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夏纪神游 > 第九章 新世界(三)

夏纪神游 第九章 新世界(三)

作者:莫问龙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8: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日头渐渐升高,气温渐热,易三郎按前世的时间观念,估摸着得是上午十点多了,按当前时间来算,也应当是辰时正左右了。

仰着头在心里建设了许久的三郎,收拾一番乱七八糟的心绪,转头躲着太阳往前走几步。又抬头看着天空那一朵棉花糖似的白云,最终满腹杂思化作无声长叹。

转头找了找,没看到莫六的身影,但他知道莫六应该就在附近,轻轻叫了一声

“六叔——”

“三郎唤我?”一声平和的嗓音在身后响起。虽然见识过好几次了,但易三郎还是有些惊讶莫六的藏身功夫,完全找不到一点影踪,但是只要呼唤,他一定会出现。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实在太弱鸡了。

三郎转身看着无声无息出现的莫六,还别说,这莫六沉闷安静,但这相貌还真是不错,二十**岁、应该不到三十岁的样子,白面微须,鼻梁挺直,眉毛如剑,目若星辰。一身青色的平袖圆领襕衫,腰间一条黑色革带,左手提着宝剑。明明是个冷峻英挺的好男儿,惟有头顶与襕衫同色的软幞头让易三郎觉得有些刺目。

“六叔,我想见识一下武功,可不可以请几位护卫稍作施展,只是不知这要求是否冒犯,若有忌讳或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莫六略作思索,缓声道:“见识武功……可让各护卫各展所长,演练一番,不露核心功诀即可。随我去演武场。”

演武场在侯府前院的东边,易三郎跟随莫六走着走着,突然心里就有些奇怪的感觉,但又不知道具体什么地方奇怪。

大约走了一刻多,年幼体弱的身体冒出汗来,呼吸也急促起来的时候,他有些回过味来,这侯府大的有些超乎想象了。就算是他年幼,步子小速度慢,可这么长时间走下来,估摸着少说得有一里地了吧。虽然他没太注意侯府占地面积,但这么多天来也不是白过的。

如果他对的度量认知没有紊乱的话,这个世界的长度衡量中的单位“尺”应该是与华夏汉朝接近,一尺约为二十三厘米,一丈是两米三,二百二十丈合为一里,是五百零六米,接近华夏度量的一里。但是,在他隐约的记忆中,侯府布局方正,而正门所在的南院墙绝对没有一里长,甚至应该半里都不到,以这种古典风格的建筑来说,长宽绝对不会相差过大。

方才所在的花园在侯府后院前段与正堂间的东面,演武场在前院的东边,同在侯府东边,估摸着距离应该是在府宅南北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感觉上应该不会差太远才对。可这至少走了一里多了,那这府宅的南北长度与东西长度就不那么和谐了,堂堂帝国顶尖勋爵的宅邸,据说还是御赐,总不会布局这么不合理吧。

时刻关注三郎的莫六见身旁稚童喘息粗重,本就缓慢的脚步再度放缓,抬手牵住他的小手,一股真气如清风流转大大缓解了瘦小孩童的疲累,就这么轻轻牵着那个小人慢悠悠地往前走去。

易三郎忽然觉得似有凉爽的微风拂过,燥热消去,心有思索间全然不觉自家六叔做了什么,只觉六叔牵着自己,倒是省力轻松得多。微微晃动六叔的大手道:

“六叔,咱家府宅占地几何?”

莫六心忖小三郎是走的累了,聊点话题也好,转移注意力,不会觉得那么累,回道:

“这侯府是你阿爹十一年前封侯时获赐,听说是一百六十年前明京城改造时,由宗正寺与户部联合敕造,纵横皆有八十余丈。”

果然,纵横才八十余丈,三郎连忙跟问:

“八十余丈?我们方才都走过不止三个八十余丈了吧,这是何故?”

莫六闻言心中诧异,这三郎灵慧魄觉醒,果然不凡,感知敏锐远超常人。倒也没有再多想,赞赏地看向三郎道:

“府中布有方术阵法,可以适当扩大空间。明京虽广,但京中户口众多,土地珍贵,只能以取巧之法增广面积,毕竟府中也有口近千。说起来,普通人受阵法蒙蔽,可是注意不到这其中的差异。三郎心思敏锐,感知不凡哦!”

呵呵!适当扩大空间?这个适当是放大了至少五六倍,这也叫“适当”?

取巧之法?说的可真轻巧啊,把三万多平米的土地放大成十几万接近二十万平米,这怕不是须弥洞府一类的仙家神通了吧?

不是说好了这是武侠世界吗?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那天半道上打那么激烈,怎么好像没看到有什么法术类的玩意啊!我错过了??

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吧?生存难度指数几何上升啊!易三郎有些无能狂怒了,气恼地抬手把头上的总角挠得凌乱歪斜。

“三郎怎么了?”莫六实在是不了解小孩子的脾性了,明明刚才还好好的,怎的忽然就自烦自恼了,这孩子的灵慧魄觉醒过程中不会出问题了吧?

“哦!无事,只是头皮发痒。”三郎暗自反省,不够稳健啊,那话怎么说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自己的境界差得太远了……

“六叔,这京城到底有多大?有多少人口啊?”这是转移注意力啊。这个问题他问过青禾,可惜啊,青禾也不太不清楚。

莫六心中稍安,蹲下身,轻轻把三郎头发梳拢,把总角扶正,微笑道:

“明京城于一百六十年前睿惠帝时,重新规划改造,新城布局周正,纵横为三十三里,除皇城、宫城外,凡一百零八坊,另有四大学宫,三大贸市,两场台,一守藏。人口的具体数字我不知道,但是近年来,应当是过三百万了吧!”

嘶!纵横三十三里,是华夏古代历史上最繁盛时的大唐长安城三倍多;三百万人口跟二战前后繁华排名世界前五的大上海差不多了。能支撑这么大的城市,哪怕是都城,这个世界的发展先进程度不可小觑啊。

反正都聊到这儿了,加上莫六叔远远比青禾或者那些常常见到的仆从见识广博得多,就继续聊聊呗。

“六叔,那景国有多大,又有多少人口啊?”

莫六身子僵了一下,好歹也是个大高手,快速控制住身体,几乎无法让人察觉到。心里有些赧然,少时在学堂背诵过的常识,历经十几年,早忘记了当年的具体数据,只有个大概的记忆,再说了十几年间变迁呢,他一个专心武道的高手,哪会去时时关注这些……

“咳——我景国地域辽阔,东西最广超过一万里,南疆经陆续扩张,特别是你阿爹七年前曾拓土六百里,又筑城镇南关以守边,如今大景南北最长处当有一万两千余里。至于人口嘛,国朝向来鼓励生育和融野于国,户部每年统计户口,数目都在增长,最新的具体数字我也未曾记住,大约有七八万万口矣。”

六叔其实有点尴尬,州郡县分布什么的都不敢多说,生怕说错了,人口更是浮动太大,上下一亿的幅度……

易三郎再次咋舌,这国土面积跟华夏差不多了,人口还是前些年一些所谓专家认为最适合华夏国土的数字。

眼看着演武场在望,三郎心中一动,继续问:

“那大景有多少人习武呢?”

莫六突然觉得有点燥热,汗都要从额头冒出来了,但因为揣测三郎是对武道起了兴致又懵懂无知,只好硬着头皮凭印象推测回答:

“习武人口难以统计,我也不知。然而,我诸夏崇文尚武,广兴教学。凡适龄儿童,无论男女都要上学开蒙,开蒙自有武科,开蒙武科只是锻炼强健身体,但蒙学后去学堂进学,就可以修习基本武学知识,学堂结业晋入学院,选择武道,根据天赋和兴趣志向修习各家流派的武道。这是最正统广泛的武道途径,此外有少数家族或宗派传承武道。”

“综合来说,每个国人都能习武,但能有成者就少很多,以同一代人来说,了解基本武道知识并选择筑基练武的应该是不到一半,其中能修炼出名堂入境不超过三分之一……”

莫六有点不确信,犹豫了一下:“甚至可能更少……入境武者中能走在后天境圆满道路上的大约十之一二吧,这些后天后期武者能更进一步踏足先天者估计十人中能有一人,先天能入宗师者可说是百里有一已是天幸,宗师能统合所学成就自我为大宗师就更是百里无一……三郎,到演武场了,待我吩咐一声。”

大约莫六不善言辞,又或者是习武之人的数目这个问题太难搞,而他又已经说了好几回不知道、不记得的话,实在尴尬得抹不开面了,进了演武场的矮墙便不再继续介绍这个问题。

易三郎自己默默片面粗糙地计算了一番,以景国人口七八亿来算,真正练过武功的三亿半左右,入境应该是指后天境有一亿多,后天后期或者叫后天圆满的有一两千万,先天的就有一百多万,宗师约一万多人,大宗师一百多人,后面的境界没有再说,但可能还有,若也按百分之一的比例计算,大宗师以上境界的人数是个位数……

但这种计算模式显然是有缺陷的,莫六说的是同一代人的粗略比例,易三郎是用总人口数来套这个比例。不同时代的人会在一定时间长度内累积,不同年龄段的杰出人材是会站在同一个舞台展露风采的。但就算是如此,也略略展露了武者世界广大磅礴。

易三郎那日所见石阿牛是宗师,但似乎比较特殊,破坏力惊人。刘全和莫六的境界未知,但似乎并不惧石阿牛。连阿四大概率是先天,携带弩枪,威慑力很强。当时光顾惊讶了,现在才粗略了解武者境界等级分别,但对于各个境界的能力还没什么认知。

如今,到了这演武场,倒要看看各境界的武者到底有些什么样的能力,又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莫六招来一个名叫成材的汉子,吩咐了几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