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魏晋风云 > 第二十九章 疑船再现

魏晋风云 第二十九章 疑船再现

作者:寒稽古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0: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十章 发现疑船

荆襄九楼,荆州城最好的酒楼,取荆襄九郡之意。楼高五层,整个店内以金色和红色为主,装饰豪华。现在正值为期三天的冬日祭,酒楼通宵不打烊,来这里的客人一直络绎不绝。虽然客人很多,但有钱好办事,掌柜给他们带到了最高一层的临窗雅座。这里可以鸟瞰荆州全貌。

三人不禁感叹,一个地方酒楼竟如此豪华,堪比王府,可见酒楼主人不简单。落座后张骁让酒保把拿手菜尽管上,酒自然少不了,热热的米酒一杯下肚,顿觉浑身舒畅,秋夜的湿寒顿散。此时的洛子一改往日的高冷,白皙的脸庞被这灯红酒绿映得泛起粉晕,张骁那本就粉扑扑的娃娃脸此时更是红里透粉,叔子不善酒力,好在这米酒不烈,也不禁多喝了几杯。喝得热了,三人索性脱去外衫,把几只空酒壶立在地板上,拿着竹筷玩起了投壶的游戏,一时间仿佛回到了少年模样。

掌笠一行人自然住不起高档的酒楼,他们选了一家干净僻静的客栈住下。听说现在是冬日祭,也出来看看热闹。人群中听到一声很轻很轻的铃铛声,让掌笠心意一动。不知怎的,他最近总会听到那曾经熟悉的铃铛声,或许是办案太紧张,产生了幻听?几人找了家路边小店,叫了几个当地特色的炒菜,几乎都是辣的。好在军营出身的人不忌口,饭菜倒也可口下饭,还破例叫了几壶米酒给大家去去寒解解乏。

饭桌上掌狯问掌笠,接下来怎么查。掌笠说:“据报这幽冥船出现在荆水河畔,待会吃完饭,我们过去看看。”掌狯点头。

吃罢饭,掌笠让其他人回客栈,向店家问了路,便带着掌狯朝河岸走去。河边上也人潮涌动,因为冬至有祭祖风俗,不少人在河边放河灯,也有烧纸钱的。漆黑的河岸两边停了高高矮矮的不少船舶,河上漂着星星点点的光。沿着河岸二人凝视着暗处,掌狯问:“哪艘是啊?”

二人从上游一路走下来,眼见着两旁的人渐渐少了。猛然掌狯指着河对岸,低声说:“少主,你看!”掌笠凝神望去,只见河岸停着一艘比旁边的船高出不少的船。因为这里已经几乎没人再放河灯,所以很暗,看不清船的模样。“有何古怪?”掌狯眼力好,肯定是发现了什么。他说:“这船感觉不像普通船。”好在不远处有一横桥,二人过了桥摸过去,近看那船通体乌黑,船舱内也无半点光亮透出,仔细辨认船舷上隐约有一块很大的被涂抹的痕迹。二人又往回走了三两条船的距离,看到一条小船亮着灯,两人在岸上喊,船舱里钻出一个老汉。掌狯上前施礼:“老伯,请问可知那边的船是何人所有?我们想找个大船运些木材过江。”掌狯特地说是运木材,这样老汉的小船自然运不了。那老汉顺着掌狯的手指,眯缝眼看了看,操着半生的官话说道:“你说那边那条大船啊。停在那里已经有几天咯,一觉醒来就停在那里。也不知哪家的撒,不见有人上下。你要不天亮再看问问。若找不到撒,我再帮你找别的船。”掌狯谢过。

回到客栈,掌笠立刻安排两人马上去河岸,轮流监视那艘船。

次日天还未亮,掌笠就带着其他人再次来到河岸。虽然河上晨雾蒙蒙,但已经有不少船家开始准备起航了。问当值的二人,夜里有无动静。二人说未见任何动静。见二人身上已被夜露打湿了,掌笠让他们先回客栈休息。正要再安排两人继续盯着。有人低声说:“看!”只见雾气中一条不起眼的乌篷矮船,徐徐划向这边,本来航道是在河中间,快接近大船时突然偏了船头,驶到大船的外侧船舷处停住。接着高高的船舷居然开启一块,小船上出来二人,把几大包东西递进去,几只手从大船的船弦处伸出接过去。递完东西,小船又缓缓划离大船,继续往前。这些都在瞬间完成,借着雾气和船少,基本不会被发觉。原来人都在底舱,怪不得上面没有任何灯光。看来这小船是运送补给的。

众人正盯着看时,掌狯却已飞速跑开,一口气跑到先前问话的老者船旁,见他已经起来,说了一句“借船一用”,不容老汉答应,就跳上船,扔给他一块银子说:“跟上前面那条小船。”老汉刚要发作,一看银子,立刻应了一声,调转船头,飞快地驶去。

这边手下的人拾起一块石头,咚的一声砍在船帮上,半天没动静。又砍了一块,还是没动静。要不成心不出来,要不就是船帮很厚,舱底的人听不到。里面有多少人,为何停在这里,一连几天不动?补给要靠小船补给?掌笠留下二人继续盯着。其他的就等掌狯回来了。

掌笠在房里不停踱步,日过三杆,掌狯终于回来了。掌笠递给他一杯水,他一口气喝完抹抹嘴,才说:“这船出荆水口,又兜了一大圈,才再次回来,真是狡猾。”

“查到哪家的?”

“船公老汉说,这船不是岸边船家们的。应该是某家大户的私船。这荆州靠大河,有些大户为了运些私密贵重之物方便,在河边直接挖个河道,直通自家船坞。”

“可知是哪一家的?”

“船公老汉说,小船回的是当地一个新进富户的船坞,此人姓夏,是近两年才冒出来的。也不知是何来历。”

办案不怕线索多,就怕没线索。有点蛛丝马迹就好顺藤摸瓜。掌笠准备午后先去府衙,打听打听这家姓夏的。掌狯负责继续盯紧那条大船。按理王劭也差不多该往这边赶的路上了。

洛子三人又上街买了新衣,穿戴整齐,借了个店小二,帮忙捧着礼物,打听了凿牙先生的府邸,这才出门。幸好凿齿先生在家,洛子等人递上名帖在门房等候,不多时家丁说有请。三人随着进去。进了花厅,看见一位头戴文巾身穿鹤氅的中年人,想必这就是凿齿先生了。洛子深施一礼,说道:“晚辈颍川韩悦,拜见凿齿先生。”中年男子赶忙相搀,说道:“免礼免礼。你就是韩悦韩洛川?”一听韩洛川,旁边张骁一下子睁大眼睛盯着洛子的背影,旁边的叔子偷偷拉了拉他,意思是你别那么大惊小怪。

“我与韩康伯交好多年,你是他的世侄,自然也是我的世侄。”他提到的韩康伯,名韩伯,出自颍川韩氏,是当代有名的玄学家和训诂学家。韩伯虽修玄学,凿齿爱佛教,但二人甚是交好。

凿齿先生朝洛子身后看去,问道:“这二位是?”

“在下两位好友,结伴同游楚地。”洛子答道。

“在下谯国桓伊。”叔子施礼回答。

“在下前凉张骁。”张骁也学着他二人施礼道。

“原来你就是桓伊啊,早闻桓氏有一位精音律的少年。幸会幸会。”叔子腼腆一笑。这位凿齿先生没看张骁,看来对北江诸国侵吞晋朝疆域,还是有所介怀。

“此番来荆州,不知所为何事啊?”

“回禀先生,我等来楚地游历。恰好桓叔夏君偶得一拓本,特来请教先生。”

一听有史物,凿齿先生有了兴趣。叔子连忙递上一张纸,事先他已将金册上的字分三部分誊写在纸上,现在只拿出其中一张。凿齿先生展开一看,说:“原来是鸟虫篆。你们来对了。几年前我和几位好友还专门研究过这鸟虫篆呢。不过,这鸟虫篆形如画,看似相似却各不同。我们也只能破译少许字意。这样,你们在此稍等片刻。我去书房去些东西给你们。”三人称谢。

凿齿先生出了门,张骁马上凑过来,小声问:“他怎么不理我啊?”叔子低声回答:“北江诸国占了大片晋土,这位凿齿先生是晋朝的正统史学家,听你说是前凉的人,自然心有不满。你就别出声了。”张骁撅撅嘴。

在花厅等候之时,忽听一声爽朗的叫声从院子传来:“你这老儿,整天躲在屋里忙什么呢,大好天气随我出来走走呗。”话音刚落,人已经进来了。只见此人身材魁梧,软甲外套了锦袍,挎着宝刀,武将打扮,往脸上看去,鬓发如反猬之皮硬扎扎竖起,眉如紫石般刚健分明,很想说书的口中张飞翼德般。来人进屋不见凿齿,单见三个陌生少年,一愣说道;“凿齿呢?”叔子赶忙解释:“凿齿先生去书房了。”那人上下打量打量三人,问:“你们是何人?”叔子忙施礼道:“在下谯国桓伊。这位是颍川韩悦,这位是张骁。”

“你是谯国桓氏的?”那人再次打量叔子。

“正是。”

“哈哈,好呀。我是桓温,咱们说来也算同宗同族了。”

一听对方称自己是桓温,叔子和洛子心中一动,他就是名声赫赫的桓温?这桓温所属龙亢桓氏,其父生前是宣城太守桓彝。自东晋渡江,王敦霸守荆州多年后,因谋逆被诛后,这荆州封给了前朝国舅爷颍川庾亮,庾亮与桓温的父亲桓彝交好,桓彝死后桓温也就投奔了庾亮,做了荆州主簿。而这龙亢桓氏是谯国桓氏分支,所以桓温才说他与桓伊是同宗同族。

此时凿齿先生已经抱着一摞书稿回来了,见桓温来了,也不客套说:“你又闲的无事了?。”桓温笑到:“我只是路过看看,哪有闲啊。不曾想遇见了我这同宗的小兄弟。他们来荆州,你也不告诉我,我好表表地主之谊啊。这样,晚上我做东,荆襄九楼,凿齿你带他们来。不打扰你们了,我还要巡江去。就这么说定了。哈哈哈”说完,桓温大踏步地走了。

凿齿先生看看他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洛子三人对视一眼,原来荆襄九楼是桓温的产业,怪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