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冬去春来 正面交锋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楚墨风剿灭来犯之敌,克鲁索率兵奔袭灵州,靠山军初入战场,磐石阵一战成名。这才引出李靖大军突袭定襄,颉利亲信弃暗投明。

随着甘州、肃州以及灵州三地大获全胜,远在突厥王庭的颉利可汗顿时心中大骇,毕竟这仅仅只是对阵州府守军,猛然间被歼灭了将近七万余人,颉利可汗赶忙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大帐内一名身材魁梧的壮汉站起身对着颉利可汗行了一个抚胸礼,而后恭敬地说到:“大汗,大唐人如此不识时务,不如咱们集中兵力,一举将他们的主力歼灭,正好能挫挫他们的锐气。”

此话一出,颉利可汗脸上瞬间露出了一丝不悦,而大帐内在座的其余人则像是看蠢货一样望着这名壮汉。

只见颉利可汗抬起手在空气中虚点了一下,示意这名壮汉坐下,而后缓缓地说到:“刚才诸位也听到巴亚尔兄弟的建议了,诸位觉得怎么样呢?”

在场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然集体选择了沉默,眼前的情景让颉利可汗心中瞬间涌起一阵怒意,这些人贪财抢功都是好手,但是让他们出个主意,却是比母牛上树还要困难,好吧,母牛是不能上树的,但是总不能什么事都要自己来出主意吧,如果总是这样的话,那还要这些统领有什么用?

念及于此颉利可汗冷哼一声,随即起身缓缓地说到:“其实本汗的想法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方面与大唐修书交好,另一方面咱们不妨采纳一下巴亚尔兄弟的建议,麾下主力尽出,去挫一挫大唐的锐气。”

听了颉利可汗这番话,在场众人纷纷露出了一副你真奸诈的表情,而后起身齐声附和。随后颉利可汗一面调兵遣将,另一面派遣使者准备启程赶往大唐,此番突厥大军兵锋直指定襄,然而老奸巨猾的颉利可汗却将隶属于自己麾下的三支虎师尽数留在了突厥王庭。

谁知到了十二月戊辰日(初二),突利可汗亲自赶赴长安向李世民请罪,望着堂下恭敬跪拜的突利可汗,李世民感慨万分的对大臣们说到:“以前太上皇为了百姓的利益,忍辱向突厥称臣,朕常为此事感到痛心。现在突厥首领向我磕头,这多少可以雪洗以前的耻辱。”

在场朝臣无不为之感叹,想当初的渭水之盟,让天下多少人暗地里指责李世民,很多人都说李世民也就是对内强硬,而对外敌之时却是软弱无力,得知这一消息的楚墨风,在御书房内制止了李世民大索天下的冲动,毕竟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不清楚的,彼时国力羸弱,百废待兴,朝中兵力不足且‘玄武门之变’一事让很多将士心中忐忑不安,唯恐突然一日自己被判定为隐太子一脉,从而深陷牢狱之灾。

后来随着楚墨风辅佐李世民清吏治,建新军,改革弊端,实行各项利民惠民政策,渐渐地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而后人心所向,百姓渐渐地对朝廷有了信心。而随着此番突利可汗前来请罪朝贡,庚寅日(二十四日),突厥郁射设率领其麾下所有部族前来大唐归降,为此李世民不禁心中大喜,随后发文书询问前线战事,然而在楚墨风的授意之下,肃州、甘州以及灵州方面在战报中对于楚墨风的到来只字未提。

收到甘、肃、灵三州的奏报之后,李世民在朝堂上连声大笑,随后就见房玄龄闪身出来,面露忧色地说到:“启禀陛下,臣有一事不解,这贤王殿下究竟去哪里了?”

望着殿下躬身而立的房玄龄,李世民示意王德将手中的三份奏报递给了房玄龄,而后面带笑意地说到:“房爱卿,你仔细看看这三份奏报的内容,看完之后你就知道贤王去哪里了。”

房玄龄接过奏报匆忙地浏览了一番之后,从其中嗅出了一丝异样的味道:肃州接敌两万,刺史公孙武达以一万士卒迎敌,终斩杀全数来犯之敌;甘州接敌两万,刺史成仁重以八千守城士卒迎战,历经七日惨烈厮杀,顺利击溃来犯之敌......

放下手中的战报,房玄龄抬头望着李世民,面露惊诧之色说到:“陛下,这...这怎么可能?一万人对阵两万突厥骑兵,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肯定是有猫腻的,莫不是公孙武达和成仁重虚报战果?”

谁知李世民先是微微一笑,而后摆了摆手说到:“房爱卿此言差矣,虚报是断然不会的,只不过肯定是有人施以援手了。”

听了李世民的话,房玄龄当即心头一惊,而后带着一丝怀疑的神色问到:“莫不是,贤王殿下已然奔赴肃州一带了?”

“如若朕所料不差,灵州一战定然也是出自他的手笔。”李世民闻言缓缓地说到:“朕知道,为了这一仗贤王准备了多年,朕此前不让他出征,本想着能够以此迷惑敌人,看来这小子竟然把自己人也瞒住了。打吧,让他好好地带着麾下的主力打吧,一应封赏待其班师回朝之时,朕再奖励他。”

听闻楚墨风率主力出征,朝堂之上纷纷弹冠相庆,在众人眼中只要这位小爷能够出征,这场旷世之战已然是胜券在握。

有句成语叫做鸿运当头,随着此前突厥来降,闰十二月丁未日(十一日),东谢部落首领谢元深、南谢首领谢强率众前来归附。

诸谢部族均是南蛮一支,聚居在黔州西部地区。本着中原百姓是一家的政策,李世民下令改东谢所在地为应州,南谢所在地为庄州,均隶属于黔州都督府管辖,并下旨免除两州三年徭役和赋税。

时间推移至乙丑日(二十九日),柯首领谢能羽以及充州蛮獠率部上京进献贡品,朝廷随即下诏令在牂柯设置牂州;党项族首领细封步赖归顺唐朝,以其聚居地为轨州;又任命其首领为刺史。

时值党项占据将近三千里土地,每姓别独自为一部且互不统属,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旁当氏、米擒氏,拓跋氏、均是其大姓。步赖既已受唐朝礼遇,其余各部相继来降,唐朝廷以其聚居地为崌、奉、岩、远四州。

一时间大唐风头无两,眼见周边各部纷纷来朝,长安城的百姓心中也是欣喜万分,鉴于远方周边各国均向唐朝进献贡品,到长安的人较多且身着服装怪异,中书侍郎颜师古请求绘制《王会图》,以便能够绘下每个民族及其服饰以传示给后人,李世民得知后欣然应允。

时至年关将近,为了犒赏远征将士,李世民命令户部调拨大量军需物资以及两个月的饷银送往李靖部,收到一应物资之后,李靖按照人头悉数发放之后,却发现仍然还有富余,本想着将剩余物资以及军饷暂时存在库房内,谁知前来运送物资的人却将一封信交给了李靖。

拆开手中的信笺大致一看,李靖当即倒吸了一口凉气,而后又莫名地笑了起来,一旁的副将见状不明就里,生怕李靖有什么闪失,当即凑上前问到:“大帅,您这是怎么了?”

只见李靖缓缓地转过身,望着面前这名跟随自己多年的副将,语重心长地说到:“李顺啊,新年一过咱们得好好打一场仗了,如若咱们这边再没有点成绩,届时军功可就都被别人抢走了,到那时你们这些人可不要像个女人一样,哭哭啼啼地来找本将军诉苦啊?”

听了李靖这番话,李顺依旧是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大帅,咱们这里不就是大唐的主力了吗?试问哪里还有能够与咱们抗衡的队伍了?”

李靖闻言将手中的信笺揣进怀中,径直上了城墙之上,而李顺身为亲兵则是紧随其后,望着西面一望无际的原野,李靖缓缓地叹了口气说到:“说实话,在大唐军队编制中,咱们这些人虽然算是主力,但是真正的主力此刻已然抵达灵州了,人家可是在甘州、肃州和灵州一带接连打了三场胜仗了,只不过对方似乎对功勋一事并不在意,好像此番前来只是为了杀突厥人而来的。”

李靖这一番话听得李顺先是一愣,细细咀嚼一番之后,这才明白李靖指的是何人,随后李顺倒吸了一口凉气,望着李靖缓缓地说到:“大帅,那位真的率部出征了?不是说一直在京城吗?”

想起信笺上包含的那些内容,李靖也是一副不解的神色,若是说这位小爷率军出征,应该是大张旗鼓的宣传一番,至少也能够让前线的将士们为之振奋,但是心中陛下的意思却是不要声张,为此自己也无法揣测圣意,或许是陛下与贤王之间应该还有什么计划。

想到这李靖缓缓地摇了摇头,转身向着城墙下走去,“吩咐大营内的人,库房内剩余的物资和饷银,任何人都不能动,或许过些时日就会有人来领走的。”

与此同时楚墨风及其麾下大军,在灵州修整了两日之后,火速向着碛口方向奔袭。临行前,楚墨风指着灵州西北方向对李道宗说到:“你镇守灵州,务必小心西北面,那里现在有启民的舅父苏尼失,当初始毕可汗任命其为沙钵罗设,统领五万户的部落,而颉利可汗那厮又立苏尼失为小可汗,此人麾下控弦大约两万骑,乃是颉利可汗的忠实走狗,如若日后颉利可汗溃败,或许会借由此处逃窜,所以你务必时时刻刻派斥候盯死对方。”

眼见对方一副语重心长的口气,李道宗当即神色坚定地点了点头,而后有些不舍地说到:“贤王兄何不让小弟率部跟随您一同前往碛口?”

望着面前这个仅仅比自己小两岁的皇亲国戚,楚墨风微微一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到:“傻小子,陛下把灵州的防务交给你,那是对你的信任,好生守着灵州,别让那些突厥狗越过你的防线,就是给我最大的帮助了。”

随后楚墨风调转马头,对着身后的大军高喊一声:“全军启程,随本将赶赴碛口,咱们将颉利可汗的退路截住,一旦他向着这个方向逃窜,届时咱们只要死守,定然能够将其生擒。”一声令下,大军随着楚墨风缓缓地走出了灵州城北门,而后缓缓地向北移动。

就在楚墨风开拔后不久,灵州方向的李道宗收到了朝廷调拨的物资和军饷,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封李靖的手书,大致浏览了一番心中的内容,李道宗不由地叹了口气,看来陛下是知道了贤王出征的事情,然而此番楚墨风奔袭碛口一事,李道宗也在纠结是否要告知李靖。

时间伴随着一场大雪悄然来到了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大年夜楚墨风依旧率领大军向着碛口行进,眼见天色渐晚,楚墨风当即下令全军就地扎营埋锅造饭,大军随即停下了脚步纷纷开始扎营,随行的火头军也开始为众人准备晚饭,伴随着阵阵香气传来,各个营帐内顿时响起了一阵阵唏哩呼噜的吃饭声,鉴于行军途中严禁饮酒,楚墨风只得下令多准备些吃食。

大帐内楚墨风、史寒霜、窦婧妍、刘紫鸢以及柳非烟等人围坐一堂,望着大帐内这些人,楚墨风深深地叹了口气,而后缓缓地说到:“今日是大年夜,回想起去年上元节时,我曾经说过,那个上元节或许是咱们能够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上元节了,结果此言一语中的,咱们争取尽快赶到碛口,届时咱们还能清闲些时日。”

一顿简单的饭食算是度过了一个简单的大年夜,第二日清晨大军拔营启程,继续向着碛口走去,大雪过后地面湿滑泥泞,这不免极大地阻碍了大军的行进速度,北地一带普遍是空旷的原野,寒风一阵阵地袭来,马背上的楚墨风不免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坚硬的盔甲给自己带来了极其强悍的防护力,但是此时与寒风交融,却让楚墨风不停地打着哆嗦,队伍内的士卒们,早在临出征前就准备好了过冬的棉服,所以所有的士兵并没有受到严寒的侵袭。

春季,正月上元节一过,兵部尚书李靖率领三千骁骑从马邑出发进驻恶阳岭,是夜,李靖率部火速突袭定襄城,鉴于突厥人对于夜袭并没有做好应对,此役李靖部借着夜色的掩护以强弓火箭开路,长枪横刀破袭,三千骁骑卫来回冲杀数次,斩杀敌军近八千人,随后突厥人放弃定襄城迅速逃离。

突厥颉利可汗想不到李靖出兵如此神速,当即大惊失色说到:“唐朝没有倾全国兵力北来,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到这里。”

然而令颉利可汗没有想到的是,李靖之所以敢率三千人突袭定襄城,也是因为得知了楚墨风率部就在左近的缘故,而突厥兵一天内数次受惊,无奈之下将牙帐迁移至碛口。

突厥碛口牙帐中一座帐篷内,一名身穿黑色兜头长袍的男子,此刻正神色坦然地站在康苏密面前,饶有兴趣地望着对方缓缓地说到:“阁下觉得颉利此番能够坚持多久?溃败之势已成,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知道阁下是否为自己的日后做过打算?”

听了来人的话,康苏密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突厥这些年灾祸不断,原本那些建议颉利与大唐修好的部族,在看清了对方的丑恶嘴脸之后,纷纷弃之而去,转而投向大唐或者是薛延陀,而自己身为颉利的亲信,本想着能够辅佐他将突厥壮大,谁知这些年颉利的所作所为,却也是深深地寒了自己的心。

念及于此康苏密牙齿一咬,冷冷地说到:“那不知大唐皇帝能够给我什么好处?毕竟这算是一个掉脑袋的事情。”

只见那名黑衣人微微一笑,“金银财帛,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大唐什么都可以给你,在下可以用贤王殿下的名誉保证,毕竟此事也是贤王殿下提议的。”

听到‘贤王’二字,康苏密当即长舒了一口气,而后缓缓地说到:“好吧,既然有你们贤王殿下担保,那这件事我就答应你们,但是务必保证我的安全。”

黑衣人点了点头,而后附在康苏密耳畔低声说到:“殿下说了,义成公主既然执意要与颉利可汗同生共死,那不妨让对方在天上等着颉利可汗吧, 至于萧皇后,殿下说了,务必保证其安全返回大唐。”

康苏密闻言点了点头,随后只觉得眼前一花,黑衣人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过了些时日,康苏密携带隋萧后及炀帝的孙子杨政道投降唐朝。

乙亥日(初九),康苏密、萧皇后以及杨政道顺利到达长安。先前,有投降的胡人称“唐朝有人私下与隋萧皇后通书信。”

到此时,中书舍人杨文请求讯问,谁知却被李世民当廷驳回,望着一脸不解的杨文,李世民缓缓地说到:“大唐未定天下时,突厥正当强盛,百姓愚昧无知,或许会有这种事,现在天下已安定,既往的过错,又何须追问呢。”

就在康苏密等人抵达长安后不久,楚墨风本部也来到了碛口附近,望着远处的碛口牙帐,楚墨风随即命人安营扎寨,牢牢地钉在碛口附近,每日轮番派出探马前去刺探,随后楚墨风以飞鸽传书的方式通知李靖麾下六路大军,宣告自己已然抵达碛口,收到消息的李世勣随即出兵云中城,与突厥兵大战于白道,双方大战三天三夜,彼此皆是死伤无数,索性李世勣部凭借一口硬气,生生地击溃了白道的突厥人。

自从颉利兵败后,迅速率部逃窜到铁山,此时其麾下除了三支虎师,还有残余兵力数万人。想起此前自己定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颉利可汗随即派遣执失思力前往长安谒见李世民当面谢罪,并请求倾国降附,且由自己入朝抵罪。

李世民听了执失思力的请求之后,遂派鸿胪寺卿唐俭等人抚慰,又下令李靖领兵迎接颉利。殊不知颉利外表谦卑,内心尚在犹豫,想等到草青马肥的时候,再逃回到漠北重整旗鼓。

收到消息的李靖率领兵马与李世勣在白道会合,二人凑在一起相互谋划着:“颉利虽然被打败,其兵马还很强大,如果走碛北一带,颉利可依靠旧部族,道路阻隔而且遥远,恐怕一时很难追上。现在朝廷的使节已经到了突厥营地,突厥颉利可汗一定觉得宽慰,咱们应该出奇兵生擒颉利。”

二人将他们的计谋告诉张公瑾,可笑的是张公瑾当即反驳:“圣上已下诏接受他们投降,大唐的使者在对方,怎么能进攻呢?”

听了张公谨的话,李靖不免忿忿地说到:“当年韩信就是靠偷袭打败齐国的。唐俭等人不值得怜惜!”

遂率兵夜间出发,李世勣率部紧随其后,大军行进到阴山,遇上了突厥一千多营帐,全部俘获令随唐军。

然而颉利可汗见到大唐使者唐俭后,心中十分高兴,内心稍稍安定。

适逢当日大雾弥漫,李靖见状遂派武邑人苏定方带领二百名骑兵做为前锋,趁大雾秘密行军,距离突厥牙帐只有七里处时,没有防备的突厥兵才发现,颉利见状乘千里马率先先逃走,待李靖大军赶到之后,突厥兵纷纷不战而逃。此战李靖军队杀死突厥兵一万多人,俘虏男女十余万人,得牲畜数十万头,并且顺利地按照楚墨风的指示,杀掉了义成公主,生俘她的儿子叠罗施。

而惊慌逃窜的颉利可汗在三支虎师的护送下,正向着碛口方向急速前行......

俗话说慌不择路之下定然掉进陷阱,且看楚墨风死守碛口,再看大唐军血战沙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