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天龙秘史 > 78.西征(二)

天龙秘史 78.西征(二)

作者:薛定谔的熊儿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万大军浩浩荡荡行进,伊稚斜骑着踏雪黑彪,走在最前面,左大将乌夷泠在侧相随。他接过乌夷泠递过的西域地图,仔细察看。只见这幅地图颇为详尽,三十六国楼兰、且末、疏勒、精绝、龟兹、尉犁、婼羌、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等国,所在位置尽有标注。此前,楼兰、龟兹、呼揭等国早已臣服于匈奴。三十六国中,尚有十七八个地处偏远的国家,不服从匈奴人的管束。

伊稚斜看着地图,问道:“再行三个月,也该进入大宛国界了吧!”左大将乌夷泠道:“大王,卑职以为,以我们行军的速度,三月之内怕是难以到达!”伊稚斜哼了一声,道:“大宛不过一弹丸之地,我闻其举国上下不足三十万人。传我号令,三个月抵达,三日内必须征服大宛!”

此言一出,乌夷泠现出为难的神色。他支吾一阵,最后说道:“大王不可操之过急啊!您看身后!”

伊稚斜回身瞭望,登时心头大怒。只见五万匈奴大军队伍松松垮垮,已然拖拉成二里长有余。而负责护运辎重的将士,各个垂头丧气,心不在焉,几乎把辎重车马带出了行军队之外。

他在牢狱中时,其生父曾将自身兵法传授于他。如此行军,首尾难以呼应,若有敌军来袭,将大军拦腰折断,用不了万人,就可将这些匈奴将士击溃。

乌夷泠见伊稚斜脸色骤变,连忙说道:“大王,这些将士出征两年有余,不免有些想念阴山下的大草原。况且西域之地风沙大、气候干,将士水土不服,近来厌战之情十分严重!”

伊稚斜冷笑一声,一言不发,只勒马驻步,静待长长的军队由自己身边走过。他初来乍到,在军中无甚威望。这些老兵看见本部的大王神色冷峻,仍不以为意,兀自优哉游哉地行军。

当队伍最后一人赶上来,只瞥了伊稚斜一眼。伊稚斜心头暴怒,挥刀砍下了此人的头颅。但见人头滴溜溜滚在地上,鲜血泊泊流淌,周围人又惊又骇,万万没想到这新任的大王如此喜怒无常。

一位百骑长走出队列,躬身说道:“大王,何以施雷霆之怒?”言语中大有质问的意思。余人也都直挺挺看着伊稚斜,只听这位大王如何辩解。伊稚斜高声喝道:“停军!”声传数里之外,五万大军立刻停住在了原地。

伊稚斜怪声怪气地道:“我大匈奴国垂百年,扫东胡,灭月氏,威震天下。难道说草原上的雄鹰健儿平时就是如此行军的?”说话间向前面指去。

百骑长乍眼望去,见前方列队歪歪扭扭,有的将士三五成群走在一起,确实不成样子,当即也不发言。众人心想:“你伊稚斜初登王位,必然想着建功立业,可苦了我们这些将士。远离故土,整日与人搏杀,说不定哪日就要死在战场上。等到西征回来,真不知有多少人能回到草原。”这番话也只能藏在心里,谁也不敢说出口来。

伊稚斜游目四顾,见所有将士都一幅心不在焉的模样,胸中乖戾更加抑制不住,高声喊道:“继续行军!各千骑长、百骑长重新整队,从现在起,何人走在队列最后,杀!”

此话说完,便有不少胆子较弱的争相向前赶去,可仍有一部分人满不在乎。这些人久经沙场,见惯了生死之事,绝非一两句言语就能吓唬的住。

大军继续前行,不久又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有十数人并排走在最后。这些人心想:“倒要看你能把我们怎么着?把我们全杀了,谁去替你征战?”

伊稚斜心头怒火上冲,又即高声喝道:“停军!”五万将士各个听得清清楚楚,骤然停步。伊稚斜纵马走到队列之后,挥刀喊道:“你们十五个出来!”

此时那些老兵油子心中发慌,暗道:“坏了!人都说这左谷蠡王是个疯子!弄不好这人疯病发作,把我们一齐杀了。”

伊稚斜心志已丧,残忍好杀,可也不愿对手下五万将士大肆屠戮。只因这些人是他西征乃至夺下单于之位的本钱,是他手中的刀子。哪有人未上战场,先折自己的刀子?

这十五人战战兢兢走了出来,只听伊稚斜说道:“我知众位不愿西征。你们十五人一起上,只要能杀了本王,就可以撤军!”

此言一出,众人皆目瞪口呆。哪有人敢对本部大王下杀手?那十五人呆立不动,心想:“我们杀了你也逃不过死!谈什么撤军?”

伊稚斜喝道:“你们不动手,我可要出手了!”心魔骤起,眉宇间登时笼罩上一股邪气,手中刀对准一人的心窝刺了过去。这刀法快如电掣,那人双眼一花,只觉自身禁困在一种杀气之中,动弹不得。可在瞬息之间,伊稚斜心中又被另一种念头占据,刀锋急转,只砍掉了那人一只小指。

那人捂住手,大声叫痛,旁人只道他已身受重伤。这十五个将士皆是虎狼之辈、亡命之徒,杀人如草芥,有人便想:“左右是个死,何不拼个你死我活,先杀了这疯王。”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起拔出兵刃围将上来。

其余的将士均在幸灾乐祸,心道:“好极了,只消这几个弟兄吃点苦,把这疯王砍成肉泥,此次西征就可作罢。爹、娘,儿要回家了!”

伊稚斜见状,邪狞一笑,身如鸿雁般跃下马去。那些人各持兵刃,一起挥将过来。伊稚斜身形一晃,竟从十余把利刃的缝隙间穿梭而过。随即他左挥一刀,又砍一下,顷刻之间砍到数人。

众将士越看越惊,若非亲眼所见,几乎难以置信,世上竟有如此厉害的刀法。但见伊稚斜动作如行云流水,刀锋所过,定会有血浆四溅。倒好像他不是在刻意砍人,而是这些人在刻意追着他的刀。

匈奴人茹毛饮血,最是野蛮尚武,何人武艺高强,他们便认为是大英雄。此前虽也听说左谷蠡王刀法绝伦,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方才伊稚斜轻描淡写砍倒十五个匈奴悍将,全军上下有目共睹,惊骇之余,又不禁大为敬佩。

片刻之后,数个千骑长抢到伊稚斜身前,对地上躺着的人,喝道:“你们敢对大王出手,是想被千刀万剐吗?”这可不是见风使舵,而是伊稚斜的勇猛已经彻底折服了他们。

伊稚斜摆了摆手,这些人便即退下。伊稚斜道:“你们都是草原的勇士,本王宁愿你们战死沙场,也不愿你们死在我手中。来人!带下去治伤!”话音一落,其余将士把这些伤者抬了下去,包扎伤口。

伊稚斜环顾四下,高声说道:“你们谁还想回去,就可效仿他们挑战本王,只要打败了我,就不用西征。”久久无人敢于应答。

伊稚斜接言道:“本王也知你们并非是怯战。一来是想念草原故土;二来你们以为西征毫无益处,即便得了土地、粮草、黄金,也是王公贵族所有,与寻常将士无干。”

众将士心想:“这话说得不错,从来都是我们拼命在前,你们邀功在后,攻下再多的土地,又有什么用?”

伊稚斜顿了顿,续道:“你们想念草原,本王更想!我囚于月氏地牢近十年,无一日不想回归故土。可是西域不臣服,战事就不能平息,即便今日班师回到王庭,将来诸位还要踏上西征的路。”

军中几位将领默默点头,暗叹道:“唉!大单于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欲效仿老单于冒顿一统西北。西域三十六国不臣服,单于的心是不会静的。近来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对西边的战事也督促的越紧了。”

其他人也想:“说到底,西征也是大单于的命令,与左谷蠡王没有关系。看来大王也不愿如此,只不过是无奈而已。”

此一共情,倒让将士们的抵触心里减轻了不少。

伊雉斜又即朗声说道:“本王承诺,此后攻下一国,所获得黄金、良马、奴隶,尽数分予诸位。只盼诸位与我一心,尽快荡平西域,早日凯旋而归!”

众将士心头一震,此前打了胜仗,自然也有奖赏,可却没有哪个主帅这般慷慨。不少人齐声呼应,也有人将信将疑。

旁人不知,自那宁一死,伊雉斜已是万念俱灰,在世上再无眷恋,只盼早早寻回女儿,将她扶养成人。什么黄金、良马、奴隶于他而言毫无用处。

再者他如今已封王位,这些东西可谓唾手可得,倒不如分发下去,收买人心。

如此恩威并施,众将士即使再不情愿,也只得硬着头皮向西行军。

西征军欲到达大月氏,须得由伊犁河岸一直朝西南方而行,要穿越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的盆地,这里地势极为恶劣。盆地中间是一片大沙漠,边缘是砾石所形成的戈壁滩,此两地乃是荒寂不毛之地,寸草不生。

伊稚斜率领大军由戈壁滩行进,一路所见除了黄沙万里,就只有浮云烈日。行至四个月,终于才抵达大宛境内。

西域三十六国虽以“国”命名,实则只是依绿洲而建的城邦国家而已。大者有数十城邦,数十万人口;小者只数个城邦,人口数万。

大宛国位于葱岭以西,其都城为贵山城。其年正是大宛鼎盛之时,约有三十万人口,六万兵,自乌孙复国之后,在三十六国中可排在第二位。

因此当匈奴五万大军听在贵山城三十里外,大宛国众虽然有些震怒,却并没有太过惊慌。

此时,大宛王宫中,一位金发碧眼,鼻梁高挺,须髯浓密的中年人坐在王座上,正听手下的大臣禀告事宜。只见这位君王越听脸色越是难看,忽然将手中酒杯重重砸在桌面上,愤然喊道:“匈奴人简直是欺人太甚!”

下首的大臣哆哆嗦嗦地道:“王上,要黄金、要粮草这些还不算什么,那个匈奴左谷蠡王,张口就要我们奉上五万大宛良马!”

大宛王面色铁青,怒道:“什么?我大宛举国上下也只数万马匹,他匈奴人一来就要五万,不行!此事全无商量。你去告诉那个匈奴使臣,我们大宛绝不妥协,他们要打就打吧!”

下面臣子中走出一人,说道:“王上,匈奴人气焰正盛,四个月前已经将大月氏覆灭。我们大宛势微力薄,难道真的要为马匹、黄金、粮草,与这些野蛮人开战吗?”

此言一出,众臣子议论纷纷,有人附议,有人出言反驳。又有一人走出列来,禀告道:

“王上,此次匈奴只出动五万骑兵,而我大宛尚有六万将士,且匈奴人远征而来,我大宛兵以逸待劳,因此真打起来,有一定胜算!”大宛王听到此处,频频点头。

然而这人继续说道:“假设此次我们战胜了,那匈奴老上单于睚眦必报,若是举数十万大军来袭,我们如何抵抗?并非臣下危言耸听,而是此举的确太过危险了。臣闻月氏王的头颅已经被老上单于做成了酒杯!王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大宛王勃然大怒,叱道:“退下!退下!”众臣子驳斥道:“你怎敢将月氏王与我王相提并论?”

再有一人道:“王上,匈奴人气焰嚣张,我大宛不应轻易屈服。否则这些人得寸进尺,今日要五万良驹,明日又要十万,我们如何承担?”

这话说完,不少人纷纷点头。大宛王也道:“正是如此!”那人又道:“依臣下看,匈奴人并非不可战胜。探子来报,匈奴大军灭月氏之后,众将士军心涣散,厌战之情尤为严重。若非老上单于力排众议,极力西征,这左谷蠡王的军队也不会到我大宛境内。再者匈奴人欲讨伐我大宛,需越过天山、跨朔漠、经昆仑,路途险远,匈奴人即使再调援军,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赶至?其实匈奴人并不可怕,未战先怯才可怕!”

大宛王点头道:“深得我心!众卿家不必再议,吾主意已决,定要与那左谷蠡王一较高下!”大宛王下了旨意,臣子们便退了下去,几位主战的臣子甚至给匈奴的使臣狠狠骂了一顿。

第二日,贵山城城门大开,数万大宛将士列队走出。

匈奴大军枕戈达旦,天还没亮,就在贵山城外五里外列阵候战。

伊雉斜纵马行在队列之前,高声喊道“此为西征第一战,只准胜不准败!”他久困在地牢之中,不善言辞,只说几句简单的言语,并不能激励战士们的雄心壮志。不少将士心中暗叹:“这才是第一场战斗,也不知何年何月西征之旅才能结束。”将士们想到今后那无尽的拼杀,气势反而弱了不少。

两军阵前对峙,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宛将领骑马走到中间,高声斥责道:“我大宛国,卑处一隅,从来与世无争。我大宛国王心系太平,从未得罪匈奴国。左谷蠡王何以兴此不义之师,讨伐我等?”

这一番质问令伊稚斜哑口无言。且那将领刚说完话,大宛军鼓声震天,盖过了一切嘈杂声响,似有意不让匈奴人对答。

大宛将领一挥手,鼓声息止,随即他又道:“匈奴人强取豪夺、敲诈勒索,与强盗无异,我大宛国小兵微,却也不是任人宰割的……”

伊稚斜心下冷笑:“自古以来帝王兴兵,有哪个不是因一己私欲?”只听那人话说一半,他便高声喊道:“擂鼓鸣号!”一时间鼓角齐鸣,把大宛将领的话完全淹没在噪声之中。

伊稚斜又喊道:“射箭!”话音一落,上千名弓箭手弯弓搭箭,漫天的箭雨铺天盖地而去。

另一头,大宛军也不甘示弱,调来弓箭手与之对射。

一会儿时间,两军各有伤亡,但两相距离甚远,都不严重。伊稚斜眼神扫过,见弓箭手箭囊中还有半数,便挥手发号施令道:“弓箭手停射,盾牌手上前,中军后撤百步,左右翼向南北延展!”传令官传下指令,随即匈奴大军便在盾牌手的掩护下缓缓后撤。

大宛军将领见状大喜,高声喊道:“匈奴人没弓箭了!众将士听令,随我上前掩杀,弓箭手在前,骑兵在中,刀斧手在后。”随之号角声乍响,大宛军上前追击。同时,密集的箭雨不断向匈奴人射去。

伊稚斜暗暗窃喜:“想不到大宛主将原来是个草包,如此轻易就中了诱敌之计,哈哈哈!这颗首级我要了!”他想到得意之处,不禁露出一脸邪狞的笑容。

不一会儿时间,大宛人的箭矢也渐渐用尽,大宛将领急忙调整阵型,高呼道:“骑兵向前,弓箭手后撤,刀斧手居中!”伴随震天的鼓声,数千骑兵就赶在了大宛军的前面。这些人所骑尽是大宛良驹,奔袭奇速,冲锋之时更卷起滚滚沙尘。

伊稚斜一见时机已到,登时也高声喊道:“弓箭手!给本王放箭!”

先前他下令全军后撤,早让将士们都憋了一肚子火气。这时又传下放箭的号令,弓箭手终于能将这口气发泄出来。霎时间万箭齐发,那些冲锋而来大宛骑兵如同一个个肉靶子,一排排中箭倒地。只见战场上烟尘四起,尖锐的马嘶与痛苦的哀嚎声此起彼伏。

大宛将领慌然失措,大叫道:“不好!敌人有诈,快后退!”随他一声令下,骑兵掉头向后奔去,正与后方来不及躲闪的刀斧手撞在一起,一时间人仰马翻、尘土飞扬,狼狈至极。

伊稚斜喊道:“众将听令,中军随本王向前冲杀,左右翼由南北两面包抄!”他高举战刀,待鼓声擂动三次,便纵马向前奔去。

以往作战,全是主将在后督战,将士在前拼杀。眼前这般主将率先冲锋,将士在后跟随,却是闻所未闻。匈奴众将见本部大王如此英勇,不禁热血上涌、心潮澎湃,一个个打起十分精神,上前迎敌。

另一面,大宛军早已慌了阵脚,那主帅优柔寡断,是退是战,竟尔一时间没了主意。总觉打又打不过,可退兵又十分不甘心。须知两军交战,局势瞬息万变,战机也是稍纵即逝。在他犹豫之时,匈奴大军已然冲杀上来。

两军碰撞在一起,没过多久就成了单方面的屠杀。匈奴战士斗志昂扬、战意正盛,而大宛军鼓衰气竭,争相向后而逃。

伊稚斜魔心又起,心中烦躁异常,只听到有一个声音不断劝说道:“杀!杀!杀!杀了所有人。那宁都已死去,凭什么这些人可以活着?世上之人出生既定死亡,世人皆该死!死亡才是永恒!”

他孤身冲入敌军当中,势如疯虎,所向披靡。眨眼之间,许多人都倒在他血刀之下。

砍杀数十人之后,伊稚斜渐感兵刃有些钝,低头一瞧,原来这把寻常战刀已经卷刃了。他对准前面一人,掷出手中战刀。只听噗嗤一声,那人胸口中刀落马断气。同时,他身子微微一侧,避过身后刺来的长枪,转身握住枪头,将身后那人扯下马来。手腕一翻,一记横扫千军,又将前方一骑兵打的脑浆迸裂。这几下兔起鹘落,顷刻之间又收下三条人命,真可谓杀人如藨。大宛将士已经被吓破了胆,再无人敢于向他靠近。

伊稚斜手舞长枪,左挑右刺,以分风劈流之势,冲进大宛中军当中。他目如电掣,一眼便扫见先前那发号施令的将军,当即催马向前。大宛军如波开浪裂,任由伊稚斜横冲直撞。

当此之时,那大宛将领再无战意,只得指挥兵将们退军。伊稚斜胯下宝马奔袭如风,几个纵跃已经靠近那人。

有人喊道:“将军,匈奴人冲过来了。” 大宛将领回身一瞧,见身后可不就是匈奴左谷蠡王。他大喝一声,道:“贼匈奴,给我死来!”调转马头,提战刀冲锋猛斫。伊稚斜狞笑一声,长枪横扫,两兵刃碰撞之时,大宛将领战刀脱手而出。伊稚斜枪头一转,噗呲将此人胸口搠了一个窟窿。随即,伊稚斜夺过一把钢刀,将大宛将领的人头斩下,挂在自己马后。

大宛军其他将领见主帅惨死,更加顾不得指挥军队,只一味向王都回撤。可怜将士们群龙无首,只得四散而逃,有的被匈奴人杀死,有的死于马蹄践踏。贵山城外,杀声震天,又悲声如潮。

在远处的城池上,大宛王直看的心惊胆战。眼见敌军将士人如虎、马如龙,各个凶悍异常。冲在最前面的匈奴骑兵,马后都挂了好多人头。而自己的军队被杀的丢盔卸甲,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将士们仓皇逃窜、辙乱旗靡。

大宛王一晃之间,仿佛见到匈奴人破城而入,屠杀王系,奴役贵族,更是砍下了自己的人头。他胸口一闷,向后栽倒。身旁大臣连忙将他扶住,劝道:“王上,我们快收兵吧,您瞧大将军都已经战死了。”

大宛王挣扎站起,一只手颤巍巍扶在城墙上,凝神一看,只见大将军的首级正挂在一匹黑骑骏马之后。再瞧骑马之人,身长八尺,束发披肩,只一个背影就凛然生威,独立于乱军当中,有万夫不当之勇。

伊稚斜蓦然回首,与那大宛王打了一个照面。大宛王只觉对方的目光如同两柄利剑,直刺自己的心房。他大惊之下,急忙问道:“那人是谁?”身旁有人禀告道:“王上,那就是匈奴人的左谷蠡王伊稚斜,据说此人是匈奴单于的次子!”

大宛王长长吁出一口气,道:“快快鸣金收兵,这仗不能再打了。”

《荀子·议兵》中写道,“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贵山城中锣声响起,大宛军更如潮水一般,向城中退去。

伊稚斜见胜负已定,也不再追赶,只领着兵将在贵山城外五里处安营扎寨。

次日,大宛递上降书,承认匈奴撑犁孤涂单于为天下共主,又奉上粮草数十车,大宛马万匹,黄金万斤,绢帛万匹。

伊稚斜将黄金、绢帛尽数分于手下将士,将大宛良驹赐给匈奴骑兵,以此来笼络人心。仅此一役,他在军中的声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手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无不对他心悦诚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