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这个明朝很危险 > 二十五章 南北方之争

这个明朝很危险 二十五章 南北方之争

作者:天地八音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0: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葛老三见没人追究自己趁机走了,落在最后的刘阿福夫妇,对视一眼后,男人连忙殷勤的招呼起来,鲍三娘则一声不吭的进了厨房。

两个伙计过来牵马的牵马,拉车的拉车,很快就安顿后,收拾了两张桌子。

“都坐下吧,这里是酒肆,又不是家里,别讲究那些,站着打扰人家做买卖。”

陈夏摆手叫大家坐下,不一会儿酒食上来,也就是寻常的卤肉和一些面食,酒倒是不错,应该是窖藏过的。

“掌柜的,有羊杂汤吗?来点热乎的暖暖身子。”

五月初的河南还不算暖和,春天虽然过了,可黄河两岸附近,还是残冰刚刚消融没多久。

洛阳虽不靠黄河,但也只隔了一重山,他今天骚包的用这四面漏风的马车,自己没事,可王月显然着凉了。

见他要羊杂汤,王月还诧异的望他一眼,秦姿仪更是不解道:“少爷何时吃过那东西了?”

夭夭也不解,好奇的拉拉他的袖子说:“少爷,羊杂汤是下人们吃的,要那干嘛呀?”

在场的除了他,恐怕也就夭夭没吃过,这小丫头跟他时太小,小时候的苦难就算记住了,也不知道羊杂汤是什么。

她是绍兴人,江浙一带可没吃这些的习惯,就连羊肉人们都觉得骚。

自从跟了他,其实过的是小姐的生活,说是他侍女,可那时候她才五岁,如何会侍候人,还不是当妹妹养着。

陈夏吃什么她吃什么,萧玉知道他养尊处优,怕他不习惯女真人的饮食习惯,也是按照汉人贵族来给他安排的。

看到夭夭好奇,陈夏习惯性的捏捏她的脸笑道:“小丫头,没见你月儿姐姐脸都冻青了,那东西暖身子,加点胡椒能驱寒。”

“呀!少爷不说我还不知道,月儿姐姐很冷吗?我帮你捂捂手。”

别看夭夭不爽王月占了自己的地盘,可善良的她还是很热心的。

陈夏才不管她们互动,看向秦姿仪。

一拍折扇,点向她鼻尖:“傻女人看我干嘛,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呀,本少爷学富五车,不用吃过难道就不能知道。”

不一会儿,伙计送上羊杂汤,陈夏还真是第一次吃这东西,充满了好奇心。

别以为他是穿越者就吃过,两辈子他都是福建人,去哪里吃这东西,网络上倒是广告满天飞,可福建人根本没兴趣。

扁食、拌面、米线糊才是福建人的早餐,老一辈的就吃稀饭配酸菜,再有就是肉包子,馒头都是甜的,还要发酵成蜂窝状,不然就没人吃。

“膻味太大了,老板哦不,那个掌柜的,你没放生姜啊。”

一口羊杂汤入口,陈夏就开始大呼小叫,还叫出老板来,把大家弄的一愣一愣的。

刘阿福赶忙跑过来,又是作揖又是打拱,解释了半天有放生姜。

另一桌的黄得功几个暗笑不已,羊肉就这味,自家这个少爷太娇惯了,吃不惯罢了。

好在陈夏好脾气,也没骂掌柜的,唠叨了几句不好吃后就撂下调羹。

王月其实也吃不惯,但还是吃了一小碗,果然暖和了许多,看向他的目光越发的柔和。

陈夏这会儿百无聊赖的看着骆冰,这女人是典型的北方人,吃的那叫一个欢快,还拿白眼悄悄的给他。

“真有这么好吃?我怎么没觉的。”

不甘心的他再喝一口汤,还是难以下咽,只好抱过夭夭坐腿上,说起悄悄话。

这原本就是小插曲,自己人说说笑笑的事罢了,可偏偏店里还有几桌客人,有人看不惯他这傲娇。

一位士子开口对同伴说道:“南人实在是可笑,有一次……”

他开始讲故事,讲一个南方人如何在北方丑态百出的故事,话里话外都是嘲讽的语气。

要是平时其实也没什么,南北差异、互相说对方的生活习惯是笑话其实很正常。

可此时说这个,明显就是嘲讽陈夏。

陈夏一行讲的是官话,他跟夭夭和王月的口音,很明显的是南方人,特别是陈夏,福建人的口音是很难改的。

被对方这一说,他脸色顿时不好了。

明朝南北对立其实很严重,连科举都分南北榜,最让南方人不爽。

明明大家考试应该是公平的,可北方人的考卷要比南方人容易很多,名额就那么多,谁心里会舒服。

大家读同样的书,你北方人考不过南方人,就闹事说考官舞弊,这也太不要脸了。

可朱元璋不讲理,强行分南北榜,这一直让南方人觉的被针对,诟病老朱家是南方人的叛徒。

也正是南北榜之分,让大明朝陷入党争,觉的不公平的南方人,率先开始抱团,以乡党为核心,排斥其他人。

党争最终成为大明的掘墓人,朱元璋此举应该是埋下最大的隐患。

陈夏从小在福建长大,自然也有这心理,理智上他知道乡党抱团是隐患,可感情上很难做到。

偏偏此人又拿南人当笑话说,他哪里忍得住,脸黑的盯着对方,鼻孔都在喷火了。

“南人是很可笑,自打北宋年间,女真南下,北方各地望风投降,南方人真傻,拼死抵抗才会被蒙古人定为最低等的南人,可就是这样,读书人还是比北方人多,唉!可叹孔圣人是北方人啊,要是他老人家知道,自己的后代连读书都不如,不知道会不会抽死那些数典忘宗的后人。”

陈夏这会儿也不管这话有没有分裂南北的意思,反正先爽一下再说。

对方几个人脸都绿了,有人拍案而起,大声斥责道:“呔!读书人多有屁用,我们有张横渠、伊川、明道二先生……”

“嗤!我们有朱夫子。”

“朱熹学的还不是我们洛学……”

“朱夫子是福建人。”

双方唇枪舌剑,陈夏不管对方说什么,就一句我们有朱夫子,朱夫子是福建人,把对方噎的差点吐血。

现在的大明朝,虽然阳明心学已经遍地开花,可主流还是程朱理学,朱熹的确是这时代无法翻越的大山。

士子们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地位,因为考试用的还是他的学说。

除非你放弃科举,否则就不得不读四书集注。

而朱熹的户籍就是福建的,就算你追本索源,硬要说他祖籍是安徽的,可他就是在福建出生长大的。

何况此时并没有安徽这个省,安庆、徽州还是属于南直隶的,同样是南方人。

整个安徽只有淮河以北的少部分地域,才是属于北方。

争不赢的那桌人气急了,当场提出比文,应该是看到陈夏一身锦绣服侍,不像是读书人吧。

陈夏呵呵一笑道:“比文可以,但总不能在这比八股文章吧,难不成还要请个大儒来评判试卷不成。”

对方一个文士摇头晃脑道:“非也非也,既然比的是文采,那自然是诗词歌赋,我们也不欺负你,随便你任选一样就是。”

“这样啊,那我想想。”

陈夏假模假样的摇着折扇,好半天了,看到对方都等急了才一拍折扇道:“那我做首词,各位若是能写出比我好的,本少爷绝不耍赖,承认你们北方人比我们南方人聪明,反之亦然,你们看可否?”

那桌人一共四个,互相看一眼后,同时点头回答:“我们赌了,请赐教!”

陈夏大手一挥道:“痛快!是个带把的,夭夭磨墨、月儿铺纸。”

王月“……”

夭夭担忧的头头拉他一下,大眼睛眨巴着,想让他别逞能。

他笑呵呵的揉揉她的脑袋:“小丫头快点,别让人家等急了。”

夭夭急了,抓住他的袖子道:“少爷别闹,你何时写过诗词了,宋院长每次都要打你手心才读书的,林教喻都说你朽木不可雕。”

众人一听哄堂大笑,这是揭老底了,气的陈夏拿折扇敲她脑袋,可还舍不得敲重了。

夭夭太知道他的老底了,三年学院都是她跟熊大陪着度过的,讲道理他的确经常翘课。

刚开始还很有兴趣的,可这时代读书跟后世读书不同,后世的老师讲课会解释的清清楚楚,可这时代老师就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反正就是让你背诵,背的滚瓜烂熟,连注释都要背熟,至于其中的内涵,你自己去理解。

老师说了,每个人的见解不同,老师也一样,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只有自己理解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学问。

解释多了会混淆学生的思维,那样的读书只能教出一个个模子般的读书匠,无法读出大儒来。

因此自己理解才是最好的教学,就算一百年才出一个大儒,那也比教出百万教条的读书匠强。

他觉的好有道理,也明白自己无法达到要求,因为上辈子的学的已经根深蒂固了,再也没了自己的东西。

但现在比文他才不怕,自己不会难道不会抄袭吗,抄袭虽然可耻,可原作者要是不存在,那就不可耻了。

这世界没了满清,自然没了纳兰性德,他爹都不知道在哪,自己抄袭他的一点不可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