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追星逐月 > 第四百七十二章 白沟河战(上)

追星逐月 第四百七十二章 白沟河战(上)

作者:金日昆仑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追星缓缓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先锋的最佳人选——平安。

“平安做先锋?他有什么资历值得你如此推荐?”

“平安不但是难得一见的,智勇双全的猛将,更重要的一点,他曾经是朱棣手下跟随燕王朱棣在蒙古打过几年仗,深悉朱棣的打法特点,如果用此人去对抗朱棣,正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齐泰点点头:“你推荐的人肯定没问题,问题是他现在也还年轻,再加上对于现在的战场也不是很熟悉……”

“这个问题好解决,瞿能父子不是还在吗?让他俩给平安当副先锋,也正好可以摆脱李景隆这个白痴的限制,要不是李景隆为了争功,瞿能父子早已打下了北平,哪还有后面那么多事儿?”

沈追星随即将自己亲眼所见的一切,告诉齐泰。

齐泰听后跺脚大骂,转身对沈追星说道:“我这就去找黄子澄,把这些告诉他,看他还保不保李景隆。”

沈追星一把将他拉住:“老齐你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难道到现在还不明白,你家皇帝把这个元帅的位置看得死死的,只有他信任的人,而且必须是家人才能够担当,从来不相信外人,其实也很正常,这不和死去的洪武皇帝一模一样吗?只不过大巫小巫之分罢了!”

“所以说要保李景隆这个帅位的,不是黄子澄,而是当今圣上,你说那么多没有用,想想耿炳文的遭遇,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了。”

齐泰快速捻着自己的胡须,慢慢的泄了气。

沈追星笑道:“你这叫皇帝不急太监急,不到火烧眉毛,不到万不得已,当今皇上是不会任用外人的。”

“还是巨子看得明白!看来只能按照你的法子,退而求其次,曲线救国了。”

“你是局中人,看不清形势很正常,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

北平。燕王府。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攘攘的覆盖了整个北平城,北方的隆冬正式来临。

燕王府议事大厅内,火盆烧的正旺,参加议事的将领也都热情高涨。

燕军的连续胜利改变了当时的形势,一直态度暧昧不断观望的陈亨终于下定决心,杀了刘真后率兵投奔了朱棣。

“刚刚收到京师传来的消息,黄子澄力保李景隆继续担任主帅,所以咱们的对手还是他,,目前李景龙正在德州修整兵马,希望开春后再来。”

“看来这一个冬天是没仗打了。”大将房宽笑呵呵的说道。

此言一出,众人都觉得很有道理,大雪封路,行军都很困难,更别说登城作战,前不久,世子朱高炽采用往北平城头浇水的方法,守住了北平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于是众人都兴奋起来,讨论的事情渐渐也由战争变成了喝酒,就连燕王朱棣也不能例外。

只有蓝月皱着眉头,坐在一边默然不语。

朱棣已为蓝月仍然因为沈追星的事情在闷闷不乐,便笑着对他说:“在这大雪天中,躲在家中喝上几杯,心情自会好起来。”

蓝月摇了摇头:“李景隆也是这个想法,如果我们也跟他一样这么想,那和他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席大将张玉一直看蓝月不是很顺眼,便借机说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去攻打德州?”

“德州城池坚固,又在对方的势力范围之内,咱们在冰天雪地里去攻打,正好称了对方的心意,非智者所为。”蓝月断然给予了否认。

“怎么还不能去,他肯定也不会来,不待在家里喝酒干什么呢?”张玉哈哈笑道。

蓝月长身而起,双目炯炯的看着张玉:“两军交锋胜负的关键在于谁能掌握主动。”

“李景隆现在率领残兵败将龟缩在德州城里,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在等待援兵,第二个原因就是在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对咱们发动攻势。为什么?!那是因为南方的士兵不适应寒冷!”

“所以如果咱们一直也是按兵不动,表面上看是顺应天时,其实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对手。”

蓝月此言一出,许多人都纷纷赞同。

“要知道他们可以等,也应该等,但是咱们却等不起。”

大将邱福问道:“按照侯爷的意思,咱们应该进攻哪里?”

“除了德州哪儿都行,最好稍微偏远一些,往西去……大同怎么样?”蓝月成竹在胸的说道。

“大同?为什么是大同?”张玉和邱福齐声问道。

燕王朱棣哈哈大笑:“我现在总算明白了逸仙的意思,所以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南方将是畏惧寒冷,不适合在冰雪天作战,所以此刻在德州休养生息,咱们偏不让他们休息,往西去攻打大同,那地方虽然不是咱们的必争之地,所以防卫肯定不严,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会产生连锁反应。”

“那万一李景隆就是不去,待在德州休养,咱们且不白去了?”好久没有说话的谭渊问道。

“所以说谭渊你就适合打打杀杀,因为根本不懂官场规则,咱们攻打大同,大同的知府和守卫一定会向朝廷求援,现在全国的兵马几乎都在李景隆的手里,所以朝廷一定会派他去。”

“李景隆现在是待罪之身,朝廷有令,他不敢不去,这一去一回,劳民伤财,他的那个所谓休养生息的计划就此泡汤了,咱们可以打下大同,抢夺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同时还起到练兵和热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摆出一种姿态,这样一来令许多蠢蠢欲动的人都变成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左右观望,如此一来,咱们便可以从容不迫,势如破竹的一路南下,大事可成!”

朱棣在蓝月的启发之下,说出了这样一段长篇大论,受到了所有将领的一致支持。

果然一切都如同预料的那样,燕军于年末西出紫荆关,攻克广昌。

建文二年年初,燕军包围了蔚州,守将不战而降,于是朱棣再次挥军,直进大同,其声势浩大,朝野震惊。

李景隆迫于朝廷的命令,只得亲自领兵来救大同。

朱棣虚张声势,待李景龙部出了紫荆关后,转身便带着人马由居庸关返回,毫发无损的回到了北平。

与此相比,李景隆的南军受尽了苦楚,因为饥饿和寒冷死去的多达几万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被冻掉了手指,更别提一路上的丢盔卸甲,粮草的损失。

这样一来, 众将领对蓝月更是钦佩不已,明白此刻的蓝月已经达到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法最高境界。

转眼间到了建文二年的五月,南方春暖花开,北方冰雪融化,李锦隆觉得等候的时机已到,便带领德州的兵马,会同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一共六十万兵马,浩浩荡荡的向北进发,准备会师真定,试图一雪前耻。

白沟河前,朱棣率领二十万燕军精锐刚刚过了河,正准备在苏家桥安营扎寨的时候,突然间阵营大乱。

原来是平安和瞿能父子,看准了朱棣正准备安营扎寨的这个空当儿,带领一万大军突然冲杀了进来。

平安更是一马当先,挥舞长枪,勇不可挡,左右分别跟随的便是瞿能和瞿良才,二人各挥刀剑,护在平安左右,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朱棣大营。

南军将士为之一振,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这样的将领,顿时受到感染,紧随其后,跨马挥刀也毫不犹豫的冲了进去。

平安原来曾经当过朱棣的手下,早已得到了朱棣打法的精髓,便也如法炮制,带领着一万精骑,在二十万军营中来回横穿纵插,杀人无数,打的燕军落花流水,无奈之下,沿着白沟河边一路撤退。

战场之上 一旦败势已成,便是神仙也无可挽回,此时朱棣也无可奈何,只得跟着自己的部队一路后撤。

哪知道刚刚逃出十几里地,突然前方传来十几声巨响,远远看去,但见火光冲天,浓烟四起,燕军更是惊慌失措。

朱棣一面策马狂奔,一面惶恐万状的问身旁的蓝月:“难道是对方带了火炮来?”

蓝月摇头说道:“看爆炸的位置不像是火炮,一般火炮会安排在列阵之中,不可能在这儿出现。别着急,我先过去看看。”

说完,跳下马来,将马儿交给一旁的随从。便施展轻功往前窜去。

原来由于人马众多,道路拥挤,此时骑马反而不快,倒不如施展轻功来得更快一些。

此时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前面依然不断的有爆炸声传来,不断的有长臂断腿被抛上天空,哀嚎声、战马的嘶鸣声夹杂在一起,令在场的人更加慌乱。

十几具死尸旁,地上一个大坑赫然出现在眼前。

蓝月顿时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果然,平安瞿能毫无征兆的突然发起冲锋的时候,武定侯郭英凭借多年的经验,准确的预测到了燕军可能撤离的方向。

郭英此次前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带来了大量的火器——“地雷”!郭英就把这些地雷悄悄埋在了燕军撤离的道路上。

由于朱棣手下大将及士兵早年长期和蒙古兵作战,长于骑兵,但对于地雷这种只有步兵使用的武器却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人都没有见听说过,因此偶然遇见了此物,又不见周围有大炮轰击,便疑神疑鬼起来,更加害怕和恐惧。

蓝月的到来顿时安抚了众人的心,在燕军的心目中,蓝月不但是算无遗策的军师,武功强悍的高手,更是精通法术的“修道之士”。

此时已经天黑,再去砍树已经来不及,蓝月当机立断,下令士兵下马,将四匹战马扣成一排,由士兵远远的牵着缰绳,带着马儿缓缓前行。

爆炸声不断响起,马儿死了一批,蓝月再下令换上一批,终于在天黑之后,众人来到一片开阔之地,那里土地平实,完全没有地雷,士兵们终于脚踏实地,扎起来营寨。

使你逃生的燕军兴奋之余,却发现不见了主帅,燕王朱棣。

这一夜天空乌云密布,星光全无,蓝月便安排人手四下寻找,同时自己也带着朱能往朱棣可能所在的地方寻找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