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猎齐 > 第二卷 龙凤斗 第三十六章 他乡遇故人

猎齐 第二卷 龙凤斗 第三十六章 他乡遇故人

作者:七年喂狗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0: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所谓“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这正月里的一阵春雪虽带严寒,来势汹汹,却也去的甚快,不消几日便融化得无迹可寻。出了正月,和风送暖,万物复苏,对于民以食为天的列朝列代来说,仲春的一件大事便是“籍田礼”了。

所谓“籍田礼”,是由天子躬身,下田犁地,以示榜样。它既包含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的祈盼,表达了统治者对“劝农耕桑”的重视,又契合了礼制文化——正所谓“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礼之三本也。”可是今年的“籍田礼”,却因为正月里的流民事件显得与往年大不相同。

齐历二月十一,这天一大早,齐帝率太子、文武百官至城东郊先农坛祭拜先农神后,便换上亲耕礼服,到亲耕田行亲耕礼。按惯例,皇帝不过是象征性扶着犁尾走上几步,礼仪官便宣布礼成。这一次齐帝竟坚持犁了一箭之地,累得满头大汗,方才走上田埂,在场的众人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行完“籍田礼”,第二日内廷便传出旨意:

“民,国之本也;田,民之本也。今秦代二州流民衣食无着,嗷嗷待哺,又京郊周县,无主之田甚多。民不可无食,地不可荒芜。着依议由皇太子会同户部、京兆府诸有司衙门,重新丈核孟、新、宜三县无主之田,妥善安置秦代二州流民,以固国本,以安民心。钦此!”

圣谕一出,算是正式将安置流民一事拉开了帷幕。

因此事由太子萧鸣龙统领,他打定主意,将日常处理政务的明德殿腾了出来,又从东宫、户部、京兆府衙门抽了六名经验丰富的司官,六十名年轻干吏,分成三个核查组,每组对应一个县,他自己则带着滕王萧元婴、萧狄、安静思、龙少阳等一干人居中调度。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事名义上是太子揽总,实际上却是由二萧、安、龙四人具体经办。他们每隔两日写一条陈,奏明进展,呈太子御览。

这四人之中,滕王天潢贵胄,拉进来有抬价之嫌,做做样子,平素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萧狄腿脚不便,隔三差五过来巡视一番,其余日子种花斗鸟,听曲观舞,怡然自乐。安静思虽是几乎天天应卯,无奈武人出身,于政务理民一窍不通,不过这人倒有自知之明,从不横加插手,文案签字过手而已。如此一来,重担便都落在了龙少阳身上,他起初也是门外汉,却谦恭谨慎,不耻下问,与司官小吏打成一片,日子久了,事务也渐渐熟络。

这些司官小吏们,历事已久,对这四人来意自是心知肚明,无外乎抢功劳、捞资本,倒也早已司空见惯,不甚抵触,何况他们要么是贵胄高门,要么是新晋红人,哪一个惹得起?过了一段时日,这些人竟发现他们并未高高在上,吆五喝六,却是平和易处,如此一来,上上下下竟是一团和气。

太子萧鸣龙每隔五日亲临询问,滕王萧元婴更是不时赏赐银两,这些司官小吏们便越发卖力苦干。从早到晚,一面在洛城内外设立点位,登记统计流民人数,一面从府县搬运文档案卷,核对户籍人口,催促发文,还要腾出人手跟着府县官吏下乡入户丈量、复核土地,只见偌大明德殿每日人进人出,算盘声、说话声混作一团,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如此忙了一月有余,流民之数、无主之田都已统计核查清楚,跟着便是分配土地,政策本是陛下钦定,执行起来倒也顺畅,又过了一月左右,土地已分了十之六七,可谓成效初著。剩下的圈占土地多半握在地方望族豪门手中,不用一番雷霆手段,让这些人将已经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绝非易事——这一点,上至太子,下至小吏,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这一日上午,龙少阳正在看府县送来的条陈文书,斜眼一瞥,见萧元婴正大大咧咧地斜着身子躺着,两手搭在安乐椅扶手上,怔怔地看着藻井出神,便笑问道:“殿下,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安静思这小子今日怎么还没有来,平素这时辰他是早就到了的——这不像他的做派。”

龙少阳调侃道:“原来殿下也有上心的事。一大早相府就来人了,说是安兄要陪相爷外出公干——只怕他今日不会来了。”

萧元婴 “嗯”了一声,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便在这时,一阵橐橐的拐杖声传来,龙少阳刚站起身来,萧狄已一拐一拐走了进来。

只听萧元婴阴阳怪气地道:“常来的不来,不常来的倒来了。萧狄,瞧你这气色,真是让小弟艳羡不已。哪像我们,整日整夜窝在这里。哎,若是再熬上三月半年,只怕这差事没办完,我就要闷死啦!”

听他这么说,萧狄却并不着恼,笑着瞧了萧元婴一眼,又看了看龙少阳,转身扬声对外道:“来人呐,即刻备一辆马车,我们有要事外出办理。”早有东宫侍从答应一声去了。

萧元婴一骨碌从安乐椅站起身来,喜道:“萧大哥,你这话可是当真?”转眼间,他已将“萧狄”换作了“萧大哥。”

“那是当然。”萧狄笑道,伸出手向下轻轻压了压,示意萧元婴稍安勿躁,一边在屋里踱着步子,悠悠道:“殿下,少阳,据府县报上来的数目,如今这田地已分了十之六七,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了,只怕一时半会儿难有进展。耗在这里也是劳而无功,咱们何不借此时机,驾车到下面府县实地察看,既了解了实情,又活泛了筋骨。像这般整日闷在这里,岂不是辜负了外面这大好春光!”

龙、萧二人听了,心下都是甚喜,不禁拍手称快。

当下三人同乘一辆马车,出了平定门,径直向西驰去。

其时正值孟夏四月,气温回暖,但见沿途满目郁郁葱葱,繁花盛开,草间树上鸟鸣虫叫不断,万物一片欣欣向荣。

马车驰了三十来里,进入新县境内。此次安置流民的孟、新、宜三县,新县距洛城最近,安置分田之事几已完成。一路下来,只见道路两边阡陌纵横,三三两两的农人散落在田间地里,有的在犁地放水,有的在弯腰插秧,一派忙碌景象。

三人时而隔窗遥望,时而下车驻足,心中都是欢喜不已。滕王萧元婴自幼锦衣玉食,哪曾见过这番情形?满是好奇,指指点点,询来问去,龙少阳、萧狄便在一旁耐心讲解。

一路停停走走,不知不觉间,但见道路越来越窄,以至崎岖难行,沿途风景却越发清幽,道旁芳草如茵,周遭山丘连绵起伏,宛若波浪——原来车夫初来乍到,车行渐远,也不识得道路,迷迷糊糊进了山间,已分不清方向了。其时日头已高,众人又累又饿,萧元婴更是叫苦连连,嚷着竟忘带了水和干粮。

马车转过一个山坳,只见前面路边几株大槐树,高大如盖,树影婆娑,萧元婴拍了拍车厢,叫道:“车夫,在前面大槐树下歇息片刻,本王这腿又麻又沉,都快不听使唤了。”边说边用手捶打着两条小腿。

龙少阳正想着调侃他几句,忽听一个声音道:“咦,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想不到兜兜转转,竟到了这里——我早该想到的。殿下,少阳,咱们的午饭有着落了!”声音之中,又是讶异又是激动,说话的正是萧狄。

萧元婴一愣,接口道:“在哪里,在哪里?本王怎么没有看到?”

萧狄淡淡一笑,努努嘴道:“就在前面不远处。”

马车又行了约一箭之地,只见路边一排三间茅舍,两侧各有一株槐树,却是躯干如龙,树冠如云。树枝、木条、竹子等结成的篱笆,高低不一,将屋前围了一圈,南瓜、丝瓜一类花朵三三两两挂在上面,一副寻常农家的模样。

三人下得车来,走到篱笆门前。抬眼看去,只见院内菜畦碧绿,蜂蝶飞舞,堂屋板门却是紧闭,除了虫儿低吟,四下里一片静寂。

萧元婴不待商议,便高声叫起门来。谁知一连喊了三遍,无人答应。

隔了半响,萧元婴向龙、萧二人瞟了一眼,撇了撇嘴,悻悻着正欲转身。突然间“吱呀”一声,门板开了,走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妪来,一身灰色粗布,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萧狄见状,忙跨步上前,躬身行礼道:“刘嬷嬷,打扰了。”

那老妪瞧了瞧萧狄,又将龙少阳、萧元婴上下打量一番,半响,不热不冷道:“我道是谁呢,大晌午大呼小叫的,原来是你来了。你一人来也就罢了,怎么还带着两个外人。你知道的——夫人最是不喜陌生人的。”

萧狄道:“晚辈无意打搅老夫人清静。在下一行人外出公干,途中失了方向,又饿又累,是以做了不速之客。求在贵舍讨口水喝,还请刘嬷嬷行个方便。”

那老妪“哼”了一声,不置可否,转身进了一旁的偏房,却将堂屋门板开着。

萧元婴听了二人这番对话,思忖他们早已相识,又见那老妪言辞冷漠,脸色如霜,忍不住又惊又疑,张口欲问,却被萧狄一个眼色止住。

当下三人推开篱笆门,穿院进屋,只见屋内空间窄小,光线幽暗,正中摆了一张方桌,两旁四把椅子,颜色斑驳,显是年头已久。右首一块灰色粗布悬在中间,算是隔出一个厢房。

听到有人进来,床上一人颤巍巍站了起来,走到近前。

门外的阳光透进来,只见她鹤发鸡皮,头上一枚墨色玉钗晶莹生光,又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妇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