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我,锦衣卫,永镇大明一万年 > 167 浙商沈牧野

我,锦衣卫,永镇大明一万年 167 浙商沈牧野

作者:吃饭的萝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3: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他虽然不想承认,可是方正所说,都是曾经发生过得事情,胡一刀自信面对财富可以不动心。

但是他手下的弟兄可不一样。

别看大家穷困潦倒的时候嘻嘻哈哈,但是一旦有了利益冲突,这种塑料感情随时都有可能崩溃。

“那你说怎么办?”

胡一刀觉得自己的脑子真是有点不够用,三百多个人,就感觉有些控制不过来了。

方正当即拉起胡一刀,“走了,再不去,天就要晌了。”

当许大茂打开仓库大门,方正和胡一刀两个人还是被深深震撼了一把。

满谷满仓的粮食堆积成山。

现在的辽东,还不是后世肥的流油的黑土地。

也就是说辽东这个地方不是粮食生产地,而是一个耗粮大户。

他们的粮食都是骡拉马赶的,从关内运过来的。

“两位大人,现有粮食共计十万石,其中粟米三万石,稻米六万石,高粱米一万石。”

明朝的粮食,一石大约是150斤,一斤将近600克,所以这十万石粮食,按照一个成年人一天两斤的消耗,足够一万人的军队吃两年。

当然这只是平时的消耗,如果真的打起仗来,估计也就是几个月的消耗。

毕竟粮食的运输是有损耗的,而且打仗的时候,粮食的消耗会成倍增长。

但是方正和胡一刀还是非常开心,粮食就代表人口,有的时候不是军队不想多招兵马,实在是手里没有余粮。

如果有足够的粮食,那军队的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

胡一刀望着满仓的粮食,喃喃道:“你有什么打算?”

“当然是招兵买马了,我跟你说,关内的饥民就跟蝗虫一样,铺天盖地的。”

方正给自己加了个狗头报名:“我说这话不是歧视咱们的同胞,我从京师走的时候,北直隶一带,因为旱灾加冰冻,在京师附近聚集了十几万的灾民。”

“我想安排人去将这些人给运到这里来,与其在寒冷中死去,不如在烈火中重生。”

对于方正的语言风格,胡一刀还是没有适应。

仿佛自己跟他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

而且他的话里经常蹦出几个名词,自己根本没听过。

不过结合方正的综合表现来猜测,胡一刀还是大体能猜出方正话里的意思。

“那咱们具体该怎么办?”

胡一刀是个很好的执行者,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决策者。

这一点从原著里就能看出些许的蛛丝马迹。

方正轻飘飘道:“派两个靠谱的弟兄,就说凤凰城这里可以接济难民,管吃管住,还给房子,他们肯定愿意来。”

“对了,你跟他们说,只要愿意来,每人还给一钱银子的安家费。”

胡一刀傻眼了,按照这个操作,就是有座金山银山也不够用的啊。

“这能行吗?如果他们到了这里发现实际情况跟宣传内容不符怎么办?”

方正笑道:“来都来了,想走就没那么容易了。”

现在的方正就好像后世,庞氏骗局从业人员。

进了那些组织的人,还没听说有多少人能够顺利的逃脱出来。

方正现在采取的,就是这个简单粗暴的模式。

不管结果如何,先把人搞过来再说,只要有了人,就会有希望。

接下来,方正和胡一刀划分了职责,胡一刀继续巩固城防,坚决执行绝不会让一只蚊子飞出去的战略。

方正则跟斜烈站的八大商号见了面,表明自己现在才是斜烈站的主人。

商号的人虽然不明白小刀会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安排,可他们只是来做生意的,只要小刀会不太过分,他们会依照旧例交保护费。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小刀会这次是彻底换天了,方正给他们说是临时代理,所以他们便以为谢小刀迟早会回来。

既然老大没有换,自然还是按照老规矩办事。

他们更加奇怪的是方正为什么要特意把他们给叫出来。

“小刀会这边最近缺人手,我想招募一批流民,不知道各位老板有什么好方法?”

一个浙江商人说:“此事好办,只需派艘海船去登州,从那里将人给运过来。”

“只是不知道公子对流民有什么要求?”

方正笑着说:“倒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性别男,年龄在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头脑正常,没有残疾。”

“霍,大人您要的恐怕是兵员吧?”

一个山西来的商人,脱口而出。

方正不否认,只是冷冷的看了一眼这个商人,山西商人自知失言,赶忙闭上了嘴巴。

浙江商人又道:“此事可交给我们浙商去办。”

山西商人不满道:“凭什么要给你们浙商,我们晋商难道运不得流民?”

“你们海船也并非万无一失,如果船沉了,岂不耽误了大人的正事。”

眼下的大明,晋商一家独大,浙商、徽商、江南道的商人在北方的影响力远远不及。

说到底,还是晋商抱团,排挤外来商人造成的结果。

当然这里面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方正虽然不是历史专业,但是他知道如果不是晋商暗中将战略物资卖给野猪皮,清王朝根本撑不到入侵中原。

方正不是谴责晋商做生意,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

商业没有国籍,可是商人是有国界的。

一想到日后清王朝入主中原,对中原大地上人数众多的土著进行屠杀,不知道有几百万、几千万的民众惨死在鞑子的手中。

如果这个王朝能像蒙古一样,打遍天下无敌手也就罢了。

可是他们灭亡大明,更多的还是依靠明朝那些反骨仔的力量,之后西征葛尔丹,北战毛熊国,差点没被人打出屎来。

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拉屎撒尿。

彻底打断了传承五千年的民族脊梁。

它们的宗旨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他们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将老祖宗的基业肆意贱卖,还差点让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帝国灭亡。

纵观五千年的文明史,还从未有一个朝代能让方正如此痛恨。

方正以前认为自己跟这个时代没有多大关系,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逆的。

但是草河堡的惨状,让他明白自己是无论如何不能置身事外,他要化身星星之火,点燃大明这片荒芜的草原。

让反动的火焰熊熊燃烧,烧死一切敢向这片土地伸爪子的畜生。

“你叫什么名字?”

方正回过神,向那个浙江商人伸出手。

“在下沈牧野,浙江温州人。”

温州?就是那个老板黄鹤带着小姨子跑路的那个?

“那这事就交给你了,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

沈牧野点头道:"请公子放心,在下保证让公子满意,只是具体的事情——"

方正摆摆手,“具体的事情我稍后会拟一份章程,这个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沈牧野眼睛大亮,看来眼前的这个男人,是要做一笔长久的买卖。

看来自家的产业又要多出一项。

方正代表的不仅仅是小刀会,更是凤凰城的谢启光。

自己正愁怎么跟这个大佬搭上线,这单生意,就算不赚钱,他们也要做下去。

只要打开局面,还愁没有生意?

山西商人不乐意了:“公子,您也可以考虑考虑我们啊,毕竟我们走的是宁西走廊,在距离上要比他们近,而且我们的风险更低。”

沈牧野插了一刀:“可是你们的速度慢啊,从登州出海,到金州卫,只需一日,如果遇到西南风,连一日都不用,而且我们的海船一次就可以运送一千号人,你们的骡车能装这些?”

山西商人被噎了个半死。

方正见状,连忙道:“这只是第一次合作,咱们不妨来一场比赛,咱们以一个月为限,谁运来的青壮多,那以后我就选择跟谁合作,这样总该公平了吧。”

方正的话,让原本十拿九稳的沈牧野好像坐上了过山车,从高峰来到谷底,同时也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几分敬重。

原本以为只是谢小刀留下的传话筒,此时却紧紧的牵动着在场人的心。

山西商人哈哈大笑:“好!公子是个爽快人,如此比赛,的确公平,这个活,我们大盛魁接了!”

如果可以的话,方正真想让什么徽商、粤商也加入进来,只可惜自己目前只是掌握着斜烈站这一处小地方。

根本无法吸引众多商号。

这就像日后九十年代的时候,内地许多地方招商引资,就是比不上沿海地区一样。

辽东是靠着边军才发展起来的,只有聚拢更多的人口,才能让更多的资源涌进来。

否则这里就像是一潭死水,狗都不愿意碰。

方正将自己的需求跟许大茂掰扯清楚,许大茂不愧是老会计,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将方正的需求列了一张表格。

上面清楚的写明方正需要的人口数量、质量、时间等要求。

方正不由的对这个老家伙刮目相看。

“能在私营企业的立足的,果然都是人才。”

方正当即给许大茂张了月钱,从原来的每月五两,直接翻了一倍。

许大茂自然是千恩万谢,原本还有些忐忑的心顿时放松了许多。

相比较谢小刀,许大茂自然更加愿意跟着方正混,他可是知道自己这个新主子是锦衣卫,而且武功高强,比谢小刀那种野路子靠谱的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