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玄武奇侠传 > 第147章 大闹军政府

玄武奇侠传 第147章 大闹军政府

作者:蜀中雷明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4: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由于军政府一穷二白,大家狂欢了几天,二十余万同志军坐吃山空,政府财政支撑不下去了。

蒲殿俊不得不下令,除留下几个大队的同志军协助安保外,其余各路同志军全部退出成都,返回到原地解散。

大汉四川军政府刚成立,市场凋零,百废待兴。

当时府库空虚,金融混乱,蒲殿俊马上派人接管了清廷设在成都的四川造币厂。

为了满足军需、控制金融和稳定物价的目的,立即发行四川军政府新币。

造币厂废除了前清的龙模银币和铜币,设计和开铸了大汉四川军政府的“漢”字铜币,作为全省的统一货币。

蒲殿俊当上了都督,由原来赵尔丰的囚徒,一下咸鱼翻生,执掌了全川的政权。他踌躇满志,风光无限,全家人也跟着沾光。

蒲夫人带着孩子,在军政府大院内来回奔跑玩耍,累了就在总督办公室内睡大觉。

蒲夫人进出都督府排场十足,前呼后拥,人们称她为蒲后。

副都督罗纶对此非常看不惯,因为他有自己的苦衷和小九九。

罗纶原先在四川咨议局时,蒲殿俊担任议长,自己是副议长。

在发生保路运动后,蒲殿俊任保路同志会会长,罗纶为副会长。

现在大汉四川军政府组阁,罗纶认为自己会当副都督,可是蒲殿俊仅给他当了个没有多大实权的安抚局长。

因此,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罗纶的父亲是川北顺庆府的袍哥大爷,自己后来也参加了袍哥。

他利用袍哥的身份,与同志军中的川北著名袍哥首领刘英俊、廖春雷等人加强联络,在同志军中培植自己的武装力量。

罗纶给蒲殿俊建议,赶快利用同志军建立一镇新军。他自己以副都督的身份,去统帅这支忠于都督的部队。

其实,罗纶是给蒲殿俊设的一个局,只要自己当上了副都督,又掌控了一镇军队,志大才疏的蒲殿俊,也就只好乖乖地把都督宝座让给自己了。

其实,对都督宝座虎视眈眈的,还有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就是年仅二十七岁的军事部长尹昌衡!

原来,在赵尔巽和赵尔丰两兄弟的培养和大力提携下,尹昌衡在川军中逐步崭露了头角。

年轻的尹昌衡秘密参加了袍哥,又兼能说会道,善于拉拢人。

清军中不少人都参加了袍哥,尹昌衡作为袍哥兄弟,逐步成了清军中川籍军人的领袖。

由于朱波澜是外省人,由他担任统制官的十七镇新军中,军人主要来源于四川。

而军官则基本上是朱波澜带来的客籍人,川籍军人认为朱波澜看不起四川人。

因此,新军中川籍军人对朱波澜等外省人十分看不惯,排外思想非常严重,曾指名道姓地叫骂外籍军人无能。

尹昌衡趁机在川籍军人中间煽风点火,希望能把朱波澜赶走,由自己来统领全军。

蒲殿俊为了调和川籍军人和客籍军官之间的矛盾,便决定起用尹昌衡,任命他当了军政府的军政部长。

尹昌衡依仗有大量的袍哥兄弟撑腰,当了军政部长仍然不满意。

他踌躇满志,要当镇统,要直接领兵,否则军政部长就是一个空的头衔。

由于朱波澜当副都督和十七镇的镇统,是赵尔丰签订的《**条约》里规定的条款,一时还动不了他。

于是,尹昌衡便怂恿川籍军人向蒲殿俊提出,在新军十七镇以外,再增扩一个镇的军队建制。

由尹昌衡兼任镇统,以安定心怀不满的川籍军人。

尹昌衡希望真正抓到军权,可以寻找机会,随时赶走朱波澜,由自己来担任统管军队的副都督,甚至直接担任都督。

可是蒲殿俊和朱波澜商量后,对尹昌衡的企图有所防备。

蒲殿俊以兵员和饷械尚需筹备,只能在以后逐步解决为由,拒绝了增扩一镇新军的请求。

于是,尹昌衡大发脾气,带了几个川籍军官来到参谋部,亲自向方涛部长提出增扩一个镇的问题。

方部长不答话,做出嗤之以鼻的样子。

尹昌衡大怒,破口大骂方涛,斥责他瞧不起四川人。与尹昌衡同来的川籍军官,也跟着群起咆哮怒骂。

一个军官拔枪出来,要打死方涛,吓得方涛赶紧抱头鼠窜。

这时,川籍标统周骏拔出指挥刀,大骂道:“狗日的方涛,不把四川的军官当人看啦!”

一刀砍下去,将参谋部的办公桌斩掉了一只角。

尹昌衡等人大闹军政府后,参谋部的正副部长,都吓得不敢来上班。

尹昌衡大力拉拢四川籍军官,频繁串联,密谋夺取总督府的官位和权力。

同时,尹昌衡利用自己的袍哥身份,与同志军中的袍哥首领称兄道弟。他还加紧联络各地的袍哥,准备大干一场。

多数袍哥首领认为自己保路有功,希望尹昌衡能为他们这些功臣,在军政府里谋个好官职当当。

尹昌衡和同学周骏密谋,为川籍军人到处要官职,争着在军政府里安插自己人,同时排挤外省人。

他向蒲殿俊提出:“军政府中三科十部,不得任用外省人。”外省籍军人听到后,十分恐惧,人人自危。

朱波澜发现尹昌衡这是冲着自己来的,目的是要赶走自己,然后取而代之。

他马上召集客籍军官商议对策,组织起“十七省旅川同乡救亡会”,通过抱团来对抗尹昌衡。

尹昌衡等人把军政府闹得一团糟,把蒲殿俊和罗纶这帮文人弄得焦头烂额、惊慌失措。

他们不知怎样对付这帮军人,忙召集一些官员密秘商议对策。

有人质问蒲殿俊:“为什么会让军权尽落他人之手,都督完全不能控制军队?”

蒲殿俊无奈地答道:“独立条约里规定是这个样子,我有啥子法嘛!”

多数人提出:“现在政府的军队,实际上仍然受到赵尔丰的暗中控制,都督根本指挥不动军队。

因此,军政府要尽快把赵尔丰赶出总督府,逼他离开成都去川西赴任,斩断他控制军队的黑手。”

罗纶向蒲殿俊建议:

“都督要尽量拉拢利用同志军,把刘英俊、廖春雷等人领导的部队,改编成军政府自己的武装,才能牵制住朱波澜和尹昌衡,分散他们掌握的军权。”

却说赵尔丰卸任四川总督后,按照和谈协议,他仍然担任清廷“川滇边务大臣”的职务,应该立即去川西统领大山中的边防军。

可是,赵尔丰认为,原来的巡防军和新军表面上归顺大汉四川军政府的领导,但是军权仍然控制在自己人的手中。

因为,朱波澜是他最信任的亲信,担任了军政府的副都督,负责统领原来的四川新军和巡防军。

同时,尹昌衡是赵尔丰亲自培养和提拔起来的青年军官,现在担任了军政府的军事部长,应该会听他这个恩人的话。

属于赵尔丰直接领导的边防军,由他的亲信傅荣华统领。现在已经翻过艰险的大相岭山区,占领了荥经县。

边防军即将到达雅州,随时可以作为一支劲旅杀奔成都。

赵尔丰觉得自己有军方做后盾,腰杆比蒲殿俊粗壮和硬实。

因此,他并没有把大汉四川军政府和蒲殿俊看在眼里。对于在幕后操控四川的军政局势,他很有信心。

现在同志军已经撤退,成都及周围十几个州县的驻军,实际上是赵尔丰及其亲信的军队。

在成都市内的守军中,仅效忠于赵尔丰的巡防军就有两万多兵力,总督府卫队还有三千余人。

于是,赵尔丰公然违反和谈协定,借故拖延时间,拒不赴边就任川滇边务大臣的职务。

各州县同志军的负责人,纷纷发电给军政府,谴责道:

“赵尔丰一日不走,川局一日不安。”要求军政府敦促赵尔丰离开成都,迅速去川边任职。

蒲殿俊在同志军的催促下,派人去恭请赵尔丰搬出总督府,离开成都去赴任。

可是,赵尔丰仗着手里有军队,拒不动身去川西。

他对来人装模作样地哭述道:

“老妻重病,一时不能启程。我与内人是五十年的患难夫妻,现在丢下她,我于心不忍啊!”

说完后,还真的挤出了几滴眼泪。

总之,赵尔丰以各种理由,仍然赖在总督府里不走。

他每天坐在大帅府里,对亲信将领发号施令,与原来当总督并无两样。

因为,狡猾的赵尔丰根本没有退却,他在养精蓄锐保存实力,等待四川风云变幻的时机。

却说智涵子突然收到一封家信,他赶紧拆开信件,原来是桃花妹妹从武汉寄来的。

他在武汉意外找到妹妹后,现在兄妹分别已经五六年了。

今天意外接到桃花妹妹的来信,智涵子心中十分高兴。

桃花在信中告诉三哥,她的丈夫吴楚雄在湖北新军中当了一个管带官,现在已随铁路大臣端方入川。

希望三哥有机会时去看望妹夫,两人能在异乡见上一面。

智涵子看完信,马上请朋友打听端方和湖北新军的消息。

得知湖北新军刚刚到达资州,并驻扎了下来。

他决定去资州看望妹夫,希望能做些策反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