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风雨长剑歌 > 第二卷 漫漫江湖路 第七十四章 昆梁

风雨长剑歌 第二卷 漫漫江湖路 第七十四章 昆梁

作者:一世羽翼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4: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昆州有大山,名曰昆梁。

山岭横亘于昆离二州交界之处,绵延几十里,如同天堑。

大山虽广,却是不高,大片常叶高木遍布山岗,树冠层层叠叠,郁郁葱葱,自远端遥望过去,日光映下,随风起伏的林海一片青翠。

中原南地山多林多,单一座普通大山,并不需多述篇幅,而之所以特意提起,自然是因为这座昆梁山,有其值得提起的特别之处。

离州已是中原边界,和物产极为丰富的南疆众多森林接壤,自古以来便有商队来往于中原两地,商路繁华,而自离州往江南去,昆州便是必经之地,古人见大山拦路,何解?

开道。

于是,有人开道于天堑之下。起初,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盘旋,直上昆梁山,小道狭窄而隐蔽,外人无从知晓,仅一些本地采药人和猎人行于此道,横穿险峻山岭。

但走的人多了,小道也慢慢被踩宽踏阔,逐渐有途经行脚商人发现了这条奇险的山路,询问了当地人通往何处,得知竟可越山而去,皆大惊,信者不信者均有,其中有胆大者一试,验证了此言为真,心中震动之余,还惊喜地发现,走这条捷径要比原本绕过大山的路线要快上许多。

商人们尝到了甜头,顿时一发不可收拾,对他们来说,时间相当于钱财,省时即赚钱,既然走近道能赚不少钱,何不为呢?渐渐地,无数商人开始从此地过,昆梁山也不再是天堑,而变成了商驿要道。

然而有商,便有匪。

不知何时起,昆梁山中出现了不少匪徒,占山为王。这些山匪之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前朝江山未定,连年征战,无数贫苦百姓流离失所,多少武林豪杰无处容身,只得遁入山林,落草为寇;二说是商人们常年行商往来,其中有些许心思活络、或说邪左之辈,于此地发现了“商机”:方圆几十里的昆梁山,仅此一处可以通行,实乃要道中的要道,并且道旁山林耸立,地势奇险易守难攻,若将其占领,何愁金银钱财不滚滚来?这可比辛辛苦苦跑商赚钱啊,由于本身是商人,自然懂其他商人的性子,仅需付上一丁点“过路费”,便能破财消灾,安安稳稳地过了这昆梁山,这等好事,无谁不愿。

最初的山匪是其中之一,或是两者兼有,早已不可考,总之鱼龙混杂的山匪占据了这条不可或缺的山道,设卡拦阻来往商人,不讲道理地收取“买路财”,商人心中虽有几分不满,可也无法子,只得被迫接受了。

然而昆梁山山匪甚众,他们并不是一体,又岂会是一心?商人队伍往来多了后,各种乱象层出不穷,收费不匀、一道多卡、劫完再劫等等,弄得商人们苦不堪言,心中已隐隐生出怯意,然而一些目光短浅的山匪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更有歹毒者,直接豪夺货物杀人抛尸山中,一了百了。

细水长流无本万利的生意,就硬生生被那些家伙搞坏了,不过转念一想,也正常,毕竟世上没脑子的人还是占多数。事情传开后,商人们惊惧万分,钱虽重要,却也能赚到,可命只有一条,丢了便再无,于是此地日渐萧条,连买路财都已经收不到了。

得亏这些落草之寇不全是无能之辈,还是有明白人的,在山匪们没了收入来源、眼看已离饿死不远,即将为争夺资源而自相残杀之际,其中的聪明人牵头,不知用了什么办法将各个山匪团伙凑到了一起,成立了个大寨子,就地以昆梁为名,并立下众多条框规矩。

规矩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于是很顺利地推行下去,在外对商人言,山寨只为守护昆梁山道不受侵扰而立,可任由商人通行,只收买路财,绝不伤人。

商人谨慎而趋利,山匪之言,不论信不信,都无人敢来以命一试,但在山匪收买了几名商人,让其安稳地来回跑商后,商人们见有同道做出了表率,在金钱的驱使之下,终于忍不住再度回来,以一些银钱为代价,换求通过此地。

见着了既得利益,即使是目光短浅之辈也开始拥护支持这些新规矩,尽管还有少许不服从者,但在严格执行之下,死的死,驱逐的驱逐,原本杂乱无章的山贼盗匪团伙,开始逐渐变得秩序井然。

而商人们见山匪确实如其所说,一直老老实实,只收一份买路财,绝不伤人,似已洗心革面,提着的心也都放了下来,享受到了此等便利,哪里还会再走其他道。

来往昆离两地,必须要过这昆梁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多绕几十里路,要么交财直接越过山岭,该如何选,那还不简单?

同时永歌森林的货物也传出了名声,运到中原便能轻而易举地卖出高价,于是两地跑商的商人越来越多,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其通行,昆梁寨大修山道,拓宽道路,将陡峭的地形尽量平坦齐整,至少能过马车,与此相对应的,商人队伍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由早时的单人行脚商,到后来十多辆车的大批商队,无数商人经由此地,而自比“山主”的昆梁寨,一直收取买路财,虽收得少,但日积月累积水成渠之下,自然聚敛了无数钱财。

时至今日,昆梁山已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最初的昆梁寨,早已不复存在。

而昆梁山的山脚下,商道的必经之处,多了一个小镇,往来的人们都称其为昆梁镇。

昆梁寨便是小镇的前身,至于为何由寨变镇,这是必然。昆梁寨当初占山为王没有被剿灭,是因为前朝朝廷江山不稳,忙于朝权争斗,没空关注小地方,再加上昆州这边天高皇帝远的,也没人会花大代价去剿一个穷哈哈的土匪山寨,而后来起势之时,又极快地成了气候,再剿灭已来不及了。

但朝廷不会永远混乱,江山总会一统,到时候,这个收买路财收到富得流油的土匪山寨,便成了朝廷眼里的香饽饽,想跑都跑不掉,反抗必是死路一条,或许是那些聪明人看到了这一点,就在此之前直接投了朝廷,奉上半数钱财的同时,甘愿被纳入朝廷之下,于是,山水正志中出现了昆州昆梁镇。

当初的山匪摇身一变,成了黎民百姓,虽无一官半职,却仍保留了半数家财,原本全力促使投靠朝廷的几名山寨首领,更是开枝散叶,成了本地的大家族。

在这儿,最大的看似是县老爷,实际上,县老爷都得看那几家脸色。

而昆梁山这条要道看似归了朝廷,私底下,却是由那几家共同掌管。

昆梁镇以这条商驿要道为基础,不再收买路财,而是改收“通行费”,并兴建客栈、马厩、酒肆、商铺等等,专为来往跑商的商人,发展至今,昆梁小镇已成了商队必经落脚点之一。

此时,昆梁镇五里之外,一名白袍儒雅公子骑着一匹健硕的黄骠马,缓步踱于大道上。

关于这些对昆梁山的了解,都来源于脑海中曾读过的一篇《昆州志·昆梁》,当然,连背着朝廷做事的内容都如此详实,自然不会是朝廷记载的正志,是结合了正志与一些乡野秘史传闻、最终编成的秘辛,虽说无甚大用,可有些特定的时候,知晓多寡,便直接代表着能力强弱。

无所不知,即无所不能。

可我与之差距,犹如云泥。白袍公子自嘲一笑,面上却是显得极为温和儒雅。

他轻轻扬了扬缰绳,胯下黄骠马似通人性,不待主人出声,便加快了步子,顺着道路,往昆梁镇的方向赶去。

如今这条横贯昆梁山的道路早已不是普通山路了,在昆梁寨慢慢演变成昆梁镇之后,因之而发家的镇民们更是大加修整,伐木动土,拓宽道路,对其常年进行修缮和维护,要道一词名副其实,不仅是商人,包括镖队、游人、甚至驿马,几乎所有来往昆离两地之人都会选择此道。

不多时,昆梁镇已出现在视野中的远方。

正值立夏时节,夏日的炎热气息彻底驱散了凉寒春意,树繁叶茂,虫鸟相鸣,这会儿正是商队往来最频繁的时期之一,无论是离州那边的永歌森林还是这边的昆梁山,山里头的猎物渐渐活跃了起来,老练的猎人们都知道,最好捕猎的时节便是夏秋两季,树植反青,葱郁生长,而山间的动物们,熬过了肃杀万物的冬天,又养了一个春天,此刻那叫一个又肥又美,肉质鲜嫩,皮毛油光水滑,均是值钱物件。

商人们也见利便来,相对低价收了这些东西,再回中原高价卖出,循环往复,便是他们的生活。

白袍公子望着前路,忽地一拉马绳,大黄马慢慢停了下来。

此处道旁,不知谁人立了个一人高的石碑,上刻有两字。

昆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