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蓝玉案 > 第三十七章 善为与为善

蓝玉案 第三十七章 善为与为善

作者:炭雪小蛟龙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借?”

成是非一脸错愕,还可以这么个借钱法吗?他还是第一次见。

长这么大,他自然借过东西也借给过别人东西。

可那都是熟人啊。

成是非只差没脱口而出,我们又不认识你,凭什么要借给你?

不过他没有开口,有元大哥在旁边,刚好他姐夫也走了过来。

元夕看着眼前这个面露难色的少年,开口说道,

“不好意思,我不借,道理很简单,我不认识你,我们之间不存在信任,要知道,借,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陈岁岁面红耳赤,他咬着牙,内心翻滚,对方说得很对,可是既然开了口,便顾不上那么多了,他声音有些低下,开口道,

“我叫陈岁岁,家住前面龙江镇陶家堡,今年十六,身强力壮,家有爹娘,能吃能干。这次开口借钱,是家母病重,而家中又无积蓄,实属无奈,方出此下策,元公子,这下你认识我了吧。”

其实说这些话,他陈岁岁也不知能有什么结果,也许是一种弱弱的示好吧。

出乎他的意料,那位名叫元夕竟然开口说道,

“嗯,我认识你了。”

元夕说完,接着问道,

“陈岁岁,你叫我元夕就行,你想借多少?”

陈岁岁一阵错愕,有些迟疑的问道,

“你相信我?你借给我钱,就不怕转身之后就找不到我了么?”

元夕正在翻自己的身上的钱袋子,听他这么一说,便言道,

“你不是告诉我你的家与名字了?等我回来时,路过这里,找你不就可以了?对了,你到底要借多少?太多了的话我身上可不一定有!”

翻了半天,他还真没翻到钱袋,他才想起来钱袋子在包裹里,包裹放在了马车上,这时张仲谦开了口,

“元公子,我来借吧。”

陈岁岁没想到这个商队的人不仅讲理,心肠也这般好,想到这,他内心便更加难受,只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那般下作。

转过身去,这个高大少年蹲在那里,肩膀微搐。

成是非没想到竟然是这般光景,看着那个蹲在那里的少年,他突然觉得很心酸,他想起来爹爹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也许你不觉得什么,但是你一出生得到的,便已经是很多人一生都得不到的。

这就是一个事实。成云德不是让儿子心中滋生什么样的骄傲心理,而是告诉他,凡事莫要想当然。

成是非觉得自己之前便是想当然了。

他很想上前拍一拍那个比元大哥还高上一些,现在却蹲在那里的少年,但是他没有动,因为他怕自己的某些举动,更伤人心。

同情心可以有,莫要可怜人。

张仲谦掏出的钱不多,不过是一块儿碎银子。

他没有说话,静静地等着那个少年。

男儿有泪不轻弹,他陈岁岁没被生活的困苦逼得落泪,却因对方几句言语而感动。

用袖子抹抹眼眶,红着眼的陈岁岁起身,转过身来之后,他开口道,

“这位公子,虽然我说借可能像在是信口开河,但我真的不是要,若是您商队有什么体力活需要人手的,我可以帮忙做上一些,您放心,这个不是顶您借我的银子。”

张仲谦先把银子递了过去,然后先问道,

“够不够?”

伸手接过银子,陈岁岁小心翼翼的放到怀中,然后说道,

“够了够了,这位公子,我叫陈岁岁,家就在陶家堡,从这条官道往前,临近龙江镇的时候有条岔路,便是我们庄子,很好找的。”

想了下,陈岁岁想打个欠条给这位好心人,只是身上并无笔墨,而纸这种贵重之物,他更是没有。

看了眼周边,他对三人说了声,

“几位,稍等一下!”

他走到路旁,挑了棵粗壮一些的树,然后拍了拍树干,并指在树干上划了几下,然后一扣,便撕下一块儿巴掌大的树皮。

走了回去,陈岁岁问道,

“敢问公子,方才的银子是多少?”

从陶家堡长大的他其实没怎么见过银子,庄子里多用铜钱,有时还以物易物。

张仲谦说道,

“不多,二两左右的碎银子!”

其实这块儿碎银子少说也有三两。

陈岁岁没多想,只是他手中无笔,便咬破手指,挤出鲜血在树皮上写字,写完之后递给张仲谦,说道,

“感谢公子信得过我,伸出援手,解我燃眉之急,这是借条,还请公子务必收好。”

张仲谦接了过来,一旁成是非抻着脖子一看,鲜红的血迹已经渗入树皮,上面写着一行字,

“欠银二两,陈岁岁。”

张仲谦笑笑,然后说道,

“好的!”

陈岁岁说道,

“家中急用,就不与几位客气了,我这便告辞。”

陈岁岁与三人拱手请辞,便向前飞奔而去。

三人回到马车之上。

成是非先按耐不住开了口,

“姐夫,那银子给他就得了呗,怎么还收下这么个借据?你又不差这点钱。再说,咱以后也不见得再能见到这个陈岁岁啊,这个借据又有什么用?难不成咱们归来的时候还去什么陶家堡找他要钱去?他挤出这么多血写字,得多疼?”

张仲谦没回答他的话,而是问他,

“那你现在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成是非撅着嘴,眼珠子转了转,想了想之后说道,

“其实我仔细想了想,还是觉得古怪,他要是想借钱,之前元大哥问他的时候,他为何不开口?不过后来看他那样,好似真的很需要钱。我又想帮他,可不知道如何去帮。然后我又不明白,他为何说借,要知道,这样的相遇,如何算得上借呢?那不就是要么?”

张仲谦看着成是非,正色说道,

“小非,你从小在平南城中长大,所见可怜人,最多也就是城中的乞丐了吧。你姐夫我出门在外,走南闯北,见得可就多了。有句诗说得好,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你别看士农工商说得这么好听,虽然我们商人地位不高,但是日子其实要过得比农人好上太多。农人大都靠天吃饭,可这年景可不都是年年风调雨顺的,一场大旱,一次大水便能让许多人熬不过去。”

元夕在旁也仔细听着,虽然师父与他讲过天下人的生活,也说过人间疾苦,但是师父讲得不多,只说等他将来有机会自己亲眼见到了,才能感受得到那种言语表达不出来的情绪。

忧他人之苦,愁他人之命。

元夕不懂,他人之忧愁,苦命又与我何干?这与师父讲给他的道理好似背道而驰。

师父便与他说了一句圣人说过的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也好,兼济天下也罢,你所得到的,未必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易。心灵上的所得,不也是自己付出所换回来的东西么?

至于种田一事,他还是很清楚的,但是农人是否苦,他则感受不大,因为他在天虞山这些年,王李庄每年的收成都很不错,而他用那些山鸡野兔换米的时候,谁家都是有余粮的。

张仲谦继续说道,

“你姐夫我是个商人,很多读书人认为商人重利,为何会如此?因为我们做买卖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也就是所谓的利。可是仔细想想,农人耕种,不也是为了收成么?这难道不是利?读书人,口里说着忧国忧民,依我看,若是不给他们那么多俸禄,吃不饱饭的时候,谁还去忧国忧民?不还得先考虑自己不被饿死?”

看了眼元夕,张仲谦说道,

“让元公子见笑了,说了些题外之言。”

元夕摇摇头说道,

“我觉得张公子说得很有道理,师父与我说过,万事万物,首先要求得一个活着,填饱了自己的肚子才有精力去想其他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肚子都填不饱,便要求他去做一个圣人,这是很不对的一个想法。反正至少我是这么觉得,人得先活着吧。”

张仲谦点点头,看着成是非说道,

“小非,刚刚元公子说的,至少得先活着。你想,天下穷人何其多?不是我张仲谦看到了,给个几两银子就能解决的。钱给出去很容易,但是给出去之后,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或者结果,那才是真值得想一想的。有句话说得好,叫救急不救穷便是这个理儿。那位叫陈岁岁的少年,恐怕是想着如果我们的人不讲理,上去伤了他,他便由着自己受伤要些损失吧。”

说到这他转头问向元夕,

“是这样吧?元公子。”

元夕点点说道,

“怕是如此,,刚刚你们二人也看到了,他取树皮的时候,指力不错。这陈岁岁虽说功力不错,却并未仗力为恶,这便是我愿意帮助他的原因。”

这时成是非开口说道,

“元大哥,那你岂不是破坏了陈岁岁的计划?”

元夕说道,

“此法虽说他能占些理,可终究不是正途,况且咱们的商队,我也不想这种不讲理的事情出现。”

张仲谦跟着说道,

“此事在我,是我叮嘱得不够,回头我再交代一下。”

说完他继续说道,

“再说回那个陈岁岁,按照元公子的说法,他没有上来劫车,又或者行偷窃之事,已是好事。有句话叫什么,穷生恶胆,富生良心。咱先不说富生良心对不对,毕竟还有句话叫做为富不仁。单说这穷生恶胆,这并不是说穷是一个人的罪。而是说当一个人生活困苦到自己撑不下去的时候,为了活下去,便会为了这个‘活着’二字,不顾一切。或打家劫舍,拦路抢劫,或干些顺手牵羊,偷鸡摸狗的勾当,又或者卖儿卖女,人不当人。小非,你想想,这其中所谓的恶有区别么?”

成是非想了想,然后说道,

“有,卖儿卖女无人骂,偷鸡摸狗人人打,打家劫舍怕咬牙。”

张仲谦笑道,

“说得还挺押韵,不过确实是这么回事。”

然后问元夕,

“元公子怎么看?”

元夕说道,

“如果用善恶划分的话,那便都是恶,没有什么区别。恶便是恶,何来大小之分。师父与我讲善恶的时候,说过,所谓大小之分,不过是世人内心所能容忍的尺度罢了。卖儿卖女,对他人而言,与之又有何关?可对于被卖的孩子而言呢?穷者说,找个好人家,还能吃饱饭,而富人花了钱,心安理得,还有人甚至觉得自己做了件善事。这件事我不是被卖的孩子,我不多说,不过我想,但凡可以的话,没人愿意卖儿卖女吧。”

张仲谦看了眼元夕,没有说话,不是元夕说得没道理,而是他确实见过,不把亲闺女当己所出的狠心父母。

这人心百种,总有些大体和个例不是。

元夕继续说道,

“至于偷鸡摸狗也好,打家劫舍也罢,不过是前面的损失小了些,受害者能背地里骂上几句,而遭受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那些受害者多是损失惨重,甚至有性命之忧,所以谓之大恶,最是不容,也是最怕。”

元夕看向成是非,然后问道,

“小非,如果给你一身本事,而你吃不饱饭,没办法,你会怎么做?”

不等成是非回答,他又问道,

“如果你的本事不足以逃脱官府的追查,而偷东西,更不容易被发现,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没有本事,偷也偷不了,就剩一身力气呢?可没有田给你种,你会去要么?”

成是非没有回答,但他自己在思考。

元夕说道,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去做那大家都为之唾弃之事。而当别无选择的时候,便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可是一旦步入那一步之后呢?心中会如何想?会不会有一次之后再有第二次?久而久之便是习惯了?忘记了心中的愧疚与不安?那陈岁岁,我相信他的内心里是很抗拒这件事的。”

张仲谦接着说道,

“确实如此,当他说出那个借字的时候,对他而言其实比上一个要字要好上许多。小非,你也许觉得于我们而言,借和要好似一样,可是你细想一下,咱们平南城中的乞丐是如何乞讨的?古人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人呐,都是有自尊心的。光是一个‘借钱’二字,那陈岁岁说出来是何其艰难。在自尊与母亲的病重面前,他选择了退让。所以我借钱给他,便是救急。小非,给与借是不同的,虽然我的的确确没想着他能还,或者要他还。”

成是非想到元大哥与陈岁岁的对话,然后抬头问道,

“元大哥,你是不是想要帮他来着?”

元夕笑了一下,然后说道,

“我不过是在讲道理罢了,我认识他了,便可以借钱给他,至于要不要他还是我的事,他想不想还,是他的事,对吧,张公子。”

张仲谦点点头,然后拿起那块树皮说道,

“这个特殊的借据我还得好好保存着。”

成是非一脸不解,开口问道,

“姐夫,怎么?你还真打算回来的时候管他要钱?”

张仲谦笑道,

“当然不是,咱们归来的时候,哪有时间去什么陶家堡,还不够费时的呢。之前我说过,商人重利,事实上,对于商者而言,信才是最重要的品质。但凡做买卖的,都爱与诚信者打交道。这样才能你来我往,互惠互利。而失信之人,可能一时占得蝇头小利,其实是有失人心,做不成大买卖的。这张借据,算是一个信的凭据吧,是他陈岁岁的信,更是我张仲谦的信。”

元夕看了张仲谦一眼,没有说话,不过心中对他的好感,更提高了几分。

如果张仲谦仗着家中富裕,直接对陈岁岁说,不必还了,没多大的事,同样是在做好事,善事,但是在元夕看来,远远比不上接过来一个看似无用的借据。

愿意多考虑一点的善意,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元夕相信那个叫陈岁岁的少年。

车队继续前行,那个名叫陈岁岁的少年早已没了踪影。

陈岁岁一路向龙江镇跑去,母亲的药方一直揣在他怀中。

以他的脚力,不到半个时辰就跑到了龙江镇,打听到了药房的位置,他飞奔而去,进了药房按照方子抓了药,付钱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所借之银有三两七钱之多,而抓药才花了不到一两银子。

小心翼翼地把找回来的银钱装回破布缝的小钱袋子里,陈岁岁拎着几包药赶忙往陶家堡奔去。

快到了庄子,他才放慢速度,按照常人奔跑的速度向着家中跑去。

按照庄子里老郎中的说法,母亲是劳累过度,外加一些妇人的内疾,又没有及时调理与治疗所累及的。

好在现在的时日,田里的农活他与爹爹能一起多干些,母亲在家中也是闲不住,除了做饭之外,还时常洗洗涮涮的。

这让叮嘱母亲这些洗涮的活计交给他来做的陈岁岁又气又无奈。

推开木门,走进自家小院,他来不及歇息,便直奔伙房,一边翻找一边喊道,

“娘,娘,咱家那个熬药的罐子放在哪儿了?”

正在里屋给自家男人缝补裤子的陈母听见门响便放下手中的针线,向外走去。听见儿子的喊声,她便放慢了步子,不然太急着走上几步,她又要喘上好一会儿。她扶着门框,冲着伙房说道,

“别急,就在碗架子那边,慢点儿哈,别把碗给碰碎了。”

一阵翻腾的声音传来,不放心的陈母慢慢走到伙房门口,刚好看见儿子举着个熏得黑黢黢的罐子问道,

“娘,是这个吧!”

陈母点了点头,陈岁岁去水缸中舀了些水,刷一刷这满是灰尘的罐子。

红泥做的小火炉中塞满了柴,药罐子坐在上面,草药与水咕嘟咕嘟在罐子中翻滚着,陈母告诉儿子岁岁捡出几块柴来,用水浇一下,做成木炭。

她告诉儿子,熬药急不来的,要文火慢熬。

陈岁岁一边看着药罐子,一边给母亲讲述着自己的钱是从何而来的。

但是他有一点没有告诉母亲,便是他最初的想法。

——————————————

来人立在袁秉德身前,躬身低头,

“大人!”

袁秉德看着这个只露出一双眼睛之人,问道,

“方才何欤来的时候,可曾发现你的存在?”

那人说道,

“小人有独门屏息之法,自信不会被任何人发现,便是玄一门的掌门来了,也未必会发现小人的存在。”

袁秉德笑道,

“不愧是影子,这么说你比玄一门的掌门都厉害了?”

被叫做影子之人继续答道,

“大人说笑了,小人不过是擅长隐匿罢了,若是小人出手,自然会被那种高人发现。”

袁秉德双手背后,走过书案,坐在椅子上,看着在旁候命的那人说道,

“方才我与何欤说话你都听见了,若是再加上你,能多上几成把握?”

影子沉默了须臾,开口说道,

“一成吧,大人,若是一击就中,那就是十成,只怕是我没有出手的机会。”

袁秉德说道,

“你见机行事,拜剑阁那帮人未必会真的就会按照我的计划行事,你的存在他们也不知晓,没有十足的把握,你不要出手。”

手指在桌子上轻敲,他问道,

“你要如何隐匿自己身份?”

樱子答道,

“此事不劳大人费心,只要大人身边带着下人,小人就有办法成为其中之一,大人只需轻咳三声,小人便能知晓大人意图,见机行事。”

袁秉德点了点头,说了声,

“你下去吧!”

影子人影一闪,又消失在书架后面。

影子是袁秉德手中的王牌,连他爹袁世信都不知晓此人的存在,他就像一个影子一样,在袁秉德身前保护着袁秉德的安危。

袁世信忘不了自己七岁那年见到的那个人,那个把影子送给他的人。

——————————————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缺月挂疏桐,有佳人夜深望月。

吕关雎想着爹爹的话,却思起那个人来。

湖畔一别,送走了人,却留下了相思,不知那个他,有没有想起了自己。

不知想起了什么,玉腮微红,吕关雎一时失神,手中玩弄的帕巾被风送出了窗去,飘飘荡荡,挂在了窗外的树上。

吕关雎看着飘荡的方巾,心里竟然想着,要是能飘到他身前该有多好。

云中谁送锦书去?

关上小轩窗,轻解罗裳,躺在床上。

她静静地想着,

这就是娘亲口中所说的喜欢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