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白马辞太平 > 第一百九十二回 豺狼笑皇权将倾

白马辞太平 第一百九十二回 豺狼笑皇权将倾

作者:玄鱼幻梦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8: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此时在那承天府的皇宫之中,年幼的洪文皇帝还不知此时此刻,城外究竟是怎样一副神情。北军大兵压境的消息早已在城内疯传,承天府知府不是没有尝试过将消息压下,不想百姓们奔走相告,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传开,而那办事不力的承天府知府也被狄挽凤亲自派人,关押进了天牢。如今的承天府,大姜朝廷,早已是狄挽凤一手遮天的地盘,但凡有人敢违背他的意思,那下场不言而喻。

但却没有人能制服的了早已掌控了皇帝,表面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在早已成了“九千岁”的狄挽凤。即便是如今承天府已经岌岌可危,沈钦早已兵临城下,可狄挽凤为了欺瞒皇上,稳定人心,还是刻意将消息压下。即便是满朝文武心知肚明,他们已然大难临头,也不敢在朝堂之上明说,只因狄挽凤无时无刻不在暗中死死盯着他们。可怜那洪文小皇帝,至今还蒙在鼓里,不知城外发生了些甚么。

达官显贵,皇亲国戚得知消息后,即便不敢外传,但也早已在暗中开始将自家的财产向南方转移。而承天府的百姓亦是如此,他们纷纷打包行囊,拖家带口,要想南迁,躲避近在咫尺的战乱,所有人都清楚一旦北军进城,那整个承天府都将成为尸山血海,人间炼狱,故而宁愿背井离乡,也不愿白白丢了性命。正因此事,一时间在承天府内引起了不小的骚乱,

即便狄挽凤已在宫中做好了完全的准备,甚至将小皇帝身边的近侍尽皆换成自己的心腹,但为了防止城中的骚乱通过某些不知死活的人传至洪文小皇帝耳中,狄挽凤还是下令那新上任的承天府知府尽快解决城内的骚乱,否则他的下场就不仅仅是如前任一般,蹲在天牢里那么简单。新上任的知府虽是狄挽凤亲自提拔,但也深知这位狄大人的手段,权倾朝野,一手遮天,在这承天府无论禁宫内外,狄挽凤的手令永远比圣旨好用些。

故而为了尽快完成狄挽凤下派的任务,那知府索性将承天府城的四面大门尽皆锁死,并派出官兵严格把守,设下重重关卡,目的就是防止那些百姓与达官显贵趁乱逃出城去,并对外放出消息,凡是要出城,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论你出城所谓何事,官阶几品,无论你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一律需要狄挽凤的手令,只认手令不认人。虽说如此行事难免会得罪一些位高权重之人,但那知府心知肚明,此时得罪了其他人,要治罪也是日后的事。此时若是得罪了狄挽凤,脑袋搬家就在今朝。

这么一来,几乎是将此事又推还给狄挽凤。而那些平头百姓,休说是狄挽凤,就连他们发父母官承天府知府都未曾见过几面,又如何能讨得手令?而那些达官显贵虽是得以见到狄挽凤,但狄挽凤可不怕得罪他们,凡事只说是:“皇上之令如此,谁敢奈何?”便能叫那些寻常人看来十分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如此行事,倒是无有人再能逃出承天府南下,此时此刻,这承天府城就像一只脆弱的铁桶,虽能在众人困在城内,却极难抵挡那外敌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入侵。

眼看着那北军已然大兵压境,承天府上下人心惶惶,唯独那小皇帝还蒙在鼓里,而狄挽凤更是知晓此时正值危难之际,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于是斟酌之下,便要带着小皇帝南迁躲避战乱。但为了不让这颇为聪颖的洪文小皇帝察觉此事,便谎称是新帝登基,民心不稳,须得南巡各州府,以此来稳固江山社稷。故而那狄挽凤当即进宫,可还未迈进那皇帝寝宫的殿门,便听到一阵期期艾艾的抽噎之声,不由地心生怒火,稍停顿片刻,便迈步入殿,见这一群小宫女小太监竟在此处哭泣,而那正当中的龙床之上,便是曾经的恩淑娘娘,如今的洪隆太后,泪流满面的抱着那一脸天真,满眼无辜,尚不知发生了何事的洪文小皇帝。

望见此幕,那狄挽凤心中便已然明了大半,阴沉着脸仍然上前行礼拜道:“微臣狄挽凤,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参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但他只是微屈双膝,并没有跪下,未经传召擅自闯入皇帝寝宫已是死罪,目视尊上,拒不行礼更是大罪当头,奈何狄挽凤乃是皇帝亲封的托孤大臣,辅国大臣,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故而也无有人敢治他的罪。

即便如此,狄挽凤也不敢掉以轻心,他自诩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次上朝或是觐见皇帝,还是都会行礼,哪怕只是做做样子,但至少能绝天下悠悠众口。正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真正叫狄挽凤惧怕的,既不是大理寺或是刑部的人敢治他的罪,亦非是那些在背后指指点点,嚼舌根,当面却阿谀奉承的人,更非是那些戳着你脊梁骨骂你的史官的笔,其实是那些看似无用的草头百姓。百姓是杀不绝的,公理是杀不完的,而你对百姓如何更是抹改不了的,你对他们好,他们存在心底,便把你高高举起。你作恶多端,坏事做尽,鱼肉百姓,叫天下众生苦不堪言,恨之入骨,即便你将史书中的自己,修缮的多么完美,到头来,百姓们也会口耳相传,将你踩在脚下,千年万年。

正所谓遗臭万年,便是这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涨则船高的道理,究竟要多少代帝王更替才能醒悟?

且看那洪隆太后见狄挽凤不请自来,便抹了抹颊边残泪,冷笑着对那狄挽凤说道:“狄卿乃是大忙人,公事繁杂,要务极多,怎还有空到这皇帝寝宫来?”谁料那尹温烈毫无顾忌,无法无天,极为放肆的反问道:“微臣身为辅国大臣,先帝托孤重臣,每日虽有公务缠身,奈何陛下不肯上朝,微臣则须将文武百官的奏本,转呈陛下。倒是太后娘娘,为何来此?”

“狄挽凤你放肆!”那洪隆太后黛眉凝立,轻喝一声,狄挽凤不卑不亢,更不下跪请罪,只是拱了拱手,云淡风轻,极为敷衍。而洪隆太后则复又冷笑道:“哀家乃是当今皇太后,陛下的生身之母,想来便来,想走便走,难道还需要向你狄大人请示不成?!”狄挽凤赶忙表态道:“太后娘娘自然是可想来便来,想走便走,微臣也无权过问。太后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娘言重了。”见狄挽凤稍稍示弱,那洪隆太后便想着反攻,沉吟片刻,便说道:“呵,亏你还说甚么将百官的奏疏转呈皇上,哪一个不是转呈到你那龙腾府去了?你当圣上不想上朝么?他虽年幼,但极为明理,其才其智全不亚于其父。可你却以年幼为由,居心叵测,将奏疏扣在你狄府之中,是何道理?莫非你想谋权篡位,在你那小小的狄府之中另设朝廷,每日上朝,与陛下分庭抗礼不成!”

此言一出,那狄挽凤微微一愣,他从未料到这洪隆太后如此贤明,颇为吃惊,但却毫无惧色。想着若想完全掌控这洪文小皇帝,那这挡路的石子儿便必须铲除,哪怕她是身居高位的皇太后,狄挽凤也丝毫不惧。故而仰起头,直视着那皇太后,轻笑一声,徐徐说道:“太后娘娘此言差矣。微臣的确是见圣上年幼,故而以托孤之臣,辅国重臣的身份代理朝政,虽辛苦些,但这乃是微臣的职责所在,不敢推脱,更不敢交他人代理。每日兢兢业业,只为不负先帝重托,圣上厚望,每日三省己身,生怕行事不够妥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废寝忘食,茶饭不思。如此,即便不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焉能反污成谋权篡位,居心叵测?”

“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不必多做解释!”洪隆太后甩下一句话,便转过头去,气得银牙暗咬,七窍生烟。而那狄挽凤却依旧气定神闲,云淡风轻:“微臣自以为问心无愧,也不怕他人口舌。流言蜚语,终将破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成败,皆有后人评说,就不劳皇后娘娘多费心了。”太后自知他伶牙俐齿,极擅诡辩,故而不想与他再无意义的争辩下去,眼看着大祸临头,她心中亦是战战兢兢,悲痛不已,思絮乱如麻,正心烦间,最不想见到人偏偏又出现在她面前,叫她如何不气?

这洪文小皇帝通晓事理,聪慧明达,除了天资以外,大原因亦是这洪隆太后教导有方,自小除了教他礼法以外,知识更是一点不落,故而这洪隆太后自己也颇为贤明。她深知这皇位本不该是她家孩子的,而是狄挽凤等人设计篡改遗诏,从那太子手中抢夺而来。闻听太子一家于归途之中惨死,尸骨无存,无一生还,那洪隆太后于心有愧,终日闷闷在怀,郁郁寡欢,半夜也不得安枕,当上这位高权重的太后娘娘非但无有半点欢喜,反倒憔悴了许多。不止是心中愧疚,更多的亦是为那洪文小皇帝提心吊胆。生怕他哪一日也会重蹈覆辙,被狄挽凤等人抛弃、暗害。

而狄挽凤等人选中他做皇帝,更非是看中他的能力与才华,只是狄挽凤等人看中他乃是所有皇子之中最为年幼的一位,心智尚且不甚成熟,好掌控些。傀儡是不需要,也不准有自己的意识的,故而那洪文皇帝才能暂时安稳的坐在那皇位之上。即便如此,洪隆太后依旧放心不下,时时刻刻要挡在自己的孩儿身前,她虽是皇太后,更是一位母亲,故而她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正恍惚之间,不想那“瘟神”狄挽凤,竟然又开口问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