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千古英雄志 > 第196章 心境

千古英雄志 第196章 心境

作者:二马盘槽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魏长风达宗师之境。

已有六七年时间,其“身体”、“技术”已臻化境,奈何“心境”始终不能勘破,所以始终不能达到大宗师之境。

这看似一步之遥的差距,其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魏长风并没有真正理解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的神髓,笔意之间,有其形,并无其神。

大才子苏东坡看似孤寂惆怅的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蛰伏隐忍。宦海何其惊涛骇浪,礁石隐没期间,一不小心,触礁是常态。所以在宦海之中遨游。

蛰伏是基本功,隐忍是必修课。

苏东坡行笔之间,气势奔放,并无荒率之笔。魏长风并没有和苏东坡的“心境”相契合。

所以魏长风的笔意之间,并没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襟和气度。

龙青云武学修为,虽然只是第三境界“炼劲”境,但是龙青云天性醇厚,加之龙啸天的神识入体,其“心境”犹如淬炼一般。

久历人生风霜的龙啸天,特别是横刀立马大败敌军之计,居然被己方暗箭所伤,射于马下,此等经历可谓是砥砺人心、磨练心智。

龙啸天悲怆的遭遇,进入龙青云醇厚的心境,二者相互融合,砥砺出开阔的胸襟和气度。这就构铸了一个丰满、立体的龙青云,所以龙青云看上去才有超越年龄的镇定从容、湛然出尘。

此时的龙青云,在“心境”上隐隐摸到了宗师之境的门槛。

苏东坡书写《黄州寒食帖》时的心境,是受“乌台诗案”的影响,被贬黄州。而这些诗是苏东坡在做杭州通判时,朋友来拜访,被朋友摘抄而去,大做文章。才有了这“乌台诗案”。

龙青云神识里的龙啸天,在战场上被己方的暗箭射于马下,和苏东坡被朋友出卖,其经历何其相似。所以这《黄州寒食帖》描述的心境,龙青云隐隐有共鸣之感。

龙青云虽然姿势颇为古怪,这也是为了迷惑魏长风。

须知,魏长风在宗师之境浸润了六七年,其“身体”和“技术”的巅峰造诣,龙青云也是颇为忌惮的。

龙青云初次用剑化笔,也是受《黄州寒食帖》意境所感,仓促之间,并无其形,但是好在有其神。

此时的龙青云,以剑带笔的率意癫狂之态,有了“心境”的保驾护航,堪堪能应对魏长风妙在毫巅的招式。

魏长风所使《黄州寒食帖》的笔间招式,固然精妙绝伦,但是毕竟脱胎于此帖作者,也就是苏东坡的“心境”,只有形神结合,才能产生强大的“意境”,才能发挥此帖的最高水准。

魏长风有其“形”,而龙青云有其“神”。“神”当然在“形”之前,所以龙青云能料敌于前。

魏长风双笔夹杂着雷厉劲风呼啸而来时,蓦然之间就失去了龙青云的身影。

就在这时。

一袭白影出现在魏长风身后,手握湛卢剑抵在魏长风的后腰,这道白影正是龙青云。

“得罪了!”龙青云悠悠道。

魏长风颓然而立,瞠目结舌。双目之中布满震惊和突兀。魏长风不相信这是真的。

这一切来的太过突然。好似预先排练好一样,魏长风怎么就鬼使神差的进入了龙青云预想的位置?

众人皆是一脸错愕的表情。此事太过意外。这一瞬间的到来,太令人匪夷所思。

随着魏长风的落败,天地之间的寒彻之气也迅速褪去,一股盛夏的灼热感慢慢充盈于庭院之中。

凌芷烟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笑靥如花,双眸如春天雨后的湖水,清澈而明亮。仿佛波光粼粼的湖面,泛起旖旎潋滟的神采,让人有驻足流连之感。

此时的凌芷烟忧郁的神情褪去,绽放出少女浑然天成的美感,简直是万千明媚集于一身,美的不可方物。

罗曼生看向呼延雄,一脸敬佩。终于明白刚才呼延雄阻止自己的深意。

呼延雄作为东一宗的宗主,绝非泛泛之辈,师兄魏长风在《黄州寒食帖》上“重其形,少其神”的情况。呼延雄可谓是了然于胸,一清二楚。

而龙青云,看似率意癫狂的背后,《黄州寒食帖》的神髓绽放而出,这倒是让呼延雄错愕不已。

呼延雄曾经听师父讲过,传说中的第六境界“证道”境,就是放弃了武功的形式,以一种精神力出击,可以达到无往而不利的效果。

精神力重“意”,不重“形”。而精神力的最初淬炼,就是“心境”的锤炼。

武学修为中,“三昧”俱全的大宗师境之后,就是第六境“证道”之境。

难道这少年已经摸到了“证道”之境的门槛?摸到了边?触到了角?

此时的龙青云,刚毅的脸上洋溢着昂然之气,双眸如大海般深邃辽阔,脸色澄明,湛然出尘。

武学修为,隐隐迈向宗师之境。

当一种武功和人生道理融为一体,相互印证,上升为一种哲学思维,从而产生一种力量,我们姑且称之为精神力,这就是一个“证道”的过程。

这就是传说中,武学修为的第六境“证道”之境。当然,在种类繁多的武学修行中。

儒家、佛家、道家、兵家无疑更为人所熟知,也是这乱世风云中,影响最大的修行路径。

儒家中,有人著书立说,引天地共鸣,如果此人是学武之人,就会达到“证道”之境。

佛家中,有人黄卷青灯,豁然明悟,有了立地成佛的澄明,也就达到了“证道”之境。

道家中,有人道法自然,一朝勘破,有了羽化飞仙的心境,就已经踏入了“证道”之境。终南山的长春子,无疑就是“证道”之境的道家代表人物。

兵家宗师喻景舟继承了兵祖姜尚、兵圣孙武、兵仙韩信兵法中的谋略,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写了《兵书残卷》,其境界也已经到达“证道”之境。

但是,《兵书残卷》只是残卷,说明喻景舟只是到了“证道”之境,并未到达巅峰。即便如此,其武学修为也在大宗师之境的玄天教主蒋天赐之上。

任何一个行业、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巅峰状态,而这个行业的集大成者,无疑就是“证道”之人。

所以在建盏行业,“曜变天目”无疑是这个领域的集大成作品。其深邃的“心境”和“意境”能启发兵家宗师喻景舟,在武学修为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喻景舟和魏长风,几乎是同一时间达到宗师之境。武学修为要更上一层楼,就需要高人点拨和外物引入。

二人已是当世高人,能点拨他们的人,着实不多,所以引入外物是最好的办法。机缘巧合之下,喻景舟得到了“曜变天目”、魏长风也得到了“风卷葵”。

但是,造化弄人。

喻景舟借助“曜变天目”的深邃“意境”,达到了大宗师之境,进而进入“证道”之境。

而同样是天生异禀的魏长风,居然拿到的是“风卷葵”的赝品,虽是高仿,但毕竟“意境”低了很多,所以收效甚微,几乎是停滞不前。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

唏嘘感叹的同时,不禁想到龙青云。

十六年的桐庐县城岁月,可以说是平平无奇,遭到诸多白眼,被人嘲笑为:“除了帅,几乎是一无是处”。

真是无巧不成书。

被牛奔揍的鼻青脸肿的龙青云,竟然被龙啸天神识入体,整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番奇遇下,龙青云居然得到了湛卢剑。

湛卢剑,乃战国时期铸剑名家欧冶子所铸,在上千年的传承中,已有灵性。

湛卢剑对龙青云的影响,自是不可小觑。这种外物的引力,仿佛高人点拨。

就像喻景舟受“曜变天目”所感一样,龙青云也是在湛卢剑的浸润下,“心境”之力蒸蒸日上。

今日和魏长风比武。

龙青云也算是灵光一闪,在“心境”上摸到了一点“宗师”之境的门槛,或者是“大宗师”之境的边边,亦或是“证道”之境的触角。

虽然,只是摸到了一点窍门。

但是其意已够。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