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神启者说 > 第三百三十章 归乡(二更)

神启者说 第三百三十章 归乡(二更)

作者:江南南丶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再走一步?”孙钟眼睛一亮。

“再走一步。”孙既安肯定道:“既然父亲已经领着士族与丞相联合,组成了如今之荆吴,为何不能再向前走一步,成为荆吴真正的臣子?那些士族子弟仇视丞相,不过是因为丞相这些年不断打压士族,还立了太学堂,为朝堂重新开辟了一条选才的道路罢了。说到底,士族现如今虽已不再如当年一般各立山头,相互争斗,可还是没有放下原本的架子,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荆吴的一员。”

“士族建立了一个国家,却不把自己当成这国家的人,那这个国家为何要听命于士族?”孙既安眼睛迸发出精光,“在我看来,士族以往的法子,就好像孩子置气,一遇到不顺棘手的事情,就甩手愤然离去,置之不理。可事情终究会摆在那儿等着人去改变,既然他们不愿意改变,那为何不自己站到高处,以自己的心意去翻转?”

孙既安这才说回到最初:“儿子确实有意让孙青立功,也并没有打算隐藏。孙青是荆吴的孙青,若他立功,也是荆吴的功业,丞相就算知道了,那又如何?难不成他还不让臣子为国出力不成?

孙青有能力,就该为国效力。而他有功劳,丞相自然也就该奖赏他官职、爵位。若士族人人都能放下嫌隙,一心为荆吴建功立业,难不成丞相还能阻挠不成?

至于太学堂……纵使那些寒门子弟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可又能填补荆吴多少个官位?终究只是杯水车薪。

何况,谁知道这些寒门子弟日后就不会站到士族这一边?要知道,人心似水,变化无常。日后的朝堂,绝不仅仅只是几个人的博弈,而是一派与另一派的博弈,士族若能占据荆吴的朝堂,哪怕丞相在时无人能真正压过他,可丞相终究是要去世的,以他的身体,甚至不知能不能活过一个甲子。

到那时候,那这荆吴……不还得是士族之天下?

说到最后,孙既安已经是掷地有声。

只是,他看向孙钟,却发现孙钟的双目已经合上,他心中一跳,手里一紧,握住父亲的手,不断地摇晃:“父亲,父亲?”

孙钟睁开了眼睛,看向孙既安,长长地叹了口气,似不舍,似满足。

随后他撑着身子缓缓站了起来,蓦然放声大笑,笑得双眼满是泪水,一边笑,一边朝外大声地喊道:“老仲!老仲!”

孙既安搀扶着孙钟,一时不明他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又哭又笑,还大喊着家中老仆的名字。

他有些怯意地低声问道:“父亲……您怎么了?”

很快,那名陪伴孙钟多年的老仆人走了进来,白发苍苍的他看起来步伐依旧稳健,他一进门就迎了上来赶紧搀扶住孙钟。

“太爷,您怎么了?”

孙钟大笑道:“前些日子,你是不是劝我放下建邺城的事情,回老家养病?”

老仆人点点头,回想起那日的对话,面露尴尬,道:“是啊。那天太爷还骂了我,说我什么也不懂。”

“你是什么不懂,骂你没骂错。”孙钟依然大笑着,却猛然咳嗽起来,顿时让搀扶他的两人手忙脚乱,一人拍着背,一人抚着胸口,好一阵才让他气息平顺。

“老仲。”他又喊了老仆人一声,“不过你也没说错,我呀,是老了,这病这么多日都好不了,看来我是该回老家,好好养养了。”

老仆人眼睛一亮,道:“太爷,此话当真?”

“当真,当真。”孙钟白了他一眼,“我还能骗你不成?”

“可太爷前日还说,事务繁多,无人处理,若你离开了建邺城,万一出了事端……”

孙钟笑道:“无妨!”他看看孙既安,欣慰道:“如今有了,有我儿子替我做事,我何必继续头疼撑着?不干了不干了,忙忙碌碌一辈子,我现在还真得逃一次。你今天就去把东西准备好,我们明日就启程……对了,别忘了带上我最喜欢的那些砚台,要是少了哪怕一件,我都得让你亲自赶着车子回来拿。”

老仆人用力地点头,笑道:“那当然,放心,我都记着呐,您喜欢的物件,我就是闭着眼睛也知道是哪些!”

老仆人高兴地点了点头,走去的脚步好像返老还童一般轻快。

“父亲。”孙既安看着孙钟,一时心里有些空荡荡的,他没有想到孙钟竟会突然决定回老家养病,这样一来,建邺城在孙家主事的,自然也就变成了他,从此以后,孙家,乃至于士族群体,势必以他马首是瞻。

他本来只想说服孙钟,让孙钟给自己一些出头的机会,能稍稍赞同一下自己的说法,可如今孙钟显然是打算甩手不干了,这令他反倒有些猝不及防。

孙钟却拍了拍他的背,道:“不必做小女儿姿态,你既然已经有了主意,那就去做。我老了,这些年,总是觉得没有时间歇息,现在想想,我已许久没在老家的鱼塘里钓过鱼了吧?自己亲手钓鱼,再煮上一锅鱼汤……”孙钟面露追忆,“那味道,甚是怀念。”

孙既安忍不住笑出声来,道:“父亲您忘了吧,小时候您老让我喝那鱼汤,可我从来不敢言明,您的鱼汤做得咸得很,而且酒加得多了些,一股子怪味……好多次都是娘偷偷把那鱼汤倒了,再把自己煮的一锅给放回去。”

孙钟惊诧道:“是这样吗?你娘真这么干过?”

孙既安微笑道:“娘不让我告诉您。”

孙钟慨然笑道:“不过你现在敢告诉我了,也好,正好回老家养养病,再研究研究,说不得我以后做的鱼汤就跟你娘做的一样好喝,到时候我再让人喊你回去,你可得都给我喝完,一滴都不许剩!”

孙既安搀扶着孙钟又躺回到椅子上,恭敬作揖笑道:“父亲有令,儿子不敢不从。”

孙钟满意地闭上了眼睛,轻声道:“你明日还要上朝,先去休息吧。我有些困倦了,眯会儿。”

“父亲为何不去床上歇息?”孙既安轻轻地给他拉了拉毯子,有些疑惑。

“不用了。”孙钟道:“一会儿我自己去,现在我这身子软着呢,不想动……”

孙既安觉得有些怪异,却又说不上哪里怪,只能是点了点头,转身出了门。

翌日,天光还没亮的时候,孙家宅邸却突然传来了猛烈的敲门声。

“老爷!老爷!您快来看看呀!”

“大清早的,这是闹什么呢。”床榻之上,孙既安的妻子睁开惺忪的睡眼,望着窗外,抱怨道:“这还没没到鸡打鸣的时候呢,多大的事情不能等上一个时辰再来?老仲怎得也这般没规矩了……”

只是妻子一转头,惊讶地发现孙既安竟已经坐了起来,匆匆忙忙地披上外衣,连鞋子都没穿好就跑到了房门前,打开了房门。

“老爷,太爷他……”

孙既安面色一沉,急急忙忙地向着孙钟的卧房方向跑去,跑了几步,却又听见老仲惶急的声音:“不在卧房,在书房。”

似乎在他的一生中,他都没有这样惊惶过。

但等他到了书房,心中却突然平静了,听着房内一干仆人低低的哭声,他的脚步也放缓了一些,心中像是有一口井,井中落下了一块大石,却没有溅起半点水花,就这么沉了下去。

孙钟仍然靠在躺椅上,仍然是昨晚的样子,闭着眼睛,唇角带着一丝微笑,花白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颤动,犹如摇曳的野草。

老仲在孙既安身后,带着哭腔颤抖着道:“昨夜……太爷说他不想回房,我就在书房陪着,后来我也困了……可等我醒来,却……却发现……”

孙既安猛然跪了下来,望着躺椅上的老人,嘴唇一张一合:“父亲……”

“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高长恭望着那出殡的队伍,摇头叹了一声。

走在当先的是孙钟最疼爱的孙子孙青,他的脸上神情涣散,眼神沉重,就像是整个天地都崩塌了一般。

孙既安在他的身旁,也是麻木的神情,手用力地一抬,撒下大把的纸钱。

锣声响亮,悠扬中带着几分悲怆,远远地荡漾开去。

长长的队伍穿过街道,在无数百姓的议论声中,逐渐消失在城门的方向。

诸葛宛陵穿着一身粗布衣服,神情凝重,一言不发。

高长恭看了看他的眼睛,道:“唉,自此朝堂上可就多了个孙既安,估计……有你头疼的时候。你还是得多多注意身体,别太过勉强,你一个孤家寡人,将来要是也像是孙钟一样躺进棺材里,难不成得雇我来给你撒一路纸钱?”

这话显然有些毒舌,却也表达出了高长恭对于诸葛宛陵的担心,他知道,以诸葛宛陵现如今这个身子,说千疮百孔也不为过,如果可以,他是真的不希望诸葛宛陵继续主持朝政。

但他也十分明白,有些事情,只有这个人才能做得好,以诸葛宛陵的性情,他是绝对不甘心变成一个闲散的无用之人的。

诸葛宛陵露出些许微笑,眼神变得温和,道:“放心,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在事情没有完成之前,我断不会轻易死去。”

高长恭知道劝说不了他,只能无奈道:“也是,当年好几次我都以为你撑不过去了,可偏偏你还是撑了过来。想来你胸膛里的那颗心简直就是一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即便是阴曹地府也不愿意收你。”

诸葛宛陵摇摇头,笃定地说道:“这世上,没有阴曹地府。”

“大概吧。”高长恭并不打算与他深究死后的世界,随手指了个方向道:“去我那聚聚?赶巧公瑾研究出了一道新菜,一起尝尝。”

诸葛宛陵也不反对,转身跟他逆着人潮向大将军府邸而去,一路上有女子认出了高长恭那张俊美的脸庞,震惊之下瞪圆了眼睛,但似乎很快发现自己的表情很是失礼,又赶紧羞涩地低下头去。

诸葛宛陵露出一丝嘲笑,高长恭则是狠狠瞪了他一眼。

倒是那位姑娘,在重新抬起头之后发现眼前那位“美战神”已经无影无踪,心中一阵怅然若失,暗暗骂自己刚才为什么要羞涩低头,而没能多看上两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