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64章 扶乩得数语,暗暗指剑踪

如水剑道 第64章 扶乩得数语,暗暗指剑踪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巨大铅云悬在上空,慢慢裂成许多碎块,像极了干枯的河床。天光突破重重阻拦,从龟裂的缝隙中透下来,将这俗世照得明亮了许多。

公孙真人待洪太祝出去后不久,也停下手上的忙碌,略吃了些早斋,便在屏风围住的木榻上趺坐下来,开始静气行功,以缓解彻夜的疲倦。约一个时辰后,洪太祝引着两人的脚步声,从斋院外远远传来。公孙真人才睁开眼睛,将一口浊气缓缓舒出,下了木榻,向书案那边走去。

走在最前面的,却是太微宫使王缙,洪太祝和尉迟真人紧随其后。尉迟真人气色并不太好,鬓发也比往日凌乱,身上竟隐隐发出异味来。然而此刻,却不是寒暄的时候,公孙真人神情淡然:“王宫使此番过来,是要指导我用这扶乩之法么?”

王宫使却是和煦一笑,似乎昨日此间的谈话,他全然忘记了一般:“公孙道友要用仙术,鄙人自然是来大开眼界的,顺便兼这记录之职。再则,在这太微宫中,若鄙人草书要称第二、便再无人敢称第一了。”

公孙真人便不理他,神态漠然道:“尉迟渊,今日我便要用扶乩之法,来求得紫姑仙人明示。你与此事颇有关联,做个正鸾,也不曾辱没于你。该如何行法,不必我再赘言了吧?”

“这是自然。”尉迟真人面无表情答道。

王宫使见几人间颇有些不睦,便笑着插话道:“那就劳烦公孙道友!咱们这便开始?”

公孙真人点点头,便俯下身来,将书案一旁的沙盘端过来,放在正堂中的一方茶案上,然后将盘中木笔拿起。这木笔虽托名为“笔”,其实是由一根桃木和一根柳木契合而成,形如一个二尺多长的“丫”字。“丫”字下端折回约两寸有余,用以在沙盘上书写仙人所示。这时王宫使也已站在书案之前,铺纸研墨,匀笔待书。

公孙真人猛然从沙盘中拈起木笔,递到尉迟真人和洪太祝手中,让二人分别握住“丫”形木笔上面两端;又将“丫”形木笔下端折回的那段,点在沙盘中央。袍袖翻飞间,手中却凭空多出三炷线香来,无火自燃。公孙真人手持线香,对着正北方位恭敬拜下,口占咒曰:

紫姑、紫姑,出尔仙窟!飨以杂菽,奉以清露。

紫姑、紫姑,降彼神都!赐吾仙符,赠吾天书。

……

神异的一幕,便在公孙真人开口念咒时发生——那三炷线香未遇风势、却烟气陡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燃成灰烬。待要烧至手指时,公孙真人却将香头一抛,化为三点明火,落在沙盘之上。

公孙真人手却不停,双掌同时轻拍在尉迟真人和洪太祝天灵盖上。两人身形一颤,眼神便失了光彩,手中握着的丫”形木笔,竟已开始在沙盘上抖动着勾勒起来!一个个潦草的字符,迅速在沙盘上浮现出痕迹,连连不辍、笔走龙蛇!

公孙真人已经立在了沙盘一侧,对着不断出现、又不断被覆盖的字符,快速唱念出来:

碑为剑冢,剑葬碑中。碑若无踪,剑亦成空。

天街在东,北望仙宫。凌波泛红,洛水相通。

凝寒下冲,碧血溶溶。池亭飞琼,林苑冰封。

石镇藻丛,共潜鱼龙。若掘春涌,才见白锋。

王宫使左手扶案,右手却也不慢,一串串连环墨痕飞落纸上,将紫姑仙人降下的吉语,迅速记录下来。待“锋”字落笔,尉迟真人和洪太祝便已抬起头,眼神重又回复至清明,手中木笔也已经停了下来。公孙真人却踉跄几步,将那木笔从两人手中夺下、扔进沙盘。接着一口鲜血喷出,落了在那沙盘之上。

王宫使看着几乎写满整张黄纸的连环草,欣喜非常,面若癫狂。尉迟渊忙一把扶住几近虚脱的公孙真人,要将他扶到一旁的圈椅上休息,却被他一把甩开。洪太祝看了看不远处王宫使失态的样子,又看了看公孙真人的态度,不禁在心底暗暗叹了口气:道衰佛盛,已成定势矣……

公孙真人稳住身形,行功运气,几个呼吸间,将胸腔内翻涌的气血弹压下去。又以指甲为刃、圆转左腕,左面袍袖便被割下一大块来,被他抓在手中:“尉迟渊!你我同袍之义,就此断绝!”说罢,将这截断袍砸在尉迟渊身上,便不再理他。转身向王宫使走去。

王宫使此时已捧起纸张,正自玩赏。公孙真人便站在距他一丈之外,冷笑着望着他。王宫使又看了半晌,才注意到公孙真人嘴角的血渍,得意笑道:“公孙道友舍身为公、护持国祚,确是吾辈楷模!洪太祝,快将我房中那棵百年灵芝取来,本官要亲手奉上!”

“王宫使,此间事既已了。我观中弟子,请速放归!”公孙真人说完,又自木榻上取了自己的拂尘,冷然续道,“对道门之中败类,老道若不惩之,便如此物!”说罢,便将拂尘抛起,霎时间木渣和白丝碎成一片。自己则挥起大袖,闪出了客房。

西斋院中宿卫持械欲拦,只听“嘭、嘭、嘭”几声,宿卫皆倒飞出去丈余,滚在地上哀嚎。尉迟渊追出去再看时,公孙真人却早去得远了。

王宫使却轻笑道:“公孙玄同,匹夫之怒尔!又有何用?我岂会惧之!尉迟渊,你莫不是也要与本官为敌吧?”

尉迟真人怒道:“王宫使!我本已劝服公孙玄同,要他告知你‘如水剑’的下落,你偏急不可待,甚至软禁、逼迫于他!还……还支使贼道将他观中弟子掳走!你虽是官家,却挟公器而私用,以冠冕之由、行盗匪之事!他日有暇,必去长安讼你恶行!”说罢,也扭头而去。

王宫使看着尉迟真人的背影迅速消失在客房门外,脸上的笑容已慢慢褪下。一双阴鸷的眼神中,仿佛藏着阴谋旋涡的开始……

阴霾尚未散去,接连几日的秋雨,将寒意渐浓的秋风带了出来,穿堂过窗,将人的身上都激起一阵寒颤。

弘道观客房内,连打了两个喷嚏的卓松焘,便从榻前起身,将被风推开的窗扇重新关住,又用窗拴锁好。杨朝夕头上、身上被黄硕几人略作擦洗后,便已换上干净的汗衫、短袴、长袜,此刻正蒙了被褥,躺在木榻上昏睡。榻前放了一只冬日才用的炭火盆,客房里的寒意才被驱走许多。

时已近午。观中颇通岐黄之术的道人,早前便过来看过,因杨朝夕连日被囚于湿冷之所、又未进水米,精元之气有些损伤,至于伤寒症候、倒是次要了。

朱介然便向观中道友讨了些治寒凉之症的草药,在斋院里煎好,以碗盛了、端在手里,正一勺一勺地向杨朝夕口中喂去。黄硕则将他扶着坐起,稳住头部,防止汤药洒出。一碗汤药便喂了小半个时辰,才尽数喝下。杨朝夕依然昏昏沉沉,便是抬一下眼皮,都要费很大气力。

获救返回途中,担架颇为颠簸。杨朝夕醒来过两次,却是浑身虚脱,好容易张开嘴来,却发不出半点声响。修道习武之人,本来平日进食消耗便大,杨朝夕更是在湿寒窨井下全力行功,对身体的负荷却大了几倍不止。以至于刚被救出时,众道士眼中的他,明显地瘦了一大圈。

黄硕帮着脱去结满血渍污垢的衣袍,也清楚看到他胸腹之间肋骨分明,连肚子都凹下去了一大块。忍不住又将那些贼道人骂了一番。

朱介然喂过汤药,方七斗已推门进来,捧着一碗熬得浓稠稀烂的粟米粥,递到卓松焘手上。卓松焘接过粥碗,吹了半晌,才用木勺浅浅舀了一下,灌入杨朝夕齿缝之间。见他能够吞咽了,便放开手脚,直将一碗香浓的粟米粥,全塞进了杨朝夕口腹之中,才听见他腹内一阵鸣响,却是将这碗稠粥“照单全收”的讯号。

这时道观院落中突然有些热闹,一个当值的道童从门外“噔噔噔”跑进来,大声喜道:“观主回来了!”听到呼喊的弘道观众人便都从靖室、居室、斋院等处出来,十个呼吸间,便都聚在了当院。

一个白发不羁的干瘦老道,正挥着袍袖大步走了进来。见一众大小道士已在院中汇齐,正向他行礼,老怀甚慰:“观中道友、众位弟子,这几日劳你们记挂了!老道福泽深厚,非奸邪小人能伤,此番劫数、却是数年前种下的因果,到得此时,算得圆满。”这说话的老道,自然便是刚从太微宫出来的尉迟真人。

传宗子方七斗也从客房中出来,此时上前一步、略有些激动:“师傅安然无恙,便是我观道人之福!这几日师傅在外云游,观中一应事务,全仗几位讲经师傅和众师兄弟操持,亦未曾耽误了修道。如今大师兄已带领我等,将上清观冲灵子师弟解救了回来,现在客房将养。皆未曾有负您素日所教,特禀明师傅!”

尉迟真人双眉一耸、眼泛异彩:“好!做的好!虽阻力重重,却静气以处,兼以巧智、毅力破开局面。得贤弟子如尔等,老道纵然驾鹤西游,心中也无遗憾了。”

朱介然这时也人也阖了房门,与卓松焘、黄硕移步此间。见尉迟真人平安回来,却不见自家观主身影,不禁有些担心,于是便拱手道:“尉迟观主!我家观主公孙真人自那日去了太微宫,便再未回来。不知您是否知道他现在何处?”

尉迟真人脸色微正,慢慢叹了口气:“玄同老弟……此番却也受了些波折。我被拘在履信坊武侯铺时,那张武侯倒也明白曲直、未曾怠慢于我,后来便私下里、将参与此事的道观跟我说了。我与玄同老弟出太微宫时,便将这些告知了他。以他当年的秉性,那几个道观的狗辈道士,这回便自求多福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