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天龙秘史 > 210.武燕王(一)

天龙秘史 210.武燕王(一)

作者:薛定谔的熊儿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灵州城内,宋军打了大胜仗,将士们欢呼雀跃,只盼早日班师回朝。遥远的汴梁城,却是另一番景象。皇城内一片素白,红墙碧瓦裹着白绸,金顶玉砌绕着白幔。朝臣们身袭素缟,一日三临。临者,即为哭吊死者。

半月之前,宋神宗赵顼崩于后宫中。依宋朝皇帝丧葬礼仪,当由新君柩前继位,主持丧礼。可赵顼龙御归天实在仓促,既无遗诏,身前也没有立嗣。以至于皇帝死后,宫内乱做一团。最后只好由太皇高太后出面,率领群臣办丧。

宋时服丧以日待月,因此皇帝死后的第十二日,便是小祥。其日仪鸾司设素帷于几筵东侧,所司已备祭馔。百官就位立班,人人泪眼惺忪,痛哭流涕。皇子们立在几筵之前,哭哭啼啼。太常卿俛奏请皇子、诸臣行祭拜之礼。

礼仪毕,几位大臣径直入了慈明殿,面见太皇太后,商议新君登基之事。这些时日,宫中大小事宜都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高氏悲伤之余,也忙的焦头烂额。

历史上,神宗赵顼病逝于元丰八年,元丰七年时已是卧病于榻。那时就有口谕立六子赵煦为储。

可是这一时空中,因果大乱,赵顼不仅活过了元丰八年,驾崩前全无一点病兆,生前也无立储之诏。他一生共育十四子,其中八个儿子早夭,现只有六子赵煦、九子赵佖、十一子赵佶、十二子赵俣、十三子赵似、十四子赵偲。几位大臣商议,皆以为应该立嫡立长,六个皇子都不是嫡出,其中赵煦年纪最长,当为新君人选。高氏也有此念。

慈明殿内,诸臣各抒己见,一会儿过了半个时辰。这些朝臣表面悲伤,心中却暗自欢喜,均想到幼帝登基,太皇太后又是女流,今后定会

这时,枢密院、三司群臣觐见,竟然上奏一道惊天的消息。河北路、河东路二十万边军举燕王旗号谋反南下,势如破竹,十日间连破八城,行动之快只比宋军军报慢上一日,现已攻破大名府,直逼汴梁。群臣大惊,又想这事蹊跷,燕王身在京中,哪有造反的本事?高氏立时下令抓捕燕王,可当宿卫军赶至,却发觉燕王赵无忧早已不见了踪影。

朝廷的军队有大半出征西夏,汴京只剩几万守军,周围府城也无军可调。两日间,燕王攻下皇城,宋廷皇室尽数被俘。

……

西夏境内,这些时日,玄空住在灵州行宫,一直守着西夏小皇帝与梁太后。薄扬劝他趁早离开,他也想走,可总是放心不下,如此一犹豫,又在灵州耽搁数日。这期间,果然有西夏高手妄图解救夏帝,其中竟包括上师巴仁喀,一番酣战以后,这些人都被玄空出手擒住。

这日薄扬刚哄着小皇帝午睡,起身望向窗外,见玄空愁眉苦脸,绕着院子踱来踱去。她心中有气,站起身推门而出,说道:“哥,你在这转什么圈圈?让你走,你又不听,待在这里,又整日坐立不安的。”

玄空长叹一声,发起牢骚来,说道:“你哪里知道?现在这事复杂的很!西夏亡了!你知道吗?西夏国本不该亡的!”又改口道:“不是不该亡,是亡的时候不对!”

薄扬听的糊里糊涂,道:“你胡说什么呢?亡不亡的?”她越想越气,接着说道:“我不管夏国,只是先前你答应我,宋军退兵,就跟我走。现在宋军都打了胜仗,你怎么食言?”

玄空又是喟然长叹,说道:“妹子,这件事太重要了,若是处理不好,我这一辈子也不能心安。那刘大帅找我商量多少次,要将小皇帝押解进京,我都没肯。我俩现在还不能走,再容我几日行不?”薄扬见他固执的很,也不再劝,哼了一声,转身入屋。

过了一会儿,慧竹推门而入,躬身禀告道:“师父,刘大帅前来求见。”玄空一想便知,刘昌祚又来商讨处置夏帝、夏后,心中甚是不耐烦,但又推辞不得。他低着头,转了两圈,道:“让他进来吧!”

慧竹前脚出门,刘昌祚后脚进来,冲着玄空一拱手,说道:“下官见过大国师!”玄空假装糊涂,说道:“咦?大帅整顿军务、安抚民众,日理万机,怎么有空总到我这里?灵州城仅战俘就十余万人,想把这些人都安顿好了,着实不易。”

刘昌祚道:“禀国师,按我朝惯例,每战所获俘虏,当押解进京,献于陛下。此为献俘礼。然我大军此战大胜,仅灵州一地就俘虏了十余万敌军。人数之众远超前例,想把这些人都迁入京内,须耗费大量人力与粮草。下官不敢擅做主张,仅把一部分西夏皇室亲贵押解入京,其余战俘遵陛下诏令处置。”

玄空微微点头,道:“大帅处置得当的很!”刘昌祚略一停顿,说道:“下官此来,还是为了夏帝与太后。”又道:“国师,如今西夏国灭,余党尽除,兴州、灵州等重地皆有我军镇守,局势稳定,今日西面又传捷报,甘州、肃州、凉州、瓜州等地降顺,下官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应当把西夏皇帝与太后押入汴京。”

玄空轻叹一声,仓促间想不出如何推搪,能说的理由几乎用尽了。刘昌祚见他沉吟许久,始终不吭声,忽然躬身一拜,言道:“国师于下官有救命之恩,下官这条命是您赐的,有些话不得不说给您听。这战一打完,夏帝、梁后就成了烫手的山芋,万万不能留在手中,否则必遭朝廷猜忌。下官知国师乃旷世奇人,非凡夫俗子可及,亲自看守夏帝、梁后,应是另有深意,可旁人未必明白。世人常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会以为国师擒住夏帝、梁后,居为奇货,不肯交给朝廷,自是另有图谋。纵然国师深得陛下信任,可也架不住那些眼红之人在其中挑拨离间。”

刘昌祚一席肺腑之言,说的十分中肯。玄空心想:“此人能说出这一番话,也算是对我推心置腹。其中道理我也明白,可小皇帝一旦送入汴京,西夏国也就彻彻底底地完了。这世间因果错乱,谁能想到今后又会发生什么荒唐的事?”他总期盼这事情能转折,仍不想轻易交出小皇帝,当下面朝东南,目视天际,假意掐指捏算,脸上露出一副狐疑之色,口中更是念念有词。刘昌祚一瞧,不敢打扰,只好静静守在一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