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追星逐月 > 第四百二十二章 书生误国

追星逐月 第四百二十二章 书生误国

作者:金日昆仑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建文帝朱永炆正和齐泰、黄子澄密议,董国公李景隆由于其族弟李景芳的事受到牵连,暂时被朱永炆逐出了权力中心,反道是因为今天所议论的话题和皇族有关,魏国公徐辉祖也被特邀来到清空乾清宫。

“二位爱卿,刚才朝堂上的事情你们也看到了,如今太祖皇帝的周年祭祀已经结束,各路诸侯纷纷返回,燕王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今天也在操场上前来辞行,当时朕的心中没有决定,因此推说朕念他们三个远道而来,想多留他们几日。”

“其实朕的意思你们也知道,我是想让你们替我拿个主意,这三个人是放还是不放?”

“当然不能放!”齐泰不顾礼仪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建文帝朱允炆为人谦和,对待自己的这几个心腹大臣非常客气,私下里商讨事情时,总是给他们赐座。

黄子澄见状,忙干咳一声提醒齐泰。

齐泰仍然不管不顾的说道:“上一次咱们放虎归山,已经是犯下错误,本来可以一次性解决的问题,却拖到现在,悬而未决,这一次虽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角朱棣,最次也能抓住这三个小喽啰,当做人质也好。”

皇帝对齐泰的建议不置一词,却转头微笑着对魏国公徐辉祖说道:“按照关系远近来说,这三个人是你的外甥,你是他们的舅舅,你对这三人有什么看法呢?”

皇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徐辉祖的妹妹乃是燕王朱棣的王妃。

徐辉祖沉吟片刻说道:“这三个孩子虽然年纪又小,但是各有所长。老大朱高炽虽然身有残疾,腿脚不便,但为人宽厚而坚韧,颇有谋略。老二朱高煦坐转最为勇猛,乃是一员虎将,内心中奸猾无比。老三朱高燧年纪尚小,目前还看不出什么。”

徐辉祖只能对这三个少年做出客观的评价,至于他们的去留,作为舅舅的徐辉祖是不方便给皇帝建议的。

魏国公徐辉祖的话音刚落,齐泰又迫不及待的说道:“魏国公的判断准确无误,和我收集到的情报非常吻合。燕王朱棣这三个儿子除了老三年幼,老大和老二一个善守一个能攻,都是朱棣的重要帮手,你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可以放他们三人回去,要放就把老三放回去,老大老二坚决不放。”

建文帝朱允炆皱了一下眉:“就这么强行把人扣下总是不好吧,能不能有一个好一点的理由?我说留他们多住几日,那只是暂时而已呀!”

魏国公徐辉祖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当今皇帝朱允炆个人的人品那是相当不错的,为人宽厚仁慈,礼贤下士,处处替人着想,但是作为一代帝王未必手软了些,不知是什么原因,和他当初的作风可不太一样,做事变得有些犹犹豫豫,拖泥带水。

但是作为一名舅舅,实在是不忍心对自己的外甥下死手,因为一旦把这三人扣为人质,万一有个风吹草动,这三人定会被拿来祭旗。

所以徐辉祖选择了沉默不语。

“不如将他们三个人安置在京中,授个一官半职如何?”齐泰提出了他的方案,同时心中暗想,只要皇帝同意,自己一定派驻人手暗中盯梢这三人,每天的十二个时辰都不放过。

“掩耳盗铃。”

黄子澄低低说了这一句。

“你说什么?有话就直说!不要语带讽刺。”齐泰有些生气的说道。

自从李景隆暂时被踢出了权力中心,这两人又重新掐架起来。

每逢这个时候朱允炆便充当起和事佬来,这两个人不仅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同时他们的忠心耿耿,朱允炆是心知肚明的。

“黄爱卿有话,但请直说,免得齐大人又着急上火。”

见皇帝亲自干预,黄子澄也不敢冷嘲热讽,他清了清嗓子,拿出老师的腔调,稍微有些装腔作势的说道:“咱们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大明朝的长治久安,所以皇帝一上任,便提出了宏伟的削藩计划。目前这个计划已经进行了一大半,现在只剩下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藩王——燕王朱棣。”

“我说他最重要是因为他手握重兵,能征善战,我说他最危险是因为使人非常的小心,非常的狡猾,我的想法是要么不动手,但动手必须一举拿下,不容对方有反击的机会。”

“所以……?”齐泰以为黄子澄实际上同意自己的观点,因此充满期待的问道。

“所以咱们不能打草惊蛇,这三个人必须放走,消除燕王朱棣的戒备之心,到时候咱们才可以一举将他擒获。”

“你……!”齐泰听黄子澄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差点气出血来。

半天他才缓过劲平复一下说道:“老黄啊,在这之前你也是同意只要燕王前来,一定将他扣留的!”

“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是燕王没有来呀!来的是三个小孩子呀,再说人总是要进步的嘛,我每天都在进步,因为我始终牢记孔子的那句话——吾日三省吾身……”

黄子澄顺势又讲了许多子曰、诗云之类的,把齐泰气的老脸通红,如不是皇帝在当场,他一定会走上前去,将黄子澄摁在地下,饱以老拳。

“书呆子……!”齐泰狠狠的、但低声轻轻的骂道。

“你懂什么,这叫运筹帷幄!哪像你浪费了朝廷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最后却一无所获。”吵架时,黄子澄的耳朵特别灵光。

两人吵得不亦乐乎,魏国公徐辉祖又沉默不语,连皇帝都插不上嘴,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时候,突然有个小太监远远的进来,站在角落里朝皇帝行了一礼,却不敢过来。

朱允炆有些不悦的朝那小太监说道:“朕不是跟你们说过多次了吗,当我和这几位朝廷重臣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许进来打扰,也不要太监伺候,难道朕话是耳旁风吗?”

那太监一脸委屈,支支吾吾的说:“是……是……苏……”

朱允炆听了顿时来了精神,忙快步上前:“你是说苏姑娘有消息了?”

“苏姑娘回来了,此刻正在状元巷呢。”

朱允炆一听大喜,快步走回几位大臣面前,乐呵呵的说道:“三位今天说的话都非常有道理,都是出于对国家对朝廷的忠诚说出这样的话语,但我还是觉得黄子澄的眼光看得更深远一些。不打草惊蛇是对的,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嘛,叫做放长线钓大鱼。”

回头又对黄子澄说道:“让那三个孩子在京城玩三天后,就打发他们回去吧。”

又想起了什么事,是黄子澄说道:“这个事情不用你了,还是由他们的舅舅来处理吧。”

又对徐辉祖说道:“你代替我把他们请回去玩几天,一是为了安抚他们,同时也帮我套套话,探听探听燕王府的真实情况。”

说完话,朱允炆打发了众人,一会儿也悄悄的带着大内侍卫,走出宫门,直奔状元巷而去。

紫禁城庆芳阁。

神情落寞的朱允真正坐在铜镜前默然不语。

下嫁董国公李景隆乃太祖朱元璋早已定下的婚事,只不过朱允炆知道妹妹的心意一直帮她拖着罢了。

这一次她主动愿意嫁给李景隆,颇出朱允炆的意外,但作为一国之君的哥哥还是答应了她的要求。只是国殇期间,一切从简,有些仪式能免则免。

成婚后的朱允真只在董国公府待了三天,便返回到自己的旧居庆芳阁。

没有人知道原因,也没有人敢问为什么。

朱允真看着镜中的自己,红颜依旧,但发型和装饰已然改变,过去青春少女的打扮已然换成了成熟少妇的发型和装饰。

人还是那个旧人,但一切已经变得不同。

如果自己那时抛开一切,抛开皇族,抛开那愚蠢的仇恨和脸面不顾一切的和沈追星远遁江湖,此刻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呢?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允真的脑中突然响起这句诗来,如果此刻是沈追星站在自己背后,深情款款的着看自己提笔描眉……

可惜没有如果。一切已成定局。

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公主有一位僧人求见!”

宫女的声音将朱允真从幻想中惊醒。

“这是什么地方?岂能是生人随便来的地方吗?”

“公主殿下不是什么生人,是一位大师前来求见!”

“男女有别,再说这里是什么地方,岂能随便让和尚出入呢?给我轰了出去……”朱允真正在责备手下宫女,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先等等的,那大师的法名是什么?”

“那当时法名无极,自称来自静念禅院……”

“快请进来,不,我亲自到门前迎接!”说完,朱允真对镜整理了衣服,快步走到门前。

只见一位白衣僧人,身材伟岸,面如朗月,卓然而立,见到朱允真后微微施礼:“数年不见,宜伦公主别来无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