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仙帝养成日记 > 第三十六回:功过参半毁誉由人

仙帝养成日记 第三十六回:功过参半毁誉由人

作者:参茶在杯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4: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嬷嬷也算是明白了,胡氏既要吃四房的遗产,又不想恶了二房,这般卸力,全然是一副只享香火,不闻苦乐的泥菩萨做派。

沈清霜对“宫闱宅斗”的印象,姑且还停留在女官们当消遣传看的话本里,她左想右想也想不通,都是自家孩子,斗将起来,胡氏能捞着什么好处。

虽然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但斗争也分层次。单纯的内耗,和相互促进的比赛,本质和效果都不一样。

在沈清霜眼里,自姜澄登基以来,后宫都很和谐。

王府里是啥样她不清楚,但宫里的几位主儿,里里外外,感情都不错。

皇后治理有方是一方面,太后不乱插手,是另一方面。

自女官启用开始,后宫之中,就是皇后大权独揽。

中洲现任皇后姓陈,当年也是从“皇储候选人”里厮杀出来的。

听起来,其实还有点带感。

皇后娘娘菩萨心肠,雷霆手段。陛下后宫中妃子数量虽然不多,但各个都是精明强干的主儿。

盖因皇后娘娘冲锋带头在先,后宫嫔妃不得不卷。

姜澄的后宫,说是后宫,其实更像是一个有性别门槛的人才库。把诸多女中英豪囊括其中,给前朝排忧解难的。

当然,也有习惯斗来斗去的低位嫔妃耍过心眼儿,可这都无伤大雅。

女官制度,其实就是后妃等级制度里剥离出来的。很快人们就发现,与其靠争宠提高待遇,不如多为中洲精神文明建设做些贡献。从皇后娘娘手心里,扒拉年终奖,它不香吗?

沈清霜在这种环境下待久了,猛然接触到了低层次宅斗,心里一时还有些拗不过弯儿。

胡氏偏心偏得厉害,在座所有人,谁看不出?甄荣听了贾语那一番话,当即意识到,此事是自己理亏。

“既然老夫人这般说了,那孙儿就先去温书了。”他打了个招呼就溜,单纯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一个读书人,偏偏忘了礼法,一个招呼都不打,一个婆子都不带,无缘无故就闯了二门。

甄家虽说是商户,治家却是老牌世家的做派。便是老夫人不发落,倘若妹妹回去告诉爹爹,自己免不了吃一番挂落。

眼下得了口风,溜得比谁都快。

唯一的男丁走了,沈嬷嬷思忖片刻,方才露出些笑意:“哎呀呀,今儿个姐妹几个可算让我开了眼,快快快,都起来,地上可凉得紧。”

胡氏狐疑地扫过去,她本以为沈嬷嬷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发落几个小的,却不想,这几个丫头片子,非但无过,反倒还有功了?

世人对女子苛刻,男女之事若是传扬出去,对男人来说,不过是多一副风流美名。可对当事女子,却是灭顶之灾。

按照胡氏的意思,这种事儿就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甄家兄弟姊妹都是手足,虽然甄荣是到了说亲的年纪,男女之事也该避讳了。可退一万步讲,几个丫头就一点儿错都没有吗?

在二门里碰到男丁,一旦传出去,那是事关名节的大事儿。头一桩要做的,不是辨别是非,而是得先把自己摘出去。

保全了自身,日后才能徐徐图之。

天底下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道理?

几个女孩儿非要去争个对错,可胡氏,并不想知道谁对谁错。

明明是甄荣有错在先,她却嫌弃几个女孩儿非要把事情闹大,平添不少麻烦。

胡氏实在无法理解沈嬷嬷的态度。

自己教的学生,手底下出了乱子,闹到长辈们面前……若换做是她,甭管谁对谁错,先教训一通再说。

她却不曾想过,这事儿也不是一次两次,息事宁人的态度,断不可取。

正是因为有她和稀泥,甄荣才有恃无恐,对甄莲时有冒犯。

倒是甄家姐妹几个,懂得了“同气连枝,荣辱与共”的道理,也知道如何用行动保护自己的名节。

越是偏远的小地方,对女子的压迫和要求就越多。沈嬷嬷虽然属于“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既得利益者,却很能理解小家女儿举步维艰的无奈。

她沈嬷嬷掏出荷包,抓出把金瓜子就塞到贾莲手上:“今儿个这件事儿,你做姐姐的带了个好头,知道护着妹妹们。”

又一手一个,拉了贾语和甄蔓:“阿语和阿蔓也各个好样儿的,这才是一家子姐妹,同进同退的道理。”

一边说着,一边向贾莲扭头:“这些小玩意,你们姐妹几个分了去,有什么想看的书,想玩的玩意儿,尽管买去,有人问起,就说是学得好了,沈嬷嬷开心给送的。”

小姐妹几个顿时挤作一团,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双手合抱在胸前,行了作揖礼。

胡氏见到那一把金瓜子,心里却在犯嘀咕。这一小把金子,可抵得上她半月奉金。

不愧是宫里出来的老嬷嬷,出手真是大方。

她却半点都没有想到,这般不缺钱的一个老婆婆,为何不在家安心养老,偏跑到甄家这么个商户家里教几个女孩儿。

几个受宠的嫡亲孙女都是如此,更何况甄英这么个家族弃子呢?

胡氏本来心里就不大痛快,又见沈嬷嬷又一把拉住四房那个哑巴,把那双鸡爪似的小手握在手心里摩挲,面儿上不动声色,手上却一把撰得死紧,生怕这丫头在外人面前丢了自己的脸。

却见沈嬷嬷脸上带笑,不住拍着那双小鸡爪子:“这是四房的丫头吧?好伶俐,好胆识。”说着就从手腕上褪下个沉甸甸的龙纹金镯给甄英带上:“难为你这么小年纪,又这么识大体,真是好极了。”

那镯子雕了龙凤呈祥,有些品级的宫妃才能戴的款式。

上头虽然只镶了零星几个宝石,难得的是沉甸甸一枚。吊在甄英苇草似的小胳膊上,显得空荡荡的。

胡氏心里又是一紧,这般花样的镯子,她曾见过,几年前给长房行商做了本钱。

却见那不把钱当钱的沈嬷嬷慢悠悠道:“这是当年老婆子我啊,办成了事儿,成仪郡主赏的东西,别嫌它蠢笨,再过两三年,你身量长成了,带上就正好呢。过两年成大姑娘了,就别太素净了。”

这话说得胡氏眼皮子一跳,却见沈嬷嬷打发丫鬟送人下去,笑盈盈地转过身:“老夫人,我想求您个事儿。”

胡氏方才被打了脸,面儿上还挂不去:“嬷嬷是宫里出来的老人,又在王爷跟前得脸,有什么事儿求得着我一个乡下婆子的?”

沈嬷嬷不管她的阴阳怪气,清了清嗓子,做出一副踌躇的样子:“其实也不好开口,只是今儿见了四姑娘,底子是真的好,偏巧王爷书房里缺一个伺候笔墨。我就想……哎呀呀,真是难开口。”

胡氏就有些奇怪:“四姑娘天生的哑巴,她前头三个好端端的姐姐,又是识文断字,怎地看上她了?”

沈嬷嬷一拍手:“就要个哑巴才好啊!王爷书房里,多少机要事情流水一般的过去。宫里净了身的小子,好一些的早被各宫主位挑了去,未净身的,我们呢又有些不放心。”

“本想安排个姑娘,老王妃又看得严,生怕哪天得了眼。你要知道,这王府里,现下还是老王妃当家呢。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你让老王妃怎么不防?”

胡氏怔怔愣愣,听得云里雾里:“那如今,书房里是怎么个安排?”

这话其实触了忌讳,但沈嬷嬷别有任务,倒是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又叫了盏茶,慢悠悠道。

“所以王府那书房里伺候的人啊,一个月就得换一茬,还都是些不识字的。可这样一来,东西全得劳烦王爷自个儿收拾。王爷是办大事儿的,怎能这些细枝末节上徒耗心力?都说我们做奴仆的不顶事儿,一个看书房的孩子都安排不上。”说着,一拍大腿:“所以啊,我一看四姑娘,就打心眼儿里喜欢,年纪又小,人又机灵,懂得高低轻重,还是老姐姐教得好啊。”

她把甄英从头到脚好一顿夸,末了收个尾,把胡氏捧得是飘飘欲仙。

“你是在宫里待过的,那宫中哑仆,做得好的,哪一个不是主子身边儿得力的人?别说哑仆自己了,就是家里人,都给安排得妥妥帖帖。”

沈嬷嬷一张嘴舌灿莲花,又是以利相诱。

胡氏本就嫌甄英这张嘴,眼下既能摆脱了累赘,又能得好处,自然是顺顺当当的上了勾。

甄英换了房间,有了新衣服,虽然仍要在胡氏身边伺候,却不再是做一些丫鬟的活儿。用饭时,和姐妹几个一桌,有沈嬷嬷亲自指点规矩,偶尔轮到她伺候老夫人了,还能得一些老夫人吃不下的果品。

日子在一天天好起来。

沈嬷嬷出手大方,人又有趣,原本甄家从牙缝里抠出的束脩,早被她大大咧咧打赏了出去,大多进了几个小辈的腰包。

对胡氏来说,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事儿,这么一算下来,沈嬷嬷在自家住着,不仅有个免费的女教习,还能省下些衣裳钱。

一年后,几个小姐妹也算是学有所成。甄莲略微圆融了,甄蔓稍显沉默了,贾语也不再风风火火了。

当然,甄英这小丫头变化最大,腰杆儿也直了,人也不那么畏畏缩缩了,只是一头凌乱的杂毛还跟小丫头似的……沈嬷嬷那些金银首饰都是大姑娘小媳妇用的,她一个总角之年的小丫头,根本用不上。

胡氏打了一宿算盘,竟有些舍不得这位老姐妹。

沈嬷嬷告辞的时候,胡氏千留万留,却不曾想,又把人多留了半个月。

原来是因为这次甄文志外出经商,带回来了一个不一般的客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