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天地武库 > 拳法四

天地武库 拳法四

作者:梦里江湖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4: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祖长拳:又名三十二势长拳、宋太祖拳、太祖拳、赵家拳、赵门、太祖门,有的地方也叫红拳、洪拳、炮捶、赵门炮拳。其精神偶像是赵匡胤。明代,该拳法已名闻天下。并对戚家拳、太极拳、洪洞通背缠拳等拳种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又有“百拳之母”的称谓。据说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编,明代时该拳种大放异彩、颇有声誉。

太祖拳法之风格独特,造诣纯正,套路严谨,动作舒展,招式鲜明,步法灵活,不拘陈迹,刚柔相济,虚实并兼,行拳过步,长打短靠,爆发力强。

太祖拳法讲究实战,攻防格斗,起如风,击如电,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摧。其劲力发挥于撑、拦、斩、卡、撩、崩、塞。拳谚云:“囚身似猫,抖身如虎,行似游龙,动如闪电”。其主要手法为:挑、砍、拦、封、闭、缠、扫、踹、弹、撩、钩、撞、绊、缠。交手时,讲求一胆,二力、三功、四气、五巧、六变、七奸、八狠。进身前,要“审势观察细留神,逢弱直冲入中门,遇强避锋绕步锤”。手步相连,上下相随,遇隙即攻,见空则扑。所用招式,非攻即防,虚中寓实,实里含虚,一式多变,借敌之力以制其身。

习练太祖拳法,必首练所实之基本功。其基本功主要是“三型”、“五功”。“三型”为头、手、步,“五功”为臂、腿、腰、桩、气。各型各功,既有独立之要领和理论,又互为作用,互相制约。悟其奥妙,益于拳中。

出处《天龙八部》乔峰。

燕青拳:又称秘宗拳、颜青拳、弥祖拳、迷踪拳,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之一。燕青拳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达摩或烧火僧紧那罗王或燕青所创;燕青拳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架势较小,腿法多变,拳脚相随,快慢守理,守中寓发,待机伸屈,功架端正,发力充足,动作敏捷,大开大合,虚实相辅,奔放流畅;燕青拳习的是手、眼、身、法、步,练的是精、壮、巧、妙、神;“精、壮、巧、妙、神”中的“神”为精魄,以形传神,动以养形,外练以养形为先,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壮。人由气生,气由神往,神气相补,神韵风骨,息息相依。

燕青拳的基本含义可归纳为疾速、狙击、隐含、刚柔、虚实、变化等。外形看似长拳,但内容很杂,既有少林拳、鹰爪拳、通臂拳等拳的特点,又含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特点;劲力上化拙归巧,易僵为灵,练求明劲、暗劲、横劲、开合劲、抖放劲、螺旋劲等;技击上讲究全身为法,尤以“靠、抱、粘、拗、顶、弹、拨、挎、掸、提、撩、缠、击、拦、格”十五字技法要诀为精华。

燕青拳实战中基本的招法是:远踢、近打、贴身摔;远手、近肘、贴身靠;高崩、低砸、中间挎;迎打、截打、连续打,攻守合一,攻防要害,防攻并举,虚实并用,手脚齐发,上、中、下三路并进,主要技击法有:猝击法、虚实击法、连击法、拦迎击法、躲闪击法、困击法等。

燕青拳拳式中反打、侧打、拧转、旋转的动作比较多,手型多样,有拳、掌、勾、爪、拐等十几种手法有云手、捋手、缠手、弹手等近20种;手行似浮云,遮人耳目,出手三招,刁钻古怪,特别是双掌为刀手,上穿下挂,掸、挥、削、砍连连不断。

燕青拳重视下盘功夫练习,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踢三年腿”之说;腿法变化多端,有踢、蹬、踹、搓、跺、撩、扫等十几种;步型主要有马步、弓步、虚步、丁步、歇步、仆步、独立步、跪膝步等,行步则以蹬步和系统套环步为主,步法要求轻灵自然,如猿纵,似猫行,讲究挺胸收腹,歪腰斜跨。

燕青拳的眼法讲究眼为心之魄,神聚于眼,眼随手动,手到眼到,眼随势变,目随势注,拳似流星,眼似闪电。燕青拳的身法讲究侧转、钻翻、吞吐、俯仰、起伏、翻转、回环、侧绕、勾挂、盘旋、跳跃、顺送、屈伸、攻防、跨绕,身动如风,腰似蛇行,拧腰顺肩。其身法巧妙运用,一法数招,随机应变,身形将就“抱桩为虎形,提拦为马形,搭袖为鸡形,盘坐为蛇形”。

出处《射雕英雄传》梁子翁。

大力神拳:神拳门创始人蒋大力天生神力,自创而来的拳法,习练者需臂力过人,讲究拳出全力,一招伤人。凭此功创立神拳门,可惜对根骨要求较高,门下弟子修习难有成大器者。此拳法招式简单,少于变化,讲究稳扎稳打,步步蓄力,一拳制敌。

出处《飞狐外传》蒋大力。

梅花拳:中华古拳种之一,据传起于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起始于南宋末年,开派祖师是邹宏义,基本拳路都必须要在“四门八方”各个方向上练习。何谓“四门八方”?即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也称为四正四隅。可以根据八卦爻变道理使其拳法有无穷的变化。江湖亦有梅花门传承此法。

梅花拳是没有固定的拳术套路。它的基本拳路称为“架子”。“架子”的构造就很特殊,它有五个基本的拳势称为“桩步五势”,它们在练习时要静止站桩。此外就是运动变化迅速的“行步”。“桩步五势”和“行步”的练习要在拳场中走遍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也称为“四门八方”。这种串连起来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线周而复始的循环练习。初学者可以先学基本的和变化简单的,随著功力加深和练功时条件的不同再不断补充和不断变化各种拳势和动作。梅花拳的对练拳路“成拳”除了必须要在“四门八方”各个方向上练习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动作和拳势皆可以因人而异,随时编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级的对练拳路“拧拳”时,更是“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引进落空、见空按豆,随势而布。”这种“架子”、“成拳”、“拧拳”的变化和不定的形态,使得它们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无穷丰富。这种拳法结构的特点反映了宇宙万物千弯万化,无穷无尽的基本特性。梅花拳文理中说的:“拳无拳,艺无艺,无艺之中是真艺。”有拳、有艺,有了一成不变的套路就不是真正的武艺了。正如“道无形”之理,真正的武功是变而不变,有而无的,它也是“无形”的。

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中有“桩步五势”和“行步”。练拳时“桩步五势”要站桩,要静止不动:“行步”是不断变化的动作要迅速轻灵,这一动一静两种极端的情况要在一个拳路中交替出现,这真是一种奇特的练法。不论在练“架子”或“成拳”中都要一气贯串,一气呵成,不散不乱,内外一体。自始至终都要练形,练气,练神。先要“形气合一”再“神气合一”达“精气神一体”即“浑元一气”。

梅花拳拳法中也把人体看做一个小天地,本“天人合一”之理。练拳必须知“四时行功加减”及“易筋经”之道理。梅花拳练拳之目的是要“先固根本”即:“仙炼之则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动静互根,温养有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内丹既成,灵妙莫测,自成金刚不坏之体,则超凡人圣上乘可登,若云制敌犹其小焉者也。”

出处《草莽龙蛇传》姜凤琼。

四平拳:为四川黄林派拳术之一。以练步法为主,讲究拳打四面,脚揣八方,“出手反背于面,捷步于南,回步于北,转步于东。”行拳时,四面八方,连连出击。动静相合,刚柔相济,内外相合。这套拳路有南拳的刚猛,太极之柔的特点。主要要求手、眼、身法和步法处处贯穿,上下灵活,衔接紧固,功架精悍。

出处《游剑江湖》段剑青。

赤尻连拳:少林旁支韦陀门的武功,以**拳为根基以猴拳为形,乃是一套近身缠斗的小擒拿手法,每一招不是拿抓勾锁,便是点穴打穴。这套拳法亦是“**拳”中一路,只是杂以猴拳,讲究搂、打、腾、封、踢、潭、扫、挂,又加上“猫窜、狗闪、兔滚、鹰翻、松子灵、细胸巧、鹞子翻身、跺子脚”八式,式中套式,变幻多端。

出处《飞狐外传》尉迟连。

霹雳拳:据传创于少林罗汉堂,讲究拳出如雷,迅捷如风,拳如霹雳,雷霆伏魔。是一套纯进攻流的拳法。讲究“招招有势,势势有法,法法有用”。拳势古朴,遒劲雄强,凶狠果决,精到妙。整体拳法四段,九九八十一动势,具有发力猛重、疾稳、沉实、整透的风格,及招势简洁、短促迅疾、拳腿互用、攻防并施、避实击虚、刚柔相济的运用特点。手法上善于“连打重击,来去风速,劲路奇出,斩钉截铁,势如破竹”,得势近身,低腿为先,短拳肘变,顺擒摔翻,拿压固控,得机相授。因此技法上讲究“远之拳足,近之膝肘,靠之以摔,相机以擒”。

出处《倚天屠龙记》成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