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魏晋风云 > 第七十六章 谁是新相

魏晋风云 第七十六章 谁是新相

作者:寒稽古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0: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七十六章 谁是新相

掌笠再见到王劭时,已经是半月之后的事了。

其间他也曾随兵部同仁一起去灵堂拜祭过王导,但那时在灵堂上并未见到王劭。回来复命后,因为赶上王导病逝,掌笠也算王家旁系的女婿,所以并没有马上回洛阳,而且兵部也希望他可以在此待命,其中理由,大家都明白。毕竟王导的突然病故,是很大的事。不仅让皇上很难过,是不是真的难过就不知道了,反正皇上表现出来的是痛失国之栋梁的大恸之情,还亲自到王府吊唁,能让当今圣上亲自吊唁,便是对一个做臣子的一生最好评价了。

王导的离世,同样震动着各部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就算已有月余,其带来的余震依旧力道不减,王家的一举一动都在朝廷内外波及着每个人的心。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王家,包括皇上在内。王家这棵上百年的老树,根太深,叶太茂,这棵大树既可以为帝王家遮风挡雨,可如果哪天倒了,一样可以砸死树下的皇帝,王敦不就是个鲜活的例子?更别说这棵大树上还栖息着无数的小雀和蝼蚁,树下埋着多少秘密。

大家都在猜测下一个谁是继任者。还会是王家的吗?

自第一代琅琊王司马伷结交了山东琅琊的王氏以来,到现在王家已经历经晋朝八位皇帝,不管长命短命,而王导一人就给三位皇帝做过丞相,甚至帝王家的皇子们都传,如果哪位皇子能封了琅琊王,那就意味着离帝位也不远了。

现在王导死了,这个掌管半个天的人没了,第五代琅琊王家会是谁?丞相的继任者又会是谁?众人在猜,在押宝,在站队,在争取。

还是押王家的人们,自然都是些王导的联亲、门徒和亲信,他们的仕途和荣耀一直以来都在仰仗王家,王家荣,他们荣,王家损,他们损得更厉害。但似乎这一队的胜率不太高。因为王导的长子早亡且无后,现在的儿子们均为庶出,不但年轻,也没有什么政治资历,且都不受王导的喜爱,完全没有资历担当治国重任。琅琊王家还有谁能拿得出手?王家人丁确实不少,大多醉心效仿那位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山东练字,自然更不适合进朝堂

那么环顾朝野,谁会是最可能的继任者?

现在的皇帝衍,登基时尚年少,故先帝命朝政由陶侃、郗鉴、温峤、王导等人共同掌管,明是联手辅佐新帝,实则权力分散、互相牵制。但随着陶、郗、温三人的陆续离世,王导在朝中的权力就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了。但王导没有兵权。是的,他已经位极人臣,若让他再掌握了兵权,太危险了。所以,建康的兵权由谢氏掌管,镇外的兵权过去由陶侃、郗鉴、温峤分别掌管,陶侃离世前又推荐了庾亮,这些都是在军事上压制着王导的势力。而这位庾亮将军的妹妹可是当今衍帝的亲娘,他就是亲帝舅,就这层关系,让他的接任也很顺理成章,所以庾亮就成了呼声最高的人选。

甚至有人联想到王导去世前几日,夜空曾出现天象异动,分别位于北方、东方、西方的角、室,娄三宿,同时南移,会不会就是预示着荆州的庾亮要重返朝廷,出任要职?

当然,其他世族也都暗中觊觎相位,他庾亮虽然身世显赫,手握重兵,又屡见战功,但毕竟天高皇帝远,远在荆襄。说不准皇上听了哪阵耳边风,就兴许改变主意了。所以以谢氏、温氏为首的几大世族,也都暗自运作各自的关系,各显其能地拉拢皇上身边的人,万一能成呢。

一时间,建康城内形成了一股清新之风。不管是酒楼,还是古董珠宝行、甚至绸缎庄首饰楼,出入的达官显贵多了不少。什么奇珍异宝,古董首饰、名人字画、绫罗绸缎,好东西尽管招呼,只要能讨好相关人物欢喜。

各股势力也都纷纷活跃起来,串门子的串门子,攀亲戚的攀亲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走动起来。完全没有丧失栋梁之痛,相反感觉春天要来了。甚至连老百姓也都跃跃欲试,坊间大小赌局都增开了押相局,押哪位大臣可以继任,百姓也喜欢凑这热闹,纷纷掏出手里的银子,大大小小的押一个,万一中了呢,也算讨个好彩头。反正这些年天下也没什么大事,大家都闲得慌。

这里的热闹,远在淮南和荆襄的人自然不会知道。

这一日掌笠去吏部办事,见到了王劭。此时王劭的身份已经不是工部的将作,而是吏部郎。虽然只官升了半品,实权可比负责陵墓的将作少府要大得多,别忘了吏部掌管的可是人事,比工部那些掌管工程、鬼事的人,可要厉害的多。

这个吏部郎虽说官职不大,却直属吏部尚书,专门主管官吏的选任铨叙调动等事务。何谓铨叙?就是审查官员的资历,并根据才能、成绩确定级别、职位。至于调动更别说了,那些品小官低的人,是安排个肥缺,还是调到老小边穷之地,都是吏部郎说了算。吏部郎还有一个职责也是权力,就是“参掌大选”之责,说白了就是对五品以下官吏之任免,有建议权。而且资深的吏部郎可直接升为侍郎,吏部侍郎就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了,离吏部尚书只一步之遥了。所以历朝历代都对吏部郎皆重其选。

估计这次破格让王勋从工部的将作少府跨部调到吏部任吏部郎,估计:一、王导临终前安排好的,二则也是是圣上有意安抚王家。所以很多人又推测,新丞相未必再出自王家。一下子转押庾亮的人,又多了不少。

掌笠虽然平日谙熟溜须拍马,但他也深知,自己只是个五品下的镇外副将,比不得这些在都城周旋的官。之前一起办案时,自己还比王劭高了一级,可没几个月,二人平级了。而且王劭的家世比掌笠显赫得多,又直接可以参议他的升迁,所以掌笠这次见到王劭,远没了以前那种的资深一派的态度,还不自觉地表现出恭敬的样子。

他此次是来递交回洛阳的文书。按理驻外守将不得随便进京,就算回京复命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到了,就要回去。况且他因为是王家旁系亲戚,已经多耽搁了几日,再不回洛阳,就说不过去了。

按兵部侍郎谢丘珍的估计,新丞相的人选,月末前就应该公布了。

所以包括掌笠在内,所有镇外的守将,都要立即赶回各自驻地,集结好人马待命,随时以防建康这边有任何风吹草动,当然更要防止江左那几个国借此机会又什么异动。

王劭坐在吏部公堂书案后面,完全没有了曾经共事时的青涩与礼让,他脸上没有露出任何表情,好像不认识掌笠一般,甚至连起身都没有起身,只是拱了拱手,然后就接过手下人员递过来的申请,看了一眼,提笔刷刷刷批了几下,又递给了手下的人,算是批完了,然后继续看其他的公文。这些日子对于王劭来说,实在体会到什么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让他看清了很多官场的人情世故,学了不少了为官做人的技术活。

掌笠站在那里,本来还准备了不少见了面要说的客套话,现在却一句也没机会说出口。他刚要转身离开,背后传来了王劭的声音:“掌牙将,幽冥船的事,回去还继续查么?”

掌笠听到王劭问出这么一句,心里一愣,停下脚步,一时不只该如何回答。回来后,他也曾问过谢丘珍,要不要再接着查,谢丘珍正忙着运作相位继承的事,别说他,就连皇帝估计也没心思顾及这个了。而此时被王劭问到,该如何回答呢?

还好,掌笠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转回身对王劭说:“当然继续追查,不过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尽快回洛阳,保证国家安全最重要。等掌某查到消息,一定会第一时间告诉王大人。”他特地用了王大人三个字,也在提醒王劭,就算咱们是同级,我也是老的五品。

王劭翻了一下眼睛看了看掌笠,依旧面无表情地说:“希望可以尽快听到掌牙将水落石出的好消息。”

掌笠觉得这话中有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疑惑地走出了吏部大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