然而听了对方这句话,楚墨风心中还是升起了一丝寒意......

有道是事若反常必有妖,且看长孙竭罗亡故,再看贤王殿下奔丧,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