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蓝玉案 > 第二十一章 怕与不怕

蓝玉案 第二十一章 怕与不怕

作者:炭雪小蛟龙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临近元夕房间,成是非放慢了脚步,双手持棍,轻轻地往前挪步,没走出几步便听见屋里的狗叫声,吓得他赶紧止住脚步,死死盯住门口,生怕再窜出一个黑影来。

元夕听着屋外的动静只觉得好笑。

逗非已经被元夕栓到了屋内,它有些不高兴,耷拉着耳朵在那里趴着,听到屋外的动静,它立即起身汪汪地叫着,提醒着主人外面来了不速之客。

元夕看了眼逗非,也是觉得奇怪,怎么这狗儿就一下子盯上小非了呢?是小非的气场让逗非直接感觉到弱了么,就敢那么追着咬。

也不知道逗非能不能听得懂自己的话,元夕喝了一声,“趴着”,这逗非一脸疑惑地看着主人。

元夕伸手虚按了两下,这下逗非明白了,吐着舌头“呼呼”的趴在那儿了,不再乱动。

元夕冲着外面喊道,

“是小非吧,快进来,逗非已经叫我给栓住了,没事儿了!”

成是非也不管有没有礼貌了,用棍子轻轻顶开虚掩的门,坐在那的元夕刚好看见一截棍子先进了门。

眼见开了门没有什么动静,成是非悬着的一颗心便放了下来,心想拿根棍子进屋确实不像话,便把棍子放在了门口,然后双手把着门,轻轻推开一半,探头进去,看看那狗儿在哪儿拴着呢。

正趴着的逗非一抬头,看见成是非的头伸了进来便窜了出去。

成是非吓得一激灵,猛地往后一闪,扶着门的双手快速一带,便把门关了上,成是非在外死死地扣着门,以防门从里面打开。

逗非快跑到门口的时候脖子一紧,它被绷直的绳子带了个跟头,蹬腿爬起来,往后退了两步,脖子不再那么紧,它便对着门口一阵狂吠。

元夕起身,走过去,轻踢了一下逗非,逗非领会了意思,便回去趴着了。

元夕用手开门,发现成是非在外面用手紧扣着门,便说道,

“小非,开门,我在这呢,没事儿!”

又被逗非吓了一跳的成是非把脸贴在门上,听着里面的动静,不再有狗叫声传来,便松了手。

松完手之后,迅速地跳过去拿起放在门旁的棍子,护在身前。

元夕打开了门,看见成是非手持棍子,一脸紧张的看着自己,便将门大开,示意给成是非看,

“你看,逗非拴着呢,绳儿就那么长,到不了门口的,进来吧!”

成是非往前凑了几步,斜着身子抻着脖子往里看,看见逗非在那里趴着,他一脸生疑地问道,

“元大哥,真拴着呢?这次可不能再吓我了,刚才都吓死我了!”

元夕笑道,

“拴着呢,刚才我主要是想看一看你到底有多怕狗,这下我清楚了,还吓唬你做什么?来,跟我进来吧,把棍子放外面吧!在屋里,你拿着棍子,就算防着逗非,也施展不开的。”

刚放下棍子的成是非一听,又有些紧张,眼睛扫了扫院子,跑去树下捡了两颗石子攥在手心,心中稍定一些。

元夕没急着进屋,他还得带着成是非一起进去。

他是看出来了,这小非是真的怕狗,怕到骨子里的那种。

一如他小时候怕鸡。

不过元夕自己被师父带到山里之后见得多了,胆子便越来越大了,后来就只有他欺负别的动物的份儿了。

至于那些嘴带尖儿的,都成了他手中石子儿的靶子,串起来烤着吃是真香。

成是非站在元夕的旁边,用手揪着元夕的袖子,跟他一起进了屋,掌心还攥着那两颗石子。

逗非一看成是非进来,起身便汪汪地叫着,因为有元夕在那里挡着的缘故,它便没有跑过来,况且刚才跑得太猛,被绳套勒了脖子,它也知道疼。

它这一叫,成是非便死死抓住元夕的胳膊,攥石子的另一只手已经扬了起来,狠狠地盯着冲着这边乱叫的逗非。

看逗非没过来,成是非拽着元夕的胳膊往屋里挪,目测了下栓狗绳的长度,在元夕身后远远地躲着。

元夕喊了声,“趴着”,

那逗非便跑回去趴着了,也不再叫。

成是非是不愿在这里多待,便看着元夕,等着他开口,眼睛还不时瞟着那边的逗非。

元夕叫成是非来主要是为了训练他武胆这件事。

看着背着弓箭的小非,想着打猎的事情成是非应该准备得也差不多了,便开口说道,

“小非,怎么样?去打猎的家伙事儿都置办齐全了?”

成是非“嗯”了一声,抬眼看了眼元夕身后那边趴着的逗非,继续说道,

“都置办好了,明天下午我去牵马,咱们后天什么时候去?”

元夕扫了眼成是非背着的弓,心想自己怕是一用力这弓就断了,他随口说道,

“打猎要趁早,后天你早点儿起来,天亮咱就走!”

一听元夕这样说,成是非啊了一声,疑惑地问道,

“要这么早么?元大哥!”

元夕说道,

“当然啊,早去早回,我还得赶回来教拳呢!”

虽然成是非没打过猎,但他也听别人说过,怎么也得去个一整天吧,还有在山上安营扎寨过夜的,怎么到元大哥这就这么快了呢?

反正他是跟着元夕去,自是听元夕从安排,又瞄了眼逗非,成是非小声地问道,

“元大哥,那你想如何练我的胆子?就用那条狗?”

说完用嘴往元夕身后努了努。

元夕笑道,

“这种你怕到骨子里的东西克服了,这胆气便生了,至于如何练啊,那就看你了,我的想法是分三步,第一步,你能敢直面这逗非,站在它面前,第二步,你能让逗非感到畏惧,第三步,我带你去狗市,你可以在狗市随便逛,心中再无惧狗这个念头,这样的话,我想你的气势便能足了些,然后我常带你去山中打打猎,让你见见血腥,涨涨你的血性。”

笑着看着成是非,元夕问道,

“你是不是没杀过生吧!”

成是非挠挠头,然后说道,

“要是打死蚊虫不算的话,那是没杀过,连家里中杀鸡宰鹅我都不看的,所以别人杀生我都没见过!”

说完这个,成是非问了元夕一个问题,

“元大哥,你说杀生好么?”

元夕抬眼看了眼成是非,然后说道,

“我记得小时候师父对我说过,有些个杀,就是为了生。好与不好,这个我没法与你说。小非,成世伯给你取名是非,也许是希望你自己心中有一个你认可的定义。师父曾对我说过,凡事但求问心无愧。小非,我不知道这句话你是怎么认为的,你在武馆长大,衣食无忧,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虽然你没有杀生,但是你的吃和穿绝大部分都是杀生而来的。刚才你问我杀生好么?我在山里长大,如果没有师父教给我的武功保护我,可能如同成为我的食物的山鸡野兔一般,我就成了猛虎恶狼的口粮。小非,元大哥让你见识血腥,不是让你学坏,而是一些个生与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

说完拍了拍成是非的肩膀,元夕说道,

“你现在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有些人,见了血腥反而会更加兴奋,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为何我们人类主宰一切?是因为我们会读书习武么?可这书本文章,武功技法,我们人所掌握的种种生存之道不全是我们的先辈们一点点积累下来的么?而这个积累,就是我们人自己杀出来的一条路,从而成为了万物的主宰。”

成是非若有所思,又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自己第一支箭射出去之后会是怎样一个光景,之前打猎的兴奋劲儿已经全无。

这时逗非叫了一声,吓得成是非一激灵,赶紧抓着元夕的胳膊,身子往后躲。元夕有些无奈的看着成是非,说道,

“小非,逗非拴着呢!这样吧,反正是后天去狩猎,从现在开始,你就练习与逗非对视吧,你放心,逗非肯定是被拴着!”

元夕又接着说道,

“记住,不能用示好的方法与逗非套近乎,你要想把胆子练出来,就得靠气势压得住逗非,压得住所有的凶犬,恶犬。对了,它的食物由你来准备哈,但是由我来给它吃。“

成是非盯着逗非,咬咬牙,说了声“好”。

——————————————

周伯昌与王季分别带了一队人马去了松果山,吴仲与和郑叔远二人留下来负责继续监视元夕。

毕竟元夕说去打猎,可没说哪天去,两队人马在松果山附近要驻扎些许时日。

周伯昌得到吕一平授意,趁此机会,顺便排查一下平南城周边有没有可疑人物出现。

吕关雎在家中憋得着实难受,大姑娘家家的,总是出门闲逛也不太好。

街上那传言,搞得吕关雎不好再出去抛头露面,怕有那舌长之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她闲话。

二八少女,待字闺中,是得安生些了。

可是这刺绣女工一事,她是真的做不来,天天在院子里打拳也没甚意思,吕一平在大营里忙,家中连个喂招的人都没有。

打完一套流云掌的吕关雎收了式,还是有些不满足,自己的功夫终究是差了一些。

上次的刺杀虽然惊险,却让她受益匪浅,尤其是当那个使用双截棍的人过来之后,倍感压力的吕关雎使出掌法来便有些脱离套路的意思了。

因为那用剑的男子并未全力出手,当时的吕关雎更多的出于攻势,当双截棍攻来之后,她便更多的是依仗身法躲闪。

不过想脱离固定招式的她再打出来的掌法却不是那么顺畅。

流云掌,流云似水,延绵不绝,而她打出来却好似端盆泼水,毫无连续可言。

回想起在武馆那一幕,吕关雎只觉得那少年胜自己胜得那般轻松,自己的流云掌根本打不到他的身上。

从身法上看,自己和那元夕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了,而对方胜了自己的方法好似也不是那种厉害的武技,更像是一种随心而动的巧劲儿。

输了便是输了,吕关雎还是输得起的,而且想起元夕的身手,吕关雎内心中竟然是佩服居多。

这平南城里,年轻一代,还真没有什么厉害的角色。

在云德武馆开馆之前,平南城里都没有武馆,而巴州第一宗门青云宗远在子阳城东四十里外的青云山上。

九大门派招收弟子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嫡传弟子则需要报备与各州兵部备案。除却宗门继承人之外,另外的嫡传弟子则需根据该州需要给予定额。

其实九大门派就是王朝高级武将的培养基地,不过是各州从各州选拔人才罢了。

这些嫡传弟子有的经过选拔之后还要统一到雍州大旗门的铁血旗统一学习兵法。

从铁血旗学成之后,这些弟子还要在凉、雍、冀三州将兵抵御外族,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之后,当他们身居兵部要职的时候,才会在有实力的同时充满底气。

被蜀王送回荆州的项飞昂便是这样的人。

不过在新帝司马文德登基之后,铁血旗最后一批弟子离开,便再无新的弟子前来。

没能被选拔成嫡传弟子的学艺有成之后便直接到军中供职,也能从都尉、校尉做起。这吕一平便是从校尉做起来的,他的师兄冯渊也是如此。

至于现任巴州兵马统帅魏天罡则不是出身青云宗,但他确实是巴州之人,是蜀王选拔直接送往大旗门学习之人。

大旗门分两门,内门风云旗是大旗门自己宗门,另一门就是铁血旗了。为何这个教授兵法的地点选在了大旗门,理由很简单,雍州北拒夷族,战事不少,最易练兵。

为了巩固各诸侯王的王权,各州诸侯王都有直接往大旗门输送弟子的名额,这些弟子先入风云旗学习,再送到铁血旗学习。

回到各州之后,这些弟子一般都从王府的护卫副统领做起。

雍州大旗门,从规模上来说,为九大派之首。

玄一门嫡传弟子的名额相对更多一些,这些弟子都是皇城里送来的,他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守卫王城。

而玄一门的副掌门兼任国师一事,便是从大晋建国之初便定下来的事情,这个王朝护卫听命之人,除了皇帝之外,其实是国师。

虽然他们是皇城中出来的人,但是教给他们一身本领的,却是玄一门。

玄一门的创立,与大晋国的建立,同样密不可分。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并未写到史书中去,以至于后来坐在龙椅上的人,忘记了这个玄一门的存在,其实旨在矫正着帝王的过与失。

霍星纬费尽心力,也没能扭转司马相乐的昏君之态,便与掌门商议之后,才废了司马相乐,重立新帝。

而这个重立新帝,其实也是权宜之计。

身为帝师的他,对这个坐在龙椅上的半大帝王,失望居多。

身兼相国之位的扬州并肩王袁世信问过霍星纬的意思,现在大晋王朝名存实亡,各州诸侯王已是自立之态,凉州更是打出清君侧的口号,私自拥立新君。

而徐州州内自乱,半州之地尽失,天下乱象已起十多年之久,如此下去,是要改朝换代么?

霍星纬看着袁世信,目光如炬,言语不重,只是轻声问道,

“相国可有此心?”

年近五十的袁世信负手而立,剑眉微蹙,开口说道,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以如今天下之势,此心人皆可有之,但是谁有力而为之,那便看谁有造化了,国师此问又是何意?”

袁世信有并吞天下的心思,不然收到霍星纬的密信之后,他也不会那么痛快的离开扬州赶往豫州。

在他就任相国之位之后,他便留在豫州,而扬州并肩王的位子,则由他的长子袁秉德继承。

要不是霍星纬的存在,豫、扬二州都已是他袁世信的囊中之物。

他还是很忌惮霍星纬的。

霍星纬笑了笑,说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说得不错,便是看谁有这逐鹿天下的本事了!只是你祖上与司马皇室关系非比寻常,不然也不会有并肩王这个封号。如今你的儿子袁秉德又是当今皇上的姑父,你确定你要这么做?”

袁世信摇摇头说道,

“时间可以改变他司马一族,自然我袁氏一族也会变。并肩王又如何?不过是个称号罢了,我扬州富庶,对北部雍州支持最多,雍州北拒夷族,这是各王的共识。咱们在家里怎么斗都成,但不能让那帮蛮子捡了便宜。”

说到这里,袁世信看了眼霍星纬,然后问道,

“国师对雍州怎么看?”

霍星纬听了袁世信的话,然后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开口问道,

“不知并肩王觉得这皇位如何?”

国师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袁世信并未觉得不妥,听他问起皇位,他便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

“权大于天,责却也似海深。有志者,劳力劳心,无能者,也坐不稳。人人只道帝王好,却不知帝王最难熬。国师,大丈夫敢想敢做,有为者方想建功立业。如今这最大的功,最大的业,便是重新建立一个皇朝,打破现状!”

霍星纬继续问道,

“那你可有信心建立一个比大晋更好的王朝?前朝代代更迭,长者历二三百年,短者过不了三代帝王气数。人寿有尽,也许你费劲心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还没来得及去好好治理他,改变他,便已归于尘土,而你的后世子孙如果守不住这江山,你袁氏一族兴许就此消失,这是否又是你所愿?”

袁世信没有说话,心中不知作何想,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开口问道,

“国师可有此心?”

霍星纬摇摇头,然后说道,

“你放心,我还有我们玄一门对皇权一事,并无任何念头,你想的是大丈夫建功立业,而我们玄一门的宗旨,却是天下苍生。”

袁世信知道一些玄一门的来历,这个比大晋王朝还久远的门派一直存在着,光阴长河中,似乎都有玄一门的影子。

他曾一度认为,王朝的兴替,与这个玄一门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不理解的是,为何每个王朝建立之后,都还会允许玄一门这样的门派存在。

其实,玄一门确实存在很久了,只不过名字改变了很多次,现在的九大派,循着历史的轨迹往回走的话,便会走到一起。

霍星纬与现在玄一派掌门陆伯年多次探讨过天下大势。

他们想开创一种新的君权模式,不同于大晋王朝的分封诸侯式。

霍星纬觉得可以和袁世信聊一聊。

——————————————

崔星河没想到的是,宋蓝玉拜访完卫龙之后,带回来了一个孩子,一个四岁半大的孩子。

这孩子名叫姬大墙,按照宋蓝玉的说法,与鲁王关系十分密切,至于是如何密切,卫龙没有告诉宋蓝玉,只是遵从师叔的嘱托,把孩子带去了蓬莱阁。

卫龙让宋蓝玉给崔星河带去一句话,

“你想要的,便落在这个孩子身上!”

姬大墙被崔星河收为闭门弟子,而宋蓝玉作为姬大墙的大师兄,在姬大墙十岁之前,一直都是代师授业。

姬大墙很喜欢这个对自己照顾有加的大师兄。

在上山之前,他很孤单。

卫龙还派了一个先生去往蓬莱阁,教姬大墙读书。

这名先生在蓬莱阁的起居生活所需,皆由卫龙派人送来,而他授业所需书籍,皆由卫龙提供。

卫龙明言,这些典籍将来都归蓬莱阁所有。

天下藏书最丰之处有两处,一处在洛月城,一处在玄一门。

据说有些孤本原本都在玄一门,洛月城中仅仅收藏副本。

以武立派的蓬莱阁,却也不会嫌自家典籍多。

这位老夫子原本是青州兰亭书院的先生,出身青州名门卢氏。

至于这位名为卢士隐的先生为何投身卫龙帐下,又甘愿去蓬莱阁给姬大墙做先生,崔星河不得而知。

卢士隐上了姑射山之后没有去蓬莱阁,而是在半山腰处选了一处幽静之所,命人在此处搭建一处草庐,他要在此完成将军的重托。

卢士隐还给这出草庐起了一个名字,照详庐。

此名身为先生的他与姬大墙解释过,光照祥和,草庐升烟。

姬大墙问过先生,为何不去蓬莱阁。

先生摇摇头,然后说道,

读书人,不与莽夫为伍。

姬大墙不解,然后继续问先生,那我呢?

先生怔怔的看着自己的弟子,然后说道,

你是希望。

一晃,就是十三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