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仙帝养成日记 > 第三十一回:重赏之下必有应者

仙帝养成日记 第三十一回:重赏之下必有应者

作者:参茶在杯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4: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宫女的,第一课不是学规矩,而是学朝臣和后宫的官职等级,胡氏便是卸任多年,一时间也被吴王燕王的大手笔震惊到了。

“此话当真?”胡氏再也维持不住矜持,眼神直勾勾盯着儿子:“三品大员,燕王可有说俸禄…”

“一应开支走燕王府上,詹事只是兼任,且司药们成婚后依然保留职位,能按月从吴王府领取俸禄直到老死!”甄志文见胡氏咬钩,连忙抓住机会。

“此次西北灾情严重,若治理不当,很快就要发生瘟疫,燕王说司药们出身医官世家经验丰富,且家中多藏有典籍医案,于灾后防治一事上大有作为。已经有前司药纪嫣然不顾自身安危,前往西北协助赈灾,她一个弱女子,衣不解带,救助难民近千人。

燕王在朝堂上言之凿凿,愿以燕王之位担保,为众人抱薪者绝不会冻毙于风雪!燕王府已聘纪司药为西席,另有詹事之位,千金之谢以待。”

胡氏原本听得兴致勃勃,直到“纪嫣然”这个名字出现,好容易才怔了半晌,问:“那名纪司药,可是,成陵纪家的女儿?”

“这,儿子就不知道了。”

胡氏思索了片刻,似乎触动了什么久远的记忆,脸上竟然罕见的露出了温柔神色。

“几个姑娘都去吧,我明日修书一封,请以前宫里的老姐姐们来看看。”

按照她当宫女的经验,贵人要办什么难办的差事,为了让人积极起来,打一开始就会给足了好处,等主子的目的达成过半了,就会渐渐把银钱使到别处去,而此时许多人已经准备了许久,绝不可能半途而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故而,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这“重赏”能重多久,是谁都说不准的。

只要过最初的院试,就有三十锭钱了。

三十锭钱,够在云阳盖一座青砖大瓦房;够在县城里最繁华的街道上盘一个不大不小的铺子;够在乡下买二十亩的上等水田…

别说是那些小门小户的了,就是她这个见过大世面的前宫女都不得不心动。

胡氏做宫女时,宫中便有女官,虽然人数不多,却地位超然。

女官们在各宫,比她们这些伺候老了的宫女还体面,逢年过节另有朝廷专门按品级和朝官一样发赏。

女官在宫中办事,行走在各宫之间,别说是那些小宫女,便是稍微得宠些的妃嫔,都要敬她们三分。

又因女官编制在后宫,除了月例银子和前朝节赏,还有各宫主位求她们办事给的赏钱。胡氏曾帮一位不得宠的妃子求女官办事,只那一次的赏钱就堪比她这个品级的宫女两年的月例银子!

宫女们平时住在宫廷,衣服由尚服局统一裁制,吃的是尚食局份例的膳食,连年龄到了离职结婚,都有宫里尚仪局主管操办,除了偶尔到小厨房点餐,几乎花不了多少月例银子。

本朝厚待宫女,不让人老死宫中,只要年龄到了,请了恩,就能放出宫去。

不说那些女官,便是那些寻常些的宫女,只因见过宫中的礼仪规矩,许多富商或是乡绅之家,都乐意聘一位宫女做儿媳或是宗妇。

胡氏就是因为在宫中有十年的资历,即便是年纪大了些,甄家却也花了重金聘礼才求娶到她做宗妇。

宫女尚且如此,女官的待遇更是好到惊人。故而,除了那些不差钱的官眷,那些商户富农有但凡有女孩儿的人家,一个个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胡氏断定,这次院试定然难如登天,且这三十锭的重赏,估计也就头年才会有。

再过三年,商贾和寒门的女儿该嫁的都嫁了,考不中的又不能和男人一样一直考下去,宫选女官的热度定然会消退,那时候能拿个三两银子都是圣上开恩了。

胡氏虽然出身宫廷,到底是没混到教导嬷嬷那个层次,为了能让几个女孩儿一举得中,还特地修书,求了以前的手帕交,请人介绍一个有品阶的老人来。

家中四房子弟,各有一个女儿,包括老四家的哑巴,现下都得支棱起来。

为了几个女孩儿的前程,不,应该说是为了每个女孩儿能带来的一大笔银子的进账,胡氏特地为新来的先生收拾出了自己住的院子。

她当年不过是个杂役宫女,哪儿认得什么有品阶的嬷嬷,寄出些书信,到底也都石沉大海。

倒是甄志文这些年为吴王府办事,与王府上的一位奶妈的侄儿有些交情。

那名奶妈姓沈,父族是一名当朝大儒的庞支,而沈嬷嬷本人则是王爷幼时的奶妈,年纪大了才告老回乡。

甄志文本指望沈嬷嬷介绍一个手头不宽裕的宫女,谁想到,这位有些来路的奶妈竟然亲自来了。

沈嬷嬷在宫里和王府呆了多少年,从未有过一丝错处,皆因她不仅消息灵通,为人也仔细,来的时候就有些奇怪:“我听说你家一共四个女孩儿,怎的今日点卯,只来了三个?剩下的那个可是病了?”

甄志文不知她从哪儿听来自家有四个姑娘的事儿,以为是母亲在书信中写了,赶忙遮掩道:“母亲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四房那个女孩儿是个哑巴,就不耽误嬷嬷功夫了。”

世家望族多有送子女进宫陪读的,指望着老天开眼,给自家孩子镀个金身,若是能被天道看中,点成“皇储候选”,虽然不一定能当上皇帝,可皇储们一同探秘境,游江湖,这打小儿的情分,是外头比不了的。

故而,一家一旦有了资质好的孩子,总会惦记着请一些宫里退下来的老人。说是教导规矩礼仪,实际上,还是为了旁敲侧击的打听消息。

而这些退休女官们,也会自觉将自己在人后宅中的见闻以书信的行事传递给后辈同僚。这也是皇后掌握朝廷动向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像甄家这样,请嬷嬷就是真为了请嬷嬷,教规矩也是真为了学规矩的,当真是不多见。

而像甄家这样,既远离皇城权力中心,也没有在朝堂上出力的族中子弟,同时还不是什么名动一方的富商巨贾……却能请到沈嬷嬷这样,在六局一司中轮岗过,且伺候过王爷的女官。

甄家,可算是祖坟里冒了青烟。

请到了沈嬷嬷,就意味着几个女孩儿,已经一只脚踏在了康庄大道上。

甄志文还以为是自己面子大。

可能是真相过于惊世骇俗,甄志文竟然丝毫没有考虑到,甄家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怎么就值得人沈嬷嬷亲自出马?

这事儿,还得从几个月前,春祭大典上说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