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明剑尊 > 256、去而复返

大明剑尊 256、去而复返

作者:再见神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6: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提起王振,连孙太后这个皇帝的生母都没了动静,更何况其它的大臣。

先帝朱瞻基去世的早,自他儿子朱祁镇幼年时起,王振就陪在朱祁镇左右,甚至相对于自己这个母亲来说,朱祁镇更愿意亲近王振。

很多时候,孙太后恍惚觉得,很可能在朱祁镇的心里,王振已经取得了他心目中父亲一般的地位,所以才会对王振言听计从。

譬如这次出征,若不是王振在后面推波助澜,以朱祁镇的性子断不会违逆自己这个做母亲的意思。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那个时候打仗,需要先行安排好行军路线,随后派一部分人沿着行军的路线设置粮仓,故而称作为「粮道」。

大军忽然改道,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来此番出征仓促的紧,更没有什么准备。

皇帝一张圣旨,朝廷上下无不忙碌,军粮勉强凑够十几日,堪堪出征。

五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甚巨,就算举全国之粮也未必够这些前线征战的士兵吃的。

故而孙太后和兵部的大臣商议,抓紧在后方筹措粮草,分批次赶赴前方囤粮,料想不会让士兵饿着肚子征战。

但这一改道,将她全部的计划打乱,后方的粮草已经前赴后继的运往前线,而大军迟迟不来,定会造成粮食短缺的现象。

到时候大军军心不稳,影响士气,还哪里打得过瓦剌的悍勇兵将。

要知,这些人在一百多年前可荡平了中原,挥鞭西方,打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大大的疆土。

这样的敌人,可不是单凭人数多少便能决定胜败的。

况且,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少,朱祁镇带领大军孙太后本就是万千担心,现下又传来突然改道的消息,令他骇的不行。

他眼前一黑,差点晕了过去,努力缓缓了缓神,斜靠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儿,左手扶着额头,有气无力的问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王振要改道?」

那人吞吞吐吐,面露万分难色,实在不敢将实情说出来。

他不单单是不敢,更有可能觉得羞耻,毕竟随行的大臣中,论德高望重,首推英国公张辅,他乃是当世名将,在军中甚有权威。而兵部尚书邝野也是个颇有才干的能臣。

而朱祁镇名义上是自己带兵打仗,实际上却让王振做大军的统帅,一个太监做三军统帅,便是三保太监郑和也不敢说自己能当此大任。

大军集结完毕,从京城一路走去怀来、宣府、大同,而王振的老家就在大同附近。

古往今来都有「荣归故里」一说,便是当年的楚霸王项羽,也想在平定天下之后回到楚国故地,身披银白战甲,骑着高头大马在楚国的父老乡亲眼前显摆一回。

王振也是这般想的,他老家蔚州,距离大同不远,自己好歹当上大明三军总帅,威风至此,哪能悄无声息的从家门前走过,于是便向皇帝提议,想要带大军去蔚州,令自己炫耀一番。

朱祁镇哪里知道大军的行军路线乃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在他心中自己堂堂天子,带领五十万大军哪里还有不所向无敌的道理,反正大同和蔚州很近,索性去一趟,了却王振的心愿也无不可。

那人自不敢在孙太后面前隐瞒,踌躇了半晌将这件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孙太后,差点将他骇晕了过去,口中低喃念叨着「混账」两个字。

李孤行在外听得真切,也恨的压根痒痒,这样的昏君留着他到底有什么用处,不如一刀斩了!

但自古以来,儒家思想教导大众忠君爱国,君昏乃臣无能,并非君之过。

故而,李孤行又将这愤恨转移道内阁那帮大臣身上,就是在他们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朱祁镇才成

了这样的一个昏君,也就是在他们的纵容下,王振才敢这般为所欲为,竟置五十万人的性命于不顾。

孙太后痛心疾首,立马颁布懿旨,「传我旨意,告诉朱祁镇这混小子,立马将大军定在那,待我派人过去!!」

他旋即吼道:「于谦!于谦到哪了?!」

这一句喊得甚有威严,哪有人敢答应。

说来也巧,就在他吼的时候,敬忠太监急匆匆的赶来跪在门前,喜道:「太后、于谦于大人在宫外候着呢!」

「终于到了,快请!」

敬忠太监刚要动身,又听孙太后直至道:「不!等等!我亲自去!!」

皇家注重威仪,便是这等十万火急的时候,孙太后仍旧不便以这般形象示人。

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更是对于谦的不尊重。

敬忠太监十分有眼力,使了两个颜色,便有许多宫女一涌而上,前呼后拥的唤了轿子,将孙太后拉回人寿宫。

李孤行心中安定,看来取那「传世龙骨」的事情有着落了。

他悄悄跟在轿子后面,一路隐匿在假山丛中,期间有些禁卫在那驻守,也被他以绝妙的轻功完美躲过,没有露出半点蛛丝马迹。

就这样,没过多久,便随着孙太后一同来到了仁寿宫。

敬忠太监心疼孙太后,在他改换服饰的同时将那碗已经半凉的参粥端了上来,一勺一勺服侍孙太后享用。

孙太后随口吃了吃,兀自问着敬忠太监。

「你说哀家这儿子如何?」

敬忠太监道:「倒是颇有先帝的风范。」

「胡扯,什么时候连你也不敢说真话了。」

敬忠太监道:「太后息怒,毕竟是先帝与太后的亲生儿子,况且他还年轻,许多事需要经历过才有阅历。」

孙太后翻了个白眼,没再深究。

敬忠太监将话说的恰到好处,虽然朱祁镇有些昏庸无道,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母子连心,哪里能听得旁人说自家儿子不好。

孙太后略微宽心,道:「终究还是个孩子。」

宫女们动作极其麻利,不多时一个光彩照人、母仪天下的太后便浮现眼前。

在宫女们的簇拥下,孙太后上了轿,径直向午门而去。

李孤行认了路,倒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他倒是很想知道孙太后和于谦会说些什么,打晕了一个小太监,穿上他的衣服,一路小跑跟在孙太后轿子后面。

夜里,风很冷,与冬日的寒冷不同,夏夜的寒冷并没有那么彻骨,却有种说不出的凄迷。

于谦着一身单衣站在冷风之中,神色淡然,一身傲骨使他的伎俩笔挺,也正是这样的人才是大明真真正正的能臣。

孙太后本想责备于谦,可从轿子里看到他那副神态之后,心中有了几分不同的颜色。

「何苦为难这样一个忠臣。」

于谦遥遥见到轿子,行了礼数,「罪臣于谦叩见孙太后。」

孙太后走下轿子,亲自将他扶起,「于大人近来可好?」

他过的好不好孙太后比谁都清楚,这两日急火交加,颠沛不已,哪里说得上好,但于谦偏偏回道:「这样的日子,臣怀念的很。」

孙太后面上闪过一丝愠色,但他仍旧宠辱不惊,丝毫没将这等在别人看来有些羞辱的话语放在眼中。

不过他多少还是有些不高兴,毕竟作为堂堂皇太后,能这般亲自迎接一个臣子,乃是他莫大的光荣,谁想他竟还这般恬不知耻,随口揶揄。

但孙太后毕竟知道于谦心中有气,就让他揶揄两句又能如何,终归是为了老朱家的天下,

大明的朝廷。

孙太后道:「这样的日子再好,我也不能让你继续这般闲云野鹤了。」

于谦道:「不知臣这把老骨头还能做些什么。」

「你能做的事就一件,帮大明看护好朝廷!」

说完,他拉着于谦的手,像一个男人一样,随他一起走着。

「于大人有所不知,我儿子闯祸了!」

于谦一听立时紧张起来,连忙行礼道:「不敢。」

孙太后用「我儿子」三个字而非「皇帝」足以说明已经将于谦当成了自己人。

孙太后道:「于大人,我可不是随便说说,我儿子率领大军出征的事你是如何看的?」

不知于谦心里想着什么,敢在朝堂之上面对皇帝的他此刻竟也客套了起来。

「皇帝少年英豪,乃是国之服气,年纪轻轻便能率领五十万大军远征瓦剌。」

孙太后面露薄怒,略带呵斥道:「说人话!」

于谦立马拱手,「臣就是这么想的。」

孙太后指了指于谦,摇头道:「你啊你,就没个说实话的时候。我那儿子是个什么德行我还是知道的,你也不用在这里惺惺作态的说些阿谀奉承的话,我听腻了。我知道你心里有气,但毕竟他是君你是臣就连我这个太后也得听这个皇上的。别说你不待见他,就连我有时候也是对他无可奈何。」

这通话并非是太后对皇帝说的,而是一个母亲说自己的孩子,且说的鞭辟入里,既不损皇家的颜面,又顺了于谦的性子。

于谦听在耳里,入了心上,也明白孙太后的一片苦心,终是说了实话。.

「依微臣看,此番出征虽然仓促,但咱们大明威武之师,想来是不会败的。」

孙太后摇了摇头,陡然间面色变得无比的严肃,更有一股怒气自眉宇之间喷涌而出,仿佛他面前正站着一个敌人,一个威胁到大明朝廷和天下百姓的敌人。

他虽是这般怒极,但语气依旧平缓,显示出他极高的素养。

「刚刚军报,大军交由王振指挥,经皇帝同意,要自大同改路去蔚州老家。」

「什么?!竖.......」

他本想说「竖子小儿,不足与谋!」但将皇帝比喻成竖子,恐孙太后治他一个大不敬的罪过,更非人臣的本分,话被他生生吞了回去,改成「竖横都是这样,该杀的王振!」

「所以我将你请了来,情况万急,看在千万百姓的份上,请于大人救救我!」

孙太后言辞恳切,眼眶中泛着泪花,很显然,这是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太后被迫到了墙角。

于谦道:「太后且先行回宫,待我去内阁跟群臣商议个完全对策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