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差点丢弃的故事 > 第一章 朱和尚

差点丢弃的故事 第一章 朱和尚

作者:茶笋禅味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讲个差点丢弃的故事。

西边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故事就是从庙里老和尚这里听来的,非常离奇,不知真假,但人家有物证。什么物证?老和尚说物证在寺院的灵塔下,他死后会打开地宫,说你如果肯听完故事,他可以写个路条留着,待他入葬的时候,你想看就去看,人的一生恐怕只有这一次机会。

老和尚差不多七十岁样子,精神好着,不会很快圆寂。忽悠人吧,不要说等待几十年,现在的我们等上一天就觉得度日如年;约好跟朋友相见,超出一小时都觉得是漫长的一天;叫好的外卖推迟几分钟都会恼火;与女朋友约会,失约一分钟,那就得扇耳光,罪该万死,永不翻身。等待不了啊!

事实上,老和尚知道我是作家才答应讲故事,他讲的故事希望有人记录下来,不被丢弃了,不是谁想听就能听到的。管他啊,赌一把,就信老和尚一次,今朝有故事今朝听。我信誓旦旦保证,听完故事以后,一定去参观灵塔,一定把故事写出来,先发给哪家小说网,万一有脑子烧坏的商人看到此书,整出部畅销书来也不一定。

我等不及,也只好先听故事,不管真假。

老和尚说,当年朱和尚在寺院住过一个晚上。

朱和尚是谁?老和尚睁开眼睛,吃惊地看了我一眼,说朱和尚你也不知道?我摇摇头,说真不知道。他淡淡一笑,这笑意味深长,或许笑话我孤陋寡闻,或许笑话我是假冒作家。

朱和尚就是朱元璋!

我惊吓了一跳。中国是礼仪之邦啊,不管如何,人家毕竟当过皇帝,地位尊贵,不喊万岁也罢,也不能如此鄙视,人家虽然死几百年了,英灵长存啊,怎么能称呼皇帝是朱和尚?在当年要被砍头的。

怎么不行?当年朱和尚只是个游僧而已,他不过在寺院的借宿一晚,老夫现在是方丈了。老和尚说完又闭上眼睛。

据说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瘟疫流行,朱和尚父母、兄弟相继去世,十七岁的他入皇觉寺为僧,纯粹是为了活命。后来他又作游方僧,在淮西的光、固、汝、颖诸州游历了三年多,其中的苦头只有他心里清楚。有一日朱和尚无意之中进入灵光寺。灵光寺是明朝时的寺院名字,现在已经被政府改成灵禅寺了。

其实因为战乱灾荒,朱和尚的皇觉寺也养不了僧人,有点头脑的人都以行脚游历之名出来了。朱和尚已经在外三年,吃尽苦头,也看尽人间疾苦。到了灵光寺时,他已经饿得不行,两眼昏昏,只觉得眼前有房子,有人家,便拚着往前走,就倒在寺院外的银杏树下。

这年头诈死诈吃诈住的人不少,和尚们深受其害,也不敢近前察看。

当年的老和尚是印明,见此情景,又看他的着装像是行脚僧,便命人抬进寺院。朱和尚就是饿的,汤水食物进了肚子,精神又回来了。朱和尚在寺院里转了转,便喜欢上这个寺院,他恳求老和尚印明收容他。

那时候世道乱,寺院自顾不暇,多个人多张嘴,印明也犯难,不肯答应。

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提出了“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既然打着佛家的名头犯事,各寺院生怕受到牵连,也都是风声鹤唳,闭门自保,从那时起,灵光寺便不再收容一人。过了十多年,寺中老人过世了几个,印光想着为寺院添补几个僧人的时候,想不到,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又有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称“定光佛出世”,打的也是佛家名号,来势汹汹。同年又有河南棒胡的起义,棒胡烧香聚众,起义者举“弥勒小旗”,同样也跟佛教有联系。红巾起义至元四年(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五千余人,打着“背心皆书佛字”旗号,把佛又推到了历史前台。这些年,造反之人均打着佛家旗号,当地衙门三天二头来查寺院,为避免麻烦,印明只好又关了寺院大门。

朱和尚见老和尚不收容他,心里着急不肯离开寺院,死皮赖脸缠着印明。

印明被逼急了,第二天只好将朱和尚叫到方丈室来。

印明告诉他,离此地不远的地方叫濠州,有个郭子兴的人,正拉起队伍要造反,你可去投他。

朱和尚也怕打仗死人,再说家里人死的差不多了,要保住朱家香火,情愿做个清闲和尚,不肯去。印明没有办法,只好实话实说。朱和尚虽然与佛有缘,但其相貌不同寻常,按照朱和尚的生辰八字掐算,将来必定大富大贵,小寺岂能容下?

朱和尚仍然不相信,以为这是印光赶他离开的借口。这跟我们现在青年人找工作一样,用人单位常常将人夸奖成济世人才,突然话锋一转,本单位庙宇太小,容不下大才的托辞如出一辙。

朱和尚不相信,印光沉思了一会说,你如果不相信,两年之后你回来,老僧便给你一个主持职位。

高官许诺,又是托辞的一种,很明显大和尚真的不希望留下他了,看来真没戏。朱和尚心里有些窝火,他也无可奈何,更不愿意热面孔去贴冷屁股,气呼呼地走出了寺院。

濠州离灵光寺只有几天的路程,幸好从寺院带了些干粮,朱和尚心情忐忑着来到濠州,那年正好是1352年的春天。

郭子兴父亲郭公是卜者的身份周游和地,娶了当地瞎女做老婆,生下郭子兴时,郭公算了一下,不得了,是上上吉卦啊,此孩儿将来前途不可附限量。果然,郭子兴长大后,喜欢结交朋友。回顾历史,很多盖世英雄都有这个习惯爱好,不好好读书,喜欢交友喝酒,喜欢舞枪弄棒,按现在话说,“不满足现状”、“多个朋友多条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就在这一年,朝廷日子不好过时,郭子兴组织了几千兄弟朋友,想弄个地盘玩玩,便攻占了濠州城。

朱和尚心想,既然印明和尚叫他投郭子兴,或许有他的道理,不妨试试,便径直去城门口叫喊,要见郭子兴。城门守将见是一和尚,穿着破烂,疑是间谍,便让人绑了起来。守将审问了数次,见这和尚什么也不懂,让他背金刚经不会、让他念心经多半字不识,让他摆几个法相造型也做不出来,肯定是假和尚,便下令斩首。

此时,看到行刑的人拿出闪亮的大刀,朱和尚怕了,后悔了,老婆也没有娶过,还没有后代,大城市也没有去过,朋友也没有结交几人,好东西更是没有尝到过,年纪轻轻便见阎王,他心有不甘。眼看反转不了,小命就此完结,他当场哭喊起来,大骂印光和尚。

好个印明秃驴,你害死朱重八,老子到了阴曹地府也不放过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