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 > 第八十五章 黑衣宰相

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 第八十五章 黑衣宰相

作者:唐家太公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6: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道衍大师姚广孝走进来的时候,太子朱高炽已经借故离开了。

虽然他对于蹇义究竟想要和姚广孝商议什么事情还是很好奇,可是他很清楚,无论那是什么事情,蹇义也绝不会愿意自己知道的,否则的话一开始他就会告诉自己的。

他不愿意自己知道此事,一定有着他自己的理由,不管那是什么样的理由,总之不会对于太子不利。

所以,现在朱高炽还是回避一下为好。

蹇义抬起头,看着姚广孝迈着大步走进屋来。

姚广孝是长洲人士,南方之人身材算不上十分高大,不过他的身形十分挺拔,腰身很直,走起路来步幅也很大,看上去让人感觉到有一些伟岸。

虽然他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脸上皱纹全无,顾盼之间神采奕奕,完全没有垂垂老矣的模样,一点也看不出这已经是一个年逾七旬的古稀之人了。

望着他,蹇义不禁想起了当年姚广孝的好友,当世著名的相士袁珙在初见姚广孝之时对他的评价:“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刘秉忠早年也曾经出家为僧,后为元世祖忽必烈赏识其才华,留在身边多有参与军政大事,忽必烈称帝之后诏令其还俗,主持设计和建造了元大都,并建议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

刘秉忠一生尽心辅佐元世祖忽必烈,是鼎定元初天下繁荣景象的一大功臣,死后被追封为太傅、赵国公,成为了元代唯一被位封三公的汉人。

而袁珙以刘秉忠与姚广孝想比,正暗合了姚广孝胸中的凌云之志,因此姚广孝闻言大喜。

如今看来,袁珙之言果然应验。

姚广孝身为僧人,却辅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登上了帝位,赢得了大明天下,如今位极人臣。现今又在为朱棣谋划设计改建北平为北京之事,岂不是和当年的刘秉忠如出一撤?

至于“性必嗜杀”一语,姚广孝虽然并未亲手伤一人命,然而他躲在幕后,出谋划策,搅动天下风云,令无数的人抛头颅洒热血,横尸千里,血流成河,又岂是寻常出家人之所为?

由此看来,袁珙之言无不应验,真乃是名不虚传。

此刻姚广孝身穿他那著名的玄色僧袍,昂然走了进来,正不愧是朝野上下无人不知的“黑衣宰相”之名。

蹇义连忙站起身来,深深施礼道:“少师。”

姚广孝微笑着向蹇义还礼。

这几年他深居简出,如无宣诏,他已经很少上殿议事,尽量少掺和朝堂之中的纷争了。

特别是这一次,他早已通谕说居住的寺院,闭门谢客,任何人前来全都不见,就是不想被卷进这一次的风波之中,想不到这蹇义竟然如此执着,居然一直追到了太子东宫之中,实在是避无可避了。

入座之后,他望着面前的蹇义,笑容满面的问道:“不知蹇大人如此急切的来到太子东宫之中来见老衲,可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蹇义看着姚广孝满脸的堆笑,眨了眨眼,心想,我也不愿意贸贸然的跑到太子东宫之中来,徒惹人闲话,可是我也得在别的地方能见到你才行啊。

一回到寺院之中你就闭门谢客,谁也不见,我除了直闯太子东宫之外已经别无他法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眼下这件急迫的事情,还真的只有求教于眼前这个传

奇一般的老和尚,或许只有他才能解答自己心中的疑问。

他也不再拐弯抹角的了,直截了当的说道:“下官冒昧求见少师,只为了一件紧急的事情,希望少师能够为我等一解心中之惑。”

姚广孝其实对于蹇义所想要问的问题早已经心知肚明,不过却仍然装模作样的“哦?”了一声。

蹇义也懒得再同他打哑谜了,直接开口问道:“如今皇上已经三日不曾临朝议政了,臣下等入宫求见,内侍只是推说皇上身体偶感不适,不予接见,不知少师可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啊?”

皇帝身体不适,三天没有临朝议政,这件事放在历朝历代的皇帝身上,原本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不过这事放在朱棣的身上,可就有些不寻常了。

朱棣自从登基称帝之后,数年以来,除了重大节庆之外,从来也没有断过一日朝议,纵然有时候会偶染小恙,也都带病坚持,从未中断。

朱棣当年在北平为燕王,带兵防御北方边境多年,弓马纯熟,身体强健,除了偶感风寒之外,会有什么大病?

再说了,皇帝因病三日不能临朝,像蹇义这样的大臣们又岂会不去太医院查询?可是奇怪的是,太医院上下一切如常,并无半点异状,而且太医院的人尽皆对于此事讳莫如深,甚至于一无所知,这就有些反常了。

皇上究竟怎么样了?病体究竟如何了?到底会不会有什么危险?这些问题全都可能会涉及到今后整个朝堂政局的发展走向,外面的官员们全都记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可,宫门深似海,宫中一旦封锁消息,外面的人想要知道深宫之中的情况,那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所以,蹇义就想到了姚广孝。

姚广孝和普通的臣子可不一样,早在朱棣还在北平为燕王之时,他对姚广孝便是执师礼,极为恭敬,言听计从。

登基之后,他对姚广孝也非常恭谨,每每言及必称“少师”,从不直呼其名,对于姚广孝违抗诏令,拒绝蓄发还俗,拒绝他赏赐的府邸和金银美女,也是毫不追究,一笑置之。

这可是公然抗旨,换成了别的臣子,早就够了杀头的罪名了,即便是保住性命,也免不了丢官免爵,牢狱之灾,可是在姚广孝的身上,连寒毛都没少一根,这也足可见得姚广孝的与众不同。

说不定这其中的玄机,这个老和尚会知道一二。

所以蹇义便一直追到了太子东宫来,一定要见一见这位身为太子少师的道衍大师姚广孝,想要知道皇上这一次忽然间异乎寻常的举动,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不过看起来姚广孝却并不想直截了当的回答他的疑问,而是面带轻松的微微一笑,说道:“不过只是三天不曾临朝而已,皇宫之中后宫佳丽三千,你这是怕皇上会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和尚也会开这样的玩笑,这倒是令得蹇义颇为意外。

不过他此刻却没有心思跟姚广孝打趣,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低声问道:“皇上此刻,究竟还在不在宫中?究竟,还在不在京城?”

姚广孝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直盯着蹇义,有些意味深长的反问道:“哦?皇上不在京城吗?会么?”

蹇义没有说话。

按制,皇帝如果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出外离开京城,不能临朝亲政的,应该交由太子和辅政大臣共同监国理政,

处理国事。

本朝已经册立太子朱高炽,所以如果皇上不在京城之中,理应由太子当朝处理一切要务。

可是刚才蹇义已经见过了朱高炽,很明显他对于宫中的事情一无所知,也并未得到监国理政的诏令。

如此说来,皇上应该还在宫中?

蹇义沉吟着,耳边传来了姚广孝悠悠的话语声:“其实,皇上此刻究竟在哪里,真的重要吗?”

蹇义心头一震,不错,皇上真的是否还在宫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想要让群臣们认为他还在京城,还在宫中,知道这一点,其实就足够了。

只要一切都还在皇上的掌握之中,其他的,真的那么重要吗?

蹇义明白了,可是他心中还是有一些不甘心,沉吟了片刻,还是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这件事,和皇上谋划了多年的那个计划,有关系吗?”

姚广孝望着蹇义没有说话,看起来,这个蹇义知道的不少。

他是朝中的重臣,不是计划中的一份子,所以,皇上绝不可能告诉他的,他是个聪明人,这些一定都是他自己根据种种的蛛丝马迹,自己猜出来的。

不过,他猜到的东西一定不多,还是太少了,根本不注意窥见整个事情的真相。

其实说起来,他姚广孝知道的同样也不多,他在朱棣身边的时间比蹇义他们要长那么一点点,所以,他能够猜出来的东西,也比蹇义他们要多那么一点点。

就这么一点点,就已经足够了,因为对于皇上的这个计划,他早已没有了好奇,他不想也不敢去知道更多的真相,甚至于结局。

当年追随还是燕王的朱棣在北平的时候,他曾经看到过一些人,知道了一些事,所以他能够猜出一些东西来。

可是虽然朱棣当时对他非常倚重,很是信赖,关于这件事,这个计划,他却一字半句也未曾对姚广孝透露过。

姚广孝也从来不问。

他明白,能够不被卷入进去,能够置身事外,就已经是很好了。

他知道蹇义身边的那些朋友,也知道他与夏原吉、解缙还有张辅他们的关系都很好。

他们三个人是局中的人,所知道的,也许会比蹇义多那么一点点,比他姚广孝多那么一点点,不过他们所知的也应该很有限,仅仅只是他们应该知道的那一点。

可是,谁又知道因为多知道了这一点点,他们为此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如果蹇义知道的话,他是绝不会也不敢再对此事有半分好奇之心的。

伴君如伴虎,天威难测,姚广孝深知这一点,他相信蹇义也一定会明白的。

因为他和自己一样,都是聪明人。

当蹇义告辞离开太子宫的时候,太子朱高炽那臃肿的身躯正坐在楼台之上,远远的望着蹇义匆匆离去的身影。

一个穿着寻常百姓服色的人躬身立在他的背后,正在低声向他汇报着什么。

末了,只有轻声的一句:“除了派出去离开京城的那个心腹之人以外,汉王府再也没有别的异常之处,汉王殿下最近几天也收敛了许多,深居简出,极少出门,安分了不少。”

安分?他的这个弟弟如果能够安分了,那才真的是最大的异常呢!

太子朱高炽心中这么想着。

看起来,恐怕真的是要发生什么大事情了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