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蓝玉案 > 第二十五章 静女其姝

蓝玉案 第二十五章 静女其姝

作者:炭雪小蛟龙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上午授完课,要午歇一个半时辰。

除了留宿弟子,其余弟子都回家休息。有那肚子容易饿的,还要加餐一顿,吃得多了,爹娘反而高兴,这说明孩子在武馆吃得了苦,花得力气大。

趁午歇时间,元夕过去看看成是非。

一上午没见他在前院露面,元夕猜测他是一直在跟逗非练功。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一上午后院比较安静,除了先前传来几声狗叫之外,竟然没什么其他动静。

这样元夕有些意外,难不成是这小子这么快就克服对逗非的恐惧感了?

走过去一看,成是非正在打拳,而逗非在一旁趴着,眯缝着眼,甚是惬意。

元夕静立在那里,看着成是非打完一套开岩掌之后,点了点头,确实比起之前有进步,增添了不少气势。

收了式的成是非看到元夕在那站着,一脸兴奋地说道,

“元大哥,我觉得自己改变不少,每一掌,一拳打出去都是信心满满,你看看我这开岩掌现在打起来是不是比之前有气势多了?”

元夕笑道,

“怎么,这就降服逗非了?是不是觉得底气十足了?要不我把狗绳解开你试一试?”

正信心满满的成是非闻言有些泄气,他有些气恼地对元夕说,

“元大哥,我这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信心,你可别打击我啊!”

元夕拍拍他肩膀,然后说道,

“有信心是好的,可是别让一种错觉给你带来所谓的自信,那样的话,一旦真相显露出来之后,你的自信崩塌得会更快,整个人便容易一蹶不振。所以,我要让你看到自己真正的成长,自己的进步,你曾经畏惧的,是真的不怕了,那才是成功了。去吧,站到逗非面前去,什么也不用做,就站过去,以你的身法,就算逗非咬你,你也能躲得开,况且它还有绳子拴着。”

成是非见元夕不像是在开玩笑,可是现在又不太想去尝试,万一再吓一跳,那得多丢人,便对元夕说道,

“元大哥,我懂你说的了,那个,我从早上到现在也没吃饭,又打了半天的拳,早饿的没劲儿了,这样,咱俩去街上的馄饨铺子吃点东西好不好?你不知道,他家馄饨做的可好吃了,我有时候午间饿了,就跑那去吃碗鲜肉馄饨。你看咋样?”

元夕正好想着早上收到的信,约他未时三刻去城北湖边见面。

他不知道湖在哪儿,有多大,心中也没个具体位置,正好与成是非出去的时候顺便问问他。

其实元夕不太想去,这信又没个落款,自己在这平南城中又没什么熟人,谁知道给自己写信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也是好奇心使然,元夕又没什么可怕的,又想着过去看看。

元夕想了想说道,

“好啊,不过小非,今天怎么没见到成世伯?早上的事可有跟成世伯讲了?”

成是非摇摇头说道,

“还没,爹爹去姐夫家了,最近好像姐夫家中有事,爹爹总是过去。”

元夕点点头,然后说道,

“等我一下,我去拿些东西。”

元夕回到自己房间,拿了些碎银子与元夕出了武馆。

午歇结束之后,弟子来到武馆先自行活动活动筋骨,然后练习基本功,这个时候一般也是一名教席武师陪着训练,所以元夕中午的时间还是足够的。

成是非带着元夕去了他常去的那家馄饨铺子,先要了四碗鲜肉馄饨。

成是非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吃东西,饿急眼了,自己先要上两碗。元大哥虽然吃了早饭,但是光给他要上一碗也不合适,这也半天过去了,元大哥吃上两碗应该没问题。

再说了,他吃不下了自己一样能吃得下。

元夕一脸疑惑地问道,

“小非,你不是说你爱吃这家的馄饨么?我看了眼他家的碗,那么小,你怎么才给自己要了一碗?这一大早起来你消耗量那么大,都到现在这个时辰了,你得多吃点才是。”

成是非看着一本正经问自己的元大哥,好像不似在开玩笑,便挤出一些笑容说道,

“没有,没有,元大哥,我愿意吃热乎的,一般都是先吃上一碗,再让老板继续给煮。”

元夕哦了一声,便顺手抽出一双筷子眼看着老板煮馄饨。

要说元夕,还真是没吃过馄饨。

在天虞山隐居,哪里能吃得上这些饭食,偶尔吃吃面食还是赵大婶蒸的白面馒头。

汤是老汤,猪骨熬煮的。

一坐在摊子上,元夕就闻到了汤的香味,心想没白跟小非出来,来到平南城也有些时日了,也没怎么出来逛过,看来有必要抽时间出来转转,多吃吃,多看看。

不一会儿的功夫,伙计便端着四碗馄饨上了桌。

从托盘中将馄饨端出,伙计说道,

“两位客人,馄饨好了,小心烫,桌上有胡椒,香醋,客人可随自己口味添加!”

成是非先给元夕推过去一碗,自己也拉过来一碗,然后对伙计说道,

“小二哥,告诉老板再煮上两碗。”

元夕没有客气,把碗摆到面前,先闻了闻,再喝口汤,他满意地点点头。

在天虞山长大的他,肉没少吃,但是大部分的野味儿都是烤着吃了,再有就是白水煮着吃,也只是吃肉而已,从未喝过肉汤。

没想到这猪骨熬汤也是如此鲜美,再夹上一个馄饨入口。有些烫,元夕吸着气,馄饨在嘴里来回翻滚。

老板是个实在的买卖人,他家馄饨皮薄馅儿大,咬一口满口肉香,汁水四溢,元夕觉得太好吃了。

正在放些辣椒和醋的成是非见到元大哥迫不及待的吃上了,便开口说道,

“怎么样,元大哥,好吃吧,你还可以放点胡椒和醋,看你喜欢什么味道的了。”

被热馄饨烫的边哈气边吃的元夕也来不及开口,只是点头。

成是非也是很饿了,马上吃了起来。

几口的功夫,成是非便吃了半碗,饿了大半天的他,更觉得这馄饨好吃,汤他都没来得及喝。

抬头看了眼元大哥,刚好看见元夕伸手挪第二碗。

他瞥了眼旁边空碗,汤都喝净了。

把第二碗挪到跟前之后,元夕拿起盛胡椒的小罐,然后擓了一小勺放到碗里,用筷子搅了两下正准备吃,发现小非在看自己,又撇了眼他的碗,见还有半碗,便说道,

“小非,快吃啊!”

震惊于元夕吃饭速度的成是非”啊”了一下,又“嗯”了一声之后,也赶紧紧往嘴里扒拉两个馄饨。

这时,伙计又端了两碗上来,放到桌上。

元夕喝了口带胡椒的汤,直呼刺激,胡椒的辛辣味儿仿佛赋予了骨汤新的灵魂。

没想到一小勺的胡椒威力这么大,元夕好奇,拿起盛胡椒的小罐子闻了闻。

“阿嚏,阿嚏!”

一不留神,元夕被胡椒刺激了鼻子,打了几个喷嚏。

一旁往嘴里扒拉馄饨的成是非见状,忍不住笑了出来,结果被汤呛了一下,扭头一阵咳嗽。

元夕关切地问道,

“怎么了小非?”

成是非背着元夕摆摆手说道,

“没事,咳咳,我刚刚呛了一下,咳咳,咳几下就好,咳咳!”

元夕“哦”了一声便继续吃了起来。

仿佛被胡椒刺激了食欲,他一口一个的吃着,一碗也就**个的馄饨,很快就下了肚。

终于不咳的成是非端过来第二碗,一看自己的速度差元大哥太多,也不放胡椒和醋了,就那么开吃。

喝尽碗中的汤,元夕第三碗已经摆在了跟前。

成是非拿的第二碗是先前四碗的最后一碗,反正馄饨都一样,这一碗刚好凉了一些。

这少年吃饭,比着吃更香,凉一点的,他吃得能更快一点。

这一碗,他单加了些香醋。

酸,依然能让人胃口大开,不一样的味道,一样的鲜美。

当元夕吃完第三碗的时候,紧赶慢赶的成是非也吃完了第二碗。看了眼元夕,他伸手先把碗拉到自己的跟前。

这时的他也有个七八分饱了,以前他也就是两碗的量。

元夕寻思了一下,自己还能再吃上一碗,还不是很撑的那种,便告诉老板再给煮上一碗。

老板没想到武馆少馆主带来的这个少年这般能吃,笑着应了一声,便又给煮上一碗,还多给了两个。

成是非一听,开口问道,

“元大哥,你是还没吃饱么?要不我这一碗你先吃吧?”

早上四个馒头,一大碗粥,两个鸡蛋就这么不顶事儿么?成是非甚至怀疑元夕在自己武馆会不会吃不饱,看来回去得问问宋伯了。

元夕摆摆手,说道,

“你快吃吧,我想再吃上一碗加胡椒和醋的,这样我就知道我最喜欢哪种味道的了。”

成是非一听,还是元大哥会吃啊,以前自己都是习惯性的放点醋和胡椒,一直这么吃过来的。

刚才着急吃了碗原汤原味儿的,也觉得很好吃。

想着不愧是元大哥,手上已经往碗里放了些胡椒和醋。

果然,有些习惯,真就是个习惯。

元夕还要吃上一碗,他便不那么着急了,慢慢吃着。

不一会儿,煮好的馄饨端上来之后,元夕放了些胡椒和醋,又呼呼地吃了起来。

酸辣鲜香,果然不错,元夕很是满意。

吃饱的二人,用手抚着肚子,长呼一口气。

元夕掏了块碎银子,递给伙计,忙起身要付钱的成是非被元夕按下了。

等伙计找钱的功夫,元夕跟成是非说道,

“时间尚早,咱俩去逛逛?”

打着饱嗝儿的成是非说,

“好啊,元大哥,你想去哪儿?”

元夕随口说道,

“这城里你比较熟,我进城的时候听人说过咱平南城有个湖,不知风景如何?”

成是非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吃多了,这馄饨汤都要到嗓子眼了。

本来最后一碗他吃完那几个馄饨也就算了,可以一瞟元大哥捧起碗又喝上汤了,他便一咬牙也喝光了自己碗中剩的半碗汤。

站起身来来回溜达消食的他说道,

“嗯,城北那边确实有个湖,风景不错,咱俩走过去,差不多半个时辰也就到了,要去么?元大哥!”

元夕想着,带小非过去应该没什么问题,便说道,

“走吧,正好城北那边我也没去过,你带我去逛逛。”

接过了伙计找回来的零钱,二人向着城北方向走去。

饭后不宜多运动,二人不过是缓步慢行,走了大半个时辰,来到了城北的白沙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元夕没想到城中竟有如此美景之地,对面湖旁傍有小山,山不高,可见山顶有供人歇脚的四角行亭。

湖中有三两只小舟,停在山阴处的湖心之中,应是有人泛舟于湖上游玩赏景。

有那老舟子横杆在船头静坐垂钓。

此时正值晌午,游人不多。

二人沿湖边树下闲逛,元夕不时左顾右盼,看看有什么人在附近。

心中暗道,这留信人莫不是脑子不好用,湖边这么大,他上哪儿能找去?可是对方约自己来见,难不成见过自己?

见元夕四下张望,成是非便问道,

“元大哥,你可是想找人?”

元夕从怀中掏出那封信来,递给成是非说道,

“早间有人送来这封信,莫名其妙地约我来湖边见面,我本不想来着,又想看看到底是谁,便过来瞧瞧,之前没与你说,你别介意哈。”

成是非看着这字迹,觉得这字写得很别扭,似是故意写得如此,不叫人认出笔迹来。

元大哥什么时候告诉他他并不介意,反正元大哥愿意自己跟来,便是对自己的信任,不过这信的确古怪,为何连个落款都不留,成是非忽然想起父亲与自己说过的话。

难道元大哥真的有什么秘密么?可看元大哥的样子,他好似也不太知晓相约之人是谁。

“元大哥,这信来得好生古怪,连个落款都没有,鬼知道是谁相约呢?咱俩再逛逛,要是没人出现的话,咱俩还是回吧!”

元夕也就是好奇是谁约自己见面,见不见的无所谓,二人继续在湖边溜达,溜达一圈之后,也无人与他俩搭话。

元夕觉得时刻也差不多,既然无人,便与成是非往回走。

而此时成是非心中可还存了个小猜想,会不会是因为自己,对方才不便现身呢?

而往回走的时候,二人还碰见了一个熟人,吕一平的近卫,郑叔远。

成是非与郑叔远是相熟的,便打了个招呼,元夕不过是曾经与郑叔远打了个照面,并未理会。

这郑叔远恰恰是跟踪元夕而来。

上次李二生三人追踪那么容易被元夕发现,是以吴仲与郑叔远二人才亲自轮番带人盯梢。

武馆的门口依然有他们的人,不过见到元夕与成是非出来之后,他们便禀报在附近茶楼里喝茶的郑叔远,禀报一下二人所去方向。

当二人坐在馄饨摊吃馄饨的时候,郑叔远不过是远看了一眼,便叫人在此盯着,他便找个地方继续等。

而当元夕二人离开馄饨摊子的时候,郑叔远便来到摊子,随便两句话便问出了那二人要去城北白沙湖的消息。

郑叔远与成是非打了声招呼便继续向前走去。

元夕二人往武馆方向回去。

郑叔远在心中盘算一下,从时间上来看,二人在湖边花费的时间并不多,他仔细查看湖边附近,是否有什么可疑的人出没。

他绕了一圈也没什么发现。

湖心一座小舟中,吕关雎坐在小船舱里,透过半遮的小窗,她看向湖边。

她今天依然是男子装束,这样行事比较方便。

湖边空地不少,来人较少,正适合在此练拳。

自打她上次练拳被父亲看过之后,与她说过那番言语,她便觉得自己掌法突破还是差一了个契机。

另外,不知为何,那个少年的身影总是常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平白无故总想起个男人,这叫她暗地里脸红。

她觉得可能是自己想要在那个叫元夕的身上找到掌法突破的关键点,毕竟他的身手确实不错,于是她便想见一见那个元夕,请他与自己再过过招,自己找找感觉。

云德武馆她是不会去的,她便想了个法子,用左手写了封信,约他来湖边见面,为了避免尴尬,她先在湖中小舟里等候。

至于那封信,能送到元夕手中,可是经过了好几个人的手。

她吩咐自己的贴身丫鬟竹青把信交到城主儿子董相林手上,竹青吃惊地看着自家小姐,怎么还给城主公子送信了呢?小姐可是与自己说过,就是她敢嫁,那姓董的都不敢娶她。

竹青是见过董公子的,也许是城主公子身份的缘故,竹青觉得是他个好男人。

在竹青的词汇世界里,好男人,代表着很多男人,因为她也不知道如何用其他词来形容了。

记得她学了一个词,叫风流,还被小姐笑话了半天。

小姐笑话的不是她,而是她把风流一词刚好用在了董公子身上。

董相林收到女魔的信,手都抖了,心想这魔头不会嫁不出去又惦记到自己头上了吧。

拆开之后,发现里面是一张纸和另外一封信。

纸上写着,

“替我把这封信交到云德武馆的元夕手上,记住,别让旁人知道,不然有你好看。”

心说姑奶奶,就这点小事,岂能难倒我董相林?

招呼了一下自己的心腹下人,安排一番之后,这信最后由一个小乞儿送到了武馆。

董相林想起坊间传闻,又想到吕女魔这么费尽心思送出的那封信,还不让别人知晓,便觉得自己定是可以脱离苦海了。

要知道,爹爹前一阵子还问过他,觉得吕关雎怎么样,当时他差点给他爹跪下了。

董士贤是读书人,也是不喜女子习武,他是怕那吕一平找上门来,自己不好推辞罢了。

儿子这般,他也明白,两家这门亲事,至少在他们董府,意见是一致的。

吕关雎没想到成是非能跟来,便没有现身,她可不想让那个小子见到是自己约元夕见的面。

而后郑叔远的出现,让吕关雎更是一惊,怎么他还来这了呢?难道是来找自己的?她庆幸自己机智,在湖中心等待。

待郑叔远也离开之后,她才让老舟子向岸边划去。

人是约上了,却没见到,吕关雎心有不甘,回家的路上盘算着还是得再约一次。

微风起,杨柳飘,湖水皱,人独立。

静女其姝,俟我于湖边。

——————————

闻言卢士隐惊呼而起,看着卫龙,随后俯身过去,低声问道,

“将军,此事可是大事,当真如此?”

卫龙点点头,然后对着惊起的卢士隐说道,

“鲁王遇刺一事,现在人尽皆知,便是我全力封锁消息也无济于事,因为散发消息之人,便是行刺鲁王的那个组织。”

卢士隐一惊,眉头紧皱,思忖片刻问道,

“什么组织?将军可查到了些什么?他们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卫龙摇了摇头,然后说道,

“刺杀鲁王之人,是王都中的一个小太监,这小太监入宫近十年,为人机灵懂事,受内务总管赏识,提拔为鲁王身边近侍,在鲁王身边服侍了三年,谁会想到他突然出手。”

卢士隐有些疑惑,然后又怒道,

“那陈貂寺是干什么吃的?他底下的人捅了天大的篓子,他难辞其咎。”

卫龙看着气得胡须发抖的卢士隐,摆了摆手,继续说道,

“老家伙,都一把年纪了,气性还那么大,事情都过去了,他陈貂寺是否失职先另当别论,如今最是让人担忧的,便是江湖上这个突然出现的组织,割鹿楼。”

“割鹿楼?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唯胜者得鹿而刈之,这个江湖组织,以割鹿为名,难不成有称霸天下之心?可这岂不是痴心妄想?”

卫龙长叹道,

“如今大晋王朝名存实亡,各地诸侯王各自为政,自然有人想趁此机会,取代司马氏,成为天下共主,便是鲁王,也曾经问与我,青州是否有此机会。”

卢士隐曾是卫龙府上清客,卫龙多次问政于他,所以言语之中对其并不避讳。

卢士隐没有说话,等着卫将军继续说下去。

卫龙也已年过半百,他直了直腰,然后说道,

“老了老了啊,这坐着坐着,背就弯了。”

伸手锤了锤背,他继续说道,

“要说这天下兵马,当属凉、雍、冀三州最强,因为这三州一直在抵御外敌,战事不断。所以当新君登基之后,各州虽心怀鬼胎,却并未有人真的敢先做那出头之鸟,便是那西凉王上官青云也不过是发了道檄文,并未敢真的发兵出征。鲁王问之于我,我便答之,王上若有此心,属下在所不辞。”

卢士隐点了点头,说道,

“将军有心了,老夫虽是读书人,可也读过那《六韬》、《三略》。打仗不是儿戏,我青州之治尚且不够,又岂有吞并天下之能,若是强行为之,涂炭的还不是我青州万民,卫将军身为鲁王亲舅舅,能为青州子民考虑,是黎民之福。”

卫龙笑道,

“你说话还是这般不客气啊,不过你说得不错,老夫这把年纪了,便是聊发少年狂,有那心,却也无力。咱们青州,相安无事多年,更多的是仕子才俊,像老夫这般莽夫又有几人?四大世家随便出些人来,口诛笔伐,老夫便被口水淹死了。”

听闻卫龙提及自己是个莽夫,卢士隐面色有些尴尬,他开口说道,

“老朽虽然出身卢氏,可那四大家族做派我亦看之不惯,我青州之治是成也世家,败也世家。”

卫龙笑道,

“好一句成也世家,败也世家。”

卢士隐继续问道,

“那王上如今情况如何?将军上山是要把大墙带走?”

卫龙伸手一招,柴门外等候的卫伯走了过来,俯身听命。

“去蓬莱阁把大墙少爷请来,说我来了,另外告知崔掌门一声,大墙少爷我就带下山去了,此情我卫龙领了,之后还有麻烦他蓬莱阁的地方。”

卫伯领命离去。

卫龙继续说道,

“你曾出言骂过陈貂寺,说其是无根之人,却被王上如此亲近,你却不知,那陈貂寺是王上身边第一护卫。除却王上就寝其在王上周围百丈开外守护,一直都在暗中保护王上的安危。这次那小太监趁着给王上奉茶之际,突然出手,陈貂寺虽及时出手阻止,但因王上近在咫尺,还是被那小太监所伤。”

卢士隐急切问道,

“那小太监可曾供出些什么?”

卫龙摇了摇头,说道,

“那小太监口中含有毒包,事发之后,咬毒自尽了,不过是在死之前大骂王上,说其无道,害其家破人亡。”

卫龙起身,背着手看着远山,继续说道,

“之后便有传闻,王上被刺,是那割鹿楼所为。”

卢士隐跟着起身,站在一旁问道,

“难道就没查出些什么?”

卫龙苦笑了一下,然后说道,

“这倒是我失职了,却并未查出些什么有用的信息来,好在如今徐州内乱,我只需防着冀州一二便可,不然内忧外患,我可就有些顶不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