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江湖尘事 > 第六十四章 禁武弃文

江湖尘事 第六十四章 禁武弃文

作者:江南剑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重阳闻言立刻来了精神,他回过身来问道:“莲花派?究竟是莲花派,还是白莲教?”

青竹有些难堪地说道:“我也记不太清楚,只记得有个莲字,至于是白莲还是红莲,那我就说不准了,朱大侠若是想要弄清楚,我可以带你过去亲自看看。”

此事朱重阳当然不能不管,他当即跟着青竹去了镇江渡口方向行去。

路过一家火烧铺子,青竹眼睛不停向里瞄,口中还吞咽着口水,朱重阳看出青竹饿着肚子,又不好耽误自己的正事,便说道:“我肚子饿了,咱们吃些东西再走,不知道这里有什么能填饱肚子的?”

青竹大喜,连忙说道:“朱大侠饿了?那当真是太巧了,这一家火烧铺子掌柜乃是从河间过来的,做的好一手驴肉火烧,配着驴肉羹吃,当真是再美不过了。”

当下两人在火烧铺子坐下,招呼店家送上火烧驴肉。驴肉滑嫩,火烧酥脆,当真是天下少有的美味,就连朱重阳就赞道:“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古人诚不欺我。”

一边吃着,朱重阳一边询问青竹这几年的经历。

原来青竹自从上次被朱重阳救下后,便一直在镇江附近讨生活混日子,有时候给人做个短工,讨个苦力,挣几个铜板维持生计,他是个光棍汉,正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要数做的最长的,则是在镇江的明月楼做小伙计,这明月楼乃是青楼,青竹做了一年多的茶壶,其间认识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其中一个人乃是盐帮的小头目,看青竹还算机灵,便给他介绍去了一个沿江的小门派,这个门派叫做飞沙帮,名字听着气派,其实不过是负责给采沙之人联络买家的掮客罢了。

飞沙帮原本是盐帮下辖的一个小分支,采沙油水不多,飞沙帮也不怎么受盐帮看重。后来朝廷对盐铁监管严厉,盐帮逐渐式微,也没有余力去管飞沙帮的事,飞沙帮便脱离了盐帮的掌控,成为一个靠水吃水,靠江吃江的小门派。

而青竹此刻已经是飞沙帮的二当家了。

听到青竹的讲述,朱重阳不禁对他另眼相看起来:“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已经做到了副帮主一职。”

青竹腼腆一笑:“说得好听是副帮主,其实我们飞沙帮从上到下也只有十几人,大多都是像我这样的小子,否则我又何用受那鲍老大的气?”

朱重阳道:“鲍老大一事毕竟是你的不是,你和人家小妾有一手,他不找你拼命才怪。”

青竹解释道:“其中的事不是你想的那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朱大侠来镇江做甚?难道就是为了那莲花派?”

朱重阳自然不能跟他说其中的事,含糊道:“有些关系,我在这里主要是等一个朋友,若是你飞沙帮的人见到了,立刻跟我说一声。”接着他将慕容云海的样子说给了他听,慕容云海气度不凡,听他描述过后,如果青竹遇上,定能认得出来。

青竹拍着胸脯担保没有问题。但朱重阳却对他并没抱什么希望。

吃饱之后,朱重阳结了账,两人继续向江边行去。

路上青竹不停地没话找话,他今年不过十五六岁,却想要表现得像个老江湖,这让身为老江湖的朱重阳感到有些可笑。尤其是青竹为了证明自己可不是个小子了,故意拿青楼的姑娘来开玩笑,还说什么镇江的姑娘都眼红扬州的姑娘等等,因为扬州的青楼生意要好得多,之所以如此,并非扬州镇江之别,而是她们姿色的差距,什么姿色好的才有资格去扬州,长得丑的才留在镇江云云,朱重阳有些听不过去,对他说道:“青楼女子做这一行的,大都迫于无奈,常若有别的门路,有哪个愿意卖身的呢?她们也都是可怜之人,不许你再取笑她们。”

青竹默然,不过对于朱重阳的批评,也没能打消他说话的**,他又谈起朝廷颁布的禁武令,说这些禁武令对江湖中的大门派并没有多少影响,受影响的只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武行,而他们飞沙帮靠的并不是武功,而是人脉等等,还颇有以此为荣之感。

这番论调让朱重阳哭笑不得,不过他也因此明白了一些人对于朝廷颁布禁武令的反应,那就是武林日衰,已是不争的事实。

朱重阳问青竹:“如果能让你去读书考举,你去不去?”

青竹立刻大摇其头。

朱重阳问道:“为什么?”

青竹道:“我每日随便做些什么,总能挣够一口吃的,读书那是只赔不赚,朱大侠想必也听说过,纵有万贯家财,不如日进斗文,不是那种大户人家,读书只会读到连肚子都填不饱,我才不会去做这种傻事呢。”

朱重阳道:“如果由我来出钱,让你去读,你去不去?”

青竹还是摇头。

朱重阳再问为什么。

青竹道:“读书又什么好?你看看整个镇江有多少读书人?多了不说,一两万人是有的吧?能考中的才有几人?剩下考不中的,人读书都读傻了,常年不出力,又没有本事,有关系的,还能到衙门里谋个写字的差使,没有关系能说会道的,最多也不过是开个私塾,勉强糊口,其他的人大部分连个媳妇都娶不上,成了整日饿肚子的老光棍,还整天坐着考举的梦,这也不愿干,那也不想干,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样,却不知背后受尽了多少人的笑话,我才不去做这样的人呢?就算你给我钱让我去读,我也不去。”

朱重阳傻了眼,原来现在世人看待读书人是这种心态,固然青竹的看法不能代表所有的人,可是很多人看不起读书人,那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朝廷采取徐图汉土的策略正在蚕食着汉人的反抗之力,并从文武两个方便下手,天下文人尽皆想着考读书来攫取功名,其中佼佼者为朝廷所用,不能考取之人,不是成了废物,至少也没有了反抗之意,其他人练书都不读,到时候就算偶有反抗之心,也是难成气候。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情况,就是朝廷故意尊崇八股文策略,表面上尊崇文采,实际上却是让读书人沉溺在无用的知识上,算是一种驯化的引导。

对于习武之人,朝廷则直接颁布禁武令,使得大部分人没了强身健体,习武练功的途径。

这看似并不残酷的禁令背后,却让朱重阳感受到了朝廷的高明之处。

禁武令并不禁止那些名门大派,而是禁止数量最多,百姓最能接触到的小门派,小武行,这样既避免了和那些有名望的大门派,比如少林武当峨眉崆峒等的直接冲突,又不给他们反抗禁令的理由,看似维护了大门派的尊严,实则是将他们高高抬起,让他们脱离了和普通人之间的关系。

像朱重阳这样的世家子虽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很多有心习武之人,却从此没有了门路。

朱重阳犹记得自己以前接触的一些朋友,这些人从小习武,练到一定的地步后,教他们基本功的师父或者说领他们入门的武师就会告诉他们,自己已经没什么能教他们的了,他们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想要更进一步,就要去哪个门派继续修炼。

很多有天赋的少年,就是通过自己师父的引荐,而进入名门正派的。

如今朝廷的禁武令可以说是直接斩断了这一条路,这对于名门正派来说,想要吸纳有天分的弟子也会变得艰难,甚至他们教导一个有了一定根基的弟子,和教导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弟子,这其间的差异也大了。

久而久之,整个中午武林的实力,必然会出现急剧的衰退。

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朝廷在不知不觉间就做到了。

文,没有人才,武,没有干将,再施以利民之政,让汉人再无法兴起反抗之心,就算有反抗之意,也无反抗之法。

然而,就算明知朝廷用此计策来对付汉人,朱重阳也想不出化解之法。

他心中隐隐觉得,既然中原之根本就是汉人,朝廷这么令国民软弱,令百姓唯唯诺诺,迟早会自食其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