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中土游侠传 >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丹炉燧

中土游侠传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丹炉燧

作者:牧野之云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5: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冶水(桑乾河)何故古为蒲戎之地,禹夏时乃夏后氏联盟部落,战国时未赵国所驱逐而迁徙西域,是为蒲类部。繁畤读音为板寺,乃蒲戎宗祠祭天之地,因“祠之于高山之下畤”,名为蒲畤,后讹为繁畤。繁畤有蒲戎人所筑神庙,沿着浑河岸分布石墙、石屋得遗迹,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市,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众。代郡太守战死,雁门郡太守王恢兼领代郡,因此两郡皆在此征兵。历经襜褴王,雁门郡民众团结,豪族富户多是军功出身,会主动赈济乡党,免除债务,乡党子弟自然也出生入死为乡曲拼死作战。恒山派素来传授雁代义士武学,通元谷便是俗家弟子练武之地。这些俗家弟子习武有成,或参军守护烽燧,或回乡为庄卫。

恒山弟子啸风真人闭关,大弟子凌波子,俗名文在心,为代掌门,主持门派事务。雁门郡和代郡姓氏以茹、文、曲、居、续、宿、苑、枝、解为主,皆是大族,多入恒山派。诸弟子茹燏棻、曲脩嫮、韩依斐、曲霁泽皆尽力辅佐凌波子处理门派事务。

韩依斐、曲霁泽率众弟子整装待发,因见张郁青也在队末,韩依斐问:“张郁青,我们这是前去参军的弟子,你混进来干什么?”“我出生在马邑,匈奴襜褴王劫掠,父母俱亡,常思保家卫国,报仇雪恨。”

韩依斐不复阻拦,命队伍出发。

阴山六郡军卒征募官,需要身高七尺三寸,腰围三尺,年纪在二十岁以上,并可熟练使用各类兵器,熟知战阵,懂得配合。

忽见百余骑骤驰而来,人马相连十余里。清一色的骑兵,十五骑为一队,穿制式的锁甲,配环首刀,背弓弩,满满的肃杀之气。他们都是阴山六郡遴选的燕赵儿郎。

为首者,年轻带着黄铜面具的将军,胯下一匹枣红骅马,手里拿着大宛战争时缴获的一柄镶着黄金和白银的宝剑。

张郁青见一文人正在醉酒狂书,遂念:“马革裹尸男子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复仇而战! 血债血偿! 匈奴不灭,死战不休!矢志于此,至死方休!”

张郁青一掌击在碑石上,道:“血债血偿!死战不休!”不料无意中若有若无的内力暴涨,竟是拍飞了碑石一角。碎石惊了面具将军的战马,战马扬蹄,面具将军御马术功底深厚,竟是勒马转了一周,安然无事。

众亲卫押着张郁青来到面具将军面前。

那面具将军道:“小子,你识字,我举荐你为助吏。”

“七尺昂藏男儿,焉能营营苟且,恭于小人之事,从刀笔吏!”

“有胆就去丹炉燧,助吏也是要打打杀杀,耽误不了你好狠斗勇。”

《山海经》云:“海内西南陬以北者。……诸闻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诸闻泽盛产鲫鱼、鲤鱼,岸边水草丰美、芦苇丛生、水鸟翔集、牛羊成群,。

一名军士笑道:“诸闻泽是匈奴襜褴王的王庭所在,被北宫错所驱逐,设立烽燧嶂塞。襜褴王视为奇耻大辱,常思夺回,那里战力激烈,死伤率最高,这小子是怕了。”

张郁青怒道:“何曾怕了,去就去!我正欲寻襜褴王复仇!”

张郁青主动请缨前往诸闻泽的东边的丹炉燧。

所谓烽燧,边防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有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举之,以相告,日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燃之,望其烟,日燧。昼则燃燧,夜乃举烽。烽燧可与亭、燧互称,又可称作亭障、列亭、列燧。烽燧大小不一,人数各异,最小者只有一二人,最大者则近30人,一般是10人左右。烽燧有燧长一人。

韩依斐骑上高头大马亲自送张郁青,两人在平城邑休息一晚,次日下午隐隐看见蜿蜒在山势之上的黄色的夯土长城和一座座凸起的烽燧。集宁镇周边草原、火山锥、湿地、湖泊、烽燧等地貌复杂,西边遥遥在望的大青山自云中郡绵延而来。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溪谷水门。(长城是囚禁属国胡人的羊圈篱笆,也是通知驻军胡人南下的烽燧。

烽燧、敌台、亭障、关城、军道、长城、天田等构成了立体的防御系统。丹炉燧在火山锥坡上一处风蚀岩石台上,因为火山锥穹状,形如炼丹炉,因此称为丹炉燧,上窄下宽,高达四丈,外围是遍布虎落,木桩深埋,尖刺向外,防御骑兵突进。下连十米见方的坞院。两人靠近,一条黑色土狗窜出远远得咆哮起来。燧顶有个人影在大声示警。凌波子高举手臂,张开恒山派得旗幡。燧顶之人高呼:“恒山派女侠来了……”。片刻大门大开,四人兴高采烈走出,为首者是一名赤帻小吏,另外三个是皮甲燧卒。

为首的燧长狄山道:“衡女侠,别来无恙!”

凌波子微笑点头,道:“郁青,快见过燧长。”

张郁青拱手施礼道:“见过燧长。”

狄山四十多岁,却对凌波子十分尊敬,笑道:“恒山派训练的壮士皆以一敌十得好汉,各燧都视若珍宝。侯官举恒山派弟子为助吏,张郁青定然是文武双全。”

张郁青道:“粗浅功夫,识得几个字,不敢妄称文武。”

狄山引见众人。驼背老叟负责造饭的养卒,名叫农望子,雁门郡马邑人。一名身材魁梧大汉,名叫童十万,职位伍长,身高八尺三寸,鼎器之才,生撕虎豹,膀大腰粗,满脸胡须,虎目瞪人欲噬,披甲蒙帻,腰间环首刀。瘦弱青年是燧卒幸大臭,负责喂养黑犬。

童十万道:“昨日我和大臭在诸闻泽打了几尾鱼,给燧里添补肉食呢!恰好衡女侠就来了。”

凌波子一指马背道:“路上猎了一只肥大野兔,给诸位加餐。”

农望子道:“诸位就瞧好老朽的厨艺吧!”他朝厨房去了,片刻釜甑作响,灶台生烟。晁榘《九州游历记》云:定襄、云中、五原,本戎狄也,颇有赵、齐、卫、楚之徙。其民鄙朴,少礼文,好射猎。雁门亦同俗。张郁青观之,果然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质朴之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