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不臣 > 第一卷:江湖浪荡,终是孑然 第六十八章、念经姑娘

清晨时分,许南烛独坐在玉泉院中聚精会神的瞧着手中的‘甲子录’,此书在天下文士眼中口碑颇高,但也不乏存在着许多争议,这无可厚非。

甲子录倒并非是饱含哲理政治类的书籍而是收录天下兵器给予排名,而偏偏写这本书的人则是一位无名之辈。

堂庙武将、江湖浪客反而对这兵器谱甲子录并没有太多关注,给予评价者大多都是读书人。

正所谓‘千古文人侠客梦’,虽然在文力、可在才思之上却有着极盛的锋芒,但在豪气一途上同样不逊色,可以称之为“书生剑气”,也就是侠客梦。

这不同于江湖上的快意恩仇,反而比的是岁月磨人心,在朝堂上谁磨过谁便是能够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赢家。

勾心斗角久了难免心生厌烦,向往江湖上的快意厮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爽,这是多少读书人心中所向往。

诸子百家齐鸣争放,独属儒家极盛却曾在‘公孙丑’籍中篆写下‘善养浩然之气’。

虽然墨家等学派也有“任侠”的习气,甚至比儒家更为突出,但从影响力来看,并不能和儒家相比。

作为屡受皇帝恩赏、人人羡慕不已的年少英才,本应有大好的前程最终却辞官还乡,如今已入中年的冯正回首瞻望皆是满腹经纶白发不第之苦,其苦不堪说,其愤不敢言。

读书人有“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等说法,这似乎成为普遍的心里规律,一般来说,人在困境中会更加敏感,当忧思郁时不吐不快,唯有诉诸文字才能在现实与梦想中寻到平衡,冯正也不例外,可先后铸有‘苦寒论’‘东篱散集’等诸多书籍却不得赏识。

其中苦寒论中有一句‘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大事,还是读书。’更有“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谯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皇帝看过苦寒论后便是下令禁止冯正再提笔铸书,更是将他多年心血当众焚毁。

冯正后来才知晓,皇帝自小不爱读书,苦寒论所言便是有讥讽之韵味,其后写人生三境却无疑像是在鞭策皇帝,他自登基以来一事无成,更是触及了逆鳞。

自此被调往国子监给范进端茶倒水打杂,一晃便是二十五年,最好的年华已入逝水一般悄然没了踪迹。

许南烛将手中‘甲子录’扔在了石桌上,抬头眺望了一眼被朝阳染红的云霞,问道:“如今幽州当下局势你怎么看?”

冯正满是疲倦的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意,这叫他该如何回答?

许南烛指了指石桌上的‘甲子录’笑道:“此书写的到是不错,可终归是错了,兵器再好若所用之人武艺不精又如何取人头颅?与其说是给兵器排名还不如说是给人排名,你们这些个文人只会锦上添花,敢挺身螳臂挡激流的又有几人?”

许南烛冷哼一声,将鸣鸿刀拔出刀鞘递到冯正面前,道:“我要你好好看看这柄刀,当年北蟒来犯这柄刀傲立雁门关谁人敢挡?它沾染过奸人的血、恶人的血、鹰犬的血、唯独没有沾染过百姓的血和你们这些读书人的血,这些你可还记得?”

冯正曾被威逼弹劾咒骂杨直与北玄王李玄通,可这些事情皆不是自愿,但事已至此却也不想过多解释,他坦然道:“记得,若殿下心中有怨便杀了我吧。”

许南烛笑眯眯道:“你的亲哥哥冯道明入了京,以此威胁你当眼线窥探情报实情,对否?”

冯正闭目点头,并没有刻意隐瞒而是等待脖间的刀落下,寻求解脱。

许南烛将鸣鸿刀收归于鞘,轻笑道:“你跋山涉水已是劳累,先回去休息吧。”

冯正睁开眼,眼眸流转间带着困惑,欲言又止。

许南烛知晓这位儒士心思,微笑道:“冯道明虽然傲气不假,却也不是缺心眼的鲁莽愚人,奉旨入京前便来找过我,与我做了笔交易保你性命。”

文人执笔谈雅那是世人眼中的高雅形象做派,能够提笔写一手锦绣文章更是能以笔杀人,比什么都狠。

冯道明自知此番入京会被扣押,便是早早跟许南烛做了交易,借用书信来往间探知璃阳王朝大小诸事,而许南烛便可借冯正之手传递一些真假参半的消息。

只是这老小子一直不开窍闷堵的很,这才被许南烛连夜传唤至武当山。

如今目地已经达到,许南烛倒也不想多与他多费口舌,挥袖示意离去。

冯正哑然,拂袖跨出两步便又再次折返了回来,或许是闷堵坏了便是开口敞开了心肺:“殿下如今坐拥幽州四十五万铁骑自然是威风凛凛,可军心不稳,民心亦有分歧。若不能解决当下之处境,那些个自诩璃阳民众的平民皆是京中眼线,而北玄子民虽然赤胆忠心但却也在担忧如今殿下麾下会有反心,这人心不笼统便会瞎琢磨,琢磨来琢磨去难免会生出祸端。一旦真正与璃阳开战,幽州这四十五万铁骑上了战场,京中那位只需一封安抚书昭告天下,这四十五万铁骑中会有多少人丢兵弃甲选择回乡呢?南部李林浦,西部董政,这两个难题迫使皇帝暂时无法向幽州伸手,可若时间一长,他们若看不到殿下付出的行动,便会退而求其次想要做第二个杨直,而殿下便是这块登高石,到时自不用皇帝煞费苦心围剿,董政便会一马当先踏平幽州取下殿下头颅以求封赏。”

许南烛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剑鞘,他这一番话便是早有想过,可眼下并无什么好办法,两国子民激冤颇深又岂能一嘴说服?

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许南烛更是比谁都明白的透彻,北玄为奴早已深入人心,璃阳子民对北玄军伍更是惧怕怨恨,可反之北玄子民又何尝不是?

起初许南烛便想将璃阳子民赶出幽州可这样一来,那些个军伍中人可愿?

许南烛轻笑道:“你觉得该当如何?”

冯正摇头道:“殿下这口怨气还没消尽?”

许南烛冷笑道:“许南烛何时是气量大度的人了?”

冯正盯着许南烛面容,沉声道:“殿下想要收拢人心需要做三件事,爱民、养民、亲民、以此三条奉行即可。”

许南烛哈哈笑道:“此谋虽好,但需持之以恒如养玉般慢慢温润滋养戒急戒躁才能得上好佳玉,可如今可还来得及?”

冯正无奈笑道:“殿下救治景城流民开仓放粮已打下根基,如今便是欠缺了一把火,这团火可焚烧人心中的芥蒂,如宝剑重塑敲打凝聚成一块精铁,到时殿下便可铸其锋芒。”

背对着冯正的许南烛端起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笑骂道:“冯正啊冯正,都说持刀者无心,依我看执笔者却是比持刀者更是要无心。你这身迂腐书生意气啊,最是要不得。当年冯道明可是比你圆滑了许多。

这些天憋着一口气的冯正心情豁然开朗,仿佛这几日跋山涉水的疲劳均是一扫而空。瞧殿下面容神色显然已是心中有数,跟明白人讲话自是不需说破,一点既透,拱手俯身请辞夺步离去。

在一旁等候多时的李婉儿抱着青锋剑迈着莲花微步缓缓走来,方才两人的谈话她是一字不落听在了耳内,倘若探听细作便是早已经没了性命。

此刻她穿着上官云雀的青衫衣物,居是比她之前所穿的衣裳要袒露很多再加上大小不是很合适,衣衫总会从香肩上滑落。

未经人事的李婉儿脸颊上浮现出一丝红晕,双臂紧绷着生怕衣衫滑落便宜了眼前这混蛋。

许南烛眯眼瞧着这小妮子生长的越发水灵漂亮,轻笑道:“入了桃谷多年武功没精进多少,偷听的本事倒是见长啊,这以前是装睡,现在都不避讳人了?”

出桃谷寻许南烛,一路探听食不果腹,差点沦落到去讨饭的境地。再次见面,本想着说些个感人肺腑的话语然后顺水推舟般向他道个歉,可一听这话便是又想挥剑在这混蛋身上刺几十个窟窿了。

许南烛眸子亮了一下,但很快便恢复冷淡,将怀中那本‘竹牛剑法’抛给了李婉儿,道:“念书给我听听。”

接过‘竹牛剑法’将头躲在那本秘籍后面,小声嘀咕道:“我不想学剑了。”

许南烛对此只是置之一笑,坐在躺椅上轻轻晃动,闭着眼睛等待着小妮子读书。

这李婉儿的声音带着一股软糯味道,倒是与‘竹牛剑法’里面的剑式十分不贴切,听着总是缺少点韵味,反而不如上官云雀那般有感觉,光是听着便是感觉这剑招都顿时软绵无力,睁开双眸看了眼捧着书如念经文催眠的李婉儿,重重叹了一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