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扶刀行 > 第一卷 江湖气运百年流 第三章 打人对不对

武将打天下,文臣治盛世,此乃亘古不变的道理。欲要成就太平盛世,国家强盛,必然要文武并济。

君王治国,先武后文,文以礼为首,礼以孝为先。南唐立国不足百年,便能与昌盛了六百年的北梁分庭抗衡,靠的便是这份文武治世的雄韬伟略。

南唐律法森严,治文帝初登大宝时,曾新添一法:凡南唐城府,不论城、镇皆设祭庙,告慰先人。

先人功德不敢忘,南唐之孝,不仅是对在世之人,更是对离世先人。

孟家村偏远落后,却也循规守矩,遵从南唐之法。村中立有祖祠一座,其中不仅摆放着祖先铜像,还摆放着孟家村的先人灵位。而掌管孟家祖祠的便是孟家村的村长。

孟家村的村长是一位年近古稀的小老头,身材虽然有些瘦弱,但在孟家村这一亩三分地上,却有着十足的威严。

老村长年富力强时也曾是武人出身,混迹过江湖,只是天赋有限,在了解到江湖的凶险后便早早退了下来,返乡回村,一待便是几十年。

江湖中似老村长这般的“过水客”举不胜数,此等人群大多是天赋有限的平庸之辈,入江湖前怀着一颗憧憬的心,不知江湖深浅,等到真正踏足,才知江湖之难,并非人人可入。

好在这些人很快便有自知之明,幡然醒悟后急流勇退,虽未善始却至少落了一个善终的结局,相比那些天分极高最后却惨死于江湖中的可悲人士,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老村长当年混迹江湖时遇到不少趣事,年轻时碍于面皮总是闭口不谈,等到年老话多后终是忍耐不住。如今老村长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拉上一群孩子,畅谈他当年闯荡江湖时遇到的奇人炙事。

孩子们爱戴,大人们敬畏,不只是因他能讲出一段好故事,更多是因老村长待人谦和。自当初退隐江湖,老村长便已大彻大悟,不图名利,待人接物极有耐心,唯有在面对他那个桀骜顽劣的孙儿时,才会展现出极为严厉的一面。

孟家村靠水吃水,家家户户都以打渔为生,但是江河无情,每年因风浪沉灭在河水中的船只少说也有两三条。孟溪的父母便是在生下孟溪那一年遇到风浪,葬身海底。

孟溪和老村长自幼相依为命,对自己的爷爷更是敬畏有佳,最怕的便是惹这位老人生气。

此时,孟溪正一脸愧疚的站在房间里,面对大发雷霆的老人,噤若寒蝉。

“我问你,你知不知错?”老人似是气坏了,捂着胸口摇摇晃晃地坐在凳子上。

孟溪怕老人气坏身体,纵是不认为自己有错,也连忙低头认错,态度诚恳道:“爷爷,我知错了。”

“你,错在何处?”听到自家孙儿态度诚恳,老人心情好了许多。

回家之前便已猜到这个结果的孟溪无奈苦笑,“孙儿不应该殴打孟离。”

“为什么不能打?”老人再问。

孟溪噘着嘴道:“因为打人是不对的。”

“放屁!”

轰隆一声震响,再看老人已是拍案而起,一手指着孟溪,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痛心模样。

毫无防备的孟溪,险些被这一声巨响吓趴在地,惶恐道:“爷爷您怎么了,我这也没说错啊,您不就是因为我打了孟离才生气的吗?”

想不通自己哪里说错的孟溪委屈至极。

老人冷哼一声,“你认为打人不对是吗?那你听说过哪个江湖高手打了人,事后还要给人家赔礼道歉的?”

孟溪被老人的问题给问蒙了,木讷地摇摇头,“没听过。”似乎是意识到什么的孟溪眼前一亮,惊喜道:“难不成是我打轻了?”

老村长抬起拐杖,一杖打在孟溪屁股上,摇头叹息道:“愚不可及啊!”

摸了摸并不算太疼的屁股,心知爷爷气已消了大半的孟溪嬉皮笑脸道:“这不是有爷爷在吗,还请爷爷指点迷津!”

老人再叹道:“江湖纷争,或是对事,或是对人,可大也可小。若把咱们孟家村比喻成一座小江湖,你和孟离的恩怨便是江湖纷争,打了人,我不能说你是对是错,但你总要明白你为何要打人家。”

“还不是因为孟离他不孝!”孟溪不假思索道。

“不孝?”老村长笑了,“你什么时候看他不孝了?村头小孟家的渔网破了,他抢着帮忙补,你小张阿姨家的篱笆散了,也是他帮忙插的,去年村后面的耕地长了荒草,拔的那些草就不说了,事后还跟着大人们把地翻了一遍。我倒是要问问你,他补网的时候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在哪?插篱笆的时候,你们又在哪?我要是没记错,开荒时候,装成闹肚子的那个好像就是你吧!”

小心思被戳破,极好面子的孟溪顿时涨红了脸,扯着嗓子道:“但他对孟叔不敬,仅这一点就不可饶恕。”

“我知道你对孟难归的崇敬之情,但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你有没有想过,孟离这么孝顺的孩子,为什么连自己的生父都不愿祭拜?”

孟溪冷哼道:“也许只是因为他善于伪装。”

老村长像是听了一个笑话,哈哈一笑道:“孟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能有我看得清楚?你爷爷我一天天增长的不光只有年龄,还有眼力。”

“爷爷是要我去道歉吗?”孟溪心有不甘。他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听不懂那些大道理,对一个人的好恶全凭自己的感官,他若认定了一个人不好,那便会一直认为不好,别人怎么劝都不管用。

“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我管不着。”老人摆了摆手,无所谓道:“你总该是要长大的,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应该由你自己决定。”

不知为何,一直渴望无人管束的孟溪,听到这句话后,心里忽然变得失落起来。

见孟溪有些失神,老人伸手在桌子上拍了拍,指着桌子对面的凳子道:“坐过来吧,接下来我要和你说些正事。”

孟溪神情肃穆,毕恭毕敬地坐在老人对面,他知道今天这一场对话,极有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

“是那边派人了吗?”

老人点头道:“没错,申报了足足五年,上边终于回应了。明天,靠水镇那边的武馆会派一名六锻武者过来,不仅做你们的习武教头,还会在你们这些孩子中挑亲传弟子,你可一定要努力呀!”

孟溪猛然站起,激动道:“是!孙儿一定不负所托。”

习武,对南唐所有人而言,都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许多人视其为一生的转折,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传武日的到来。

所谓传武日,便是广传武学之日,是南唐推行武学的手段之一,没有任何条件,各个村落只要有适武的少年,便可向朝廷申请,批准之后自会有所安排。

孟家村不比寻常村庄,位置过于偏僻,不仅处于边缘地区,而且背靠江流,北边更是一片连绵山脉,周围的城镇也就只有一个靠水镇。何况就连靠水镇也没有几个武者。

这个地区似乎已与江湖隔绝,每天过的也都是平凡的日子。靠水镇唯一的武事机构,除了镇中的府衙,便只有一个被朝廷登记在案的武馆。

武馆中有武者数人,主要负责靠水镇周边十余个村庄的授武工作,孟家村的传武日申请了足足五年方才批准下来,倒也不奇怪。

孟家村上下一心,村里的事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尤其是事关村庄的大事,一般都会传得很快。

不出半日,传武日申请成功的消息便已在村中传的沸沸扬扬,而首先得知这一消息的便是孟溪最亲近的好友,孟侯。

孟溪和老村长谈话时,孟侯正在门外,老村长的脾气他是知道的,难免会为孟溪感到担忧。

孟溪从屋里出来时,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自十二年前,北梁、南唐两国停战,双方便大力发展武学,将南北江湖作为庙堂之外的第二个战场。

十二年的传武教化,使得学武成为每个南唐儿郎的梦想,孟侯得知明日便有武者前来,心中自是无法平静。

“我们都能学武吗?”

“那是自然。”孟溪拉着孟侯的手,道:“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正是适合学武的最佳时期,而且,前来武者大人还会在我们之中挑选一人,作为亲传弟子,你我可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啊!”

孟溪本以为,听到这个消息的孟侯会和他之前一样,激动地跳起来。未曾想,听到消息的孟侯,却是露出沉吟之色,问道:“孟离也能学吗?”

“你管他作甚!”孟溪神色一变,眉宇间夹杂着一丝怒气。

孟侯叹道:“他毕竟是难归叔的儿子,难归叔对你我有恩,我们不能太过分。”

孟溪眉头一皱,倒是没了反对的理由,练武毕竟是一生的大事,他们的矛盾与之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可要让他就这样放过孟离,他又有些不甘心。

必须要给孟离一个教训!

回想起爷爷之前跟他说的那些话,孟溪忽然有了主意,笑道:“他虽不是我们孟家村的血脉,可毕竟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你去告诉他吧,让他明天也过来。”

孟侯并不知道,自己这位好友已是动了小心思,还以为后者是要与孟离重修于好,顿时喜出望外。

“那好,我这就去告诉孟离。”

他兴高采烈地喊了一声,喊罢,便向后山跑去。临走之时,全然没有注意到孟溪脸上的冷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