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重生天龙被段誉追杀 > 第一卷第十五回 海晏河清惊梅花

在眉山一条崎岖山道上,五个佩剑的少年牵着马,正缓慢向东而行。

行至道旁一处溪谷,他们停了下来,有两名少年整理马鞍,拔剑出鞘警戒举目四周。另外两名少年入林片刻,拾取了干柴取铁釜烧水。一个身着八卦紫袍的在溪边半刻,叉了两尾鱼,收拾内脏后放火上烤着。肉香传来,众少年正分鱼取食。

“启禀师尊,有人过来了。”一名青袍少年过来,向紫袍少年道。

“不必理会,速速吃了收拾继续前行。”紫袍少年吩咐。

“喏!”那弟子退了回去。

这少年正是高泰云,此行一路医治了不少滇东蛮夷后,由建昌途径蜀地,前往中原大宋汴京。

他看到山道有两名佩剑的蒙面青衫女子,也是牵着马在道旁歇息。一名梳双髻女子提着水囊,正下来打水。

“喂,小郎君,你们有盐巴没得?借哈。”过来的是一个蒙面小丫鬟,蜀地口音。

“没有!”高泰云一口回绝,盐是财物,岂可野外露白。

“小气巴拉的,又不抢你的。”那丫鬟嘀嘀咕咕。

高泰云没有理会,没看到不抢,说话的意思是有抢的本事,这年头江湖上的女子书生都惹不起。

高泰云都不言语,一行人收拾妥当,直接上马而去。

他们身后,那主仆二人也上马尾随前行。过得几日,高泰云他们终于到了大宋的成都府。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句话对于宋国皇帝赵佶是很喜欢听的。此刻,赵佶身着红色无纹圆领大袖袍衫,腰扎通犀宝玉带,头戴展角折上巾,看着成都官员上的折子。地方官员上奏,言大理国使者途径眉山,取关文前往汴京。这是大理国使者高泰云的国书,开头就来这么一句。让赵佶很是心喜,更想见这少年。只因他此刻正想起会见青唐城土司陇拶时,问及吐蕃旧地青唐城附近治理之事。

然而去岁降宋的吐蕃后裔诸部,土司在宋境面圣,而土司的父亲溪巴温却起兵反叛,陇南已经是肇祸之地。

赵佶今岁专门诏问陇拶,用什么办法对付他老爸溪巴温?

这陇拶倒是表现的很有信心,答曰:“若朝廷放阿章罪而诏之,必易为力。待到岷州,便遣人说与。若不从,即以兵马取阿章头来。”

赵佶闻之,决意让其归青唐城,助宋军收拢其西羌旧部。

实际上,赵佶也未料到,这青唐土司放的满天嘴炮。青唐城如今已经被溪巴温率军包围,在城外立了第六代土司,西羌诸部青唐城的新土司正是陇拶之弟。

高泰云自建昌府北进中原,过得雅州、眉山,只在成都府逗留一夜。连续十余日,高泰云途径梓州、利州,到了凤翔府。

他到了凤翔府杏林,拜访师兄,得知师兄在佛寺收得一位佛门高手做弟子,此人是毗陵大师,已经授金丹秘术。高升泰听闻后,惊喜不已,师兄收的这人不简单,是后世道家南宗第二代高手薛道光啊,看来玄门又要增添一位高手。

“师兄,我在大理已经开山玄门教派。此行中原,是向宋帝求取医典和易经术数。托你两件事。第一件事,你代师弟赴大理灵鹫山,坐镇玄门总坛,授弟子医术。第二件事,你转告薛道光,只要他立誓护法我玄门,师弟传他观云祈雨之术。”高泰云道。

石泰很是新奇,这个师弟给了他太多的惊喜,两个月时间,悟阴阳二炁,立天南玄门,如今又说有观云祈雨之法,真是让他动了心思。

姑且不提石泰,已经带薛道云去大理灵鹫山。高泰云又历经京兆府,河南府,开封府,终于到了汴京,这汴京城大,他在城门外一个茶铺边,侧身望着城门。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高泰云望着这中原大城,不由将百年前柳永的句子吟了出来。

“咦,小姐,这个道童在发痴?”城门不远处的高泰云正在高兴处,被一声打断,转头一看,是两个蒙面丫鬟扶着一名蒙面女子下轿。

“阿碧,要有礼数。”那女子白纱描双蝶上衣,袖短身窄,着石榴花八幅细密褶叠青裙,纱质裙带覆地扫花,回头对他歉意一福。

高泰云只觉此女子双眼如电,看身段确实不错。大宋礼教甚严,出门女子无论婚嫁都是蒙面,并不如后世可以素面过市。高泰云觉得,这是一个看身材的时代。

这女子的服饰花色,是当下大宋最流行的款式,高泰云看的出女子这服饰能值价,他不想过多惹事,只点头示意。转身吩咐弟子喝茶,准备随后进城寻都亭西驿住下。

宋人旅行时,沿途都有歇息的亭舍和树荫。路旁的亭舍,是行人小憩之地,也是躲避雨雪的主要场所。在宋代旅舍收入巨丰,朝廷和平民都在道旁开店,颇为常见,道路旁每隔数里都有歇息亭,这在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尤盛。如两浙衢州至江东信州之间的路上,就有许多建得极为讲究的亭舍,故而道路行人众多。史称其“华堂逆旅,高屋盖道,憩车系马,不见晴雨”。

各国来的使臣,有专门的驿站住宿。京都建有千多间的都亭驿、都亭西驿、来远驿、怀远驿……等,中原官府沿途建驿舍,那数以万计的流星马铺,是各地归朝军将都有歇息之舍。

高泰云一路行来,感觉中原确实财大气粗,这房产建设赶上后世了。朝廷给福利没得说,鼓励百姓到道路边建房开店,给行人提供住宿方便,还能免除杂赋劳役。

闻言宋庭以蔡京为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这蔡京是新法主力,虽然后面些年贪赃徇私,但前面这几年主推的新法不错,这蔡京和童贯都是主战派,不可让其抓大理国把柄。

北宋这几年,一直到打败西夏的时间内,几十年间本是国力处于蒸蒸日上的朝廷,实在是后期一把烂棋毁了中原。宋徽宗也并非腐儒所言无能之辈,平衡党争,立西北军,改良了占城稻,解决百姓肚子问题,让人口破亿。

中原内部出现了最大的问题,是集拢财力,顾着发展经济和军备,忽视了平民。各地百姓的土地被巧取豪夺,赶失地农民进城为富人打工,编饥饿的贫民入禁军,军卒并无战斗意志。靠着精明的政客和几个将门,在冷兵器的时代是没有帮助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没地之人就是破家亡身,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夺取土地都是灭亡之祸。后代的工业化,圈地上楼,只不过是缓和矛盾,转移了劳力,换汤不换药。土地才是百姓传家立身的动力,你把人家给后代生存的命根没了,人家怎会为你拼命,不找你拼命就算和气的了。

高泰云看着眼前这些繁华,用旁观者的眼光看着。他知道终宋亡元立,也没大理啥事儿。大理蛮夷不服王化,甩给任何一个朝廷,就算推行改土归流,都是要头疼几十年。他准备以后立足腾越府,作为高氏西扩之基业。以后元朝明庭攻占大理,高氏可退守缅甸或者老挝山地,以应中土的改朝换代。穷山沟里的蛮夷,只有带动进取足够利益,才能走文治武功之路。

“凌云真人,你说是要为蛮夷求取药典,其心可嘉。你那玄门是什么?能长生吗?”赵佶在龙椅上问这少年。

“回陛下,玄门是修福德求长生。取万法熔于一炉,为天地立道心,为万民济生命!修洞经和医术符篆,做安身之本。小道这大洞真经拓本,献给圣上。”高泰云道。

“宣龙虎山张天师进殿!”赵佶示意舍人传旨。

“宣张真人进殿!”殿外传来一阵声音。

“觐见陛下!”进来一个身着道袍的弱冠少年,原来此人正是张继先,龙虎山嗣教天师,今年被赵佶赐号“虚靖先生”。

“这是天南玄门凌云真人,献洞经一部,你看一下。”赵佶让舍人把大洞仙经递给张天师。

“不错,这是道家金丹符篆的修行仙诀。”张继先翻阅了真经后,点头认可。

“陛下,小道修行仙经日久,偶有所得偈语一句。”高泰云低头道。

“喔?是何偈语,请道上来。”赵佶奇道。

“圣主既出,海晏河清。”高泰云道。

“哈哈哈哈,有点意思!”赵佶笑了,张继先也是笑了。

殿中的蔡京也是暗自点头。这小滑头会来事儿,哪个皇帝都喜欢这话。

“小道近月行中原,对天时有心感应。七年之后,中原至少数日河清,黄河八百里报喜,乾州韩城清七日夜,次年同州,陕州也有。”高泰云道。

“喔?如此确切?”顿时殿内议论奇起。

高泰云记得,宋徽宗时期黄河水清很多次,这几次是有记忆的,报错了地方也没啥,黄河沿途终究是会有人看到的。

“凌云真人,如果七年后应验此事,你玄门当可行走天下,堪舆万川千山。”赵佶也很心喜,这才登基不久,有人说是圣主,谁都高兴。

“谢陛下隆恩!”高泰云低头。

“天师留步,是否有遐,到都亭西驿一叙,小道有要事相秉!”

下得朝会,他跟在张继先后面道。这天师听说才九岁,他想唠嗑一点东西。

“嗯,好。”张继先也是精奇少年,随他一起行向驿站。

过得两日,陕州常农县,在府堂内,一名白须中年男子也得知朝殿此事。

“咦?此人是何方修道之人?如何能知家父临终之言?”他慢慢思索。

“父亲,何事烦扰?”门边进来一位明眸皓齿的黄衫少女,看样子也是十来岁左右。

“今日得朝中小抄,有天南玄门凌云子,在朝堂言我陕州有河清!”中年男子道。

“这么言之灼灼?定是空穴来风妄言之辈!”少女娇憨的道。

“非也,非也,四十年前,经你祖父推算过。曾言黄河在四十七年后会河清。此事本是我邵氏机密,除了我,无人知晓。凌云子从何推断得知?敏儿要留意玄门,此子是世间奇人啊!”中年男子抚须感叹说道。

原来,此人是知陕州常农县的邵伯温,那少女是他女儿邵敏。他父亲正是中原怪杰“神算子”邵雍,家传绝学《梅花易数》和《黄极经图》,此异术高深莫测,可推衍天地变幻,断古今福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