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神启者说 > 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义(二更)

神启者说 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义(二更)

作者:江南南丶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沧海一夜之间几乎全军撤离。

这样的大事,很快就传遍了稷城的大街小巷。

而当众人听说那五万俘虏非但安然无恙,甚至还被沧海军发放了路费放归的时候,更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若说这是真的,可这哪里像是北蛮野兽的做派?

若说这是假的,那这铺天盖地的消息,总不可能空穴来风。

于是乎百姓们自发分成了两派,争吵之声遍布茶馆酒楼,甚至稷上学宫都不例外。

一派认为这消息有假,沧海人绝不可能这般好心。

另外一派则认为沧海人也是人,更何况那位曹孟本就是中原人,也是懂得仁义的君主,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也合情合理。

不过前者的人终究还是多一些。

这么多年以来,中原人对北方草原之地早已经有了成见,认为那些人都是些“不事生产、但行劫掠”的蛮夷。

一旦听说他们居然不杀人,不但放归俘虏,甚至就连百姓们都没有受到太严重的滋扰,纷纷存了几分怀疑。

不过随着消息得到了证实,墨家的人们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甚至有的百姓私下开始称颂起曹孟的好来。

毕竟普通百姓向来厌恶战争。

这五万俘虏生还,等于让无数父母再度见到了他们的儿子,让日夜在闺中哭泣的妻子、少女可以重新拥抱他们的爱人,年幼的孩子们也不必再忧心自己有天会成为一个没有爹爹的可怜虫。

到了后来,曹孟为了百姓杀了手下大将哲别格的消息也跟着扩散开来,更使得不少人对曹孟完全改观。

即便是稷上学宫的老儒们听说了这个消息,也是为此而称颂不已:“曹孟到底是出身中原,虽然统辖着大多都是北地蛮子,却还是知礼法,守仁义的。”

但就在稷城宫中的某一处偏殿之中,一群人正在对曹孟发出最恶毒的谩骂:“曹孟这一计实在毒辣,这哪里是仁义,分明就是狡猾伪君子,故意散布这些消息,好在百姓们心中有个好名头。夫子,我们不能再让这个势头下去,当此之时,当用重典,把那些称颂曹孟的人以谣言乱国之罪论处,刹住这股势头。”

如今的仲夫子看上去有些清减,不过宽阔的北人骨架依旧撑起了他那伟岸的身躯,在众人争吵的时候,他依旧没有说话,只是皱眉看着报告,在上面圈圈点点。

“夫子……”

“诸位之言,我尽听之,也知道诸位的意思了。”仲夫子终于批好了卷宗,随后摇摇头道,“只是这以重典论罪却不可取。”

一名面容带着几分严厉的大臣道:“为何?这些日子以来,称颂曹孟仁义之声不断,甚至还有些人以此苛责朝堂对那五万俘虏生死不闻不问,照这样下去,我等只怕难以治国吧。”

“治国在行为,不在语言。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政事还有什么难的?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顿了顿,仲夫子再度道:“俘虏之事,我尽知晓,然则此事终归是我朝堂之过,非百姓之过。我们自己没有救出那五万俘虏,结果却怪罪于曹孟释放五万俘虏别有用心,这又是何道理?”

“可……”

仲夫子抬起一只手止住了众臣的话语,沉声道:“无论曹孟是否别有用心,他终归没有伤我墨家百姓,更没有杀我墨家被俘之士卒,百姓感念他的好,本情理之中。若是用重典管制言论,以刑罚伤了百姓之心,那百姓反倒更有理由怨恨于朝堂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众臣自然也是明白过来,于是都是对仲夫子生出敬佩之心,就连之前那位提出以重典的大臣,此时反倒是有些惭愧,重重地作揖道:“夫子说得不错,臣受教了。”

仲夫子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不过这件事情,也确实不能任由其发展。子路,你过来。”

“夫子。”

“你带着人,去查一查。”仲夫子把刚刚圈点好的竹简递了过去,“此事扩散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广,想必必定有曹孟故意留下的暗桩在推波助澜。”

“将这份竹简抄写多份,下发到各地,让人查清楚到底是什么人在暗中操控。若能抓,就抓了,但不要严刑拷打,只需押回稷城便好。”

“是。”

“稷城最为重要,此间暗桩一事都交给你亲自督办,务必一一抓出那些暗桩,到时一并在大庭广众之前送进使馆,交于沧海使节,如此一来,事情可定。”

“至于百姓们称颂曹孟之事,不必管。不论他们如何称颂曹孟,可我墨家百姓终归是墨家人,为今之计,我墨家需要固本,若可以让民生安乐,想必百姓自然也会感念朝堂之仁。”

这一番举措,不但让百官们都是称赞不已,而子路握着竹简,却感觉握住了一番沉甸甸的责任,于是作揖大步离去了。

“还有其他事情么?”仲夫子含笑着问百官道。

其实巨子传位诏书虽下,百官们表面上也都没有异议,但终归还是有人会对仲夫子的领政之能有所怀疑。

但经过之前的处理,哪怕是之前对仲夫子为政还有所质疑的人也已没了话头,殿内自然慢慢沉寂了下去。

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道:“夫子,今日高大将军即将离开稷城回师荆吴,仪仗已经完备,不知夫子是否打算亲至送行?”

“高大将军么……”提到高长恭,他才想到了今天正是高长恭离城的日子。

既然他打算离开,那说明他应该已经不再需要靠卢夫子续命了。

难不成……那个人已经成功破境了么?

若是那样,荆吴只怕真的要出一名武圣了。

荆吴虽说当下还是墨家之盟,然则绝非是血缘之骨肉,真出了一位圣人,也不知对两家将来局势有何影响,是吉是凶。

圆盘般的太阳挂在天上,冬日里难得多了几分暖意。

卢府外的竹林里,蔡琰望着正在搬运着东西的下人们,嘟着嘴道:“这么快就要离开稷城了,我都还没有玩够咧。”

秦轲站在她的身旁,穿着一件宽袖的袍子,看上去倒真有了那么点稷上学宫学子的儒雅风范。

不过此刻的他,却感觉有一只纤细的手悄无声息地顺着袖子钻了进来。

那只手有些凉,随后握住了他的手,十指相扣。

冰凉的触感顺着他的腕脉似乎能直达心房,却使得他生出了一股难言的暖流。

秦轲当然知道那是谁的手。

于是他下意识地向四周看了看,直到发现并没有人看向自己这边,而且蔡琰的动作隐秘得谁都无法察觉,才松了口气。

不过他很快又开始自嘲,自己跟蔡琰的关系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何必紧张成这样?

“喂,你有没有听我说话。”蔡琰捏了捏他的手心。

“啊……哦……”秦轲微微一怔,随后无奈地笑了笑道:“这还不够啊,这些日子,稷城大大小小的街巷,哪一条没陪你走过,昨天不是还陪你去买了那个比我还高的大风筝,还去了康师府,吃到了那举世闻名的大碗牛肉面,三枝松树的坚果也装了几麻袋……这城里但凡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你基本都……”

“那又怎么了,反正你身上还揣着不少公输胤雪塞给你的金条,我吃吃用用可花的都是自己的钱……”

蔡琰自己说着,好像越发不忿似的,哼哼道:“稷城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我这才看了多少?三成都不到吧。对了,我才想起来,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没去成。”

“啊?你说哪儿?”

“那!”蔡琰的手指滑溜地从秦轲袖管里抽出,遥遥往远处一指,尽管竹林幽深,却依旧可以望见那巍峨的武威山,那正是机关城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