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玄武奇侠传 > 附录:张献忠埋银藏宝传说的文献摘录

玄武奇侠传 附录:张献忠埋银藏宝传说的文献摘录

作者:蜀中雷明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4: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因为张献忠长期四处流动作战,没有稳固的根据地,筹集军饷的手段主要方式就是靠“打粮”,即抢掠。既抢掠富人,也抢掠老百姓。

抢掠必然会遇到反抗,镇压反抗的手段便是杀人。张献忠治川无方,叛乱四起,田园荒芜,抢到手的金银财宝,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反而成了行军作战的累赘,只好把它埋藏起来。

关于张献忠埋银藏宝的传说,从清初开始便不绝于书籍。张献忠藏宝的地方,历史书籍中记载有六处。

一、埋在成都锦江之中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传》记载,张献忠占领成都后,“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

戴笠、吴乔《流寇长编》卷十七记载,张献忠“谓兵有妇女财物不肯死战,凡移营,金银必弃,妇女必杀。”

“涸锦江凿而深之,集民间宝物实其中,覆以土石,与江底平,命曰‘锢金’,欲使后人不得发也。”

孙《蜀破镜》卷四载,顺治三年秋八月,“既望,张献忠将前自江口败回所余蜀府金宝,用法移锦江,锢其流,穿穴数仞,填之下土石并凿工掩筑,然后决堤放流,名曰水藏。”

江按:锢为铸塞,铸铜铁以塞隙谓之锢。《蜀破镜》原文“用法移锦江,锢其流”,对照上两段引文,可知有误,应为“用法移锦江,涸其流”。

涸其流,即截流筑堤,排干江水;然后“穿穴数仞”,“集民间宝物实其中”,铸铜铁以塞其穴,“覆以土石,与江底平”,谓之“锢金””;最后,“决堤放流”。这种在水底埋藏金银财宝的方式,叫“水藏”。

1646年7月,清军在北面攻打四川,南明参将杨展从东南进攻成都,张献忠被迫撤出大西国京城。

撤退之前,张献忠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在流经成都市内的锦江筑起高堤,但并不是为了治理水灾,而是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将他抢来的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埋在坑中,然后重新决堤放水,淹没了埋藏财宝的大坑,此举称为“水藏”。

据称,张献忠曾留有一张“藏宝图”,上标金银的埋藏地点,并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

多年来,成都有童谣唱道:“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一首民间歌谣可能暗藏一个悬疑的宝藏秘密。长期以来,多少人空怀“买尽成都府”的妄想,却苦于识不破这个秘密。

清末,有个叫杨白鹿的贡生意外得到宝匣,里面装有“藏宝图”。晚年时他的好友马昆山知道了这个惊天秘密,并把无价的“藏宝图”弄到手。

马昆山当即成立“锦江淘金公司”,招收打捞的工人,又订购了金属探测器等必要设备,轰轰烈烈地在锦江里挖宝。

几天后,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了大石鼓!不久,又传来惊心动魄的“喜讯”:坑旁安置的金属探测仪突突直响。

没有金银,哪来的响声?

旋即,寻找张献忠藏宝的狂热浪潮,席卷整个成都。

二、埋在岷江新津渡口江底

沈荀蔚《蜀难叙略》云:张献忠其所聚金银,以千余人运之江干(江按:江干,即江岸,水畔),三月始毕。

至是测江水浅处多支流,以杀其势,一如筑决河法。水涸,于江底作大穴,投以金银,而杀运夫于上,后覆以土,仍决江流复故道。后续有所得,俱刳木成鞘,运至新津江口,载以千余艘,将为顺流,计至巫峡投之。

这段文字所称“江干”“江水”“新津江口”之“江”,不是锦江,应指新津渡口(俗称“三渡水”)至彭山江口那段岷江主流。“江水浅处多支流”也是新津渡口那段岷江河道的特征。

成都出南门至新津县里程为九十华里,“以千余人运之江干,三月始毕”,应指由旱路车运马驮将金银从成都运到新津渡江岸,然后就埋藏在新津渡江底。

“后续有所得,俱刳木成鞘,运至新津江口,载以千余艘,将为顺流,计至巫峡投之”指的是彭山江口之战前,张献忠水陆进军,其中陆路一支系从成都先陆行至新津渡,再下船顺流向江口进发。

三、张献忠宝船沉没在青神江底

王培荀《听雨楼随笔》卷一:“费此度(密),明之遗民,流寓塞外,尝有句云:‘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深为渔洋所赏。有遗像,蒋心余题长古其上,总括生平,可作志传读。

‘上书无益起义兵,壮士自结飞来营。安定关中十万户,贼不敢犯人长生。司命三军费孝子,剪发辞官父归里。携儿避乱陷凹蛮,黄金竟赎全家死。杨展镇蜀真英雄,孝子入幕参元戎。青神江底沉贼镪,谁贼之镪张献忠。得贼资粮即拒贼,雅州屯田孝子力⋯⋯’。”

青神县,现属四川省眉山市管辖。青神江,为岷江流经青神县一段水道的名称,位于彭山县的下游。

“青神江底沉贼镪(江按:镪,钱贯,引申为钱,金银),谁贼之镪张献忠”,是说张献忠的宝船沉没在青神县的江底。

引诗的作者费密,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字此度,号燕峰,四川新繁人。

他曾受到镇守嘉定的明将杨展任用,亲身经历江口之战。

康熙八年他撰《荒书》说:清顺治三年“正月,献忠尽括四川金银作鞘,注彭山县江。杨展先锋见贼,焚舟,不知为金银也。其后渔人得之,展始取以养兵,故上[川]南为饶。”

此段文字的标点断句,巴蜀版《张献忠剿四川实录》一书收录的《荒书》为:“正月,献忠尽括四川金银作鞘注。彭山县江[畔]杨展先锋见贼焚舟,不知为金银也。其后渔人得之,展始取以养兵,故上南为饶。”

什么叫“鞘注”?为什么要加一个“畔”字?为什么未交战,张献忠便**战船?

此段文字意思是:顺治三年(丙戌)正月,张献忠将收刮四川的金银全部做成银鞘,藏于彭山县江底(注者,水注也,灌也,引申义有投入之意)。

(三月)杨展前锋部队同张献忠军接战,用火攻,烧毁了张部的战船,当时江底沉银尚不为人所知。

事后,杨展获悉渔人从江中捞到金银,才开始打捞彭山江中沉银,用以供养军队,故以嘉定(乐山)为中心的上川南顿成富饶之区。

费密诗又说“青神江底沉贼镪”,看来同彭山江口沉银不是一回事,是另外一处藏宝地点。

四、张献忠在峨眉山普贤峰顶埋有金银

王夫之著《永历实录•王祥杨展皮熊列传》引刘尧佐疏言:“张献忠辇金银至峨眉山,瘗之普贤峰顶,宜敕展发窖赍送赴阙,以供国用。”(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十二,岳麓书社,1982年,第122—123页)

五、张献忠部将刘文秀透露在川西黎、雅间埋金二十万

戴笠、吴乔《流寇长编》卷二十载,顺治十五年四月,南明永历帝所封蜀王刘文秀在云南病卒,遗表有言:“臣兵二万在黎雅间埋金二十万,臣之将郝承裔知之,请驾幸蜀就十三家之兵,出营陕洛,庶可转败为功!”(下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1122页)

六、张献忠彭山江口埋沉金银

有两种说法:

(一)张献忠有意将金银埋在江口水底

欧阳直《蜀警录•蜀乱》:丙戌(清顺治三年),“献贼令各将士,自杀其新收妇女。如系蜀人,更不许擅留一人。禁人带藏金银,有即赴缴,如隐留分厘金银或金银器物首饰,杀其一家,连坐两邻。于前门外铺簟满地以收之,须臾,钮扣亦尽。金银山积,收齐装以木鞘箱笼,载以数十巨舰。令水军都督押赴彭山之江口沉诸河。”

(二)江口之战,张献忠战败,宝船被焚,船上金银散落江中,积年累月,自然掩埋于层层沙石之中。

江口之战发生在清顺治三年三月。彭遵泗《蜀碧》卷三记载:

“(前明)参将杨展大破贼于江口,焚其舟,贼奔还。献闻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数十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且欲乘势走楚,变姓名作巨商也。展闻,逆于彭山之江口,纵火大战,烧沉其舟。贼奔北,士卒辎重,丧亡几尽;复走还成都。展取所遗金宝以益军储。自是富强甲诸将。而至今居民时于江底获大鞘,其金银镌有各州邑名号。”

《蜀碧》撰于康熙二十四年,距离江口之战才三十九年,作者彭遵泗又是眉州丹棱人,应该是同时代人的实录。

清同治三年刻本《嘉定府志•艺文志•文三》载彭遵泗撰写的《杨展传》对江口之战描写更详细:

“献忠忿展尽取故地,又怒川人之不服己也,大杀成都居民,率众百万,蔽江而下。展起兵逆之,战于彭山。分左右翼冲拒,而别遣小舸载火器以攻贼舟,兵交,风大作,贼舟火,展身先士卒,殪前锋数人,贼“江口沉银”文物之银锭崩反走。江口两岸逼仄,前后数千艘,首尾相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展急登岸促攻,枪铳弩矢,百道俱发,贼舟尽焚,士卒糜烂几尽。所掠金玉宝珠及银鞘数千百,悉沉水底。献从别道逃免,旋奔川北,展追至汉州,封积尸而还。”

清嘉庆十九年刻本《彭山县志》卷一:“双江镇,在县东十里彭亡山下。岷江诸水至此合注,直下嘉、渝,来往商旅泊舟憩息,每日约有数百艘。汉征南将军岑彭击公孙述,营此。宋朱龄石讨谯纵,大战于平模山。明季杨展率兵拒张献忠,焚贼舟数百,珠宝金银悉沉水底,俱在此处。彭邑惟此为水道要区。”

江口之战,张献忠率领军队的人数和装金银的船只数量,各书记载不一致。

清嘉庆五年刻本《眉州属志》称“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蜀碧》称“率兵数十万,装金宝数千艘”,彭遵泗《杨展传》称“率众百万”“前后数千艘”,刘景伯《蜀龟鉴》称“率劲兵十数万,金宝数千艘”,孙錤《蜀破镜》称“率兵三十余万,载金宝千艘”,民国23年铅印本《乐山县志》称“率兵二十余万,装金宝千艘”。

那么,哪一个记载比较可信呢?

据清戴笠、吴乔《流寇长编》卷十七载,大西国大顺元年“伐木造舡数千”。看来,张献忠并不打算在成都久留,时刻准备从水路东下,再度流窜出川。

彭遵泗《蜀碧》卷三称,张献忠“率兵数十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且欲乘势走楚,变姓名作巨商也。”张献忠“变姓名作巨商”的可能性不大,“乘势走楚”来一个战略大转移可能性是存在的。

据《蜀难叙略》记载,张献忠在西充牺牲时,张部“死及降者三十余万”。

据此,江口之战,张献忠率领军队的人数和装金银的船只数量,以《蜀碧》的记载较为可信。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