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仙帝养成日记 > 第二十九回:巧行商利诱贪心妇

仙帝养成日记 第二十九回:巧行商利诱贪心妇

作者:参茶在杯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4: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荣哥儿也才十五,虽然年少有为,可等他考出来,咱们这些做长辈的,还有几个能看见?”

“同是考试,科举是能考一辈子的,但女官,只许四十岁以下报考呢。家里几个孩子虽然年纪小,反倒占优势啊!”

“母亲,甄家男人,您这些年个看见了,别说文武科举,就是当惯了一房掌柜的,去考监生、历事这些,都还考不过人家十几岁的童生!说个实在话,再这样下去,这个家,也供不起几个女孩儿的嫁妆啊!”

赋税也就罢了,淋尖踢斛,算是常例。

可县令要给上峰“冰敬”、“炭敬”,钱从哪儿来?

还不是从他们这些商户手底下刮!

甄志文一来就诉苦,先是罗列在外跑商不易,再由此引到后头。

他不提那错漏百出的账本,只揪住“几个姑娘的嫁妆都凑不出”这点来发散。

“儿子经商,朝中没人,每年白白给人家送多少钱打点不说,便是如此,县令的小舅子,不过是个戏班子的班主,儿子见他,还得赔十万个小心。”

四弟死了,家中其他子弟无能,没挣出个官身,商户徭役更重,只得拿银钱去赎买。

胡氏又是个讲惯了排场的,平时吃穿用度,都在规定范围内挑最好的用。

别说是她,就连她手底下的何妈妈,家中子侄占了多少肥差?

这些人平日里去县丞打茶围捧戏子,都是几钱几钱的现银子,打水漂儿似地流出去,光凭月例银子,能过得如此大方?

这些人指缝里漏出来的那些钱,不都是他甄志文的血汗?

甄志文行商六年,走南闯北,风里来雨里去,甚至帮一些贵人干了不少说不出口的脏活,也只够勉强奉养老母而已。

“你的意思,是我这个做母亲的教养不当了?”胡氏一边儿用着碧玉粳米粥,一边儿漫不经心地听着儿子回话。

“儿子没这个意思,都是我们这些小的不中用,愧对了母亲这些年来的栽培。”

甄志文陪着小心,不住地给胡氏递话:“这不是有宫选吗?儿子在京城也见过宫选的备选女官们,好些个不过是仗着父兄得力,论起容貌才情,也不过如此。现下女官人手不够,陛下又下了重赏……”

他端详着胡氏的脸色,果然,听到“重赏”时,一双眯缝着的老花眼都睁大了。

甄志文搓了搓手:“儿子想着,上次闯了那么大祸,虽然最后人家轻轻放下了,可这梁子结下,那女书院,也不适合再去了。”

“两个小的向来成绩都好,在‘甲字科’里,该学的,不该学的,早都学扎实了。莲姐儿年纪大了,只是孩子心性儿,不大稳重。我看那,其他几个女孩儿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累母亲费心教导。不如,请个宫女出身的教养嬷嬷先管着,咱们把规矩、礼仪这些先吃透,等秋闱海选,去试一试。若是真选上了,白添一大笔进项。”

“若选不上呢?”胡氏还有些犹豫。

“选不上,也不打紧,被宫里嬷嬷教过规矩,再去那女书院上学,自然是不一样的。日后婚事上,母亲也可少操点儿心。”

胡氏虽是宫女出身,进宫却只在尚膳局做过柴火上的掌火宫女,顶多远远瞧见司膳女官们做菜,却连话都不曾和她们说过。

至于说在慈宁宫伺候太后?也不过是跟在尚膳局的司药背后,请平安脉时,跟着提过两回药匣子罢了。

胡氏一边喝着稀粥,心里也盘算着。

她当年也不过是小宫女,许多事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甄家算不得什么福贵之家,真要参选,怕是过不了院试这一关。

外嫁的老三能选上,那时因为老三嫁的是官,她是官眷,又是寡妇,自然要被多多照顾!

可胡氏素来端足了前宫女的架子,虽然对孙女儿们能否过得了院试心里没半分底气。

她慢条斯理地漱口擦嘴,净面净手后,才端着茶盏道:“自家的姑娘我是知道的,若论起规矩,别说是云阳,就是和吴中的官家小姐比起来,也叫人挑不出错处。

“只是你祖父一辈清流仕宦,到你却从商入贾,家中向学之风不振。这些姑娘们,论起才情,怕是不及京中名门。”

甄志文如何听不出胡氏意思,连忙道:“母亲无需劳神,儿子这些年帮王爷办差。这虽说宫选上说不上话,但过个院选,还是轻轻松松。”

胡氏仍在犹豫:“若是初试都选不上呢?平白上了这许久的课,还有那县里的女书院,咱可是交过束脩的,岂不是白交了?可是不少银子。”

甄志文重重叹了口气:“学费能值几个钱?几个女孩儿的嫁妆,那才是大头。母亲不知,我自从落为商户,朝廷派发的徭役是一年重过一年,四处遭人冷眼不说,年底节余还得去赎买徭役。几番折腾下来,一年到头的辛苦,也剩不了几个钱。

“再说二房的荣哥儿,就算明年做了廪生,一个月,也才不过六七斗米及一两贯钱,饿不死而已。可他既然有了功名,娶妇就不能寒酸,没个百十两银子,平白遭人笑话!”

“还有家中几个侄女儿,若是要嫁人,少不了备一份嫁妆。到时候出门子,您这个做祖母的,不得贴补一些?”

他这话说到了胡氏的痒处,现在实行厚嫁之风,越是大家族,越得备上一份厚厚的妆奁。

胡氏最好面子,这笔钱是万万节省不得的。左右是给人家,不如就攥到咱自个儿手里,拼一个前程。

三个姑娘,哪怕只有一个选上了,省下的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再加上,女官进宫,都是只身一人,生老病死都由内庭统筹。既然不在家住,贴身丫鬟也好、月例银子也罢,还有春夏各四身衣裳、丫鬟们的衣裳、几人的嚼用……这些都裁撤下去,又是一大笔!

胡氏已经动心了。

甄志文再接再厉:“母亲不必担心,京中名门,清流仕宦之家也好,能吏干臣这些也罢,不论男女,都是早早定了前程。儿子早就打听过了,今年京中第一轮院选,去的竟然无一个官眷。”

这是自然。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京中官眷,愿意去的,大抵都考过一轮了。

能去的,自然早去了。

如今京中官员的后院儿,刨开当家主母,都可以称得上一句“野无遗贤”。

甚至还有一名公爵夫人也报了名。

这位夫人一生顺遂。从小就在宫里长大,和国公爷青梅竹马,生的一双儿女都各自成家,后院儿也没有什么姬妾,管事也忠心耿耿的。

把庶务交给儿媳后,她成日里闲得发慌。

人闲着,总得有些事儿做。

公爵夫人看着外地来赶考的侄女,心一动,干脆自己也报了个名儿,就说是去陪考。

然后她就中了。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国公爷撒泼打滚,一万个不乐意。

但夫人认为,儿子资质平平,就得离开母亲的怀抱多历练历练;儿媳妇未来也要接手国公府。既然都是迟早的事儿,干脆趁她还活着,先把位置腾出来,让年轻人多多锻炼,他们老两口也能兜底。

倘若真闯了什么祸事,她还能在宫里说得上话。

国公爷终于让步,去求了个恩旨,恳请陛下发发善心,别让他媳妇007。

“996就行,一个月要和朝臣一样,最少有两天休沐。”

“再就是家里老人出了什么事儿,也能告假、丁忧。”

陛下找了皇后娘娘,国公夫人,三人临时开了个小会,对“有关当家主母上岸,对家庭的影响,及其夫君若反对,该如何应对”一事充分交换了意见,最后经过皇帝圣旨、皇后懿旨,司宝女官请印等一系列流程,从形式上、流程上,正式同意了国公爷的请求。

国公爷跪谢天恩。

自此之后,主母们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老公敢纳妾,她们就敢考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