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夏纪神游 > 第三十七章 定计除后患

夏纪神游 第三十七章 定计除后患

作者:莫问龙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8: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马车吱吱呀呀前行,车厢中,易三郎随手翻看着手中的易经。

唉,看不懂啊!也不知道这易经与地球华夏传承的易经有多少区别。

易经被称为百家经典的源流。六十四卦、卦辞、卦象用言抽象深奥,表面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实则描述天地万物变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囊括天地万物的辩证哲学至理。这是一个区区九漏鱼能读懂的??

也不知丘夫子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居然在易家父子借了一堆书籍,准备离去前,吩咐守藏馆的文士送来一卷《易经》交给易三郎,还连一句话都没有,貌似只是一份寻常的礼物。可偏偏送书册来的文士还特意说了一句,这卷易经是丘夫子亲手抄录的。

易三郎挠头,也不知丘夫子看自己那一眼,在自己身上看出了什么、这卷易经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可镇南侯府自然也有典藏此经,似乎丘夫子送的这一册似乎并无区别......

算了,以后慢慢看看吧!

易三郎请教父兄之后,本已借了不少道佛两家的经典,可能是丘夫子看到这一点,一时出于关爱勉励之意送了这一本书吧。

易三郎本想将之与所借的书册放在一起,可一转念,这是丘夫子送的,是不用归还的,鬼使神差的将之塞进怀里。

......

镇南侯府后院,易三郎在屋中边观想边默诵心经。

修持结束,易三郎下意识就想再修炼九字真言,几乎是意识流或者说是条件反射般结完九印。

叹了一口气,心经确实有神奇的作用,观想时默诵会精神更加集中精神,可六甲密祝(九字真言)却似乎没什么效果。

易三郎感慨从前看过的小说里总说,穿越重生者结合华夏诸多经典如同开了挂,可他确实是记不得多少经典,更别提什么秘法——给穿越重生者丢脸了啊!

再掏出怀中的《易经》翻了翻,什么“元、亨、贞、利”、什么“飞龙在天”、“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亢龙有悔”、“密云不雨”、“履霜冰至”......全都半懂不懂的!还能悟出什么降龙十八掌和凌波微步不成?

重新将丘夫子手抄的《易经》塞进怀里。

易三郎现今会贴身带着三样东西:母亲所遗的长春珠(藏在护符里),当年演武场时收下的一枚银元,还有就是丘夫子所赠的《易经》。长春珠时时滋养自身,银元是提醒自己追求武力时莫忘了当有的价值观,《易经》则是当时心神有感下意识放在身上的,时时取出来观看几眼,总感觉会有些不可名状的收获。

倒了杯水喝下,重新回到蒲团上,易三郎端正坐好,开始默诵《道德经》。

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其实易三郎已经不能完全记住了,只是到底前世曾认真背过一段时间,能记个差不多。自两年前,修炼精神武功后,确认了《心经》对精神有莫名的效果,就搜肠刮肚的回忆并背诵,虽然深奥难懂,但两年坚持下来,已经确认《道德经》对精神的成长远在《心经》之上。

《道德经》默诵完,易三郎觉得精神愈加灵透。再度默默背诵所能完整记得的另一部经典庄子《逍遥游》。

虽然说起来有些尴尬,但前世诸多自古相传、堪称经典的、蕴含思想至理的文章,易三郎如今还能完整记得的确实不多,只能说九漏鱼之称名副其实!

这两年尝试着捡起来,并能达成较好精神共鸣效果的只《道德经》、《逍遥游》和《心经》。其余诸多传世经典多是只记得零碎的句子。其中《逍遥游》又是易三郎最喜欢的篇章,其引发的精神共鸣亦是三经之首,或许精神共鸣本就与己身心思偏向相关......

易三郎默诵完《逍遥游》,观察着精神世界中,清亮的明月下,一柄长剑在混混茫茫中,如同有生命般吞吐着月华载浮载沉。

把手放在眼前,清幽月光浮现掌中,三寸左右的宝剑在月辉中显形,心意一动,掌中小剑翩翩飞舞游弋。

手掌一翻,月光、小剑消失不见。易三郎看着身旁的一册《大夏简史》,手指轻颤下,书册悠悠飞起飘向不远处的书案。

这算是妥妥的精神先天境了。两年前,易三郎只修练观想法两个多月,就已经可以用精神观测身周一定范围,能用精神驱使手中的书籍翻页,却不能将精神念头显化出来。如今,已经能心念一动之下,令精神世界中的日月光辉及宝剑投影现实。

......

两年前,易湛回京,被授予了兵部左侍郎一职,一朝回朝就成为尚书台的实权重臣。还依旧领着镇南将军这一军职,列席枢密院军机阁军议。爵位上,固县侯已经是顶级列侯,还顶着镇南这个封号侯,功赏时加到了一万户的顶级封号爵俸。

可谓是横跨了尚书台和枢密院,军政都掌握——虽然兵部的政事大多都是偏向军事;当然所谓枢密院也单指军机阁会议能列席,看起来声威赫赫。但到底是缴了兵符,短期内很难再在军中领兵,军中——特别是此时的南疆形势大好,正是获取军功的大好时机。

易仲明若是继续领兵南疆,过几年南疆彻底稳定再回京的话,只怕是单凭功勋就要一步入中枢,依照“出将入相”的规律,宰相之职在望了。

两年前回京,已经是天子与枢密院相互妥协的结果了。自古君相相制,易仲明与当今天子的的关系实在太紧密,他若是为相——哪怕是被称为季相的枢密院执事,也会让天子在枢密院的话语权大增,到时君相失衡不利朝局!

这其中,必定还有各方派系的争权夺利,但也有易仲明自身的考虑,不过毕竟是既定事实,也是过去了。

易湛与刘全在正堂旁的偏厅中,围着一只盒子说着话。

“仲明,这长春珠已入手,此事你我也早已定计。但我还是觉得需要向三郎言明一切。”

“明德兄,此行若成,到底是有些危险的,可否安排个替身罢了......三郎就莫出场了?”

“仲明,对方布局多年,我们至今尚无法查明幕后之人。近几个月来杨恭祖又频繁与对方接洽,怕是时日甚久天子之言的威慑力已衰,也可能是对方不能再继续等下去了,总之对方近期动手的可能性极大。我等计划良久,这时候小不忍则乱大谋。况且府中力量强大当能护得三郎周全。”

“那为何要告诉三郎呢?”

“仲明,三郎远比你想象的要成熟、聪明的多。我知你心忧他,然此事须他主动配合,方可万全啊。”

易仲明当世名将,也囿于亲子之情踟蹰不定,思索着伸手将盒子打开,微微感应着。

“这枚长春珠生气也算浓郁,只是到底不如三郎那一枚的绵长厚重。”

刘全见易湛转移话题,心中暗叹:这哪还是那个杀伐果决的名将啊!

“三郎的那个怕不是长春珠那么简单。这些年三郎身体无大恙,就靠它滋养着。仲明也感受过其内的浩大气息,除了绵密浑厚的生机,亦隐含有某种高远缥缈、威重强大又变化不止的韵味,只是这种韵味深藏其中并不显露。对方处心积虑的针对侯府,极可能是因为三郎的这颗‘长春珠’。当年夫人亡故,四年前三郎遇袭皆有可能是因此......”

“再者,南疆不靖,陈克晦将军在南疆抚边不力,近来南蛮传言要夺回六县,而仲明在南疆威望颇深,我担心你总要领军镇南疆。若此事不及早解决......”

易湛定定的看着刘全,可想起亡妻,心中难免哀恸,他何尝不知刘全说这些的本意。

“就如此定计罢了。放出消息,四日后中元前夕,我家去城东清湖祭奠亡人。”

“三郎那边,明德与我同去说。”

刘全看了易湛一眼道:

“仲明,我视三郎若己出,他自解开自我封闭以来,日渐明白事理,这两年你回京后也与你亲近......此事三郎定能明白其中之意的。”

易湛微点头,却偷偷叹了口气,儿子与自己不够亲近,如之奈何?

......

“丘夫子,学生有一事相求。”

再度来到守藏馆中,易三郎请求拜见丘仲尔夫子,未曾想,竟然真的得见丘夫子。

一间静室中,易三郎自怀中掏出一枚护身符,又从护身符中取出指头大小“长春珠”。

“夫子可知此物?”

须发银白、身材高大的丘夫子接过“长春珠”,一边细细观察,一边轻声道:

“这是长春珠?我听闻公望早年曾广散家财,最终得此长春珠,为你母子弥补元气......”

“咦!”

丘夫子放下了时常握在手中的卷牍,将“长春珠”捧在掌中。

“长春珠乃是生机弥漫之地历经岁月而天然诞生的天地异宝,内蕴无穷生机,善能滋养元气,是延年益寿的至宝。”

“只是,这一枚似乎有些特别啊。”

丘夫子眼中精光微闪,一道念头封禁静室,随即又一股银白透明的真气笼罩静室。手指轻点掌中的“长春珠”,只见长春珠缓缓爆发异象,上有云雾弥漫开来,其中有奇异鸣叫声自“长春珠”中传来。

那声音似牛鸣、似狮吼、又似鹿鸣,悠长高亢,宛若响彻在灵魂深处。珠子周围弥漫的云雾中,有龙影形状若隐若现、又变化无端。

“呵!龙类啊,唔,是青龙啊!”

“当真罕见!”

纵使是闻所未闻的至宝在手,丘夫子的神色却依旧平淡,语气中有些起伏,举止却是淡然不动。收回点在“长春珠”上的手指,只见“长春珠”上异象消散。

“小郎君可知青龙?”

震诧于长春珠异象的易三郎,心思电转,不安、忐忑齐齐涌上心头,不回答丘夫子的问题,反而奇特问道;

“夫子,这珠子与青龙有关,小子终日随身携带,不知是否有害啊?”

这是怕死与苟深入骨髓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