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魂归乡 单骑北上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巾帼军奔赴边境,战突厥血洒疆场,木兰营含恨出击,红石沟一竟全功。这才引出迎英魂李世民出城三十里,探敌踪楚墨风孤身赴北地。

大军缓缓地驶出贺兰口,而后转上官道,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官道,所有人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作为主帅的楚墨风此刻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原本是一场十拿九稳的对战,谁知却折损了四百人,回想起自长安出征时,那三千副笑靥如花的脸庞,此刻却已有人戴着铭牌安静地躺在身后的车上,念及于此楚墨风双手紧紧攥拳,不知不觉间指甲已然刺破手掌,鲜血顺着指缝缓缓滴落。

人群中梓潼泪眼婆娑地望着身后马车上袍泽的遗体,一旁的凌霜没有哭,只是伸手扶着马车的边缘,就这样默默地走着。身为老江湖的童莺童燕,此刻一改往日嘻嘻哈哈的形象,神情落寞地缓缓策马前行;来自晋州的李彩儿自从贺兰口启程开始,一路上始终嚎啕大哭,一场大战下来,阵亡的袍泽中多是跟随自己从晋州而来的姐妹,第七营的烟儿、芸儿、惜玉,第五营的木朵朵、孙细妹;第八营的刘小宝、赵月兰......

“姐妹们,彩儿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没有给咱们晋州人丢脸,都是好样的。”自己随乘的马车上,烟儿、芸儿、惜玉三人就这样一脸安详地躺在车上,脸上的血污早就被清理干净,光洁如玉的脸上始终透着入营前的那一丝稚嫩。

烟儿在战场上那惊人的举动,战后已有人告诉了李彩儿,而芸儿在抽出了腰腹间的长枪之后,侥幸遇到了惜玉,二人连番冲杀,最终因为力竭惨死在突厥人的长枪之下,这三人与自己皆是住在晋州城南一隅,算起来也是自幼就相识,烟儿内向、芸儿火辣、惜玉沉稳,再加上一个毛躁的自己,四人自相识以来始终形影不离。

依稀记得晋州刺史的李孝恭张贴出征兵令的那一日,四人正好结伴在城中闲逛,四家在晋州都属于稍微富足的家庭,故而从小请了先生的,然而李彩儿的祖上乃是武将出身,直至其父这一辈渐渐转为经商,李家只有李彩儿一个女儿,身为女子的李彩儿自幼对那些女红之类的并不感兴趣,反而是喜欢舞刀弄剑,其父见状也是十分无奈,拗不过女儿的性子,只好为其请了一名师傅,故而李彩儿一手镔铁棍也算是耍的有摸有样。

看到征兵令之后,李彩儿当即兴奋地说到:“姐妹们,我想好了,我要去长安当兵。”

此话一出其余三人纷纷露出一副惊诧的表情,在她们的心中,女子应该就是成人嫁人相夫教子的,而李彩儿莫名其妙的一句话,在当时实在是为叛逆之言。

眼见自己的姐妹一副看怪物的眼神望着自己,李彩儿当即一脸正色地说到:“南北朝时期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而咱们大唐则是有平阳昭公主镇守娘子关,而且听说咱们贤王殿下的侧王妃婧妍殿下,当年也是娘子关的守将,另外那个彼岸花,不就是清一色的女子吗?”

李彩儿提起的这几个人,皆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一时间烟儿、芸儿和惜玉纷纷陷入了沉思,一场原本兴致勃勃的逛街之旅就这样意兴阑珊地结束了,回到家中李彩儿当即对着自己的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谁知话音一落只听‘啪’的一声,李彩儿的脸上顿时被自己的父亲扇了一下,“你这个逆子,我们含辛茹苦地将你拉扯打,本想着你出嫁之后我们也能过几天安稳日子,谁知你却想着去投军,那打仗是要死人的,李家就你一个孩子,我们不能让你送命去。”

捂着隐隐作痛的脸颊,李彩儿当即抬手将自己面前的饭碗摔在地上,而后站起身忿忿地说到:“养育之恩女儿不敢忘,但是二老有没有想过,现在这安稳的日子是怎么来的?那是无数的大唐士兵拼死换来的,当年祖上为何含恨而终?还不是因为那时的大隋让人看不到生的希望,而今大唐一统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是陛下和贤王的努力,而今突厥始终贼心不死,身为大唐子民,更要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若每个人都龟缩家中不出,那届时突厥人长驱直入,天下百姓岂不是又要陷入战火中。”

眼见李彩儿一副言辞凿凿的样子,李大元气的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象牙箸往桌子上一丢,而后一脸怒气地说到:“成啊,现在都敢顶撞了,你要去送死我不拦着你,但是你给我记住,一旦出了这道门,今后李家与你再无半点关系,是生是死皆是你的命数。”

一听此话,李彩儿当即起身冲回自己的房内,一番收拾之后拎着镔铁棍来到了正厅前,跪在门外对李大元说到:“不孝女今日一别,望二老保重身体,女儿既然已经决定了,此番生死不论皆是女儿自做主张,此生不能在二老身边尽孝,来生有缘再补上。”随即李彩儿对着李大元夫妇磕了三个响头,而后起身头也不回地向着征兵处跑去。

望着女儿远去的倔强身影,李大元夫妇早已是泣不成声,而这样的一幕此时在晋州城内各个角落同样上演着。

此刻望着三位姐妹的遗体,李彩儿缓缓地说到:“傻丫头们,我一个人跑出来就好了,你们三个何苦跟着啊,说好了咱们晋州的同来同去,你们为何不守信用啊,你让我回去之后如何对你们的爹娘交待啊。”哭着哭着李彩儿倒在马车上沉沉地睡了过去。

队伍缓缓地向前走着,一路上除了接连不断的抽泣声,只有车轮压过路面的吱嘎声,此时楚墨风突然右手攥拳高高举起,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众人以为遇到了敌袭,纷纷抽出兵器小心戒备着,而楚墨风望了一眼前方的人群,随后缓缓地说到:“把兵器都收了吧,估计是百姓。”

随即楚墨风催马上前准备询问情况,只见前方官道上,一众百姓披麻戴孝站在道路两侧,其中一人见有人上来问话,当即走出来对着楚墨风施了一礼说到:“请问您是贤王殿下吗?”

楚墨风见状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随即就见路边的人群连同此人齐齐跪在地上,楚墨风见状赶忙翻身下马将此人扶起,而后一脸诧异地说到:“诸位这是做什么?本王何德何能?当不起这份大礼,还请诸位快快请起。”

谁知众人并未起身,只见先前那人恭敬地说到:“启禀殿下,我们都是苏峪口附近的百姓,前些日子突厥人前来劫掠,幸好您派出的那些姑娘们,不但帮我们救治伤者,还将自己的粮食留给了我们,随后听说她们为了报仇在红石沟截杀了那些前来劫掠的突厥人,也算是给我们报了大仇,村子里有人在贺兰口当兵,听说了殿下在关外的那场大战,此番我们是来送送诸位的,还望殿下不要责怪。”

话音一落只见此人跪着闪到一边,而后对着楚墨风说到:“殿下,小的们恭送诸位归乡。”随即一众百姓纷纷齐声高呼:“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家邦。身既殁矣,归葬山阿。人生苦短,岁月蹉跎。 生有命兮死无何。”

望着眼前的场景,楚墨风顿时眼眶一红,随即翻身上马对着身后众人喊到:“巾帼军启程归乡。”此言一出一众巾帼军已然泣不成声,马车在众人的催动下缓缓地向前驶去,直至身影消失不见,耳畔依旧传来那低沉的恸哭。

车队一路走走停停,期间沿途所过州府只在晋州停留了一日,得知楚墨风等人惨胜归来,晋州刺史李孝恭带着晋州大小官员前来迎接,望着一脸落寞的李孝恭,李彩儿当即走到对方面前跪下说到:“启禀河间郡王殿下,咱们晋州的女子没有给晋州人丢脸。”

望着面前的李彩儿,李孝恭当即心头一酸,这名女子自己是知道的,当时来投军时,被告知家中独子独女不得前来,谁知她却一屁股坐在刺史府门口,仰起头忿忿地问了一句:“敢问河间郡王,寒霜王妃和婧妍王妃是不是都是家中独女?”

一句话顿时让李孝恭一阵语塞,随即李孝恭无奈地点了点头,同意了李彩儿投军的请求,此时再度见到此人,望着对方身上没有来得及擦拭的血污,李孝恭有些哽咽地对着身后的晋州官员说到:“看见了吗?这就是咱们大唐的贤王和王妃,这就是咱们大唐的女子,如若没有他们,我等岂能在后方安稳地偷生?”

一众官员望着满身血渍的众人以及马车上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在李孝恭的带领下突然齐齐地跪了下来,见此情景楚墨风和窦婧妍二人分别向左右一拨马头,将身后的巾帼军让了出来,这份殊荣是是属于她们的,而身为主将的二人只不过是起到了指挥的作用。

北城门处过往的百姓见状不知为何也突然跪倒在地,这一跪足足跪了一炷香的时间,随即李孝恭起身将众人迎进城内,得知楚墨风带着巾帼军惨胜归来,晋阳城内顿时沸腾起来,巾帼军众人驻扎在城内的大营中,而城内酒肆客栈纷纷自发地前来送上吃食,前来慰问的百姓则是络绎不绝。

第二日卯初时分,李孝恭下令城门大开,而城内的百姓不约而同地走到街上前来恭送楚墨风等人,望着全程缟素的百姓们,楚墨风心头一横狠狠地抽了一下胯下骏马,随即带着众人离开了晋阳,向着长安方向走去。

直至十月初众人才抵达长安,望着前方笔直的官道,楚墨风突然喝令全军停止,而后转过身站在马背上对着身后的巾帼军喊到:“诸位,咱们到家了,记得临行前本王说过,谁若战死,本王给你们准备一口上好的棺椁,你们的父母本王替你们赡养,这一点本王一定会做到,现在诸位整顿军容,纵然惨胜归来,咱们也要拿出巾帼军的气势来。”

一声令下众人纷纷开始整理着装,而后梓潼的木兰营自发地来到了人群的末尾,一众火红的身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烈火莲花,衬托着前方的巾帼军众人。而后楚墨风一声令下,大军再度缓缓开拔。

眼见还有大约三十里就到了春明门时,楚墨风突然发现前方正是李世民的御辇,当即与窦婧妍催马上前来到李世民面前,而后翻身下马跪下说到:“启禀陛下,臣弟率巾帼军北上抗敌,全军应到三千人,实到两千六百人,请陛下训示。”

望着面前一脸疲惫的楚墨风和窦婧妍,李世民当即将其二人扶起,而后对着二人说到:“此番你们做的好,朕带着朝中大臣前来迎接你们。”望着李世民身后人群中那一干熟悉的身影,楚墨风不免微微地点了点头。

此时李世民径直来到一众巾帼军面前,众人见状纷纷下马准备下跪问安,谁知李世民突然伸手一拦,而后对着众人鞠了三个躬,“曾经有人告诉朕,战争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是不行的,进入如若此人在这,朕要让他好生看看,朕的治下有一群不让须眉的女子,朕为你们感到骄傲,我大唐无论男女皆能上阵杀敌,有此雄兵何愁突厥不灭。今日朕亲自为你们开道,诸位,咱们回家了。”

众人见状当即齐声高呼到:“国破山河在,巾帼唯死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见状大笑一声,随即对着楚墨风和窦婧妍喊到:“二位将军上马,咱们一同前往英灵殿。”随即只见王德牵过李世民的青骢马,而李世民则是手扶马鞍翻身上马,随即与楚墨风、窦婧妍并辔而行,领着大军进入了春明门,一路上无论是守城士兵还是过往路人,则是纷纷下跪恭敬地目送大军驶过,随行前来的众臣中,无论文臣还是武将今日皆是一身戎装据马而立,待木兰营驶过之后,纷纷策马紧随其后。

出了金光门不远就是英灵殿,而自金光门至英灵殿一路,一千名天策军此刻分列两侧,表情肃穆地望着缓缓驶来的车队,望着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们,众人皆是沉默不语,而今日英灵殿早已整洁一番,园内单独划出了一块地方,用来安葬阵亡的巾帼军,在一阵收兵的鸣金声和得胜鼓声中,阵亡的四百名巾帼军尽数下葬。

随后李世民站在园内的中央位置对着众人高喊到:“诸位,突厥人狼子野心,与大唐本就有盟约,此番频频袭边,实乃罪大恶极,传朕旨意,自即日起边境个州府如若遇到突厥人袭边,无需上奏就地格杀,朕要让颉利那个小人知道,犯我中原大地者虽远必诛不死不休。”

而后楚墨风指着园子中央单独的那块墓碑说到:“诸位巾帼军的将士们,这一块墓碑是本王给自己立的,如若有一日本王不幸战死,这里便是本王的归宿,而这里是我们所有人的归宿,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誓死剿灭突厥颉利可汗。”

话音一落众人齐声高呼到:“犯我中原大地者虽远必诛不死不休。”

而后李世民下令巾帼军暂时会驻地修整,而楚墨风则是回府待命,半月内不必上朝,随后李世民带着众人离开了英灵殿。

回到驻地之后,早已等候多时的鱼肠等人站在驻地门口,望着依次进来的众人,脸上不免生出丝丝无奈,望着与自己朝夕相伴多日的师傅们,一众巾帼军聚集在校场中央纷纷大哭不止。

见此情景鱼肠等人对视一眼,随即六人齐齐跃上点将台,此时谛听走上前大喝一声:“都住嘴,身为一名军人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一声暴喝顿时让在场众人纷纷一怔,而后就见梓潼走出来对着谛听说到:“谛听师傅,此番我们折损了四百人啊,就这样四百条鲜活的生命就没有了,战争就是这样吗?”

只见谛听点了点头,“此番你们的事情我也听说了,两千九百人对阵三千人,这一仗打的很好,只不过这就是战争,战争没有不死人的。”

此时一向少言寡语的地藏走上前缓缓地说到:“义宁二年李世民被围汧源,是你们的贤王殿下,以三百天策军为先锋前往汧源救援,是役面对数万大军,天策军在你们贤王殿下的带领下拼死冲杀,最终以折损二百八十八人为代价,彻底击败了盘踞多年的薛仁杲,此番你们仅仅是三千人的规模,日后大战到来,动辄数万人的对阵,届时死伤的数字会让你们更加麻木。”

而一旁的璇玑则是朱唇轻启说到:“知道你们贤王殿下那个小笨蛋为什么被突厥人奉为军神吗?那是因为每一次他都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你们以为此番你们有折损他不伤心难过吗?实话告诉你们,最伤心的那个人就是他,只不过他身为一军主将不能表现出来罢了。”

听了几位师傅的话,众人纷纷止住了哭声,一时间一副无所适从的模样,只见凌霜神情落寞地说到:“那敢问师傅们,我们应该怎么办?”

“从明日起,都给我擦干眼泪忘掉悲痛,继续认真训练,既然你们见了血,那明日起我们会对你们训练更加严苛。”只见罗刹不停地把玩着手中的匕首,一脸冷漠地说到:“届时你们要让他知道,你们剩下的这两千六百人会像天策军一样,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刀剑,最坚实的后盾,都明白了吗?”

众人闻言瞬间齐齐地跪下说到:“属下等人知道了,恳请诸位师傅严加训练。”

回到府邸之后,楚墨风褪下一身铠甲,而后简单地洗漱了一番,随即躺在屋内的床榻上,就这样愣愣地望着房顶,一场大战自己折损了四百人,这笔账势要算到颉利可汗头上,但是如若总是让突厥人借着袭边的名义来刺探军情,似乎对大唐十分不利,随后楚墨风翻身而起,径直走到屋内悬挂的地图前,望着夏州北面那条边境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第二日卯初时分,一骑快马趁着城门才开之际,快速地驶出了春明门,随即转道向北奔着夏州的方向而去。

辰初时分熟睡一夜的窦婧妍来到了楚墨风的房外,素手轻抬叩了叩门,“殿下,辰初时分了,跟妾身去用早饭吧?”接连喊了三遍没有人回答,窦婧妍当即伸手一推,房门竟然缓缓地打开了,信步走进屋内,窦婧妍发现屋内竟然空无一人,随即瞥见桌上的一封书信,抽出来端详了片刻,随即惊呼一声转身向着史寒霜的房间跑去。

与此同时,鉴于交州不能一刻无主事之人,李世民想起瀛州刺史卢祖尚文武全才,廉洁奉公,便征召他入朝,望着卢祖尚语重心长地说到:“交趾郡很久没有得力人选,需要你前去镇抚。”

然而卢祖尚拜谢出朝,不久又后悔,以旧病复发相辞。李世民得知后让杜如晦对他传旨道:“一般的人尚能够重然诺守信用,你为什么已答允了朕而又后悔呢!”殊不知卢祖尚执意辞退。

戊子日(二十五日),李世民再次召见他晓以道理,卢祖尚仍固执己见拒不从命。

随即李世民当场大怒,望着卢祖尚忿忿地说到:“我不能对人发号施令,又如何治理国家呢?”遂下令将卢祖尚斩于朝堂之上,然而待此事过后不久又后悔。

过了几日,李世民与大臣议论“齐文宣帝是怎么样一个人?”,答道:“齐文宣帝狷狂暴躁,然而人与他争论时,遇到理屈词穷时能够听从对方的意见。当时前青州长史魏恺出使梁朝还朝,拜为光州长史,不肯赴任,丞相杨遵彦奏与文宣帝。文宣帝大怒,召入宫中大加责备。魏恺说:'我先前任大州的长史,出使归来,有功劳没有过失,反而改任小州的长史,所以我不愿意成行。’齐文宣帝回头对杨遵彦说:'他讲得有道理,你就宽赦他吧。’这是齐文宣帝的长处。”

听了朝臣这一番解释之后,李世民心有感触地说到:“有道理。先前卢祖尚虽然缺少做大臣的道义,朕杀了他也过于粗暴,如此说来,还不如齐文宣帝!”随即李世民下令恢复卢祖尚子孙的门荫。

然而交州刺史一职却始终没有解决,随即李世民命人前往贤王府传旨,召楚墨风前来商议,谁知传旨之人去了不久便匆匆返回,眼见楚墨风未曾到来,李世民不免心中有些不悦地问到:“为何贤王没有随你一同前来。”

只见负责前去传旨的小黄门对着李世民恭敬地施了一礼说到:“启禀陛下,奴才前去传旨时,公主殿下告知奴才,早在殿下回府后的第二日,殿下留下了一封书信独自前往突厥查探敌情去了,公主说为了避免殿下不悦,命奴才将书信带回来呈交给陛下御览。”随即从怀中摸出书信递给了李世民。

拆开书信大致浏览了一番,李世民随即笑着说到:“这小子倒是个不吃亏的主,还真的自己越过北地了,罢了,让他去吧。”随后李世民对着身边的王德说到:“命令兵部加发六百里加急至边境各州府,一旦发现贤王踪迹,务必全力配合他的行动。”一旁的王德闻言恭敬地应了一声,随即扶着李世民向着后殿走去......

俗话说秋风落日入长河,江南烟雨行舟,乱石穿空,卷起多少的烽火,万里山河都踏过 天下又入谁手,分分合合,不过几十载春秋。且看贤王殿下踏破贺兰山阙,再看厉鬼夜叉搅动草原风云,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