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江湖有你才有传奇 > 第八回、才识不凡谋初定

江湖有你才有传奇 第八回、才识不凡谋初定

作者:千千野火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6: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且不说林立至是如何重建上天门的。

却说铲除上天门后,刘代天率领林因明、杨远风及各大名门正派的人等,回到了武林盟。铲除上天门虽中途稍有不顺,但有惊无险,结果又是大获全胜,可喜可贺,自然要大肆庆祝一番,于是众人皆把盏为欢,所以当晚很多人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不少人睡到晌午时才起床,到了下午,众人辞别了刘代天盟主后,渐渐散去,各自回归山门。

杨远风也呆不住了,跟刘代天说想要回老家看望父母。众人临行前,都向杨远风发出盛情邀请,希望他能上门做客。杨远风想正好可以沿途拜访一下少林和武当等,待见到父母后,再返回武林盟,其它一些不顺路的门派,只能往后再说。

于是,刘代天就咐吒林因明一路作伴,陪杨远风到少林和武当,顺便商讨江湖上的一些重大事项再返回。林因明不仅做事面面俱到,而且见多识广,对江湖之事了如指掌,善于交游,有他陪着杨远风,可使杨远风免去多少旅途寂寞,同时可加深对江湖的了解。

从武林盟到少林寺的路途并不远,所以林因明和杨远风从下午出发,借着马力当晚就到了少室山山脚下。

第二天早上,他们把马匹寄养在客店中,准备徒步上山,刚到路口,便有两名小沙弥迎了上来。原来这两名小沙弥是慧生大师派来引导林因明和杨远风上山的,林因明来过少林寺前后不下十趟,自然是轻车熟路的,不必客套,只因这回是杨远风第一次正式拜山,所以慧生大师才派了两名小沙弥前来引路。

林因明和杨远风一路边走边谈,时而停下来欣赏少室山的风景,两名小沙弥在后面不远不近地跟着。约一个时辰左右,就到了少林寺的山门了。

林因明远远望见石生大师站在山门前,他便拉着杨远风的手,快步上前行礼。以前在山门前负责迎接香客的都是些执事门僧,如果是迎接一些身份地位较高的江湖人士,则由奋龙替代,最多也是慧生大师亲自出面而已,但林因明没想到这回出面迎接他们俩的,却是罗汉堂首座石生大师。

要知道石生大师不仅是罗汉堂首座,武功奇高,而且平时并不在江湖上行走,也很少见外客,只在罗汉堂带领武僧们练功,兼护卫寺院。少林僧侣以清修为要,平时只由慧生大师领着罗汉堂首徒奋龙代表少林寺在江湖上行走,除非有重大事由,且经方丈首肯,其他僧侣才能行走江湖。

石生大师合掌道:“阿弥陀佛,二位施主好!”还没等林因明介绍,石生大师又向杨远风问道:“想必这位便是杨施主了?”杨远风再次抱拳打揖道:“晚辈正是杨远风。”

石生大师缓缓伸出双手托住杨远风的手臂,杨远风顿时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力量向上涌,再也无法往下躬身。于是杨远风双肋内收,前臂及手腕翻转,摆脱石生大师的双手,使自己的双手翻到石生大师双手的下方。石生大师双手则顺势向前抵住杨远风的上臂,使杨远风无法再往下躬身。

杨远风双手粘住石生大师的双臂,侧身回拉,再往左侧一送,消去了石生大师手上的劲力。石生大师双手也粘住了杨远风的手臂,回收拉向另一边。

林因明看着石生大师和杨远风你来我往,玩起了江湖上最常见的推盘手。这种武功切搓方法表面上平淡无奇,但石生大师和杨远风有着何等惊人的内力,其中深浅林因明自然心中有数!少林寺山门常有香客进出,石生大师这么做不仅可以试探杨远风内力的深浅,而且又不会惊世骇俗,惊扰到香客。

终于,石生大师和杨远风都放开了双手。石生大师叹道:“杨施主果然身负奇功,善哉,善哉!”杨远风道:“晚辈狂妄,自知内力有限,却仍作蚍蜉撼树之举,大师见笑了!”

虽然此番比试表面上并未分出高低,但林因明知道还是石生大师的内力与手法更胜一筹。因为杨远风要往下躬身行礼,不仅内力上占了点便宜的,还占了主动,而石生大师要阻止杨远风躬身行礼,处于被动位置,内力与手法都至少要高出杨远风一筹才能办得到。

石生大师道:“阿弥陀佛,二位施主里面请!”说着,便把林因明和杨远风迎进少林寺内。

到了寺院内,则由慧生大师接待林因明和杨远风二人,双方客套一番,慧生大师请他们俩先喝杯清茶,然后带领他们俩在寺里游览一番,待吃过午斋后,又安排了午间小憩。直到申时初,慧生大师才又过来请林因明和杨远风移步罗汉堂,原是石生大师有请。

林因明和杨远风来到罗汉堂中,和石生大师见礼品茶,闲谈了一会儿。

石生大师又领着林因明和杨远风来到罗汉堂练功房,练功房是武僧们练功的主要地方,一般是不轻易让外人进的,江湖上各门各派的独门绝技都是不轻易外传的,在打斗中往往也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拼命时才使出来。但少林寺练功房不轻易让人进的主要原因却与其它门派不大一样,练功房不让外人进入,主要是免得外人打扰武僧们练功。

其实,少林的武功并没有多少隐秘。少林武功重在勤学若练,禅武兼修,按部就班,从基础练起,一步一步都要先练扎实,才可以往上更进一步,毫无捷径可言。所以,练习少林武功要练到成为一流高手,非得苦练个十年至二十年不可,要练成绝顶高手,就算是天赋、资质和悟性都奇佳者也非得练个二三十年,而且也不是任何人勤学苦练就可以成为绝顶高手的,有的僧侣在寺中苦练一辈子,也未能到达绝顶高手的境界。所在,江湖上除了少林派弟子,真正想好好学少林武功的人不多,就算有缘学习少林武功,也大多是只作一番了解,浅尝辄止而已,很少人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林因明和杨远风来到练功房,罗汉堂大弟子奋龙迎了上来。见礼后,奋龙引着他们俩参观众武僧练武,然后奋龙经石生大师允许,向杨远风提出一个了不情之请,那就是希望能和他切磋武功。

虽然俩人在大雾山上收拾上天门的那些歹徒时,互相见识过对方的武功,奋龙也自知不敌杨远风。但切磋武功不仅是分个高低,也是互相交流学习、提高武学修为和积累经验的方法之一,更能激发弱者努力提高自己武功层次的动力。今日杨远风来到少林寺,机会自然不容错过。

杨远风也早有此心,只是他想若是自己先提起有挑战少林武功之嫌,此时奋龙先提起,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毕竟少林寺乃是武林泰斗,卧虎藏龙,杨远风虽然身负绝世武功,但出于尊重,不便在少林寺中主动提出比试武功。奋龙不仅是罗汉堂首徒,深得石生大师真传,并且时常跟随慧生大师在江湖上行走,自然是见多识广,而杨远风的打斗经验较少,虽然同时对付几名一流高手也是纣纣有余,但要是日后遇见绝顶高手,经验不足的弊端就会放大,因此他若能和奋龙比试一番,对于增加打斗经验,自然大有裨益。

杨远风和奋龙对面而立,先抱拳互相向对方行礼,然后各自运气,先将真气布满全身,以防在比武中受到重伤。

奋龙练的内功是少林九阳神功,外加金钟罩护体,当他运功后,身体可受千斤之力的撞击而不受伤,甚至可刀枪难入。杨远风练的是太乙真气,内力异常浑厚绵长,如山不可破,似水不可挡。

双方运气后,互相使了个请字式。奋龙先出手,以一招“借花献佛”攻守兼备,杨远风则以一招“闲狮摆鬃”护住要害,只守不攻。奋龙又使了招“神龙归海”,此招以躲闪退守为主,杨远风并未出击,而他却先使出防守招数,意在告诉杨远风不要只守不攻。杨远风会意,便挥拳直攻过去。

于是一时你来我往,刚开始双方都只用五六分内力,然后逐渐加大。四十招过后,奋龙渐渐处于下风,要使出十分的内力才能和杨远风相抗,而杨远风只用了七分内力。

俩人又过了六十招,各自对对方的武功已是知根知底了。因此,双方出招拆招、攻守相抗,已如同长期在一起演练过的,尺寸把握得刚刚好,真是酣畅淋漓,痛快至极!

杨远风此时不由对少林武功也产生敬佩之情:“奋龙的武功虽不及自己,自己只用七分内力便可和他打成平手,但他所练的少林武功功底十分扎实,功法朴实,未有阴狠凌利的杀招或毒招,且遇强弥坚,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也能从容自如地应对。奋龙也不愧为罗汉堂首徒,自己若要将他彻底击败,除非出奇制胜,否则不仅要使出十分的内力,而且还要再五十招以上。”

杨远风心念一转,大吼一声道:“且看我的‘罗汉长拳’如何!”说着,就使出了少林罗汉长拳其中的一招“驱车长出”,并运上了十分的内力。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双方都熟悉这一套拳法,交起手来可无所顾忌,不怕误伤了对方,因此双方可以拼尽全力。

“罗汉长拳”是少林拳法体系的基本拳法之一,此拳法简单实用,又兼具强身健体的作用,后来逐渐在民间散播开来,乃至各地与少林武功有渊源的流派中的拳法,都有罗汉长拳传承,流传很广。所以不是少林派弟子的江湖中人却会罗汉长拳并不奇怪,甚至连在街头卖艺的人,有时也会表演一套罗汉长拳。“天下武功出少林”并非说天下武功皆源自少林,也并非说少林武功就是天下第一,而是指少林功夫如海纳百川,博大精深、流传深远。

奋龙会意,也以“罗汉长拳”对阵。双方你来我往,都是以攻带守、守中带攻为主,所以一交手,刹时拳影重重,拳风呼啸,如暴风骤雨急至,毫无间歇。只见杨远风的拳头如铁马飞奔,势不可挡;奋龙的拳头如铁锤飞舞,精坚无比。两人使的都是罗汉长拳,但使出的拳法竟然是形同、而势不同,却又都威力巨大,一套简单的拳法竟被使得如此神奇,众人看了都不由点头赞叹!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招数再好的武功,如果没有配合强大的内力,那就成了花拳绣腿,打到武林高手身上,就象隔靴搔痒。江湖上各门各派的招数累加起来,可谓是繁复无比,各有各的长处,但招数多了,有些招数就难免有大同小异之处,也很难说谁一定比谁的好。在真正的高手眼里,关键是使用招数的人怎么发挥,能否用得恰到好处,又能把威力发挥出来,而要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就要有非常深厚的内力,所以要练好武功,招数运用与内力修为相结合缺一不可。而放眼江湖,能把罗汉长拳使得如此神奇的,除了杨远风与奋龙两人外,恐怕已没有其他年轻人能做得到。

过了六十招,石生大师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杨远风和奋龙听到法号,知道到了适可而止的时候了,两人脚步后退各分一边,缓缓收功调息,然后向对方抱一下拳,再向石生大师、林因明及众武僧抱拳行礼。众人见杨远风只是脸色微红,而气息仍平缓深长,而奋龙则是脸上身上已见汗滴,气息粗重,调匀了一会儿方好,因此两人武功的高低已判。

杨远风休息了一会儿后,在石生大师的建议与安排下,又和罗汉堂的众武僧简要交流切磋了少林棍法等诸多少林武功,而石生大师和慧生大师则在一旁不时地为他与众武僧进行评点或解说。

……

夜晚,慧生大师又请林因明和杨远风到方丈房中议事。见过礼、上完茶后,少林寺方丈无界大师示意侍奉的小沙弥退下,房中就只剩下无界大师、慧生大师、林因明及杨远风四人。

然后,无界大师对林因明和杨远风说道:“二位施主,前几日贫僧收到刘盟主的来信,说不日二位施主将光临本寺,并说二位施主有要事参商,需再三酌情定夺,想必是江湖上有重大之事?”林因明回道:“此事说来话长,想必您已听慧生大师汇报过五日前武林盟组织各大名门正派铲除上天门的事了,今晚要商议的事也与上天门有关,还请方丈示下。”

无界大师道:“阿弥陀佛!林总管直说便是。”林因明又说道:“各位可能有所不知,上天门虽已被铲除了,但从那些被俘的歹徒交待的线索查知,上天门后面还隐着个庞大的组织,这个组织就叫‘天乐宫’,上天门只不过是天乐宫的一个前哨罢了。天乐宫是一个极其严密的组织,其总舵所在地还没查到,只知其在江湖上可能存在着多个分舵和分坛。据林某查实,除了上天门,天乐宫名下还有一个 ‘云天门’、一个‘飞天门’,但这两个分舵的具体情况还未摸清楚,现在还不方便多说,至于分舵下有多少分坛,现在更是不得而知,有待进一步查探。”

杨远风插话道:“怪不得我们铲除上天门时,那两名带头的灰衣人受伤后便服毒自尽。如此看来,他们肯定是怕泄露了组织的秘密。”林因明道:“是的,当时我也怀疑,只是在没有弄清楚之前,不好作判断,所以刘盟主和我就故意压着这事不提,现在终于掌握了一些线索。”

林因明接着说道:“上次铲除上天门,只不过是断了天乐宫的一个小指头而已。这两天林某派人暗中观察,却未发现护天门和飞天门有任何重大的行动,但根椐获得的情报,这两个分舵仍在江湖上隐秘行事,并未因为上天门被铲除而有所收敛。天乐宫的首领被门下尊称为宫主,林某诂计天乐宫主是因为上天门被铲除时由于事发突然,故一时半会还未能组织报复,或是其认为小忍则乱大谋,所以在伺机而动,若是如此,那就更不得不防了。”

林因明又道:“林某此番随杨少侠前来拜访少林寺,不仅是个人兴致,实则是受刘盟主嘱托,前来请教无界大师,共同参商定夺对付天乐宫之大计。”

无界大师道:“阿弥陀佛!林施主辅佐刘盟主十多年,武林盟之事大多由林施主操办,林施主谋划细致周到,老纳早有闻名,上次铲除上天门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林施主此番前来议事,想必是早已胸有成竹了?”林因明道:“大师过誉了,林某无地自容!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上次之事说来十分惭愧,幸亏有杨少侠及时提醒并力克上天门众歹徒,否则林某思虑不周,差点铸成大差错!”杨远风听了,快紧说道:“林总管殚精竭虑,偶尔小有遗漏也在所难免,不能一有责任就让你一个人来扛。上次铲除上天门之事,晚辈只不过是尽一份绵薄之力,使我方的人少些损伤而已。”

杨远风刚才心中还在纳闷:“林总管来少林寺与无界大师商议如此重大之事,为何让初出茅庐的我参与其中?”他哪里知道,原来刘代天已在给无界大师的信中对他极尽赞誉,并提议让他参与讨论对付天乐宫之事,故无界大师才会请他和林因明一起前来参商。

林因明道:“林某想,上次铲除上天门后,天乐宫必然有所提防,要再对其分舵进行清剿,恐怕不会那么容易了。若鲁莽行事进行强攻,又怕反而中贼人奸计。所以林某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林因明又把所掌握天乐宫及其分舵护天门和飞天门的情况,作了一番详细的介绍。众人听了一时沉默,陷入了沉思之中。

杨远风思虑了一会儿,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后说道:“晚辈认为,铲除上天门后,武林盟与天乐宫已势成水火不两立,虽一时平静,但日后难免再起冲突,乃至掀起血雨腥风,江湖动荡。各大名门正派力量强大还可应对,力量薄弱的小门派则人人自危,恐有遭覆灭的危险。”

众人点了点头,杨远风又道:“晚辈有个想法,不知是对是错。”无界大师等皆道:“但说无妨!”

杨远风说道:“天乐宫行事隐秘,其手下又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而敌暗我明,我方不如来个打草惊蛇,以攻为守。”林因明问道:“如何打草惊蛇和以攻为守,愿闻详细!”杨远风顿了顿,接着道:“我是这样想的,由武林盟发出号令召集各大名门正派,公开声称要剿灭天乐宫,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起到团结江湖上的正义力量的作用,也有利于各大名门正派间的联手防卫,互相照应。天乐宫主知道后,自然会认为我们不仅做好了防备,同时还打算进一步清剿天乐宫组织,他计算要打击报复各大名门正派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就不敢轻易而为之,同时他自己也要组织防卫,就不敢过于分心组织报复。而对于护天门和飞天门,我们暂且不去惊动它们,等查清了天乐宫总舵后再说,我们先设法铲除几个天乐宫底下的分坛等,打疼它们,逼它们现形,到时再一起剿灭。如此一来,只要天乐宫被我们调动起来,其早晚会自乱阵脚,我们再视情况而动,就有机会抓住它的七寸。总之,我们既要做到打草惊蛇,让它动起来,又不能把动静搞得太大,把它惊跑。”

林因明听了连声叫好,又道:“此法甚妙!看来武林盟这次要迎难而上,大力作为了。我想刘盟主必然会采纳杨少侠的这一方法的。”无界大师说道:“善哉,刘盟主说的果然没错,杨施主智勇双全,武林之福也!”慧生大师也跟着口中称善。杨远风道:“各位前辈过奖了!我看剿灭天乐宫也非一朝一夕、一谋一役便可功成,晚辈只不过提了点建议而已。”又道,“只是若天乐宫胆小如鼠,从此不再露头,此计也就落空了。”

林因明接过话,道:“这也无所谓,可先试试再说,目前也没有比此计更妙的计策了!天乐宫势力强大,又藏得极深,其具体情况我们尚未全部摸清,而形势又迫在眉捷,若能令天乐宫暂且不敢轻举妄动也好,我们至少可先缓口气再作打算。”又道,“要对天乐宫一举歼灭是不可能的,一场大的冲突迟早是要来的,到时双方大打出手,各有损失在所难免,所以我们也不能一味地缩手缩脚。我们要以各大名门正派为核心力量,并提早联合其他正义的小门派或侠义之士,及时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同时尽量减少损失,寻求万全之策,各大名门正派不能只求自我保全之宜!”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无界大师听罢,仿佛眼前已经浮现一幕幕你死我活的血腥厮杀了!

林因明又说道:“我看,要武林盟发出号令召集各大名门正派,不如择期召开武林大会,一是向江湖所有正义门派及人士说明形势己迫在眉捷了,不能再苟且偷安了,要提早做好准备;二是商议如何组织各大名门正派,集中力量,统一行动,联合进攻,同时要加强各大名门正派自身的防卫力量,互相照应,莫被天乐宫拔掉根基;三是进一步摸清天乐宫及其分舵、分坛各方面的情况,共同制定周密的计划,斩草务必要除根,不留后患。召开武林大会,形式更正式、更公开、更直接,影响力也更大。”

众人听了,皆点头称是。林因明又道:“如今各大名门正派后起之秀如雨后春笋纷纷呈现,青年才俊辈出,上次铲除上天门时可见一斑,他们将逐渐成长为剿灭天乐宫的主力军,刘盟主的意思是希望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自古邪不胜正,只要这些青年才俊团结一致,我相信胜利最终属于我们!”

四人又商议一番,直至深夜方各自回房歇息。

……

回到房中,杨远风先简单收拾一下行囊,明天他就要南下拜访武当,将今晚商议剿灭天乐宫初步方案向武当掌门中真道长说明,并听取中真道长的意见,然后待拜见父母,返回武林盟时再向刘代天汇报。

在收拾行囊时,杨远风不禁摸了摸那本一直藏在怀中封面上有个朱红手掌印的无名书,他暗付道:“此书虽为昆仑七鬼所藏,但想必他们也是从别处夺得的,因此此书可能事关重大。此书的形制很是特别,可能是用特殊手法编写的,书中不知道隐藏着什么秘密?不过此书一直藏在怀中,甚是不便。”但就算那本书是关乎天大的宝藏或绝世武功秘籍,对于他来说也没多大吸引力,只是他又想:“唯恐此书流落江湖,便会你争我抢引起血雨腥风,因此暂且还是不要把它公开出去为好,待日后有些眉目再说。”

杨远风紧皱眉头,心中又琢磨道:“此书老是藏在自己身上,要是哪一天不慎遗落被人捡了,恐又生出事端来;若是毁了它,那么它所藏的秘密或许将永远无法解开,这多少有点可惜,而且此书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极其重要;若把它交给刘盟主,又不知如何解释才好,恐有小题大做之嫌。”正当左右为难之际,他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便想到了一个存放那本书的绝妙方法及好地方,那就是暗中将那本书藏在少林寺的藏经阁里!

想到此,杨远风便写了一封信,夹在书中,然后用方巾把书包好。他在信中大意说明了此无名书的来历,并交待若有僧侣偶见此书,务必及时将它上交少林寺方丈等。他又想了想,决定在卯初僧侣们起床后但尚未早课时行动,因为此时天色尚未大亮,而僧侣们起床后都忙于洗漱打扫等,寺内一片嘈杂,正是少林寺夜间至清晨最放松警戒的时刻,少林寺藏龙卧虎,若在夜深人静时行动,稍有风吹草动,或许反而更容易被人发现。于是,他就在床上打坐,等到了卯初,才轻轻推开窗户飞身而出。

虽说杨远风艺高人胆大,但当他来到藏经阁前,也不禁犹豫了,心中暗付道:“藏经阁乃少林寺禁地,偷偷潜入万一被发现,解释不清,而且涉嫌的贼名太大,实在担当不起!”因此他又想,“还是不进门为宜,少林寺这么大,在户外找个能把书藏好的地方就行,反正又不是要久藏,而且日后来取书时也方便。”

然而,就在杨远风打开窗户飞身而出时,住在隔壁的林因明已察觉。原来林因明也是一夜未眠,听到动静后,他便竖起耳朵,仔细听风辨向,由此判断杨远风的去向,其实这几日来,他一直在暗中观察着杨远风的一举一动。

原来,藏身于昆仑山雪谷中的“昆仑七鬼”,近年来受到林因明的威逼利诱,不得已只好听命于他,这也是近年来昆仑七鬼之所以能一次次躲过武林盟追剿主要原因之一,其间除了他们藏身的雪谷山高路远、气候恶劣异常外,也多亏了林因明暗中通风报信、网开一面,他们才能一次次成为漏网之鱼。

当林因明知道川北关好朋家中可能藏有一本《无名红掌书》后,由于关好朋家大业大,富甲一方,且为人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友,在川北一带也算是位响当当的人物,因此他为了不让人起疑,便命昆仑七鬼去夺书。昆仑七鬼心狠手辣惯了,有不留活口的习惯,不用发话自然就造成了关好朋一家被灭门的惨案。案发后,武林盟派人去调查时,林因明便利用职务之便,把所派去的人全都换成自己的亲信,他命他们暂时先把那桩案件做成悬案再说,日后有必要也好栽赃嫁祸给天乐宫。

但昆仑七鬼从夺得那本《无名红掌书》后,却未直接交给林因明,而是自行扣留下来,想当作与林因明讨价还价的筹码。谁知林因派去交涉的亲信尚未到达雪谷,半路却杀出一个杨远风来,先行除掉了昆仑七鬼。

昆仑七鬼被铲除后,林因明的亲信不日方到达雪谷,他把昆仑七鬼住的山洞里里外外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那本《无名红掌书》。因此,林因明就怀疑那本书已落入了杨远风手中,但他又不好直接开口询问,而每次当杨远风谈起诛灭昆仑七鬼的经过时,也从未主动提起过有关那本书的事,既然自己不方便问,而杨远风又不主动说,他只好一直暗中留意杨远风的动静。

当林因明听到动静后,并不敢跟踪杨远风而去,虽然他的轻功也不错,但与杨远风比起来,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况且杨远风是在秘密行动,必然十分小心谨慎,林因明担心若冒然跟踪他会引起他的警觉,杨远风若因此把那本《无名红掌书》藏得更深,这样日后反更而不好办。所以,他只是在心里默默猜测和盘算着杨远风此番的行动的去向及目的。

大约一盏茶功夫,林因明又听到了杨远风回房时的声响。他挖空心思,想从杨远风处查探那本《无名红掌书》下落,却一直苦无良策。但他的思维是何等缜密,当他听到杨远风的动静后,经一番勾连反复的盘算与推测,竟然在多种可能性当中,猜中了其中之一。其实,杨远风若直接开门出去,或许林因明就不会起疑,但他推窗而出,林因明便知道他有秘密行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