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半吊子的道士 > 章一百七十七 扶手

半吊子的道士 章一百七十七 扶手

作者:和灰比白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7: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几个寒门不认识老陈,也不知道他一个平民怎么进的这大殿,但他们都让开了道退到一边。

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老农模样的老头有种让人心安的力量,而且他说的是为陛下分忧,似乎不是来送死的。

他们这些送死的给人让个道不丢人。

杨启的目光转向老陈,仿佛前不久没见过他一般,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妖刀前辈,晚辈恭候多时了。”

杨启说完,众臣皆惊。

“妖刀?退隐江湖已久的妖刀?”

“听说之前是天下第二?仅次于剑仙?”

“江湖上的高手怎会在宫中?”

......

多数大臣并不知晓老陈在李相府居住已久,也不清楚老陈和户部尚书陈康的关系。

“老夫比将军不过虚长几岁,当不得前辈。”老陈也装作没见过,挑了挑眉,“而且大将军怎知老夫要来?”

“晚辈初入江湖时晚辈还在习武,那时前辈大名如雷贯耳,加之武功高强,当得起前辈之称。”杨启顿了顿,“至于前辈为何会来,想必是受了陛下的诏令吧?”

赵启年知道根本不是他喊来的老陈,那只能是李相做的。

然而他见李相也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再看看殿内的情况,赵启年猛地颤了一下。

他并不笨,明白义父是想向自己展现一些东西,让自己看明白一些东西。

即使代价巨大也在所不惜。

愧疚涌上心头,赵启年却拼命睁大眼,要将眼前的一切都记在心里。

“呵呵,确实是接到了陛下的密令,来阻止大将军您。”

老陈的话音一落,众臣皆看向赵启年,目光各异。

赵启年没有说话,他怕一说话会露出破绽,会辜负了义父的一番苦心,况且他还想救一救他的义父。

所以他只是微微点头。

他身后的泰正和罗立都惊叹一声,突然觉得陛下微微颤抖的身体里有一颗睿智的心。

杨启露出不出我所料的表情,对着老陈点点头,“晚辈并非前辈对手,晚辈也不愿借禁卫之力,那是对前辈的不敬。晚辈想与前辈公平一战,不知可否?”

老陈微微点头。

“前辈善用刀,晚辈善用剑,正巧你我互换兵器,打个痛快,不知可否?”

老陈再次点头,两人严肃地将刀剑递给对方,又各行一礼,后退两步站定。

众臣不敢喘气,多数人不知为何杨启行刺陛下成了杨大将军与妖刀的打斗,也不知谁会胜,胜了之后又会怎么样。

他们只能看着,别无他法。

现在他们想的更多是原来陛下远非往常表现得那样软弱无能,而是早有应对。

殿内鸦雀无声,老陈的影子指向杨启,杨启的影子指向赵启年,虽远不能连成一条线,但至少预示着什么。

杨启称老陈前辈,老陈不会先出手,所以杨启出手了。

他就像个不会用剑的人一般,将剑高举头顶一剑砍下,露出浑身的破绽也怡然不惧。

杨启身上的铁甲当然挡不住老陈的刀,老陈妖刀的名号也不是白叫的,江湖中人都知道妖刀的刀术变幻莫测,极少有人能守得住。

然而老陈面对杨启似乎是送给自己砍的胸腹视而不见,斜刀将剑带向一边便后退一步,坐等杨启再攻。

杨启也不客气,放弃了守势又横剑砍去,却依旧被挡下。

随后杨启的攻势越来越猛,似是发泄一般,而老陈依旧不慌不忙地挡下,仿佛向自己捅来的不是剑,是根树枝。

他知道杨启需要疏解一下心中的压抑,他知道杨启虽然看似懒散,但因为当年一句承诺,为鸣武思忧太多,为鸣武付出太多。

所以他放任杨启攻来,像当初和李从文比试一样,想让他轻松些。

殿内多是文官,要么不会武功,要么武功不高,看不懂这两人在干什么。

在他们眼里杨大将军攻势迅猛,而妖刀只能全力招架,所以不免有些担忧。

而武功不低的日莹虽然明白两人并非在博生死,但并不懂人情世故,不明白为何两人要这么做。

此时,之前被打倒在地的洪公公也勉强站起走到赵启年身后,一脸复杂地看着杨启,“陛下......”

他还没说完就被赵启年制止,看向陛下的侧脸,看到了陛下眼中闪烁的泪花,他便不再多言。

沐央宫自建成以后便没有过破损的青砖上出现了多道剑痕,有些是被弹开的剑意留下的,有些是长剑直接劈在了地上。

杨启久攻不下且气喘吁吁,攻势渐软。

过了不知多久,又听两道咔嚓声同时传来,一刀一剑具从中折断。断刃掉落在殿内青砖上,正巧皆卡在了裂缝中。

杨启摸了把头上的汗水,将刀柄丢在地上,人也跟着瘫坐下,却是扬天笑道:“痛快!”

老陈复杂地看了杨启一眼,上前点住杨启的穴位封住了他的内力,这才抱着断剑对着赵启年行礼道:“陛下,草民幸不辱命,战败杨启,听从陛下发落。”

有些禁卫想要上前,却见杨大将军对着他们摇了摇头,只好忍气吞声地退下,将目光投向高高在上陛下。

他们不懂为什么杨大将军要刺杀陛下却不让他们动手,现在他们只知道大将军的命掌握在了陛下手里。

还不等赵启年出声,兵部尚书苏佳及便厉声道:“禀陛下,杨启意图刺杀陛下,罪无可赦,应当立即处死,以儆效尤!”

李敬澜紧随其后,“禀陛下,杨启此次刺杀未曾动用兵权,颇为蹊跷,臣恐其中另有隐情,应当先将其关入大牢,再行定夺!”

赵启年张了张嘴,习惯性地看向杨启,见到杨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才发现义父现在是“阶下囚”,抿了抿嘴,咽了口唾沫,轻声道:“就依李相所言。”

苏佳及冷哼一声,看了杨启一眼,却有些钦佩,他看出杨启想干什么了,“那还请陛下先行撤去杨启所有职位,再收回兵权。”

他见禁卫都怒视着他,顿了顿,“兵权归属日后再议。”

“准。”赵启年的声音比之前沙哑了许多,“先将杨启押入天牢,择日问审。记住,此事切不可外传,违令者斩!”

“喏!”禁卫统领犹豫片刻便答道,随后便扶起杨启,不知是看押还是簇拥着带他走出了大殿。

殿内随之一空,留下了一地狼藉。

赵启年长出了口气,对着身后的几人摆了摆手,坐到已经没了扶手的龙椅上。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殿内有不少老臣,自和帝以来经历过承平,经历过乱世,眼看着盛世将至,却又逢大乱,便生出了归隐的想法。

然而论身心疲惫他们远不及赵启年,今日的早朝对他来说太过跌宕。

赵启年见殿内无人说话,摆了摆手,“那便退朝吧,还请李相等下来启年殿议事。”

他在泰正和罗立的搀扶下站起,左右站着日莹和洪公公,被簇拥着走出了大殿。

宫中的风光赵启年太过熟悉,他喜欢熟悉的东西,今日却不想看。

见泰正在一旁欲言又止,摸了摸他的头,“有事要问朕?”

泰正微微低头,又突然抬起,“陛下,杨大将军您要如何处置?”

秋初的风微凉,本应舒适的风却让疲惫的身躯更显沉重,“朕不知道。”

泰正愣了愣,看了师傅一眼,见她没有说话,便又低下头。

启年殿很快就到,赵启年让众人散去,独自进了书房,李敬澜已经等在了那里。

赵启年端起杯中的茶往嘴里猛灌,待喝下才发现那茶是平时自己无法忍受的温度。

握紧了扶手,看向李敬澜,原本想问的话却咽到了肚子里,因为他发现李敬澜比他印象中要苍老得多。

“李相今年五十有二了吧?”

“是。”李敬澜也显得有些疲惫,本就不健壮的身躯也有些佝偻。

“李相也老了啊,想当年初见时李相正值壮年,一股意气隔得老远我都感觉得到。”赵启年笑了笑,觉得还是自称我更舒服些,“那时候父皇重病,不能理政,全靠义父和李相才能平定叛乱,重振朝纲。

我自认为愚昧软弱,当不了一个好皇帝,就想着依赖你们二人。朝野上下都说你们二人是我的左膀右臂,其实我明白这鸣武有我无我并无差别,换谁来都能有如今的鸣武。”

赵启年还想再说,却被李敬澜打断,“陛下是这么想的?”

“不是吗?”

李敬澜失笑着摇头,“原本臣不同意先帝立陛下为太子,因为书上说在帝王家,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陛下当年比起秦王太过软弱,谋略也不及秦王,但臣后来才明白先帝为何那么做,更为先帝的智慧所折服。”

“父皇是怎么想的?”赵启年好奇地问道,他也不明白明明自己哪里都不如他大哥,更不想当皇帝,却立了他为太子。

“当时适逢八王叛乱,照理说应该需要一个有为之君才是,那人应该是如今的秦王。

但臣后来才明白,即便秦王胜过陛下许多也无法平定叛乱,更遑论还能造出将至的盛世。

为何?因为秦王心胸不及陛下,从秦王派人刺杀陛下时臣就明白了。”

“什么?”赵启年失声道,“您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