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白马辞太平 > 第三百六十回 将君不见太平长

白马辞太平 第三百六十回 将君不见太平长

作者:玄鱼幻梦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8: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风卷尘沙起,云化雨落地。

自那风沙皆被诸葛咎设法收入布囊中后,公羊图煞费苦心布下的千万虎狼,登时没了掩护,显现出真实面目来——原来不过也是一群杏黄纸裁剪出的虎狼模样,却不知如何凭借这漫天黄沙发挥出如此强大的威力。

而见自己的招式被破,公羊图并不慌张,且看他三两步飞身上前,将身子悬在半空,转身掣出那青铜宝剑,但用两指在剑身一抹,口中念念有词,不知在说些甚么,而那诸葛咎则不敢怠慢,小心应对。

且看那公羊图念罢口诀,双手将身前不断变换,残影连连,而那青铜宝剑则飞出掌心,绕体而飞,不时放射出万道青蓝色的幽光,而这些幽光又重新凝聚成剑影,纷纷扬扬地落了下去。战场上的那些纸人皆被剑影刺穿,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化为齑粉,随风而去。而这也给了疲于鏖战的卫军一丝喘息之机。

眼看着自己的纸人大军就要被完全攻破,诸葛咎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将双手宽大的衣袖一挽,也飞身而起,引得身后姜军惊呼声连连,皆大为惊奇,且看那诸葛咎三步登天,也将身子悬在半空,与那公羊图相视一眼,未曾有半句废话,只将手中羽扇抛向半空,右手弹出一指,指尖闪烁着微微金光,连笔在半空写出一个剑字,印在那羽扇之上。羽扇登时化作一把金灿灿的宝剑,擒在手中,剑身之上倾斜出万道金光,正与那青幽剑影撞在一处,竟然难分伯仲,堪堪抵消。

公羊图见状难免大惊,二人身下的大战还在鏖战,这两人的交锋即刻打响。公羊图见自己的剑气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后辈击破,他自然恼羞成怒,故而仗开手中青铜剑,直奔那诸葛咎而去。一剑直刺命门,诸葛咎急忙侧身躲闪,而那公羊图则顺势平削,诸葛咎附身躲过,复又站起,将剑立在身前,正当下那公羊图当头劈下的一剑。

此时此刻,二人剑锋相错,四目相对,火药味十足,皆恨不得将彼此斩落剑下,尤其是那公羊图,杀气腾腾,威风八面。恶狠狠的瞪着那诸葛咎,咬牙切齿的说道:“没想到你爹,他还教了你剑法!呵,师侄,那就让师叔我见识见识,你究竟继承了你爹多少罢!”二人使足了浑身气力,对拼一剑,诸葛咎自退八步,而公羊图却纹丝不动。高下立分。

“哈哈哈,这就是你爹传授给你的草包剑法么!当初你爹就是个心慈手软的草包!满口大道理,天天将仁义二字挂在嘴边,老夫都听腻了!呸,简直是妇人之仁!”公羊图见自己终于一雪前耻,将诸葛咎击退,这便肆意的嘲笑讥讽起来,不想那诸葛咎喘了一口气,这才徐徐说道:“我爹也曾跟我说起过,关于你的故事......他还说,你并非是朽木不可雕也,还望师叔能迷途知返,重回正道,免得生灵涂炭,天下大乱!”

“呸,你住口!本以为你只继承了你爹的名姓,未曾想到你还继承了他那副性子!可笑之极......”公羊图不屑一顾的说道,“说甚么迷途知返,殊不知你们才是深陷迷途!我走的才是通天大道!远比你爹和你师祖那样老死在深山之中,要好上千百万遍!而老夫如今只差一步之遥......只差一步,就可以证明老夫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没有办法,我才是正确的那个!”

说罢,他瞳孔之中剑光一闪,转身甩出一道剑气,诸葛咎见状慌忙后退,一连退了十余丈这才停下,急忙抬起手中金剑去挡,好不容易才将青幽剑气化解,不想那公羊图身形一闪,刹那间便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诸葛咎身前,高举手中青铜宝剑当头斩下,诸葛咎举剑去挡,奈何二人实力相差甚远,诸葛咎手中金剑当即崩溃,重新便会羽扇,又在下一瞬化为万千星点,落下身去。

而失去了兵刃的诸葛咎哪里是公羊图的对手,且看那公羊图反手将青铜宝剑拍出,那剑轻而易举地贯穿了诸葛咎的肩膀,将他死死的钉在身后的城楼之上,再看那公羊图,运气翻掌,这一掌公羊图为了彻底击败诸葛咎,使出了毕生所学,他这几十年的心血尽皆凝聚在这一掌上,为此他甚至不惜搭上自己数十年的功力与这条性命。

只见他双掌徐徐抬起,一举一动之间,看似换满无力,却搅动天地风云变换,霎时间乌云密布,天雷阵阵,公羊图掌心好似握着天地巨力,皆凝于手中,且看那乌云好似瀑布倾斜,旋转着,纠缠着,来到那公羊图双手之间,随着他将两掌推出,一齐杀出!

那巨大的冲击力与大团的乌云瞬间便将诸葛咎小小的身躯包围,一时间,血光四溅,在连声的闷响之后,那原本坚固的城墙之上,则留下一个数丈宽的破洞,而诸葛咎的身影则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几缕青烟与大团的殷红血迹。姜军见状皆大惊失色,吓破肝胆,而那公羊图则张开双臂,仰天狂笑道:“师兄!对不住了!你已经,你已经没有子嗣了!哈哈哈......”

而自以为胜券在握,已然将诸葛咎烟消云散的公羊图又将那青铜剑往手臂上一搭,轻轻一划,破开一道血口,顺势洒下,但凡是沾染到了公羊图鲜血的卫兵,皆好似入了魔一般,在公羊图的操纵之下,肤若青铜,无有痛感,刀枪不入,只知道一味的上前厮杀,甚至顶着箭雨,徒手爬上城墙,即使身躯早已千疮百孔,残破不堪,也不倒下,更不停止前行。姜军见状,更为惊恐,加之群龙无首,早没了战心,皆以为卫兵乃鬼兵还阳,故而胆战心惊,皆欲先走。

正在姜军军民万念俱灰之时,那城墙之下忽然腾起白云阵阵,将乌云与黄沙尽皆驱散,白云逐渐攀升,凝聚成云梯,直向那公羊图延申而去。公羊图的目光闪烁,透着几分惊恐,但更多的却是不解与困惑,甚至自言自语起来:“这是......不可能,不可能的啊......”

恍惚之间,竟然望见那云梯深处,缓缓站起来一个小小的身影,朝公羊图走来。而那身影所到之处,风起云涌,霸气纵横,天地万道金光皆拜服在脚下。而那人走的越近,公羊图却越发心神不宁。犹豫剧烈的强光刺眼,叫他难以看清那人的面貌,但他却能隐约察觉到几分熟悉的感觉,他想强行睁眼去看,不想险些被那强光灼伤。

正在此时,公羊图的耳畔回想起一个极为熟悉的声音:“公羊图,别来无恙......”闻听此言,那公羊图先是一愣,随后两腿一软,险些归坐下来,幸得他强装镇定,站直了身子,自我安慰道:“这不可能!这不可能!我师兄,他已经,死了多年了......”

直到风云散尽,那身影才在云梯末端,公羊图的身前停下脚步。依旧是诸葛咎的模样,只不过披散着头发,衣衫残破,遮掩着双手,瞳孔也散发着极为耀眼的金光,表情沉着,不带有一丝情感,垂下头来,望着那公羊图,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师弟,别来无恙。”

“不可能,不可能的......”此时此刻,那公羊图早已濒临崩溃,神智失常,跪坐在地,止不住的摇头。且看那诸葛咎将袍袖一挥,万道金光汇聚在他掌中,随着他五指徐徐紧握,皆凝聚化作万道金灿灿的剑气,在诸葛咎再度打开手掌的一刹那,迸射出去。诸葛咎面如金日,无数道剑气依旧从他掌心迸射出去,轻而易举地穿透那些入了魔的卫兵的胸膛,而那些魔兵也在中剑的一刹那化为乌有,随风而去。

“这难道就是师父的......天地一剑么......”公羊图自言自语道。诸葛咎则笑着说道:“天地万物,皆做一念,以念为剑,通天彻地。”眼看着所有的卫兵都化作烟尘而去,原本的尸山血海,混乱战场,顷刻间荡然无存,未曾留下一丝痕迹,几乎这场恶战从来都不曾开始。公羊图眼睁睁的目睹这一切的发生,却被巨大的压迫感扼住咽喉,甚至止住了周身经脉,动弹不得,丝毫无有反抗的能力与勇气,只是目瞪口呆,欲哭无泪。

消灭了卫军,万千剑影又重新凝聚成一把金剑,攥在诸葛咎的手中。徐徐抬起手中金剑,指着那公羊图的咽喉。公羊图终于按捺不住,充溢着惊恐的双目之中便流下两行热泪,苦声哀求道:“师兄......你我师兄弟一场,还望看在师父他老人家的面子上......绕过我这一次罢......”

“数十年前,师父曾看在师徒情面之上,饶过你一条性命。今日若非是你执迷不悟,我也不会煞费苦心再会来这一趟。公羊图,你也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了。”说罢,那诸葛咎便不带一丝情面的,将手中金剑刺入那公羊图的咽喉,随着金剑一寸寸的陷入血肉之中,那公羊图的身形也逐渐消失,他无力的张开双臂,想要去挽回这一切,不想终是徒劳一场。

卫军既破,公羊图已死,诸葛咎手中金剑瞬间消散,最终竟然化作尹温烈的乱雪枪,落下地来,斜插在一旁。而他也徐徐闭上双眼,向后倒去。诸葛咎猛然下坠,速度越来越快,也看就要摔落得粉身碎骨,正巧那尹温烈与叶居霜率军赶到此处,见状叶居霜急忙出手,扯下腰间软鞭便急忙朝诸葛咎探去,捆在他的腰际以此来减缓下落的速度,而尹温烈则快马加鞭,赶上前去,终于在千钧一发之际,将诸葛咎接住,搭在马背之上,待停下来后,又急忙探了探鼻息。

叶居霜也急忙赶到其身旁问道:“诸葛先生可有大碍?”尹温烈摇了摇头,松了一口气道:“还好,只是筋疲力竭,暂时昏睡过去,想来应该并无大碍。”这时两人才回过神来,急忙环顾四周,可这周围除了残破不堪,随时可能倒塌的城墙,与城楼之上惊魂未定的姜军外,并无其他,甚至连一星半点卫军的影子都不曾看刀,更别提那公羊图的踪迹。两人虽然疑惑,但也不曾多问。想必定是诸葛咎所为。

尹温烈与叶居霜回城之后,很快也收到了韩追的来信。他们知晓了令狐厌与周一之事,惋惜不已,却是无可奈何。也知晓了诸葛咎是如何仅凭一人之力,击退卫军。而在这一天夜里,尹温烈身着布衣,独自登上残破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堪的商阳城楼,望着当空皓月,露出难得的笑容。一旁的叶居霜缓步靠近,为他披上一件斗篷,柔声道:“莫要着凉了。”尹温烈闻声转头,见是叶居霜到此,因为指着城墙说道:“霜儿,明日莫要忘了安排人手修缮城池,免得卫军再来攻城。我等要时刻做好准备,未雨绸缪,以防万一呐。”

“尹大哥时刻都是这般谨慎,霜儿记下了。只是卫军精锐已然被诸葛先生尽破,想来短时间内也无法恢复元气,再对我们有甚么企图。”叶居霜瞪着一对清眸如是说道。

尹温烈闻言哑然失笑,点了点头,复又看向那一轮明月:“话虽如此,但谨慎些总是没错的。自当年从军镇守贪狼关起,这么多年来,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便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万万不可掉以轻心。骄兵必败啊。这道理虽然简单,很多人也都清楚,但却极少有人能遵从,尤其是当他们在胜利的冲击之下,很容易昏了头脑。”

“可这战争,总有一日会结束。”叶居霜说道。尹温烈却答曰:“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地、人、包括这天上的月,皆是如此。阴晴圆缺,不由己定。而只要人还在,**还在,那战争,就永远不会停止。”尹温烈长叹一声,面露忧伤,徐徐说道。

叶居霜闻言知晓他还是想起了那些不愉快的事,故而急忙岔开话题道:“等战事结束了,失地尽皆收复,大姜复了国,尹大哥还有何打算?或是,有甚么愿望么?”尹温烈轻笑一声,言语中带着几分无奈,又像是在自嘲:“还能做甚么?我除了行军打仗,甚么也不会。自然是还留在军中,为国效力。我此生最大的愿望,便是复国之后,继续卫国戍边,镇守贪狼关。”

尹温烈说完,下意识地转头望了一眼叶居霜,见她面带失落之意,故而问道:“那你呢,霜儿,你有甚么愿望?今后又有何打算?”

叶居霜双手勾在身后,缓步在城楼之上踱步,轻叹一口气,转身微笑着回答尹温烈道:“我自然是回桃花屿,庄中还有许多事务需要人处理。我爹去了......我必须从他肩上接过这个重担。”叶居霜目光闪烁,好似卸下了甚么重担一般,长舒一口气,接着说道,“而我此生除了保住桃花屿外,最大的愿望。便是想去漠北,去看看贪狼关,看看你日思夜想,牵挂着的地方,究竟是甚么模样......”

尹温烈闻言大为动容,望着叶居霜如桃花般的笑容,就好似初见时一般,也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两人没有再多言,只是依靠着彼此,一同望着那天上的明月。

且说经此商阳城恶战,诸葛咎借天地之道大破公羊图,卫军十万精锐尽皆丧命,化为烟尘,随风而去。卫国根本动摇,再无力围剿起义军。而在韩追、尹温烈等人的努力之下,义军的势力与实力愈发强大,失去了强敌,起义军不仅重新夺回了武平府,更是一连攻陷了三府之地周遭数十座城池,三大州府,占据整个南部。

眼看着起义军的势力愈发强大,卫国朝廷惊慌失措,却是有心无力,那刘通也因为朝中党争权斗被迫下台,失去大权后很快便被政敌暗中杀害。卫国朝廷动荡,内忧外患,逐渐丧失对天下的掌控之力。而期间,卫国朝廷也试着组织了几次围剿义军的行动,但却都被尹温烈率军击破。尹温烈、叶居霜为北伐先锋,率领三军,收复失地,而诸葛咎在镇守中军,运筹帷幄。大后方则交由姜郢与韩追全权处置,安排勤务。姜军分工明确,无一人不尽心竭力,因为义军才能势如破竹,无往不利。

眼看着起义军的声势逐渐壮大,苦卫国已久的各地百姓们也开始投入这场浩大的战争之中。他们本还在观望,直到起义军花了三年光景,便攻破了中原重镇敬天府,掌握了近半个中原的土地后,他们才看清,此时的卫国已然成了苟延残喘的纸老虎,外强中干,不堪一击。韩追也看准时机,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携众臣力劝姜遇鹤进位称帝。

而姜遇鹤乃是皇室正统,太子血脉,自然无有理由退却,因此在敬天府宣布登基称帝,复国号大姜,改年宣正,意为天宣正统,史称宣正帝。追谥先太子为宣皇帝,追封已故的叶藏为光武大夫,莫随风为忠义靖节郎,追封锦帆为中天武安侯,追封周一为安平郡主,皆在敬天府修筑衣冠冢,妥善安葬,四时供奉。

新帝登基,自然要加封群臣,故而宣正皇帝恢复姜郢王爷身份,改其为东陵王。封韩追为左丞相,开府管政,总理军国大事。封诸葛咎为讨贼副先锋,委典军正宣使,兼任广龙寺平卿,出谋划策,一如往常,军中大事,尽在掌握。封尹温烈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姜国所有人马,北伐卫国。赐封叶居霜为静平郡主,更是破例封她为大姜自开国以来第一位女将军,卫将军之职,协助尹温烈北上伐敌。其余众臣,无论生死,尽皆封赐,文武在侧,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约法三章,广得民心。

姜国死而复生,而此时新帝登基,不仅仅是为了如此,更是为了师出有名,故而韩追借此机会发布讨贼檄文,细数卫国百余条罪孽,痛斥其乃漠北恶贼,侵我疆界,屠戮百姓,践踏尊严。韩追的讨贼檄文就好似一支利箭,直戳卫国软肋,而此文一出,将姜国百姓心中怒火点燃,加之姜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与民为乐,约法三章,更是赢得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天下百姓响应,各地军民纷纷揭竿而起,自发的组成义军,向敬天府回合。而卫国眼看着大势已去,一面下令拼死抵御义军的进攻,一面已然开始策划北撤。因此卫国朝中发生了分裂与激斗,被留下抵御卫军之人认为他们遭到了抛弃,因此还未来得及与姜军一分高下,便自己先内斗起来,直至元气大伤。

而起义军的声势也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卫军已然成了苟延残喘的蝼蚁,不堪一击,卫军只花了一年时间,便攻破卫军设下的,所谓“不可被攻破”的十三道防线,将战火重新推到了承天府城下。

此一时,彼一时。昔日沈钦率领北族联军攻破承天府城,致使生灵涂炭,百姓断头。而今日,尹温烈重新杀回了此地,来终结诛杀沈钦留下的,所谓的“千秋霸业”。

而此一战,很有可能是姜军与卫军的最后一战,对双方而言,都是无比重要的一战。因此卫军在此地布下的最后的全部军力,仅剩下的十五万人马,放出话来,誓要与承天府共存亡。此言传入尹温烈耳中,此时此刻坐拥三十余万人马的尹温烈自然不屑一顾,冷笑着说道:“承天府乃是我大姜的承天府,他们这些恶贼,还想与承天府共存亡?真是可笑!”

为了今日这一仗,宣正帝、东陵王姜郢、韩追、诸葛咎等都到了前线,而韩追更是建议宣正皇帝御驾亲征,以此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而正当尹温烈等人在商讨战术之时,忽有门外小校前来禀报:“启禀将军,营外有一伙儿江湖人,说是将军的故旧,前来助将军一臂之力。”

“来人可曾知会名姓?”叶居霜问道。那小校答曰:“不曾知会。只说乃是将军的故人,还说将军一见便知。”

“江湖人?”众人相视一眼,皆不知此人是谁。唯独那坐在一旁轻摇羽扇的诸葛咎,仿佛窥破天机,笑而不语。无可奈何,尹温烈只得亲自出营查看,众人来到营外,才见此地站着一条极长的队伍,而这些人皆身着黑衣,袖口绣着一段云锦,头戴样式不一的面具,举着大旗,而那些旗帜之上,则写着天王二字。尹温烈等人见状大惊,尹温烈更是与叶居霜相视一眼,颇为惊讶的说道:“莫非是他?”

话音刚落,忽见此地狂风大起,飞叶卷集着狂沙纷纷扬扬的落下,姜军士卒立马紧张起来,摆出迎敌的姿态,不想却被尹温烈阻拦。忽见一人身影从天而降,脚步变换,乘风踏来,此人身着黑衣,头戴斗笠,以轻纱遮面,形容俊朗,身姿挺拔,轻功极高,背负着双手,看模样也极为高傲。那一伙儿江湖人见状皆下拜迎道:“恭迎教主——”

且看那被称作教主之人脚尖落在那飞叶上轻轻一点,一个空翻便落下身来,复又激起烟尘阵阵。尹温烈等人忙上前问道:“你究竟是何人?”来人轻笑一声,拱手拜道:“我乃天王教教主令狐厌,率五千教众前来助尹将军一臂之力,不知尊意如何?”说罢,那人遂摘下斗笠,随手丢到一旁,潇洒不羁,众人再看,果真是令狐厌!

尹温烈等人大为惊喜,忙将其迎入令狐厌,欲摆下宴席招待,不想却被令狐厌拒绝。尹温烈只得派人将令狐厌及其部下安顿在营中,而令狐厌则将尹温烈拉到一旁,两人并肩携手,在军中踱步。尹温烈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当年因为我一时疏忽,致使周姑娘......”

不想他话还未说完,便被令狐厌阻止:“不必再说了。当年旧事,不提也罢。我令狐厌虽不是甚么正人君子,但也算是恩怨分明。有恩必报,有仇必报。杀害恒儿的乃是那公羊图,而今公羊图已死,想来恒儿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罢了,罢了,说了不提当年之事。我此次前来助你,并非是为了从前,而是为了我爹的遗愿,为了天王教,为了我自己,你不要误会。”

“那是自然。”尹温烈心领神会,不再多言。而那令狐厌向前走了几步,复又回过身来,对尹温烈笑道,“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希望你能去巫山孤馆见见恒儿,她就葬在那儿。她应该,很想见见你。”说罢,那令狐厌摆了摆手,大笑着离开。

第二日四更天,起义军便起身造反,准备停当,于四更天离开大营,向承天府方向发动进攻。而那宣正皇帝姜遇鹤也身披金甲,手执九龙剑,驾着马车于三军之中,姜郢随侍左右。尹温烈、叶居霜、令狐厌自在前军领兵,诸葛咎、韩追殿后。大战在即,一触即发!

来到城下,卫军早已严阵以待,承天府城楼上下,皆是披坚执锐的卫军,旌旗遍布,不敢懈怠。姜军亦然。两军对阵,剑拔弩张,

(本章未完,请翻页)

狂风猎猎,风沙四起,马鸣长空,金戈相碰,铁甲寒凉,热血滚烫。且看那阵中的宣正皇帝,徐徐站起身来,抽出鞘中九龙宝剑,高举过头,朗声喊道:“将士们——今日我大姜面临千百年未有之危难,亦是我大姜千百年未有之机遇!重获新生,正在此时!将士们,随我杀敌,建功立业,复我大姜!”

尹温烈也仗开银枪,扯开嗓子呼号道:“兄弟们!自北军破关以来,我们饱受屈辱,他们烧杀抢掠,践踏尊严,欺压良善,恶贯满盈!而今我们长枪在手,夺回我们失去的一切,正在今日!正在此时!克服失地,还我河山!随我杀——”“克服失地,还我河山!”“克服失地,还我河山!”“克服失地,还我河山!”

姜军三十万之众,一时间喊杀声上通灵霄,下至九幽,震天动地,山河俱惊。还未交锋,卫军士气大跌,已然胆寒。随着尹温烈的一声令下,三军齐发,令狐厌等人身先士卒,奋勇冲杀,姜军上下,无一人后退,无一人怯战,皆以一当十,齐心协力,向承天府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这场激战从卯时一直鏖战至酉时初,日落西山,黄昏之时。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承天府的大门徐徐打开,城楼之上,那被战火焚烧残缺的卫军大旗也被斩落,坠下城楼。随着大批姜军涌入承天府城,随着皇宫大门也被攻破,随着那被操纵一生的傀儡皇帝广德用白绫将自己悬在梁上,踢翻脚下的高凳之时,那沈钦宁愿背弃主子也要建立的千秋霸业,还不足二十年,便化为残垣断壁,与无尽的尸山血海。

卫军的十五万人马尽皆被消灭在承天府城,除了少数达官显贵早已携带者家眷逃出贪狼关,回到漠北,其余皆被困在承天府城之中,被姜军擒获。自今日起,承天府重回姜人手中,自承天府以南,再无卫军北贼。

残阳西下,金戈铁马,晚霞如血,天地寂寥。

姜军的军旗飘荡在空中,令狐厌踩在承天府残破的城墙之上,居高临下,望着那数不完的尸首,环抱双臂,表情复杂。尹温烈来到他的身旁,无奈的说道:“战争对于双方来说机会都是对等的,而这也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今后,你有甚么打算么?”

令狐厌微微一笑,散开头发,让它们感受着那清风的吹拂,试图散去那刺鼻的血腥气味,沉默片刻便轻哼一声说道:“自然是回我的天王教,继续做我的教主。我爹的遗愿已然实现,想来他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你呢,你又有甚么打算?”

尹温烈如实答曰:“我奉了圣上之命,稍作休整,不日就要率军北上,收复余下的几座城池,将北贼彻底赶出贪狼关,并且加派人手,驻守边疆......”令狐厌闻言冷笑一声,跳下城头,背靠着城垛说道:“没想到兜了一圈,你还是回到了原点。值得么?”“没有甚么值得不值得,我生来为将,戎马一生是我的宿命,马革裹尸是我的归途。”尹温烈极为平静地回答道,“倒是你,没想过在朝中担任甚么职务么?经此一战,你功劳不小,圣上定然会封赐嘉奖。”

不想那令狐厌当即拒绝道:“不必了。我明日就启程回天王教,告诉你家主子,他的嘉奖我不需要。人各有志,我令狐厌天生放荡不羁,受不得拘束,更做不了官。我们不是一路人。”说罢,令狐厌就要离开此地,可不想还没走出多远,复又回身说道:“看在你我兄弟一场的份上,我送你一句话。”尹温烈道:“你说,我听着。”

“功高震主,自身难保。这个道理,亘古不变,你不会不知道。还有,别忘了去看看恒儿。我,走了。”说罢,那令狐厌苦笑一声,摆了摆手,哼着不知名的小曲,便消失在城楼尽头。只留下那表情复杂的尹温烈,木讷的回首,望着那浸沐在如血般鲜红的残阳之中的承天府,感慨良多。

三个月后,尹温烈终于率军重新扫清了承天府以北,夺回了贪狼关,并留下重兵把守。至此,姜国所有的失地尽皆被收复。而尹温烈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

而宣正皇帝则急诏他回承天府,参加祭天大典。修缮妥当的承天府皇宫,庄严肃穆,秩序井然,正殿前早已设下一座九层高台,台上极为宽阔,摆着一只三足金鼎,鼎前有一张香案,供奉着祖宗牌位与高祖画像,宣正皇帝姜遇鹤手执香火,头戴连珠冠冕,身披赤金龙袍,缓步走上高台,为祖宗敬香祈福:“不孝子孙姜遇鹤,今日终于复我大姜光华,望祖宗在天之灵,保佑我大姜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社稷无恙,福祚绵长。”

诸事皆毕,那激动万分的姜遇鹤复又站上高台,居高临下,俯视着文武百官,张开双臂,大展情怀,慷慨激昂的朗声说道:“今我大姜得以复国,非朕之能。乃卿等之力也!天降文武群星,神鬼助力,万姓归心,英灵奋烈,平乱安民,复山河社稷,乾坤定,风云歇,九州大同,家国一体,开继太平,朕亦当躬亲竭力,再续我大姜,九万年——”姜遇鹤的声音回荡在风中,闻听此言,文武百官皆拜服于地,齐声应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后,姜遇鹤又下命宣诏,尹温烈与韩追立于那鼎前下一级台阶之上,而诸葛咎则立于次一级台阶之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有擎天柱,家有紫金梁。今朕能复国,幸赖卿等尽心竭力,平乱安民,匡扶大姜,保我江山社稷。故而特此拜左丞相韩追为丞相,赐广宁侯,总理军国大事,拜北伐兵马大元帅尹温烈为大将军,赐武明侯,总管天下兵马。拜北伐兵马副元帅诸葛咎为太尉,赐秋安侯。其余忠良,尽心竭力,立下战功,如已故锦帆、叶藏者、如已去叶居霜、令狐厌者,勿论生死,勿论地位,皆有追赐封赏。钦此。”

原来叶居霜自承天府一战后,便拜别尹温烈,辞官回乡,重返桃花屿,去承接叶藏的重担,继续做江湖人。令狐厌也回到了天王教,自此再无音讯,但即便如此,宣正皇帝还是一一追赐封赏。

尹温烈三人及文武百官谢恩领旨,待起身之后,那尹温烈则笑着对身旁韩追拱手笑道:“先生如今已然官拜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是圣上眼中的萧何张良,如此,可满意了么?”不想那韩追却笑着摆手道:“甚么左丞相、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都是一场虚名罢了。韩追自舍去性命,流落四海以来,便只有一个念想。所作所为与所求,不过都是为了一个人罢了。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而今韩追扶大姜为危难,舍生忘死,想来终于能报周大人的知遇之恩,若他九泉有知,也能含笑了。”

尹温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而韩追复又说道:“人呐,还是得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甚么。否则奔波操劳了一辈子,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虚。”尹温烈闻言愣在原地,沉默不言,好似顿悟了一般。而那已然实现自己人生抱负,加官进爵,名留青史的诸葛咎,则心满意足,傲立在风中。

数月之后,有人在桃花屿附件的东来镇上,见到一人一马,气度不凡,看似不像是凡夫俗子。而那人走得累了,便在路旁一家茶馆停下,歇一歇脚,顺带问问路。

“店家,前面可是桃花峪么?”

“正是正是,客官,您呐,沿着官道直走三十里,再拐入左手小路走个一二里,见一片满是桃花的山谷,入口极窄,人鸟无踪,便到桃花峪了。”

“多谢店家相告。”

“客官去桃花峪作甚?”

“乃是去,寻一位故人。”

“容小的多了一句嘴,这桃花峪可去不得。”

“怎地去不得?”

“我听闻这桃花峪虽美,但极为凶险。其中猛兽潜伏,爪牙遍布。伤人的大虫,觅食的豺狼,那是数不胜数。不少人寻其迹,欲一览那桃花胜景,不想皆不复出。依我看呐,多半是葬身谷中野兽之腹!客官为何发笑,莫非不信?”

“入不复出,或是其中盛景叫人留恋,怎能料定是葬身虎口?何况这康平盛世,岂有猛兽作乱?”

“康平盛世,更要小心谨慎才好。”

“此言何意?”

“康平盛世,来之不易。多少将士,浴血拼杀,死战不退,埋骨黄沙,终得来如今太平。今你我坐享其成,并不轻松,担其牺牲者之亡魂于肩,步步为营,小心前行,岂能疏忽?更不敢贪心纵欲,毁了前人基业,是也不是?”

“店家所言,的确有几分道理。沙场之苦,终归于平静。故人不复,却难以忘怀。多少少年儿郎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日盛世,实属不易。但你我更要向前看,不然岂非固步自封?”

“那是自然。且乱世见人心,豺虎露爪牙。不像如今,太平盛景,万民皆幸。心怀恶念者看似收起欲念,却笑里藏刀,令人防不胜防。你我之辈,更需小心才是。他日若得出头日,定叫百姓乐齐家。”

“店家所言,感触颇多。但吾已决心入江湖,抛却前尘多少事。追前人之潇洒,亦不忘万世之家国。即日便入桃花峪。寻见故人,一吐衷肠。三两杯酒,醉倚桃花。临江对梦,倾尽天下。纵世狂歌,书余生年华。”

“此非大丈夫所言也。”

“万民各有其志,店家无需多言。吾去也!”

“客官,虽前路漫漫,当从江水东流,莫回头,莫回头啊——”

且说那人的身影消失在大道尽头,身后皆是一片安宁祥和之景。

而那正在青鸾峰上擦拭着叶藏与莫随风牌位的叶居霜忽然得到消息,柳眉微蹙,提着凤鸣秋霜便匆匆忙忙赶下山去,来到那已然发动的桃花大阵之中,横剑厉声喝道:“何人胆敢擅闯我桃花大阵!”来人一席白衣,身后跟着玉龙,面带微笑,温声和气,抱拳拱手道:“在下,尹温烈。”

(全文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