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五代箫剑录 > 第二百七十章 大漠风沙

五代箫剑录 第二百七十章 大漠风沙

作者:潇湘断肠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5: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漠风尘绵延万里,漫无边界,在遥远处与天际相接。一轮昏暗的红日无力地悬在天边,另一边的圆月正在缓缓升起。

身前落日之下的黄沙闪烁着点点金光、殷红如血,身后的月色普照之下,却是黄沙如雪、清丽动人。大漠上行人的心绪一如这阴阳两隔的万里黄沙,时而凄凉,时而炽热。

一只载着中原天子诏书和使节的驼队正在黄沙上慢慢行走,使节的驼队之后,是另一只满载货物的商队。数年前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身死之后,其长子曹元德与近旁的甘州回鹘顺滑可汗交好,又一齐遣使往中原,请求了天子册封。

石敬瑭并未忽视这远在沙州的纳贡者,亦是以礼相待,有来有往,派了使节带着自己的册封诏书千里迢迢去往沙州。同时中原亦有商队相随,借朝廷出使之机探查西域风土人情。

驼铃在大漠中声声回响,给了队伍一点点活力,夜幕渐渐降临了下来。

老者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小口酒,叹息道:“我们上路,恐怕有七八个月了吧?”

另一只骆驼上一个年轻兵士应道:“走了七八个月,才走到甘州地界。过了甘州地界,才是沙州归义军的地界,那个鬼地方可真他娘的是远。”

老者呵呵笑道:“你个没见过世面的娃娃懂什么?沙州就算是远?对于以前的大唐来说,沙州可什么都算不得。”

年轻兵士不屑道:“老伯,我看你顶多了六七十岁,哪里见过以前的大唐?”

老者笑而不答,反而问道:“你知道老朽一把年纪,随军去西域干什么?”

“你也要去见归义军?说起来归义军孤悬塞外九十多年,我可都有点佩服了。”那年轻兵士道。

老者望向更远的西方,眼神中忽地流出许多光彩,缓缓说道:“老朽不但要到沙州归义军,还想要去更远的地方。我要去到碎叶城,去到疏勒,去到龟兹,去到于阗,去看看我祖辈们洒过热血的地方!”

“碎叶城?那是什么地方?”年轻兵士好奇道。

老者不禁慷慨陈词道:“那是大唐最遥远的地方,安西四镇,大唐北庭,何等的荣耀!”

他说罢复又叹口气道:“若是在以往的大唐盛世,使者从长安出发,哪怕是到最远的安西四镇,一路走官道也不过半年之内的功夫。可如今中原大乱,西域隔绝,单是筹措出使就用了大半年时间,一路上又要过各处关隘,所见都是乱军、流民,我们才走到甘州,就比我祖辈到达安西走得还久。”

那小兵心想唐亡已有三十多年,老者哪里能见过盛世模样?不禁暗暗哂笑,只当他是在吹牛,不想再理会。

“老伯伯,你说……你的祖辈曾去过安西?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一个轻柔的声音忽然从身后传入耳中,老者回头看去,却见一个身材娇小的姑娘裹着头巾,戴着厚厚的面纱,正骑着骆驼跟在队尾。

老者放慢骆驼,和那姑娘并肩而行,向她微笑道:“小姑娘,老伯我也没去过安西,这个问题实在回答不上来。”

“那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安西?是为了看看你先祖们生活过的地方吗?”姑娘好奇道。

老者缓缓讲述道:“这是我家中世代流传下来的嘱托:有生之年,必须要带上家乡的美酒和中原的钱币,去到安西祭拜曾经的安西唐军。奈何西域断绝,我祖父终其一生未能如愿,便传给了我父亲,我父早死,又将使命寄托在我身上。如今老朽自觉命不久矣,终于有中原人要去西域,我就是拼上性命,也要去到安西看看不可。”

说罢他指指前面的商队中的一辆车,笑道:“看见了吗?那就是老朽散尽家财换得的一车美酒和铜钱。”

姑娘仍十分疑惑,问道:“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又为什么要将铜钱带过去?”

老者答道:“姑娘这便有所不知了,我先与姑娘讲一个故事吧。当年安史之乱后,吐蕃人趁乱侵占我西域领土,赖有我大唐汾阳王之侄郭昕统领安西四镇,率领安西铁军坚守四十年不曾相让。万里孤城,最后兵士们皆成白发,也无一人愿将大唐的领土拱手让人!”

老者越讲,便越发慷慨激昂,这姑娘也听得十分感动,连忙问老者道:“那后来呢?”

老者继续道:“将士们为国尽忠,死而无悔!奈何一守四十余年,家乡杳无音讯,于是他们每人写下了家书,交给了一个人,托付他将家书带回。”

姑娘猜测道:“莫非那个人,就是老伯你的先祖?”

老者答应道:“没错,那个拿着众将士家书回来的人,就是我的高祖父。他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中原,受到了天子接见,而当他带着大唐天子赏赐的军饷和美酒,再次踏上西域之行时,他得知安西四镇已经全部陷落了!那些白发苍苍的将士们,再也没机会见到中原的钱币,喝到家乡的美酒。”

“我的高祖父后来死在中原,留下遗嘱,那就是大唐收复安西之日,要我家后辈勿忘随军同去,祭拜那些安西的大唐忠魂!可安西一别,就是一百多年啊!今天老朽无论如何,也要去到安西,将那些酒洒在那一片祖辈们洒过热血的土地上。”

老者一边说着,不禁潸然泪下。姑娘也为之深深动情,说道:“大伯,大唐盛世一定会有再现的一天。到那时,我们也能走在官道,回到遥远的安西。”

老者叹息道:“只怕我看不见那一天了……唉,姑娘,你年纪轻轻,又为什么不在中原享福,反而要来这塞外苦寒之地?”

姑娘落寞地摇摇头道:“塞外固然苦寒难耐,在中原也未必能享福。”

老者道:“中原也是大乱,倒是老朽糊涂了。唉,依老朽来看,这唐亡以来的一路路节度使,没一个有我大唐太宗皇帝的风范。光复安西,恐怕没机会喽。”

姑娘却坚决劝他道:“老伯莫要灰心,二十年之内,这个人一定会出现。”

他两人说话间,天色已经彻底暗淡下来。硕大的白玉盘映照下,大漠少了几分苍凉,仿佛变作了一望无垠的白雪。四周一片寂静,只剩了驼铃的响动和沙沙的风声。

这时众人忽然听得一阵长长的马嘶鸣声,随后十余声嘶鸣又紧接其后传来。驼队都是一惊,老者急忙问道:“是不是回鹘人?”

前面众多兵士都四散在周边开始戒备,其中一人对老者叫道:“甘州的回鹘可汗也和归义军节度使一齐派了使者上贡,怎敢劫掠我们使节的队伍?”

老者“哼”了一声道:“回鹘人本就对我归义军的沙州怀有野心,仗着路途遥远为非作乱,也说不定。”与此同时,他已拔出了腰间唐刀,他身旁的姑娘也从包裹中取出了佩剑。

队伍众人听得远方的嘶鸣声越来越近,一大队骑手旋即从一座沙丘后纵马绕出。这群骑手都手执弯刀和弓矢,座下乃是沙漠品种的良马,在沙漠上仍健步如飞,渐渐绕成一个大圈,往驼队合围而来。

这一回只因甘州回鹘已经和归义军议和,同派了使者入中原上贡,而朝廷在中原周边又得处处用兵,因此并未派太多兵马随行。此时却忽地从大漠中出现一彪来者不善的人马,众人都大吃了一惊。

老者粗略一看,自己只有四五十名披甲兵卒,而那逼近的骑兵少说有百余人。又见为首军士手足无措,他当即上前道:“诸位兄弟不可惊慌,且听我节制!”

那领兵军士骂道:“你是哪里冒出的老头?”

老者当即朗声应道:“霍青,大唐光化年十二年陇右兵,有谁不服?”他虽年老,精神矍铄,众士卒纷纷答复道:“愿效死命!”

老者判断了那群骑兵的距离,开始下令排布阵型。先是将载着辎重行李的大车摆在外圈,绕成一个大圆,又命令众士卒步行,以包裹放在驼背之上,做第二道防线。最后又让持盾军士站在两道防线之间,由持戟军士在盾墙之后支援,弓弩手留在内线。

待到那群骑兵靠近过来,见到驼队形成了阵列,无法用马匹冲击,便纷纷绕着阵列周旋。

老者紧紧握着唐刀,见一旁的姑娘毫无惧色,欣喜道:“姑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叫什么名字?”

姑娘一愣道:“我……我没有名字。”

“人总该有名字。”面临大战之前,老者反而健谈起来,是要让自己提起精神。

姑娘则是若无其事,仍然摇摇头道:“可能一开始有名字吧,可是后来被我忘记了。”

“忘记了?这可不行。咱们当兵的有个规矩,临死留名,到了阎王那儿也硬气。”

“那,那就叫我木嫣儿吧。”姑娘犹豫后说道。

“好!”老者豪然应道。说罢他张望一周,见得四面士卒都严阵以待,却有一人优哉游哉地躺在自己身后的大车之上,以布蒙面,似乎正睡得香甜。

老者勃然大怒,本要去唤他起来,但见包围过来的骑兵越来越近,便不去理会那人。

却看那二百多人的骑兵打扮各异,或右衽或左衽,或束发、或戴游牧帽,亦有人剃发留辫,想来必是包含了汉、吐蕃、回鹘、契丹等多族人。

那两百多名骑兵只是环绕,并不出击,过得半晌,远远又跑来二十余骑来到跟前。为首七人一字排开站定,六男一女,六武一文,各执兵器,轻蔑地看向了驼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