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这个明朝很危险 > 一百零三章 陈夏的筹划

这个明朝很危险 一百零三章 陈夏的筹划

作者:天地八音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0: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师尊是好人。”

过年回家的夏完惇,在对来访的大舅哥钱熙、钱墨时,骄傲的大声说道。

很小就订亲的夏完惇,跟两个大舅哥感情很好,钱熙其实大他好几岁,就比陈夏小一岁。

钱墨大他两岁,可他偏偏跟钱熙最聊得来。

岳父钱彦林是嘉善著名的才子,为人正直高洁,家教极好,历史上跟夏完惇一起就义,抗清而死。

看到喜爱的女婿如此推崇自己师尊,迟疑的说道:“横山伯善举老夫也钦佩他,可听说他跟阉党交好,有些不美啊。”

夏完惇一听急了,红着脸回答说:“岳父大人只知其一,师尊说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阉党虽让人不齿,可利用好了,未尝不是一把利刃,不能因噎废食。”

夏允彝瞪眼叱喝道:“放肆!怎么跟你岳父说话的。”

夏完惇脖子一缩,小嘴撅起来轻声说:“父亲还骂我,自己跟师尊还是好友呢。”

夏允彝再瞪他一眼,回头对钱彦林笑道:“让德群兄见笑了,这孩子被致远一家宠溺的,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钱彦林笑着摆手道:“彝仲兄客气了,不过说到横山伯,为兄很好奇,他的身份实在让人意外,偏偏你和卧子他们跟他交情极好,不知是何缘故。”

夏允彝笑道:“德群兄不熟悉致远,有此想法是正常的,君子不重则不威,若从这点来看,致远算不得君子,可偏偏其行事却有君子之风,磊落大度,不平则鸣,常常于嬉笑怒骂间针砭时务,极有见地。”

夏完惇听父亲称赞自己师傅,顿时满脸的骄傲,让人看了又好笑又好奇。

另一边,横山伯爵府里,陈夏奋笔疾书,接连写了十来封信,其中一封的收信人,正是徐光启。

正月十五元宵节,收到他的信件,徐光启沉思了良久后,站起来叫人:“准备马车进宫。”

管家吃惊的迟疑道:“老爷,还没开朝呢,这年还没过完就进宫,是否不妥啊?”

“不!此事必须面圣,迟了不好。”

朱由校接到报告,说徐光启求见,楞了一下自语说:“老阁老这是怎么了,他可是很久没出门了呀?”

被小太监搀扶着进来的徐光启,颤巍巍还没跪下,就被朱由校亲自搀住道:“徐卿还是免礼,何事需要卿亲自进宫,叫个人递个消息就是。”

徐光启被扶着坐下,拱手肃穆道:“臣收到横山伯的一封信,心急如焚,若是信中所言皆为真,那天下将无饿殍。”

“什么!”

朱由校惊愕的看着他,满眼的不可置信。

这几年天灾频繁,没了外患的大明,还是过得极为艰难,因为内患其实比外患更可怕。

任何一个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权的崩塌,主要原因都是内患引起的,外患只是推波助澜罢了。

就拿被后人称为最弱的两宋来说,北宋末年,若是没有方腊造反,宋军就不会以疲惫之师北征。

不是疲惫之师,辽国的残败军队要战胜宋军很难,无法战胜宋军,女真人看不出宋军的虚弱,也就不会生出南侵的念头。

要知道当时的女真,刚开始完全没有这念头,完颜阿骨打又是个亲近汉人文化的首领,曾经两次阻止想要南侵的金国贵族。

也是他死后,金国才开始南侵,还是因为之前宋军败给、惨败给他们的辽国残军,让他们知道北宋虚弱不堪。

而南宋更惨,从建立那天起,就不断的有人造反,一直到南宋灭亡,造反才停止。

整个南北宋,是历史上造反最多的朝代,一共有四百多次,这让两宋疲于奔命,都是在征伐内患的过程中。

欧洲同样也是,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都是在诸侯内乱中,被外敌找到机会灭亡的。

“横山伯说他做过实验,可以让金薯高产到亩产百担,还有,他说佛郎机国有两种食物,一名马铃薯,一名玉米,都是高产的农作物,他已经让人去南洋寻找了。”

徐光启说着,从怀里取出信件,朱由校接过去认真看起来,一边看着,一边激动的浑身都在微微抖着。

亩产百担是什么概念,大明的小麦和水稻,亩产能达到五六担已经是丰年了,百担的结果,就是天下无饿殍。

一样多的耕地,养活后世十分之一的人,这在后世是轻而易举的事,可在这时代,大部分的人都是半饥半饱状态。

一日两餐这是这时代通行的,连皇帝都不例外。

所谓金薯,正是这时代对红薯的称呼,万历晚期被福建商人偷偷带回来,最开始只在福建部分地区栽种。

被徐光启推广到全国,可因为产量不佳,加上农民意识保守,许多地方的人不愿种植,并没有成为解决食物的关键。

现在陈夏说亩产能达到百担,那就不一样了,只要能确定,朝廷就是强制,也要让人全面种植。

看完信的朱由校,吸了一下鼻子道:“阿夏真是朕的福星,徐卿觉的金薯那事可信吗?”

一边称赞陈夏,朱由校另一边还是谨慎的问徐光启,这位老尚书是个农学专家,这一点他知道。

徐光启拱手道:“臣觉的可信,农作物二次栽种确实有先例,臣当时没想到这样做,横山伯既然说他实验过,臣认为他不会说谎,邀功的事对他来说不需要,他的圣眷本来就少有人比的上,何须自断其路。”

徐光启可不会拐弯抹角,直接说朱由校宠信陈夏,把朱由校说的不好意思,可也正是这话是大实话。

陈夏不需要邀功,用假的事情来邀功更是不可能,除非他疯了。

朱由校狠狠的挥手道:“既然如此,那就先在陕西种植,其他地方先找愿意的人来种植。”

陕西这几年都成为他的心病了,连年的天灾,不是干旱就是蝗灾,许多州县颗粒无收。

要不是朝廷强撑着赈灾,恐怕饿死半个省都可能。

“陛下不打算同意横山伯的建议?老臣倒觉的这建议极好。”

徐光启看着皇帝,昏花的老眼露出灼灼的光芒。

朱由校苦笑一声,叹息道:“朕也知道他那建议很好,可朝廷没钱啊,召集流民开荒,在收成没出来前,要花不少钱粮,这跟松江府的治理不同,没人愿意出钱办这事的。”

“那就把此事完全托付给他,由他自己筹钱,允许他自行管理开垦出的耕地和人员。”

徐光启这话可谓大逆不道,自行管理开荒土地和人员,那样的话很有可能形成一个私有集团。

谁敢说力量壮大后的人不会生出异心,赵匡胤在没有壮大前,何曾想过黄袍加身。

没有柴荣对他的知遇之恩,他一辈子只是一个低级军官。

朱元璋在没壮大前,哪里敢违抗郭威。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那苍老的容颜,知道这位老尚书不是为了利益,而是真正为了天下苍生。

轻叹一声道:“此事,朕即使答应,内阁也不会同意。”

徐光启点头道:“老臣可以去跟阁臣们谈谈,换个方式也未尝不可。”

朱由校好奇问他,还有何种方式,徐光启看来是早有准备,前面那话不过是想看看皇帝的决心罢了。

“陛下想必了解横山伯,让他策划、把握事情可以,可要让他事无巨细的管理,恐怕他不会耐烦的,那样,朝廷就可以安排底层的做事人员给他……”

这一说朱由校明白了,具体负责事务的人不是陈夏的人,他就无法掌控人员,朝廷猜忌之心就会淡很多。

“好,那就召集内阁,商议一下垦荒之事。”

朱由校开心的决定,叫来太监请内阁成员进宫,徐光启也没回去,参与讨论淮扬一带垦荒事宜。

陈夏的决定,正是淮扬之间那大片的荒地,等到他接到圣旨后,气的跳脚:“老朱你不厚道,哪有这样办事的,又是让我自己出钱,到底是你的事还是我的事呜呜呜……”

没等他叫完,就被萧玉一把捂住嘴,凤眼瞪得圆溜溜的叱道:“还不闭嘴!想给全家人惹祸是吧?”

委屈的陈夏,只好低头画圈圈,心里把朱由校骂个狗血淋头。

可事情还是要办的,没钱办个屁的事。

着急了好几圈后,他突然站住:“来人!给我通告天下,本爵手上有一粒龙虎金丹,想要的人拿钱来买,我就不信,筹不到钱粮。”

匆匆进来的管家目瞪口呆,龙虎金丹啊,皇帝手上也只有九粒,分配给谁还不知道,总之没有大功是别想的。

可自家主子竟然想把这东西拿去换钱,这不是败家是什么。

他不知道陈夏拿了三颗龙虎金丹,一颗给了红娘子,一颗送回福建给自己老爹,身上这一颗现在根本没用。

夏完惇还小,日后需不需要还是两说,至于他的女人们,只要修为到了,根本不需要这东西,他自己就可以帮助她们突破。

这东西现在对他来说就是鸡肋,能换钱干嘛不换掉,反正是赖皮白拿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