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天龙秘史 > 89.单于之殇(一)

天龙秘史 89.单于之殇(一)

作者:薛定谔的熊儿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半月之后,正值秋高气爽之时,军臣调集十余万骑兵,行军于武州塞。旷野之上,万马奔腾,蹄声铮铮作响,直冲云霄。所过处,扬起滚滚沙尘,怎一个壮观二字可描述!匈奴将士各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只盼横戈跃马、驰骋疆场。

匈奴人居无定所,向来逐水草而居,因此不在乎攻城掠地,只为马邑的物资而来。大军故意绕避沿途多个汉人的城池,直奔马邑城。

中军内,军臣单于骑乘“踏雪黑彪”,腰别“长生天之刃”,身穿兕皮甲,谈笑间指挥若定,意气风发。却不知一场巨大的阴谋已然布下,就等着他自投罗网。

那马邑城地势险峻,沟壑纵横,极易设伏。汉皇命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共率兵三十万,在马邑谷侧埋伏起来。匈奴一旦落入其中,必被围剿歼灭。

却说匈奴大军行至马邑城之外,隐藏在茂密的丛林当中。待到傍晚,探子回来禀告,说那城池上挂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白日也确有许多押送物资的车马驶入城内。军臣大喜,领着众将靠近马邑城,说道:“寡人就说那聂壹是诚心投靠我匈奴,你们瞧瞧,那可不就是马邑长吏的人头!”众将极目瞭望,果然远远可见城池上有一黑乎乎的东西,的确像是个人头,纷纷点头。

伊稚斜早知马邑城有汉军埋伏,事先已吩咐自己的部下,不可入城内。待军臣率军攻入,陷入重围,他再领军救驾,趁乱害了军臣,带其余众突破。如此一来,不仅可致军臣身死,还立下挽众将于覆灭的功劳。

眼见众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伊稚斜鼓动道:“大单于,兵贵神速,请发号施令吧!”不料,单于庭左大将道:“大单于,臣以为不可贸然行动!这其中有不对劲的地方。”

军臣发兵心切,忽闻左大将劝阻,怫然道:“什么不对劲?”伊稚斜也道:“倘若延误了时机,让汉人有所察觉,你可吃罪不起!”

右贤王久经沙场,经验颇丰,也察觉到一丝诡异,便道:“大单于,臣也觉得有点不对,我们一路急驰而来,见到沿途牛羊遍地,却没有一个牧人,这可说不通啊!”

伊稚斜心中暗叫:“坏了,这个右贤王当真是多嘴。”

军臣恍然大悟,道:“听你这么一说,的确是不对劲!我们进汉境似乎有些太容易了,这些汉人要么是愚蠢至极,要么就是在酝酿什么阴谋。”军臣说到这里,自己也有些后怕,庆幸没有立刻发令进攻。

伊稚斜不敢再怂恿军臣出兵,当下只得一言不发。

军臣一时间拿不定主意,进军又不敢,欲要退军却心有不甘,踌躇之下,向中行曰问道:“你有什么计策?”中行曰稍作沉吟,道:“汉人倘若有埋伏,必定是在马邑城。大军按兵不动,先不攻马邑。可命右贤王领部下两万骑兵,转过头去攻武州塞外的亭堡,抓几个人审问审问,汉军是虚是实,一探便知。” 军臣当即同意,道:“好!就这么办!”

其实中行曰所言,乃是上中下三策中的下策,此举一旦为施,必会打草惊蛇,让汉军知道计策已然败露。倘若汉军不肯罢休,主动追击,两军交兵,伊稚斜又可趁乱行事。

当夜,右贤王突袭亭堡。汉军所有兵力都聚集在马邑城附近,亭堡防御薄弱,被两万铁骑一攻既破。右贤王将尉史俘虏,严刑拷打之下,得知汉军在马邑城埋伏了数十万大军。

天还没亮,右贤王急匆匆赶回来,将这消息告知军臣。军臣闻后惊出了一身冷汗,不时用手擦着额头。众将闻讯赶来,也均感汗颜无地,有人叱骂汉军狡猾,有人夸赞大单于英明。

右贤王问道:“大单于,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军臣长吁一口气,叹道:“好险!好险!我匈奴十万儿郎差一点就全军覆灭了。”左大将气呼呼地道:“那个聂壹竟敢欺骗我等,一定要宰了他!”

军臣捻着胡须,思虑片刻后,终于说道:“撤军吧!这仗我们不打了。”

伊稚斜心生一计,道:“大单于,汉军主力俱在马邑,不如我等转头攻打雁门,即使抢不到什么东西,也能給汉人一点教训。”右贤王生性好战,听罢言道:“不错,此计甚妙,汉人敢埋伏我们,我们就敢打他雁门。否则岂不显得太过软弱?”

军臣为人谨慎的很,一听汉军竟有三十万之众,原本的雄心壮志都化为乌有,只想早早离开汉境。他摆了摆手,道:“这十四万将士是我大匈奴的精锐,不能有一丁点闪失,此事休要再提。传寡人号令,立刻撤军,若有敢言再战者,杀!”

此令传下,众将再无人进言。军臣又吩咐道:“你们回到自己军中,节制将士,让大家悄悄撤离,不可惊动了汉军。”众将听令,纷纷回到各自行军队伍中。

伊稚斜本来也想离开中军,忽见中行曰冲着自己使眼色,便道:“大单于,汉军虎视眈眈,臣弟实在放心不下,愿在您身边护驾随行。”军臣点头道:“也好!”

匈奴大军在林中拔寨起营,井然有序地沿原路北撤。只不过这些将士的脸上再也见来时那般神气,有的表情木讷,有的神情落寞,也有极少数怯战之人暗自欣喜。

十四万铁骑来时如疾风呼啸,惊天动地,去时却像海水退潮,无声无息。军臣一脸严肃,时刻注意着四方情况,其身后两侧,跟随着单于庭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亲信。

伊稚斜与中行曰并排而行,两人的马越走越慢,不一会儿时间已经与军臣拉开很远的距离。

伊稚斜扫视周围,见没有军臣的部下,放心问道:“先生,眼下局势如何应对?等到军臣逃回匈奴,我们就没法动手了,此次若不杀他,我不甘心!”

中行曰双目眯成一道缝,眉中间挤出一道深深的沟壑,思虑片刻,言道:“汉人设计伏击军臣,以他的性子必定咽不下这口气,两国之间不可能如从前那般宁静,此后战火再起,我们仍是有机会的。”

伊稚斜愁眉苦脸,叹出一口气,显然十分不甘。中行曰接言道:“看来大王与臣下都等不及了。”伊稚斜道:“正是,军臣吃了汉人的亏,说不定要把这口气撒在南宫的身上,我不能让他安安全全走回单于庭。”

中行曰点头道:“为今之计,只能兵行险着,强行造个乱局。”伊稚斜问道:“如何做局?”中行曰道:“大王的军队在大军左侧翼,可命心腹探子假传军情,说发现西面二十里外发现大规模汉军追击。料来军臣不敢与汉军交战,必定下令全速撤退。我瞧大王您的部队所骑都是大宛良驹,而军臣直属的中军所配马匹良莠不齐,可命您麾下的军队冲入中军当中,不用动手,只要把中军冲散,营造出乱像,便可趁机行事。军臣的马、军臣的刀都是您的,他的命还不悬在您手上。”

伊稚斜眼中闪烁着寒芒,点点头道:“也就只能这么办了!”

中行曰又嘱咐道:“单于亲信一个也不能留,但是军臣的命还不能取,得留一段时间。”伊稚斜问道:“为什么?”中行曰道:“你的脚还没站稳,现在杀了军臣,以后极难上位。不如留下他的命,做你的傀儡,慢慢取而代之。”

两人说完话,中行曰催马赶上前去。伊稚斜悄悄调转马头,回到自己的军队中。他立刻召集手下群臣,将计划告知他们。乌夷泠、呼衍摩等人听后脸色微变,可待听伊稚斜许诺事成之后,人人可得封赏,又均心动。这些人对伊稚斜又敬又畏,不敢不答应,只得纷纷表态誓死效忠。

伊稚斜自觉一切就绪,又悄然回到军臣单于身侧。

一会儿时间,几个侦察兵急匆匆赶至军臣面前,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大单于,不好了!西南面发现大片的汉人,正向我军追击而来。”

军臣神色一凛,向西面眺望,只见得不远处山林茂密,郁郁葱葱,不见任何异状。他问道:“汉军距我们多远!”一人答道:“二十里外!”

伊稚斜趁机说道:“大单于,汉军人数虽众,却没有我军儿郎骁勇善战。此地平旷,适合我匈奴骑兵作战,请您下令,命全军在此排兵布阵,与他们大打一仗。”

军臣脸色一沉,斥道:“混账!寡人早言撤军,你怎么还敢言再战?再敢出此言论,扰乱军心,小心寡人治你的罪!”

伊稚斜装出惊慌之态,默然低下头。单于庭诸将见他自讨没趣,心中都暗暗幸灾乐祸。

军臣冷哼一声,道:“传寡人军令,全速撤离,不可与汉军交战!”这条命令很快传到了大军各部,匈奴将士人人催马急奔。

起初撤军有条不紊,哪知没过多久,大军左翼渐渐现出乱像。伊稚斜的军队中鼓声大作,将士纵马狂奔,由侧面直冲进中军当中。更有不少人吵吵嚷嚷,不知叫喊些什么。单于的中军是朝正北方撤退,而伊稚斜的军队得到的军令是朝东北方撤离。这些将士可不管其他部伍如何行军,只知服从军令,跑着跑着就与中军合到了一处。

两军合并,许多马匹相互躲闪不及,登时撞在一起。一人倒地,又接连绊倒数人,一时间人仰马翻、烟尘四起,马嘶声连连不断。与此同时,这才听清有好多人高呼:“汉军杀来了!汉军杀来了!”这些人都是伊稚斜手下亲兵,对他忠心耿耿,言听计从。上千人一齐呼喊,直喊的全军人心惶惶,众将胆战心惊。

军臣单于身处乱阵当中,惊慌之下,只道真是汉军从天而降。他纵目四顾,却见哪里有什么汉军?尽是自己人。再一凝神分辨,见得周围掺混了好些伊稚斜的将士,这些人本该走在大军左翼,可现在却涌入到中军之内。

军臣不禁怒从心起,指着伊稚斜斥骂道:“你!你怎么管的军队?”伊稚斜冲着军臣邪狞一笑,又清喝一声!军臣暗叫:“不好!”没等他反应过来,座下“踏雪黑彪”如疯了一般,扬起双蹄,仰天长吼,继而向前飞奔而去。

那吼声直冲云霄,盖过了十万人的嘈杂声,人也惊慌,马也失措。众将士吓的面色如土,心中砰砰直跳。群马皆惊,胆小的四蹄一软,卧倒在地,胆大的也自觉向两侧闪出一条道来。“踏雪黑彪”一旦奔袭起来有逐云追风之势,如一抹黑色利箭向外穿梭,数息之间已经远远奔出了匈奴大军。

伊稚斜满脸狞笑,策马追赶。单于庭几大部将紧紧跟随在后。而其余将士身处乱局,早已顾不上单于的安危。

转眼间,“踏雪黑彪”远远甩开匈奴大军,奔入茂密的林间。忽闻后方传来一声清喝,仍然是伊稚斜的指令,“踏雪黑彪”猛然刹住四蹄,向前滑出两三丈远。军臣把控不住,一头栽了出去。重重砸在地上,直摔的浑身是伤,双腿齐断。

伊稚斜随后赶到,瞧见军臣惨兮兮的模样,心中得意至极。当即跃下马来,站在军臣面前,忍不住纵声大笑起来。

军臣就算再愚钝,现下也看出了伊稚斜的歹心。他狠狠瞪着伊稚斜,言道:“原来是你在做乱!我杀了你!”

伊稚斜蔑笑道:“军臣,你站起来杀了我啊!”

军臣坐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始终站不起身子。双腿传来的剧痛,让他不禁龇牙咧嘴,面目更加狰狞。他气恼至极,喝问道:“你为什么要背叛我?枉我如此信任你!”

“信任?”伊稚斜反问一声,然后脱下自己的上衣,露出满身的疤痕。这是伊稚斜在月氏国十年煎熬留下的印迹,永远也无法抹去,每一道都蕴含着无穷的恨意。而这些还是外在的伤,心中那夺妻之恨,更为汹涌强烈。

两人相互瞪视,伊稚斜厉声道:“咳!我等这一天太久了,你夺走我太多的东西,我要一样一样都拿回来。你这废物根本不配当大单于!”

军臣道:“你别高兴的太早,别忘了我还有长生天之刃!”由身后抽出宝刀,以刀尖指向伊稚斜。

伊稚斜笑问道:“你要拿我的刀杀我?”

军臣一怔,道:“什么你的刀!这是单于之刀‘长生天之刃’!”他话没说完,底气就越来越不足,只因感觉到手中的宝刀越来越沉,更无半点异能。

伊稚斜得意说道:“这把刀跟着我也有二三十年了,你既然说这是单于的刀,那我才是单于。”军臣脸色微变,又听伊稚斜接言道:“当年冒顿将这把刀赠与给我,你说谁才应该做单于?”军臣眉头紧蹙,更加难以置信,一时说不出话来。

伊稚斜神飞色动,缓缓走近,又挑衅道:“来!站起来,砍死我!” 这是他一生之中最快意之时,心想今日之后,南宫就要回到他的怀抱,而单于之位也是唾手可得,正要借此机会好好奚落军臣一番。

军臣气的浑身发抖,可双手却是毫无力气,甚至有些握不住刀柄。

便在此时,身后有人喊道:“退下!”正是单于庭几大部将先后赶到。伊稚斜暗暗冷笑:“终于来了!”负手侧立,静看这些人包围过来。

军臣见援军赶至,欣喜若狂,指着伊稚斜道:“这贼子谋反,给寡人将他杀了!”左大将瞪目而视,怒道:“原来是你在其中捣乱!”一边怒斥伊稚斜,一边扶起军臣。

伊稚斜侧目睨视,双眼中幽光乍现,盯向军臣的瞳孔。

两人目光相接,军臣感觉到胸中掀起一股无源的杀意,正在吞噬着自己的心神。他抬手一刀,正刺在左大将的腹部。鲜血横流,左大将倒毙而亡。

其余诸将大为惊骇,一齐向后退开。右大将道:“大单于,左大将无罪,您……您为何要杀他?”军臣神志无存,双眸空洞,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对众人的问话恍若无闻。

左大当户忽然喊道:“是了!大单于中了巫术!”众人齐出战刀,指向伊稚斜,喝道:“你对大单于做了什么?”

伊稚斜冷笑两声,伸手凌空一握。虚空中陡然出现一股逆流,军臣手中刀登时飞到了伊稚斜手上。

这手功夫宛如邪术一般,众将骇然无比,不由自主向后退了一步。

伊稚斜紧握长生天之刃,身躯一震,一股磅礴气势自他体内升腾。霎时间,林中百鸟齐飞、百兽四散。众人四肢发软,刀都提不起来,聚在军臣身旁瑟瑟发抖。

伊稚斜道:“左大都尉,听闻你自认为武艺了得,从不把本王放在眼里!”单于庭左大都尉强自镇定,言道:“你…你快快束手就擒,否则等大军赶至,必将你千刀万剐。”

伊稚斜冷笑一声,挥刀猛劈,竟将左大都尉由上至下劈成了两半。五脏六腑流淌一地,把其余人骇的失声惊叫起来。

右大将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恐惧,喊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伊稚斜口上答道:“好!”手上丝毫没有怜悯,“唰唰唰”刀光闪动,把众将头颅一齐砍下。然后将呆若木鸡的军臣放在马背上,骑上“踏雪黑彪”沿原路折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