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天涯剑影 > 七十八章 路途阻借宿桃花村 难归还火烧水莲观

这山看着不远,不过三人用了半天的工夫才真正来到那山脚下。

三人沿着一条蜿蜒的山路上得山来,但见四周林木葱葱,草色花容,争奇斗艳。不远处哗啦啦的溪水声,丛林里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不绝于耳。阵阵微风吹来,夹带着令人心醉的花香,让人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对于肖瑾这样初到此地的人,很难想象在这种蛮荒之地还会有这样一个不似江南,胜似江南的所在。

大家在山中找了一个树荫阴凉处,吃饭喂马,休息了一会儿,已过晌午,就接着赶路。

三人转过几道山弯,又往西北方向走不多时,山中地势渐趋平缓,前面出现一片竹林,温一楠认得这正是当年自己与方书云半枚铜币兄弟相认的所在。

沿着林中小路穿过竹林,前面出现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很小,也不过十几户人家。一片片桃林掩映其中,正是桃花村。

当年若风正是趁着与若月一同前往桃花村去约请魏婆婆、唐婆婆前来为女客搜身的机会,才得以将盗抢出来的《莲花幻术》一书藏于一处山石下,方才蒙混过关的。

绕过桃花村,往东北方向约莫三四里路就是水莲观了。

令人意外的是,三人离开桃花村未走多远,却赫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道道铁栅栏拦住了去路,不远处三五成群的异族军人持枪握刀,来回走动,严密警戒。

三人见路途被封,不敢轻举妄动,就立即调转马头,折了回来。

这时候天色又将晚,大家决定先在村子里找一户人家借住,好再一探究竟。

大家来至路边一户不起眼的农家,敲了几下院门,大门打开,一位头发花白,气色红润的老妇人站立门口。

牧图用西疆语与那老妇人打招呼,那老妇人看了三人一眼,摇了摇头,似乎是拒绝了牧图的请求,就欲将房门掩闭。

温一楠深知这桃花村虽地处西疆,村上人却多是中土人,心中一想,就用中土话打招呼道:

“老婆婆,您好,我们三人路过此处,天色已晚,无处过夜,您看能否在您这借宿一晚呢?”

老婆婆上下打量了一番温一楠问道:“客官从何处而来?”

“中土北郡。”温一楠照实说道。

老婆婆又疑惑地望向另外两个人。

温一楠忙道:“老婆婆请放心,我们都是一起的。”

“是呀,是呀,都是自己人。”肖瑾和牧图不约而同道。

老婆婆点点头,一直警惕的眼目中终于有了一丝放松,就打开了院门,由着三人连人带马进到院内。

院落不大,然而房屋摆设都与中土北郡村舍极似。

老婆婆引三人来到客房内落座,热情地端来热水为大家沏茶,又招呼三人洗漱。

温一楠谢过婆婆,用温水洗了一把脸,一边用毛巾擦脸一边与婆婆说话:

“老婆婆,家中就您一人吗?”

“是啊,老伴死的早,有一个闺女,早就出门子嫁人了,如今也就只剩俺一个喽。”老婆婆笑一笑道。

“老婆婆,请问您,可否知道水莲观那边因何被封锁道路了呢?”温一楠问。

“小客官,看你并非道观中人,因何问起这个?”老婆婆没有回答,却反问道。

“啊,我是这观中的俗家弟子,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今日远道而来,特为专程探访。”温一楠这样答道。

老婆婆摇摇头道:“小客官,我看你还是算了吧,这水莲观还是莫要去啦!”

“这是为何?”温一楠急忙问道。

“唉!一来是那里的道路已经被封锁,过不去。二来呢,你就是去了,只怕是也见不到那道观喽!”老婆婆叹声道。

温一楠、肖瑾和牧图三人听了这话,皆是一惊。

“老婆婆因何如此说?”肖瑾忍不住插嘴问道。

“前些日子夜里,那道观不知因何起了一把大火,刚好那夜风大,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整个道观就烧了起来。那火光和浓烟在俺村里也能看得见。村里有人本欲前去相救,走到半路都折了回来,说是不知何故,道路被西疆人给封了,只有眼睁睁看着那大火烧了整整一夜,半个东北天都是红彤彤的一片。”老婆婆回忆道,似乎仍然心有余悸。

“如何会这样?可知那观内道士怎样?”温一楠心下大急。

“那还能怎样?烧的烧,逃的逃啊。反正现在这水莲观已经是一片瓦砾,无有一人了。不过啊,说起来,这火烧得确实有些蹊跷。”老婆婆又叹口气道。

肖瑾知道温一楠自小于水莲观内长大,与观内道众感情颇深,如今闻听此事,必然心急,赶紧好言相劝他冷静下来,节哀顺变,且听老婆婆往下述说。

温一楠忍住内心伤痛,听老婆婆接着说道:“后来就传来种种传闻,有说这火是西疆人烧的,说是为了一本什么书,叫做什么莲花来着?”

“莲花幻术?”牧图脱口而出道。

“是,好像就是这个。”老婆婆道。

温一楠心中暗悲:“莫非又是那书惹得祸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只是不知了情道长等一观道众性命可保?”

“还有的说,在着火的前几日,有一个道士领着一队人马,抬着一口楠木棺材来到水莲观,欲将那棺内之人葬于道观墓地,却不知何故,水莲观道众和那些人争吵了起来,还差一点大打出手呢。后来水莲观山门紧闭,那些人吃了个闭门羹,就抬着棺材退了回来,不知去向。”

温一楠与肖瑾对望一眼,心下各自揣测:“这楠木棺内所敛何人?那道士和那一队人马又是从何处而来?”

“听说那来的道士会使一些法术,呼风唤雨,使唤雷公下来伤人,厉害得很。还有的说,那道士也是为了那什么莲花……莲花幻术而来,后来讨了个无趣,一怒之下就使唤雷火烧了那水莲观。”老婆婆道。

“老婆婆可听说那道士的名号?”肖瑾问道。

“听说过的,叫什么月呀,风的,你看我这记性。”老婆婆摇摇头道。

“若月!”温一楠目眦欲裂,恨恨道。

子夜时分,一个黑影乘着夜色沿着一条不为人知的秘密路径弓腰前行,这一条不能称之为路的山路,树木盘根交错,荆棘丛生。

黑影潜行到一座高高的断崖下,抓住崖壁上垂下来的藤蔓枝条,奋力攀爬上去,由这里躲避开了卫兵的眼目,潜入到水莲观。

这个黑色的身影就是温一楠。

只可惜昔日熟悉的水莲观已经荡然无存,代之以是一片片焦土和一堆堆瓦砾废墟。

温一楠目睹此景,满目含泪,俯下身子悲恸不已。想当年,旧皇朝玉石将军镇守西疆之时,治军有方,作战勇猛,西疆各部族摄于中土军军威,不敢造次。

依赖玉石将军之余威,几百年来,这西疆各异族部落在旧日皇朝统治期间,皆臣服于中土朝都,倒也安分,西疆人和中土人和平往来,相安无事。如今改朝换代,西疆诸部落多不承认中土政权的更迭,对于王朝西疆领地更是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如今是达布部族率先发难,并疑是与皇朝北郡王赵江湘残部联手,侵入西疆,直达玉阳关。

却说方书云闻听了肖瑾的奏报,龙颜大怒道:“达布不除,恐其他部族纷纷仿效,再除难矣。”

遂下旨调集了朝都和西州两处大军十余万人,御驾亲征。

许文军、肖瑾、温一楠和牧图等人随行左右,方书云旧部辽州王潘文才、海州王杨炳章亦是抽调精兵,随军出征,起兵讨伐达布和赵江湘残部。

温一楠出征前,回小石头村与妻子惜别,爱妻路诗瑶将那莲花宝剑交予他并赋《江城子.重操干戈》一词,天下传唱。词曰:

长桥如画水如烟

彩云间

不归还

别处天涯

独自望婵娟

所谓伊人清水岸

心已倦

梦还牵

潇潇雨后又凭阑

野花残

紫藤连

手握长戈

着旧日征衫

漫漫黄沙无处问

春不度玉阳关

西征大军途经龙西山脉,早有探马来报,龙西大山因前些时日火山喷发,已成废墟之地,曾经盘踞于此的赵江湘队伍也已经了无踪影。

看来果不其然,赵江湘的军队业已离开龙西进入了西疆,据此推断,当时袭击西疆节度使孟安军背后的恐是赵江湘无疑了。

由此看来,今番如不将赵江湘一并铲除,将来势必又成大患。

却说王朝西征人马长驱直入,不日进入西疆境内,受到沿途百姓热烈欢迎。

又行军几日,到达了昔日西疆节度使孟安与敌军对垒之地------玉阳关。

但见对方阵中,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正中间一面黑白色猎鹰战旗下,立一匹乌骓马,马上一人,褐须红发,鹰眼狮口,面容凶悍,人高马大,正是敌方首领达布。

另有一面战旗却是黄颜色的猛虎狂啸大旗,方书云一眼认出,那是旧日皇朝的旗帜,旗下战车上端坐一人,紫袍紫衫,柳叶眉,丹凤眼,面如圆月,三缕长髯飘洒胸前,正是北郡王赵江湘。身旁一人骑一匹赤青马,金盔金甲,手握长矛,正是海州部统领郭永达。

方书云驱战车向前,向对面敌阵主帅喊话:“达布!你悍然起兵,犯我边疆,扰我边民,实属妄为,速速退兵,饶你不死,如若不然,大军杀过,后悔晚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