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 > 第二百五十一章 犹豫的李二

京城,郊外。

李二骑在马上,慢悠悠的信马策步而行,在他的身后,几名差人手持水火棍,押解着身披镣铐,戴着重枷的犯人跟在后面。

李二是刑部的解押差官,专司负责押解那些发配和流放的犯人前往边远之地服刑的。他做这个已经做了几十年了,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明初之际,律法极严,但凡重罪,几乎皆为处死,且连坐株连之法甚多,因而但凡被判发配充军或是流放边远之地的犯人,很少有是穷凶极恶的重犯的,几乎全都是因为亲友犯罪而被连坐株连的。

而自从明太祖朱元璋起,严刑苛法,被连坐株连之人,大都是难逃死罪,像明初的胡惟庸案,前后被株连杀害的达到了三万余人,蓝玉案被牵连所杀者也有一万五千余人。

而那些通常能够逃过死罪,被判发配流放的,除了确实是无辜被牵连,罪责极小的之外,就是一些朝中高官权贵们的亲眷家属之类了,而他们对于这些押解的官差们,必定会上下打点,多使银钱,免得犯人路途上受苦,因而李二的这个位置,其实既没有什么风险,又是一个难得的肥差。

只不过,今天他负责押解的这个犯人却有些不同,因为这名犯人是当今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大学士解缙的儿子,解祯亮。

解缙因为才学卓著而天下闻名,却在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手下都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当今皇上朱棣登基之后,才入职内阁,成为了大学士,皇上身边的宠臣。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声名在外,满腹学识的大才子,虽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却因为被卷入了太子与汉王之间的夺嫡之争,终于被汉王一党诬告陷害,下了诏狱。

这件事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不但是朝野上下,甚至于街头巷尾,无人不知。

解缙获罪入狱之后,家产被全部抄没,家眷亲属也被判流放辽东边远苦寒之地。他的这些家属们在前几天就已经被押解上路了,不过他的这个儿子解祯亮,却由于被关押在诏狱之中,要提出来需要费些工夫,走一些手续,因而才迟了几日,今天才上路。

听说这小子早在他父亲解缙之前就被抓进了诏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诏狱是什么样的地方,李二在刑部供职这么多年,自然是心知肚明的,这小子能够从里面活着走出来,实在算得上是一件天大的幸事了,只不过在里面遭受酷刑折磨,被剥掉一层皮,那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因此当李二听到身后的差人们大声呵斥,用手中的水火棍驱赶行走艰难的解祯亮的时候,他回头

喝止住了他们。

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心中对于解缙这样名满天下的大才子的一份尊敬,以及对他无辜遭难的同情,也是对于这小子竟然能够活着从诏狱这样的人间炼狱活着走出来的一份惊奇。

只不过,这小子究竟能不能活着走到辽东,和他那些家人们见面,这可就不一定了。

解缙获罪入狱,家属也全都被流放了,朝中的那些以往和他称兄道弟的官员们如今也纷纷避之唯恐不及,自然也没有人出面花银子来为他上下打点。

原本,这一趟应该是没有什么油水可捞的差事。

可是偏偏,就在临行之前,却还真有人为了这小子来给李二送银子。

来人是李二的旧相识,庞英,此人原本也在刑部任职,不过他善于钻营,为人很是机灵,通过关系后来去了锦衣卫,如今已经贵为锦衣卫镇抚了,自然不是李二这样一个小小的押解差官能够望其项背的了。

李二与他性格不合,从来也没有过什么交情,从前在刑部也只是认识,点头之交而已,现在庞英却忽然间主动找上门来,他就预感到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事。

庞英不愧是如今的锦衣卫镇抚了,一出手就是二百两银子,提出的要求也很简单,只不过是想要买一个犯人的性命而已。

通常像李二这样负责押解的官差,收受犯人仇家的一些钱财,在流放路途上暗地里把犯人给弄死,再报上去一个暴病身亡什么的,其实也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不是什么难事。

只不过这一次,庞英要买他命的这个犯人却并不普通,正是解缙的儿子,解祯亮!

而且,指使庞英前来收买解祯亮性命的人更不普通,正是当今皇上身边红得发紫的宠臣,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纪大人!

自从锦衣卫原指挥使叶知秋叶大人被免职之后,纪纲便接任了指挥使的职务,接下来他一连为皇上办了几件大案子,声名鹊起,成为了皇上身边最为宠信的重臣,权势一时无两。

可是,这么一个大人物,为什么会要来花钱买通他李二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呢?

想要弄死解祯亮,为什么不在锦衣卫负责的诏狱之中动手?在那人间炼狱一般的诏狱之中死伤个把人,简直比踩死一只蟑螂还要容易,那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他又何必要通过手下庞英来找到李二,花这样的冤枉钱呢?

李二的心里感觉有些惴惴不安,这只能说明,要弄死解祯亮这件事,也许其实并不简单。

这件事的背后,也许还有着别的什么势力在暗中操纵。

谁都知道,

纪纲是个极度贪财,雁过拔毛的人,而且,他与汉王殿下朱高煦的关系极深。

而解缙,正是因为在夺嫡之争中力保太子朱高炽而因此得罪了汉王,从而被汉王一党诬陷入狱的。

汉王既然陷害了解缙,自然是希望能够免除后患,把解家斩草除根,彻底铲除掉的。所以,真正想要弄死解祯亮的,或许其实是汉王的意思。

然而,纪纲却是一个老谋深算,极度圆滑的人,虽然他与汉王的关系很深,却并不想因此而得罪了太子,毕竟如今太子的位置还是很稳固的,纪纲可不想因为一个解祯亮去做这个出头鸟。

所以,他决不能在诏狱之中弄死解祯亮,而且解祯亮的死一定要做得和锦衣卫毫无瓜葛。

所以,他才会派庞英找到了李二。

李二可不是傻瓜,他可不愿意做纪纲的替死鬼,为他去背这样的黑锅。

可是无论是纪纲,还是汉王,他谁也得罪不起,因此这银子他没办法不收下。不过如果真的在路途上杀了解祯亮的话,万一因此招致太子一党的怒火和报复,可绝不是他李二所能承受的。

别忘了,解祯亮的父亲解缙现在还好端端的关在诏狱之中呢!谁能保证今后某一天,皇上不会起了惜才之心,回心转意,解缙解大人能够黯然出狱,官复原职,这都是说不清楚的事情。

所以,如今的李二怀揣着那二百两纹银,就像揣着两块烧得通红的火炭一样,令他心慌意乱,犹豫不决。

到底应该如何处置这个解祯亮,一时之间他还真是拿不准主意。

原以为,自己不过是个不入品级的小小押解官,任凭朝局上如何风云动荡,那都是大人物们之间的事情,自己也可以置身事外,作壁上观。

如今看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朝局动荡连接头的那些市井小民们都难免会受其影响,自己又如何能够得以幸免,独善其身?

李二的心里不免在长长的哀叹着。

离京城越来越远了,官道之上的行人渐渐稀少,显得有几分冷清。

前面就要到十里亭了,满怀心事的李二抬头一望,心头不免一怔。

平时空无一人的十里亭之中,此刻竟然满满当当的挤满了人,而在亭外的官道两旁,还站着几个身着官服的人影。

走近了一看,当前的一人,寿材瘦长,面如沉水,脸上一个鹰钩鼻子尤为显眼,显得一张脸格外的阴骘。

李二在刑部供职这么多年,这个人他自然也认识,这正是“天下双捕”之一,刑部总捕头,常无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