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昨夜江湖 > 第一百零四章 赈灾忙

昨夜江湖 第一百零四章 赈灾忙

作者:宇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2: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城的事情处理完毕,杨闲便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萧闻的身边。还没有进萧闻的房间,就看到了那位奇葩知府正恭恭敬敬地低头跪在萧闻的房间中,好像是在听萧闻的训斥。

杨闲微微一笑,并没有急着进门,而是在门边躲了起来,悄悄地观察着萧闻是怎么做的。

屋内,知府跪在地上,大肚子已经垂到了地上,杨闲刚来时所看见的嚣张跋扈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乖乖地听着萧闻的话。

只听萧闻道:“知府大人,你好大的胃口啊?朝廷下发给百姓的银两被你扣下了不说,连粮食都被你吞了,吞一点儿也就算了,你是一点儿都不给治下的百姓们留啊?我说怎么我路过你治下的时候看出的灾情比其它地方都严重的多?原来是你在搞鬼!”

那知府吓得战战兢兢,满身的肥肉都抖成了一团,但还是没忘了狡辩:“殿下,微臣没有贪墨给百姓的赈灾粮啊!微臣都是如数发给百姓们的啊……”

知府趾高气扬的公鸭嗓早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可怜兮兮的嗓音和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脸,“请殿下明察!”

萧闻皱了皱眉,这几天他认真地查看了这位知府的往来账目和府衙的银库,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在外表看来,这位知府是一位十足的清官,但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位知府绝对有问题,但是,萧闻苦于没有证据,也不能再与他争论下去,白白失了皇家的体面。

萧闻冷声道:“算了,今天就先饶过你,再让我抓到有下回,小心你的项上狗头!”

知府连连点头,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不会有那样的事发生,慢慢地退出了房间。杨闲站在暗处,知府并没有发现杨闲,杨闲看见知府走出门后,表情不再可怜,他露出一副极度憎恨的样子,轻呸了一口,走远了。

杨闲的眼中寒光一闪,很快地收敛下去,这个知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功夫倒是不赖!

杨闲一闪身,溜进了萧闻的房门。萧闻头也没抬:“你又回来做什么?我骂的还不够吗?”

杨闲一笑:“对,挨骂没够!”

萧闻听到熟悉而亲切的声音,猛地一抬头,果然看到了六哥正站在阳光之下,温和地对他笑着,那副笑容仿佛是一道光,直接照进了萧闻的心里,让萧闻的心中充满了温暖的感觉,萧闻直接起身向杨闲跑去:“六哥!你终于回来了!”

杨闲点点头,张开双臂,把萧闻揽进怀里,“怎么样?有没有想我啊?”

萧闻点点头,稚嫩的小脸上带着嗔怪的情绪,“当然想!但是,你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皇宫啊,你也放心?”

杨闲笑笑:“你我有什么不放心的,脑子转一圈能换八个想法,普通人谁斗得过你啊?这方面你可比你哥我强多了!”

萧闻不好意思地笑笑,忙着转移话题:“哥哥,为什么最近我收到好多朝臣送来的礼物啊?以前好像没有的。”

杨闲伸出手来,摸了摸萧闻蓬松而顺滑的头发:“别担心,送给你你就收着,但是不要回就好了,不要回信,也不要回礼。”

萧闻深深地看了杨闲一眼:“哥哥,我听你的。”

杨闲揉了揉萧闻的小脑袋:“这就对了,这才是乖孩子。”

杨闲像是在检查弟弟的功课一般,轻咳一声,继续问道:“咳咳,我问你,这边的赈灾事宜安排的怎么样了?”

萧闻胸有成竹,一项一项地慢慢道来,萧闻所做的第一步便是开仓放粮,先把百姓们稳定下来。

接下来,萧闻发布了几道命令,他宣布,其一,附近所有被官府封住的山野和湖泊全部开放,百姓们可以随意进入和猎取动物;其二,受到旱灾的地区全部停收商税,尤其是粮食;其三,对于受灾更严重一些的地区,萧闻命人统计了户口,并组织了一些移民。

做完了这些,萧闻还亲自视察了城墙、堤坝和城中所有的排水系统,发现有些地方已经老旧不堪,甚至已经塌陷,萧闻脑中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但还没有付诸实践。

杨闲听完了萧闻滔滔不绝的汇报,微笑着点了点头:“做的不错,比我做的好多了,你完全可以独立处理这件事情的,之后,我只会听你的安排,不会干涉你的选择了,你长大了。”

杨闲顿了顿:“详细说说你的计划。”

萧闻不急不缓地解释道:“城中的城墙、堤坝等设施已经需要修缮,本来就需要雇工,但是大旱期间,不论是谁,都忙于生计,谁也不会出来为官府修城墙和堤坝,但是,如果我们给他们一定的报酬,这相当于城墙和堤坝也修好了,旱灾对这些民众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了。”

杨闲点点头,“好办法!”

萧闻却苦笑着摇摇头:“我已经看了此地的府库,几乎是一点儿剩余的银子都没有,偏偏往来账目都十分完美,一点儿纰漏都没有,我们只有办法,但是没有钱啊!”

杨闲淡淡道:“去找他要,他有的是钱!”

萧闻抬头道:“找父皇?可以吗?”

杨闲点点头:“放心,你来给他写信,说明这里的情况,也把你那个计划的详细情况写上去,我相信他会很快给你足够的银子的。”

萧闻点点头:“好!我马上写!”

萧闻在写信,杨闲在一边看,不同于自己锋芒毕露、银钩铁划一般的字体,萧闻的字是清秀而灵动的,虽然飘逸,但内含风骨,煞是好看。杨闲在一旁点点头,都说字如其人,此话果然不假。

萧闻很快写好了信,交给了手下的一个差人,叫他发最快的驿马把信送到京里,面呈皇帝。

忙完了事情,萧闻和杨闲兄弟二人一起绕着府中的花园散步,杨闲问着萧闻:“最近有没有叫人多打几口井?”

萧闻点了点头:“井一直在打,但是出水的不多,一是因为技术问题,另一个就是因为旱灾实在是太严重了,有时候,井挖下去十几米深,连一滴水都挖不出来。”

杨闲也跟着叹了一口气:“旱灾苦的是百姓啊!”

萧闻有些忧心忡忡地道:“六哥,我觉得这一次的灾害不仅仅只有旱灾,一些地方蝗虫多到遮天蔽日,而且每一个受到旱灾侵袭的地方蝗虫都在不断地增多,再这样下去,我怕又会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蝗灾啊!”

杨闲叹道:“是啊,你记得最近多组织民众扑杀蝗虫,这项工作也可以列入你的那个计划里面。”

萧闻眼前一亮:“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两人散了一会儿步,刘武在后面跟了上来:“二位殿下,该用晚膳了!”

杨闲一回头,看见刘武正站在那里,忽然想起了要教授刘武一些实用的功夫的事情,杨闲道:“刘武兄弟,你和刘明两个也先去吃饭,晚上记得来找我,我有东西要教给你们。”

萧闻好奇道:“六哥,你要交给他们的是什么东西?”

杨闲神秘一笑:“嘿嘿,保密,到时候你会知道的。”

萧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拉着杨闲的手去吃饭了。

饭后,太阳刚刚西沉,傍晚,太阳金红色的光辉洒在大地上,把所有的地方都镀上了一层金红色,府内也是一样,在府中专门用来练武的场地上,金红色的阳光照耀在刀枪架子上,反射出来的光依然刺眼,杨闲站在刀枪架子旁,看着规规矩矩站在面前的刘武和刘明,道:“我知道你们以前都练过武,不管是家传的还是从师傅那里学的,现在,我要你们通通忘掉,我来教你门一套新的招式!”

杨闲打量着刘武和刘明:“你们平时喜欢用什么兵刃?”

刘武道:“我喜欢使刀,刘明喜欢用剑。”

杨闲点点头:“我先来教刘明,你在一边也可以学一学,过几天我再教你,毕竟我也用剑,教的更得心应手一点。”

刘武答应一声,在刀枪架子上拿起了一把剑,和刘明一起学习着杨闲的招式。

其实,杨闲只是把武阳殿的太阳剑法教给了刘武和刘明,太阳剑法虽然是武阳的基础剑法,但是拿到江湖上,那就是一部上等的剑法,不是每一个门派都像武阳一般强大的。

刘明很有天赋,杨闲只教了几遍,刘明就用的有模有样了,而刘武接受得就慢了一些,毕竟太阳剑法是专门为剑而设计的招式,刘武擅长的是刀,自然有些力不从心。

杨闲看了看刘武的动作,暗暗琢磨着,今晚应该把太阳剑法改良一下,变成用刀也能挥洒自如的一套刀法,方便刘武练习。

刘明和刘武练了一阵,天便渐渐地黑了下来,皎洁的月光洒在练武场上,看得倒还清楚,但夜晚的风有些微凉,杨闲叫了停,让刘武刘明叔侄两个回去了。

杨闲自己绕着练武场走着,在刀枪架上提了一把刀,一边走一边琢磨着用刀应该如何发挥出太阳剑法的威力,杨闲想一招试一招,直到把十二路太阳剑法都演变成威力相同、配合得当的刀法,这才作罢。

杨闲回到房间,拿起纸笔,把十二招根据太阳剑法所改编的刀法记录了下来。杨闲还在武阳的时候,听师傅苏珽说过,武阳千年以来,所有的弟子都用剑,但是,有一些弟子是不适合用剑的,他们也应该可以挑选自己擅长的兵器,而且施展武阳剑法也不一定非得用剑,其他的兵刃也一样可以,比如玄风所打造的笔,比如刘武这口刀。

杨闲看了看画好的栩栩如生的招式图,满意地点了点头,明天傍晚,他就要用这套新改编的刀法来试验一下,苏珽的想法到底可不可行。

杨闲打开窗户,躺在了床上,让月光照满自己的全身,看着即将变圆的月亮,杨闲的心中忽然有些空落落的,我已经离开这么久了,不知道你怎么样了,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嫁人……

不知何时,杨闲睡着了,如水一般的月光流淌在他安静的睡颜上,显得杨闲脸上俊朗的线条更加分明而深邃,一声轻轻的呼唤从睡着的、似乎还做着梦的他的口中溢出:“惜晴……”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