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江湖有你才有传奇 > 第六十五回、天降奇兵少胜多

江湖有你才有传奇 第六十五回、天降奇兵少胜多

作者:千千野火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6: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清晨,华鸣洲方率着众人,从北面出山,只见眼前一片原野茫茫,极目尽处,绿地蓝天相接,看不到任何牛羊及人马,一派空旷寂寥的景象。众人见了,不由均想:“说不定此时突厥狼兵的千军万马,正在河套地区与我大唐将士互相厮杀,而他们的后方却如此宁静!

众人观察了半晌,仍未有发现。华鸣洲率众顺着山坡缓缓而下,一时甚觉无聊,便把众人与那些歹徒交手时的情形等细细问了一遍,问完后,他独自一人纵马在前,缓缓而行,杨远风等人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

华鸣洲突然回头看了杨远风一眼,杨远风会意,驱马赶上,与他并肩前行,问道:“华兄可有什么想法了?”华鸣洲道:“据我看来,那些歹徒并非中山天王派来的杀手,只是他们的目的尚不清楚,或许与暗杀高昌国王的计划多少也有点关系,或是疑兵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逃走的那二十三名歹徒不会再回到高昌国去了,高昌国防得正严,他们一回去就是自投罗网。而真正的杀手一定潜伏在高昌都城内外,只是我们没发现其藏身之处罢了,也许就在前三天晚上,他们已发起了刺杀行动。”

杨远风惊道:“前三天晚上?那高昌国王不知可否安然无恙?”华鸣洲笑道“这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猜测,不过你想想,若你是那些真正杀手的头目,你认为在什么时候发起行动最适合?”杨远风沉吟一下道:“前三天晚上我们正在沙漠中,王飞虎和林正锋等人劳顿了一天,回去的当晚定是人困马乏,而且,如果众人都误以为那些歹徒就是中山天王派来的杀手,宫中的警戒就会松懈,因此确实是前三天晚上最为适合。当然,那些真正的杀手也可能继续等待时机,但他们潜伏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暴露踪迹。”华鸣洲道:“作为杀手,必然有敏锐的嗅觉,不可能错过最佳时机。”

杨远风又道,“那天韩子明说得在理,你为什么故意不采纳他的意见,非要跑到这里来呢?”华鸣洲不答。杨远风突然笑道:“我明白了!之前中山天王的杀手潜藏得很深,我们一再查不到他们的踪迹,然而他们也在暗中等待机会。于是你便安排大队人马排查,把动静闹大,想让他们感到有暴露踪迹的危险,然后你又不顾一切地来追踪那二十三名歹徒,甚至追到这里来,还想顺便杀几个厥兵再回去,你这是故意留给他们行动的机会。”华鸣洲笑了笑,依然不答。

杨远风又道“你这么安排,就像是搭台给别人唱戏。我们倒好,既没上台,也看不到戏,还跟着你跑到这里来瞎晃。”华鸣洲这才道:“我也是骑驴看剧本——边走边瞧,我也没想到之前的山谷中会藏有这么一伙歹徒,也没想到我们会追到这里来。”杨远风道:“那你对保护高昌国王的安全有把握吗?”华鸣洲道:“我对林云致掌门和慧生大师有信心,对小叶子更有信心!”

众人在山脚下溜达了一大圈,一无所获,山下视野有限,还不如回到山坡上观察。下午,众人回到营地,真是百无聊赖,华鸣洲便命众人静心休息,养精蓄锐。

……

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天亮,华鸣洲又率众人北面出山巡视一番,可是一大半天过去,仍一无所获。但华鸣洲不肯让队伍离山区太远,最多不出三十里,怕会遇到大队突厥兵,又失去山区依托,无险可踞,就有被围猎的危险。而且华鸣洲也担心,那二十三名歹徒不知所踪,若是他们与突厥国也有勾结,那在此地长久逗留就相当危险了!

华鸣洲正想:“若再无收获,下午就回高昌国去。”这时,突然有人叫道:“快看,东方有几骑人马正往这边走来。”众人凝望,果然有五骑人马正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奔驰而来。华鸣洲道:“我们缓缓向北走,正好拦在他们前面,待到近时,我和杨远风各领一组人马前后包夹。”

待到那五骑人马走近时,已可认出他们是突厥兵的装束,但同时那五人也很快察觉出了异样,见华鸣洲和杨远风有前后包夹的势头,立即调头向北而去。

华鸣洲等人快马紧追,那五人先前一阵驰骋,耗了不少马力,因此很快便力气不济,被华鸣洲等人追上。那五人见逃不了,便拔刀相向,不过他们虽是突厥兵,但怎么能敌得过华鸣洲等人,三两回合便都被打落马。众人下马察看,只见两名突厥兵在落马时已死亡,剩下三人皆身受重伤。华鸣洲命人点了他们的穴道,然后给他们简单包扎了下伤口,众人虽不情愿,但华鸣洲命令如此,也只好照做。华鸣洲等人虽略通突厥语,但由于口音各异,实难交流,对那三人问讯一番后,仍一无所获。华鸣洲便搜他们的身,也没搜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这时,杨远风听到西南方向隐隐有犹如地震的声响传来,他站上马背察看,不由叫道:“不好,西南方向出现一支大队人马!”众人纷纷跟着上马观看,果然有一大队人马,人数竟约有五千之众,正沿着山脚由西北向东南飞驰,很快便可拦住他们回山的路!

华鸣洲见状,心道:“这队突厥兵来得可真是时候!他们平时爱惜马力,此时却快马加鞭,若非前方有急事,便是有意拦截我们的了,若是如此,那可就大大不妙了!”情况紧急,他见东南方向并无任何动静,便立即作出决断,叫道:“大家快朝东南方向急进,赶在那一大队人马之前斜插到山脚。”说着他便又去搜另两名突厥兵的尸体,从一名死者身上搜出一个牛皮卷,来不及看便先揣在怀里。

华鸣洲等人终究还是慢了一步,还没达山脚,那一大队人马与赶了上来,与他们相距不远,齐头并进。

那一大队人马正是突劂兵装束,他们口中呼喝乱叫,仿佛在追逐着猎物,五千铁蹄滚滚,声震大地,势如奔雷。杨远风等人虽经历过上百人厮杀的场面,但第一次见人数这么多兵戈战马,如滚滚洪流,心里也难免有一丝慌乱,此时就算他们武功再高,也经不起这么多突厥骑兵的冲击与碾压。

华鸣洲心里着急,盘算道:“等到马力不济时,对方就会前后包抄,因此还不如趁早往东北方向走。但往东北方向走,凶险难料,前途渺茫!”

渐渐地,华鸣洲等人已被突厥兵队伍的前锋超过,此时他们再不往东北方向走,怕是没机会了!华鸣洲回头一看,忽然有了计算,高呼道:“大家紧跟着我走,杨远风断后,等下交锋时谁也不要恋战,谁也不要落下!”说着,快马加鞭依旧往前斜插,似欲赶上突厥兵队伍的前锋。可待到近时,突厥兵一阵乱箭射来,但华鸣洲并非真的要硬闯,率领着众人与突厥兵的前锋一触即离,突然策马转向东北,然后继续回旋,兜了一个半圆的圈子直击突厥兵队伍中部。

原来,在追逐过程中,突厥兵队伍渐渐拉成一字长蛇状,首尾相距有一里多长,挡住了华鸣洲等人上山的路。情急之下,华鸣洲通过观察发现,突厥兵队伍的兵力主要集中首尾,中间环节较薄弱,这是他们冲上山的唯一突破口,但在突破过程中,若稍作拖延,突厥兵队伍便会首尾相顾,对他们形成包围夹击之势。于是华鸣洲当机立断,决定横斩蛇腰,一鼓作气冲上山去。

这时,山坡上突然出现一支人马,飞奔而下,华鸣洲等人一看,不由大喜,原来这支人马正是韩子明队伍。韩子明率队截住后面不断涌来的突厥兵,华鸣洲等人稍得喘息之机,立却冲破蛇腰,然后两支人马汇集一处,继续往山上逃。

待到山势徒峭处,骑马难行,华鸣洲等人便纷纷下马,后面的突厥兵见了,也都停住了马。山坡上大队人马施展不开,突厥兵习惯在马背上作战,一旦下马,行动能力立即大减,于是他们的首领便命令停止追击,退下山坡。

华鸣洲等人一颗心这时方落下来,众人皆想:“刚才若有半步迟疑,后面的突厥兵蜂涌而至,我们便再也无法上山了,又恰好有韩子明率队接应,才得以迅速脱身,否则就不会这么容易了!”又皆暗暗心惊,“刚才若是被突厥兵包围,后果不堪设想。若非华鸣洲反应快,带领大家冲上山坡,就算众人的武功再高,恐怕也难免被突厥兵的滚滚铁蹄碾压成肉泥!”

华鸣洲问韩子明是如何到这里来的?原来,韩子明和林正锋带着队伍在天山北麓巡查一番,并没有发现那二十三歹徒的踪迹。等到于怀芳和王飞虎等人赶上来后,韩子明按照华鸣洲的安排,让林正锋的队伍跟他们先赶回高昌国都城,防城中仍有杀手潜伏,而他则带着自己的队伍一路寻来,因此才有刚才及时下山接应之事。

突厥兵退回到山脚下后,渐渐聚集以一起,对着山上一番大呼小叫。华鸣洲并不理会,也未率众离去,而是藏在山上等着观察那支兵厥兵队伍的去向,但那支兵厥兵队伍一时半会儿并没有离开的意思,而是纷纷下马,集在一起休息等,看样子就差安营扎寨了。华鸣洲见状,也安排警戒,一边休息。

……

华鸣洲等人正在休息,突然有哨位报告,东南方向远处有一支人马正徐徐向西北而来。华鸣洲想:“幸好这一支突厥兵队伍来晚了,否则与刚才那一支遥相呼应,同时包抄,我们就没有机会上山了,看来这两支突厥兵并不是一伙的!”

华鸣洲等人在山上观察,待到这一支人马近些时,发现这支似乎并不是突厥兵,从服色与旗帜看,更像是大唐军队!众人想:“若真是我大唐军队出现在这里,不失为一支奇兵!可是这支队伍看起来只有一千二十人左右,而挡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支五千人左右的突厥兵队伍,人数相差四倍。况且突厥兵善于骑射,冲击力极强,一千多人的大唐军队如何抵挡得住?若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更别说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华鸣洲还来不及发出警讯,山下的那支突厥兵队伍也已有所发现,纷纷上马向前迎去。待到新出现的这一支人马来得更近些时,果然是大唐军队,他们不等突厥兵队伍接近,便策马转向,不过,他们并非往山坡上退,而是就近冲到一个小土丘之上,摆出阵形。

华鸣洲见状,不由纳闷:“难道我大唐这支小军队还想与那支突厥兵队伍正面一战?那个小土丘虽进可攻、退可守,但只是暂时的,并不适宜长时间驻守。况且那小土丘方形如一口倒扣的大锅,圆不过半里,高不过五十丈,坡度舒缓,骑兵仍可冲击而上。而我大唐军队兵力少,就算一时能守住,但会有被长期围困的危险,最终还得突围上山,因此刚才还不如直接冲到这边的山坡上来,背靠大山,突厥兵虽多也奈何不了。”

那支突厥兵队伍虽人多势众,但见大唐军队在小土丘上摆出阵形,一时也不敢贸然进攻,而是把小土丘团团围住。突厥兵首领见状,或许是想:“若四面合围,兵力过于分散,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就被弱化了,大唐军队想突围而去并不难。大唐军队刚才未逃,看样子想打一仗再走,因此就不用分兵包围他们。”因此,只见他召集人马,只派出一支一千左右的人马绕到背后伺机袭扰,其余的人马在正面摆出阵形,一副要决一胜负的架式。

华鸣洲带着众人悄悄潜到离大唐军队近些的后山上,想好好观战一番,必要时也可冲下去接应他们上山。但见大唐军队中有一位青年将领,灰马灰袍,英姿挺拔,身边有卫队簇拥,疑为主将,正在小土丘最高处观望敌情。

过了一会儿,突厥兵队伍号角声响,一支上千人的人马向小土丘发起攻击。小土丘上,大唐军队的士兵前两排为马刀手,第三四排为长枪手,再后几排是弓箭手,中间是将领、卫兵和马匹等。那一支突厥兵人马刚要冲上小土丘,大唐军队的弓箭手轮流发箭,突厥兵并无盾牌,一排排箭雨下去,不少突厥兵便纷纷落马。但那一支突厥兵大部分人马仍冲上了小山丘,与大唐军队短兵相接,不过大唐军队的阵形竟如铜墙铁壁,任由突劂兵人马的几番冲击,阵形始终不乱,哪里被冲击出缺口,哪里立即又补上。

眼见第一支人马伤亡过半,突厥兵首领只好暂且鸣金收兵,重新编排队形。过了半个时辰,突厥兵队伍又号角声大响,三支上千人的人马同时向小土丘发起攻击。华鸣洲等人在山上看了,都不由紧张起来,担心大唐军队这回会扛不住了,但此时下去接应作用不大,反而可能把自己陷进去。

只见三支突厥兵人马向小土丘上猛冲,虽然跑在前面的又被飞箭射落了不少,但跟在后面的也发箭回击。大唐士兵见状,立即收缩阵形,盾牌紧凑如鳞,一时防得密不透风。三支突厥兵一鼓作气,连续冲击,但阵前人马尸体越积越多,反而阻挡了进攻节奏,而大唐军队的阵形越收越紧,仍牢不可破。而在背后负责袭扰的一千突厥兵人马,也是无所作为,突厥兵首领见状,只好再鸣金收兵,收拢人马。

双方刚歇口气,土丘上那位青年将领发号施令起来,只见大唐军队有四百士兵组成一个圆形步兵方阵,声雄气壮,步调一致,缓缓向山坡下的突厥兵队伍攻去。此时突厥兵已知厉害,不再一味冲击,而是围着这四百大唐士兵团团转,伺机攻击。四百大唐士兵被层层包围,只能尽量保持阵形不乱,但却也无法攻击突厥骑兵。

这时土丘上突然又冲下两队大唐士兵,各约一百人。只见为首两位副将身形十分高大,几乎高出其他人一个头,手中的长矛也是九尺有余,他们各自带领着两支队伍左冲右突,杀入阵中。山坡上的华鸣洲等人认出这两名将领,乃在泰山武林大会上见过的张北山与常万城是也,他们曾在武林大会上展露神力,没想到他们竟是行伍中人,而且身为将领!

张北山与常万城冲杀一阵,他们天生神力,所在之处,突厥兵无不被他们的长矛挑得人仰马翻,场面混乱不堪。但突厥兵很快反应过来,稳住阵脚,以缠斗为主,不再硬碰硬,张北山与常万城也是见好就收,并不一味呈勇,带领队伍汇入先前那四百大唐士兵的阵形中去。突厥兵首领见状,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围着大唐士兵的阵形,时不时地攻击一下,寻找突破口。

大唐士兵的阵形突然从中间从开,形成两个圆形的小阵,由张北山和常万城各带一个,如同太极图上的两个极点,相互环绕着对方盘旋,同时各自的小阵形也在不停地自转。突厥兵首领见状,立即率兵强行分割包围。

双方激战正酣,小土丘上的青年将领手中长矛一挥,率领余下的大唐将士,骑马飞奔而下,杀入阵中。只见那位青年将领枪花点点,落英缤纷,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带领六百骑忽而从阵中穿行而过,忽而又围绕着两个圆阵穿行,变幻无常,顿时又杀得突厥兵阵脚大乱。华鸣洲等人在山上看了,不由喝彩起来。华鸣洲略通阵法之妙,识得那位青年将领布下的正是“龙游太极阵法”,这是一个攻守兼备的阵法。其中,张北山和常万城带领的两个圆阵为太极点,而那位青年将领率的队伍似一条神龙,始终围绕着那两个极点游走,动静相辅,攻守兼备。

突厥兵人马虽数倍于大唐军队,且善于骑射,但纪律涣散,争强好胜,而大唐将领智勇双全,士兵训练有素,服从指挥,能以少胜多。因此,被大唐青年将领及张北山、常万城率众轮番冲杀后,突厥兵再也无法稳住阵脚,各自混战,其首领虽大声呼喝,却号令难达,无法扭转局面。

突厥兵败象渐露,华鸣洲见时机已成熟,于是对众人道:“大家随我冲下山去,韩子明居中,杨远风在后。等下大家只在外围游击,无论谁皆不可逞匹夫之勇突入阵中,也不可恋战,务必跟紧队伍,千万别掉队!””

华鸣洲率众在外围收拾突厥散兵游勇,那是绰绰有余。突厥兵首领见自己的队伍死伤过半,败局已定,便先率众向西北而去,其他突厥兵见状,一片哗然,随之仓皇而逃。那位青年将领并未率领大唐军队追击,而是先打扫战场,然后收拢人马。

华鸣洲也清点一下自己的人马,幸好皆安然,这时有人报告说,刚才突厥兵人马中似乎有那失踪的二十三名歹徒混在其中。华鸣洲问明情况后,让杨远风率队留下,自己则独自一人前往大唐军队的营帐中会见那位青年将领。

华鸣洲回来后,命韩子明率队帮忙救治大唐军队的伤员,其中有三十五名重伤的士兵无法上马,只能留下养伤,因此由韩子明率队在山中的寻个隐秘的地方安置,等这些士兵伤好后再作打算,其他人则先返回高昌国。

大唐军队留下三十五名重伤的士兵后,却转向北方行进,华鸣洲等人在山坡上,目送他们渐渐消失在苍茫的原野中。众人皆想:“素闻突厥兵凶狠如狼,善于骑射,来去如风,很难对付。但我大唐将士却如此神勇,将领深谙兵法,士兵训练有素,竟可让数倍于我的突厥兵大败而逃,因此,大破突厥国必是指日可待!只是这阿尔泰山是西北往东南走向,往北走将逐渐远离大山,无险可依,一千多人的队伍孤军深入敌国后方,虽说可出其不意,且能以一敌五,但若遇见十倍或数十倍以上的敌人,到时孤立无援,又无兵员可补充,只能置死地而后生了!”但华鸣洲深知,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敢深入敌国腹地横行直走,背后肯定有大队人马和粮草跟在不远处。

然而,此时的林立至却心生落寞,本来他就认为他父亲林因明分争天下的梦想并不合时宜,现在看来,且不说时机成不成熟,就凭他父亲联络的几千武林党羽,实在难与训练有素大唐军队对抗。他想:“看来武功高手之间的厮杀,与行军打仗完全是两回事!再说,就算父亲能集全四本《无名红掌书》,并破解书中的秘密,逼迫先祖的旧部一同谋反,可先祖本来就是当今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手下败将,而现我们父子俩尚不及先祖的三分雄才大略,又如何与之争斗?”另外,他与各大名门正派的青年才俊相处多日,见众人光明磊落,他难免受到影响,有时他也想和他们一样,以侠义自居,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他父亲的霸王梦时常压得他喘不气来,他没得选,只能负重前行。因此,眼前大唐军队的一场胜利,反而使他更加抑郁了!

对于大唐军队的来去,众人难免对行军路线和目的有一番猜测和议论。但华鸣洲却令行禁止,对于今天所发生的事,暂时不得议论,回去后更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半句!此时,众人对服从命令的重要性已有深刻体会,皆自觉遵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