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王登基 改元义宁

随着大军陆陆续续涌进城里,大兴城这座始建于开皇二年,于大业二年成为陪都,最终在大业九年正式完善了城市基本格局的雄城,此时正式宣告落入李渊之手。

城内皇宫里,因收到城破的消息而瘫坐在地上的代王杨侑,以手中的宝剑杵地,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冷冷地对着一个宦官说到:“吩咐下去,如果李渊前来觐见本王,不必阻拦,让他进来就好。”

这名宦官应了一声转身急匆匆地退了出去,此时代王杨侑略显疲惫地挥了挥手,对着大殿内的众人说到:“你们都下去吧,本王想自己在这静一静。”

众人闻言齐齐地应了一声之后,依次鱼贯而出,顿时偌大的大殿内只剩下依旧燃烧的烛火和落寞的杨侑。

虽然早就听闻李渊起兵的口号是‘废昏尊贤,拥立代王’,可是皇家事自己知,口号只不过是一个借口,如若别人攻击他,李渊大可昭告天下此人不辨是非,死忠于昏君,进而以铲除奸佞为由肆意攻击别人,沿途这些被攻占的郡县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想到这杨侑颓然地坐在地上,怔怔地望着前面的殿门,自己的曾祖父,大隋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自北周时期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建立起如此庞大的帝国,奈何到了自己祖父隋炀帝杨广手中,却成了如此这般模样。

想起连年的征战,频繁的徭役,高额的赋税以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杨侑不免将自己的头埋在双膝之间,暗自啜泣起来。

自己的父亲,也就是昔日的皇太子杨昭,如此仁爱宽厚之人,却英年早逝,徒留下懵懂的自己和两位兄弟于世上,原本以为留守大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差事,谁曾想转瞬之间城破了,自己也间接成了别人的阶下囚。

想到这杨侑伸手抹了一把眼泪,直起身来快步上前,伸手推开了厚厚的殿门,顿时一阵光亮随着大门开启映射进来,杨侑见状赶忙用手遮住眼睛,以期能够阻挡这刺眼的光芒。

耳畔传来熙熙攘攘的声音,杨侑好奇地睁开眼,将手撤开之后才发现,承天门与朱雀门之间的皇城大道上,依稀可见密密麻麻的士兵整齐地向着太极宫走来,为首一人跨坐在马上,挺胸抬头尽显高傲气势。

杨侑见状不知为何突然笑了起来,一旁匆忙赶来的小太监见状赶忙说到:“殿下,贼军已经进入了朱雀门,正往太极宫赶来,奴才伺候着您赶紧躲一躲吧?”

“躲什么?这些人不是打出旗号要拥立本王登基吗?本王倒是要看看这些人会耍出什么把戏来。”望着越来越近的李渊大军,杨侑转身对着一旁的小太监说到:“传本王口谕,命李渊前来面见本王。”

一旁的小太紧一听吓得都快要哭出来了,外面都传说李渊此人身高八尺,每克一城便要杀足万人才收刀,动辄以生食人心肝为乐,此时代王让自己前去传话,万一被李渊吃了,自己的小命可就保不住了。

想到这小太监畏畏缩缩地不敢答话,一旁的杨侑见半天没有人应声,转身一望便看见小太监惊恐的表情,随即笑着说到:“你放心,本王不会加害于你,你此番前去传话,李渊不但不会杀你,反而会赏你些什么的。”

小太监无奈只好匆匆忙忙地跑下台阶,向着前面不远处的大军跑去。

李渊此时率领大军信步走在通往承天门的大道上,望着承天门后面巍峨的宫墙,李渊心中不免感慨万分,自晋阳起自己不断地招募豪杰义士,暗自训练军队,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子女都遣送至各地发展势力,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历经将近五个月的奔波征战,此时终于入驻了大兴。

想到这李渊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但随即又被紧锁的眉头驱散,虽然入驻了大兴,但是此刻依旧不是称帝的最佳时机,放眼整个大隋版图,各地军阀势力依旧存在,而忠于隋炀帝的军队也虎视眈眈地望着大兴方向,大有随时挥师西进的架势。

念及于此李渊心中更加坚定了暂时拥立代王登基的决心,正在思索之际,只见承天门方向远远地跑来一个小太监,李渊见状赶忙勒令大军停止前进,目视着小太紧匆匆跑来的身影。

只见这名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到大军面前,望着对面刀枪林立面色冰冷的大军忐忑地说到:“敢问哪位是唐公李渊李大人?”

李渊骑在马上对着这名小太监拱了拱手说到:“本官正是李渊,不知这位小公公如何称呼?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一见面前跨坐在马上的人就是李渊,小太监心中不禁有些疑惑,心想这人也不是身高八尺啊,看着面相慈眉善目的也不像是生食人心肝的主儿啊,想到这小太监对着李渊行了一礼说到:“咱家是宫内侍奉代王殿下的王德,此番前来是替代王殿下传话的,代王殿下责令唐公入殿觐见。”

李渊拱了拱手说到:“原来是王公公,本官这就随王公公面见代王殿下,请您稍等片刻,本官安排一下身后的大军。”说完转身对着身后的兵马说到:“各部分撒驻扎到四门的兵营,安顿好之后各部互相约束,严禁侵扰城内居民,同时分派人马接管四门。”

说完对着大军中的柴绍和李秀宁说到:“另外在城内迅速购置两座宅邸,一座李府居住,另一座给楚小子。此时交由你夫妻二人去办,带着灵儿一起去。”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此刻李渊再度开口说到:“建成、世民和墨风三人随我一同进殿面见代王殿下。”

三人听闻李渊点到自己的名字,赶忙催马上前紧紧跟在李渊身后,四人在王德的带领下向着太极宫走去,路上李渊从怀中摸出一块上好的玉佩塞到王德手中,略带忐忑地问到:“敢问王公公,殿下近些时日身体可好?对于本官提出的登基一事是否做出什么批示?”

一见李渊给了自己一块玉佩,王德心想代王殿下果然没有坑自己,果真是有赏赐,当下对着李渊行了一礼说到:“唐公客气了,今日殿下隐约间还提起过此事,据咱家所看,殿下似乎对登基一事并没有抵触之意。”

听了王德的话,李渊心中顿时大定,而走在身后的楚墨风听了二人的对话却是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这年头当皇帝谁不愿意当?尤其是一个傀儡皇帝,管吃管住钱花不完,还有三千后宫佳丽,每日只需装模作样按照操纵者的意愿行事即可。

想到这楚墨风不免向着李世民望去,心想李老二你小子日后如果当了傀儡皇帝,老子真要跟你恩断义绝了,别忘了老子的老爹可是对你期望很高的,但愿你日后真能做一个有主见好皇帝吧。

一旁的李世民发觉楚墨风一直望着自己,赶忙转过头低声问到:“怎么了,为何用如此眼神看着我?”

见李世民询问自己,楚墨风摇了摇头低声说到:“这个代王殿下据说年龄不大啊,看来你老爹也想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赶忙快走了几步说到:“别忘了现在城外可还有那些忠于杨广的隋军士兵呢,不这么做这些人决计会不计损失的前来攻打咱们的。”

楚墨风点了点头没有做声,继续跟着李渊等人向着太极宫走去,走了大约一刻钟,众人才堪堪走到太极宫的大殿外,只见王德快步上前喊到:“唐公李渊携麾下诸子觐见代王殿下。”

话音刚落只听大殿内传来一个公鸭嗓子的声音说到:“责令李渊携麾下诸子进殿。”殿外的王德听到里面的传话赶忙对着李渊等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到:“李大人及诸位公子,代王殿下令各位进殿,请随咱家进殿吧。”

众人对视了一眼之后,赶忙随着李渊一同走进了太极宫,只见代王杨侑正襟危坐地望着众人,李渊见状赶忙领着李建成等人上前跪下说到:“臣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李渊拜见代王殿下。”

只听上方传来一个冷静的声音说到:“李大人不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

李渊等人赶忙站起身来,只听杨侑缓缓地说到:“本王听闻李大人早已在晋阳誓师起兵,近些时日更是占领了关中一带诸多郡县,今日又带兵攻占了大兴城,不知李大人此举意欲何为?”

“殿下有所不知,臣下所作所为并非如同坊间传言那般,臣下并没有想要篡夺帝位之意,臣下此举只为了能够来到大兴,以臣下手中的二十万大军为基础,拥立代王殿下您登基,以期能还天下百姓一个盛世。望代王殿下明鉴。”

听着李渊的一番豪言壮语,杨侑不得不承认那一刻自己的确有些心动,登基称帝是自己这些生在帝王之家的孩子最梦寐以求的事情,纵观前朝历史,多少帝王之家的孩子在登基称帝这条路上杀的血流成河,历朝历代的政权更迭无不伴随着杀戮和血腥。

自己原本并没有想登基的意愿,只想安安稳稳地过完这一生就好,奈何李渊在晋阳誓师起兵之后,打出的旗号让人不禁遐想连篇,随着消息传入大兴城,自己身边的人再望向自己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

是啊,毕竟自己以前只是一个代王,但是随着李渊大军势如破竹般地推进,自己的身份或许真的会把那个代字去掉,变成真正的王,想到这杨侑清了清嗓子说到:“李大人此番豪言壮语,本王深感欣慰,不知道李大人所言是否属实?”

听闻杨侑如此发问,李渊心想,就怕你小子不动心,既然动心了那接下来的事情都好办了,随即开口说到:“代王殿下明鉴,李某拥立之心可昭日月,如若有半句虚言人神共愤。”

杨侑点了点头说到:“李大人,说说你的计划吧,本王听听有那些需要调整的。”说完饶有兴趣地望着李渊等人。

只见李渊走上前一步说到:“启禀代王殿下,臣下认为应在本月十六日为殿下举行登基大典,并遥尊您曾祖为太上皇,且以大兴为正统,为了与太上皇区别,建议更改年号,具体年号为何还得烦请殿下定夺。”

杨侑点了点头说到:“本王尚未成年,一些事情并无经验,一切全仰仗李大人全权操持了。”

李渊闻言心中大喜,赶忙对着杨侑跪下说到:“臣谨遵殿下,哦不对,是臣谨遵陛下旨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听李渊改了口,杨侑不免也心情大好,对着李渊说到:“既然如此李爱卿想要朕封你何官何职啊?”

“启禀陛下,臣不敢妄自尊大,当初高举义旗时曾经对着众人承诺,待有朝一日拥立陛下登基之后,臣依旧想做唐公。”听闻杨侑要封赏自己,李渊心中突然一咯噔,赶忙对着杨侑接连摆手。

见李渊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杨侑笑着说到:“李爱卿太过谦虚了,从龙之功乃是最高功劳,许以唐公未免显得朕的格局太过狭隘,不如封你为唐王,兼任大丞相,一切事宜全由爱卿督办,另外爱卿麾下诸将皆有封赏,稍后爱卿拟个折子呈上来,朕定会批准,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李渊听闻杨侑如此一说,赶忙再度拜了下去说到:“臣叩谢陛下天恩。”

“罢了,平身吧,朕也有些乏了,尔等暂且退下吧。”杨侑摆了摆手,瘦弱的身躯尽显疲惫之意,李渊见状赶忙起身说到:“老臣恭送陛下。”

直到杨侑的身影消失在大殿之上,李渊这才直起身子领着李建成等人转身出了太极宫,来到殿外望着天空中和煦的阳光,李渊笑着对身后的三人说到:“小子们,从今日起,这里就是咱们的家了,既然是家,咱们就要尽心尽力地守护好它。”

三人赶忙点了点头,只听李世民说到:“父亲大人,咱们还是去城里看看三妹她们是否找到了宅邸了,先安顿下来再说吧。”

李渊闻言点了点头,遂带领三子向着大兴城内走去。

然而此时,驻守潼关都尉南城的刘文静望着城外屈突通的大军,不由地眉头紧锁,似乎在考虑退敌良策。

原来自屈突通退守都尉北城之后,双方又经历了数次交锋,且各有损伤,奈何屈突通所携兵力无法补充,而刘文静一方却能源源不断地从大兴方向补充新的兵力,这让屈突通不禁有些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谁知大兴城沦陷的消息一出,都尉北城的屈突通像是吃了药一般,接连数日不断地对着都尉南城发起攻击,大有想一竟全功消灭刘文静的架势。

随着屈突通的不断猛攻,刘文静本部的战损比例骤然增大,奈何这些日子大兴方向一直迟迟没有兵力补充,这让刘文静也不禁有些捉襟见肘。

是夜,屈突通派桑显和夜袭刘文静军营。桑显和率军攻破二栅,惟刘文静一栅久攻不下。桑显和率军再战,李渊军死数千人,并箭射刘文静,使其士气大减,已露败相。此时桑显和却因军士疲惫,停止进攻,就地开饭。刘文静抓住战机,派兵重起营栅。时有游军数百骑自南山击隋军背,三栅之兵也呐喊而出,前后夹击,桑显和本部全军覆没,鉴于刘文静想替李渊多多招揽些人才,故而在战场上将桑显和放走。

此战后,屈突通的处境愈加窘迫。有人劝屈突通投降,屈突通哭道:“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陛下对我的恩宠照顾非常优厚,拿着人家的俸禄而在困难时背叛,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还摸着自己的脖子说:“应当为国家挨一刀!”屈突通慰劳勉励将士时,没有不痛哭流涕的,大家对此也很感动。

然而李渊在攻陷大兴之后,一边筹划着杨侑的登基事宜,一面将屈突通的家人约束在其府中,并责令其家僮前往都尉北城劝降屈突通,奈何屈突通并不买账,将家僮杀死尸首丢出了都尉北城,以此表明自己誓死奋战的决心。

从家僮口中得知大兴沦陷之后自己的家人被李渊约束在屈府,屈突通便筹划着率兵前往洛阳投奔越王杨侗,以期与杨侗合兵一处再度挥师西进,消灭李渊本部。

计划定下之后屈突通命令桑显和镇守潼关替自己阻挡刘文静的攻势,随即率主力向着洛阳方向奔去,殊不知屈突通前脚刚离开都尉北城,桑显和念及刘文静对自己放生之恩,后脚就开城投降。

得知屈突通率主力向东逃窜,刘文静赶忙命令麾下的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桑显和去追击屈突通。屈突通在黄河南岸的稠桑被大军追上,遂结阵自守。

窦琮见状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说他,谁知屈突通并不念及父子之情开口骂道:“往昔与你是父子,此时就是仇敌了。”说完便命令身边的人用弓箭射击屈突寿。

此时桑显和对屈突通的部众说:“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众人闻听此言,想到自己的家人全在李渊手中,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见大势已去,下马向东南方向再三跪拜,并号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 。”遂被迫归降,刘文静得知屈突通被俘,赶忙差人送往长安交由李渊发落。

此时正逢十一月十五日,距离杨侑登基仅剩一天时间,大兴城内李渊的新府邸,见麾下士兵将屈突通捆绑送来,李渊面色一沉走上前去,亲自为屈突通松绑之后大声呵斥到:“你们这群不知好歹的东西,怎么如此对待屈将军,还不速速退下去城西大营自领十鞭子。”

前来送人的士兵闻言心中不免有些骇然,心想这是刘大人的安排,我们却要领十鞭子,无奈之下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正厅,走到大门处发现楚墨风正巧要进门,赶忙将楚墨风拦下说明了情况。

听完这些士兵的诉说,楚墨风从怀中摸出几吊钱丢到他们手中,笑着说到:“你们啊,真是实在人,大丞相说让你们去领鞭子你们还真准备去啊?那是说给屈突通听的,行了,赶紧返回潼关吧,这些钱算是大丞相赏给你们的。”

众人闻言赶忙千恩万谢地离开了,此时李府正厅内,李渊将屈突通扶到椅子上倒了一杯茶问到:“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

屈突通哭道 :“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实在是愧对代王。”

李渊对他的行为赞赏不已:“这是隋朝的忠臣啊。”遂下令授与屈突通兵部尚书一职,册封为蒋国公,安排至秦王李世民麾下任行军元帅长史。

十一月十六日,李渊率麾下众将在太极宫恭迎代王杨侑登基,改定年号为‘义宁’,今年被称为义宁元年,史称杨侑为隋恭帝。

隋恭帝随即在朝堂上宣布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而其麾下一众部将均有封赏,至于楚墨风则是被封为禁军总教头,负责大兴城内所有士兵的训练工作,对此楚墨风是嗤之以鼻的,奈何进封之前李渊早已提前告知了自己,碍于李渊的情面,楚墨风只好应承下来。

至此,李渊历时五个多月,终于控制了关中,并借着拥立杨侑之功,把持朝政大权,开始了向外扩张的道路,李渊此番举动也奠定了下一次改朝换代的基础......

李渊在大兴的一番举动,着实震惊了所有的割据军阀,距离关中一带近一些的纷纷遣人去往大兴,以期能与李渊结盟,而远离关中的则是暗自向着关中方向做好防范,防止李渊大军突然来袭,一时间整个大隋境内开始蠢蠢欲动......

俗话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乃是权臣的至高境界,随着李渊逐渐把持朝政,李氏王朝的雏形渐渐有了影子,且看李世民连番征战杀出威名,楚墨风训练黑甲赐名天策,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