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61章 否极泰来,因祸得福

如水剑道 第61章 否极泰来,因祸得福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洛水南岸,秋雨打在芦苇丛间,发出寂寥的沙沙声。而被秋雨浇了一整天的枯黄芦苇,棵棵身形都瘦了下来,将那间低小茅舍,露出更加清晰的轮廓。

茅舍中鼾声此起彼伏,却是两个道士交缠着身体,躺在破旧的木榻上。偶尔调整姿势时,一个鼾声便停下来,口中含混不清地叫着“小玉”,也不知是住在哪处坊市、哪一条花街柳巷中的相好。

破旧木榻之下,是一方荆条编织的木排,木排掩盖着一处窨井。窨井高约一丈,本是作临时储存鱼虾之用,因为临着洛河,最下面却也渗出一尺多深的河水来,和泥沙搅在一起,浑浊不堪。众人遍寻不到的冲灵子杨朝夕,却是被人捆缚了手脚,囚在这积着污水的窨井之中。

精神萎靡的杨朝夕,此时已被被鼾声吵醒。断断续续挣扎了一天,蘸湿的绳索反而越来越紧,他这时也索性不再白费力气,屈了腿靠在井壁上,感受着黑暗中越来越冷的身体。身上不多的刀伤,此刻早已麻木,也不觉得痛楚。只是在这不见一丝光亮的黑暗里,人的无助、恐惧和绝望,便会慢慢放大,这才是一个道童最难对抗的。

那些蒙面道人意图明确,只要他答应为他们演示“公孙剑法”,便能离开这漆黑湿冷的窨井,还有热粥热菜可以吃。杨朝夕虽只是十一二岁的少年人,也略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若是听信诱导把剑法演示完,下场也未必如他们所言。不如在这窨井里充一充英雄好汉,或许这些无耻道士还会投鼠忌器,不会立刻便下杀手。于是在这样的意识支撑下,他便在这又黑又冷的窨井中昏昏睡去。直到此刻方才醒来。

身上依旧很冷,齿颊、肘腋、胸腹、下阴……每一处可能贮存热量的部位,全都是彻骨的寒意!心跳若有若无,呼吸微乎其微。手脚的知觉其实都已经钝了,若是现下砍掉一些,怕是也不会有疼痛的感觉。“这便是要被冻死前的感觉吗?”杨朝夕这样想着,意识深处却不肯承认。一点点的不甘心,从冰冷迟钝的感觉中滋生出来,像一个微不可察的孢子,迅速膨胀成一团五彩斑斓的蘑菇。

冷、很冷、非常冷!怎么办……还有娘亲、关世伯、关林儿在山庄等他,还有关虎儿、牛庞儿、孙胡念在邙山等他,还有公孙真人在弘道观等他,还有长源真人在长安等他……还有那个柳晓暮、在不知何处的夜空中等他……种种杂念在黑暗里化作混沌,已经感觉不到自己的呼吸……对了,呼吸……吐气如抽丝、渐渐而尽,吸气如缠丝、缓缓而足……默诵……经文……道可道,非常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否极泰来,绝处逢生!

杨朝夕意念之中恍若混沌初具,无谓生灭,不知往来,难辨始终。便是在这恍惚不觉之间,他竟懵懵懂懂地、触碰到自修道以来的第一个机缘!

上清观多数道人所修习的道法,叫“坐圆守静”,分“定心、守一、存思、坐忘”四层境界。而盛朝多数道观修习的道法,也与之类似,不过出于对“定心、守一、存思、坐忘”等概念的理解不同,有所损益。这类行功之法,习练日久,记忆、精力、悟性、意志等都会明显提高,所以才给人一种错觉:修道之人从事各行各业,好像都变得厉害了许多。

但真要心向至道、笃立修行,所用的修道之法,却是要逆天而行!如李长源教给杨朝夕的,便是练养“后天之气”的法门,共有五步成法:吐纳、胎息、行气、采气、服气。杨朝夕此时于寒冷困顿之中,所用的呼吸吞吐、默诵经文的方法,便是第一步成法:吐纳。

然而无论“坐圆守静”的四层境界,还是练养“后天之气”五步成法,每一层境界之间、每一步成法之间,那种界限并非是截然断开、泾渭分明,而是前后重叠、上下相接。如太极阴阳鱼一般,乾中有坤、坤中带乾。于是在涓滴汇流的行功过程里,也许某一刻,便已跨入下一层境界、进入下一步成法。而用以行功的身体,便也会顺水推舟、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杨朝夕此时手脚受缚、不能趺坐,因此令他进入行功状态的姿势,却是如在母腹中时一般,靠着窨井一侧,双目紧闭,蜷作一团。仿佛是冬眠的龟蛇,以极其微弱的呼吸和消耗,维持着一缕生机,不使其断绝。而这样的行功状态,已经从“守一”之境,直接跨入“存思”之境,隐隐碰到了“坐忘”之境的门槛!

而“吐纳”的修道之法,也早已练得纯熟圆融,开始进入到“胎息”的成法中来。一呼一吸间,气息轻、细、绵、长,出少入多,吹毛不动。若此时引来一缕烟气、贴近杨朝夕口鼻,便可看到烟气缓缓从鼻中进入、渐渐又从口从溢出,进出相接,源源不断,形成一道流淌不息的烟环!

而对窨井上方打鼾的两个道士来说,杨朝夕可能只是陷入了深度昏迷。而这个假象,直到次日上午才被证实。

次日秋雨连绵,黯黯天光在昏黑雨幕中,一点一点地将白昼渲染出来。甲、乙两个道士搂作一团、睡得天昏地暗,直到过来轮换的道士砸门,才极不情愿地睁开眼睛。于是互相嫌弃地把对方推开,晃晃悠悠过去开门。

进门的道士丙率先问候了一句:“恁娘——!睡得像两头猪!都不知道饿么?”说完,便将蓑衣、斗笠脱下,放在一旁。

道士甲也埋怨道:“你们两个也忒慢了些!老子……别说老子了,就是庄子、都饿得前心贴后背了。”

道士丁一面脱着蓑衣,从怀里掏出几个胡饼和鸡子:“先吃着,边吃边说。这小道童昨日开口求饶了没有?现在还活着不?”

道士乙见道士甲狼吞虎咽的模样,乜斜着瞪了一眼,才答道:“昨日摘了封口布,闹腾了半天,又是喊又是叫。我们两个嫌吵,就寻了个木排,把那窨井盖上了。天擦黑那会,还在下头折腾呢,能听见水声。后来该是折腾累了,便没了动静,我俩也睡着了。”

道士丁有些不放心,忙和道士丙跑到那破旧木榻前,将榻掀起,取掉木排,露出黑洞洞的窨井口来。这时道士丁环顾一圈道:“吃东西那两个,先把黑布蒙上!”

说完,两人又从木榻上将绳头解下,将杨朝夕从一丈来深的窨井中拽出来,才看到气息微弱的杨朝夕,已经昏死过去。拍了几下脸,便如死人一般,没有反应。若不是道士丁探过去的手指感觉到一息尚存,怕是四人便要自作主张,将他就地掩埋了。

道士丙让道士丁扶稳杨朝夕,自己在他身上摸索起来,却摸出一封湿了小半的信简,信囊上写着“XX子肃启”(“XX”二字被雨水浸泡得最为严重,已无从考证)。道士甲、道士乙见他们搜出这样一件东西来,觉得稀奇,便凑过来,嚷嚷着一起打开看看。道士丙、道士丁便将杨朝夕又缒入窨井之内,当听得水声时、以为见底了,便一松绳索,将杨朝夕直接摔进了一汪泥水里。

四个猥琐的脑袋,这时已挤在了一起,借着茅舍中微微的光亮,展开看去:冲灵子杨朝夕!你这个XXXX、无耻淫徒……(“XXXX”亦被雨水浸泡,不易辨认)

四个道士看完,均觉有趣,道士丙更是揶揄道:“小小年纪,便和麟迹观的师妹有来有往,果然是人不风流枉少年!”

道士丁便将信简装好,塞进道士乙手里,方才笑道:“这是观主要的东西,咱们已经过了眼瘾,你须得装好了!回到观中,立刻给观主送去!”

道士甲、道士乙这时已吃完早斋,便同过来的道士丙、道士丁拱手道别,穿戴好蓑衣斗笠,出了茅舍。

雨幕在洛水上潇潇落下,没有半分迟疑。河面水汽蒸腾而上,被流荡的风带过河岸,将芦苇染得一片模糊。

猫在不远处芦苇从中的人影,猛然看到眼见奇怪的一幕,便迅速蹲了下来,暗中观察从低矮茅舍中走进的两个道士。直到目送两个道士走得远些了,才小心地缀在后面,将这一条突如其来的线索牢牢咬住……

然而此时,还在窨井中固守“存思”之境、运行“胎息”之法的杨朝夕,却在误打误撞间,开始经历福祸相依的一场蜕变。

经过几年的依法修习,杨朝夕体内早已积聚起一道精纯的后天之气,经过一夜“胎息”之法的短暂孕养,竟已是气候初成!

天色微明之时,这道初成气候的后天之气,便开始顺着血液和筋脉,无意识地在周身穴窍间游走。然而经过道士丙、道士丁的一番折腾惊扰,这初成气候的后天之气,却在杨朝夕体内,毫无章法地奔腾起来,肆意冲击周身各处穴窍。

杨朝夕只觉身体渐热、有些苦楚从身上传来,口中不禁发出“嗯、啊”之声,似是呓语。而意念却始终守在“存思”之境,不肯出来主导这股奔腾雀跃的后天之气。

行功及此,若不加以引导,时候一长,后天之气便会捣毁穴窍,造成全身瘫痪。但若能引而导之,便可促成小周天循环,自此,后天之气便会如同洛、伊之水般,按照既定的流向滚滚而走,进阳火,退阴符,温养周身,渐生道种。

“存思”之境奇幻莫名,杨朝夕自记事以来,所见过的旭日、山水、星月、云霞、霓虹等事物,皆化入漫天星彩、在天河中隐现。时而诸色斑斓,时而漆黑一片,自己尽剩一缕意念,在寒及骨髓的茫茫星河中游荡,没有什么可以停靠、也没有什么可以抓握,无天、无地、无**、无八荒,渐渐地、连这样的观感也要失去。不知持续了多久的迷茫,终于开始转化为无边的恐惧。而那一缕飘忽不定的意念,才开始在恐惧之海中回头,向着一个方向拼命游去。

恍若千年、又仿佛只是一瞬,意念终于从“存思”之境,渐退至“守一”之境。身体上被后天之气冲撞的穴窍,都开始灼热地疼痛起来,最初那彻骨冰寒之感,早已荡然无存。此时窨井中仍旧漆黑一团,若有些许火光,便可看到杨朝夕湿透的道袍贴在身上,开始有蒸腾的水汽弥漫开来。水汽被口鼻间微乎其微的气息带着,从细细的一丝、逐渐聚合为粗重的一股,奔涌不止,形成凝实的水汽环带。

杨朝夕依旧双目紧闭,后天之气在体内狼奔豕突,产生的热量将全身烘得温暖无比,手脚也渐复知觉。灼热的疼痛,先是从上丹田中扩散开来,让他意念为之一凝,开始有意识地稳住口鼻间的气息。随即便觉察到中丹田、下丹田几乎同时散发出灼热之痛,而这疼痛的来源,却是自全身而起,向三处丹田归附汇聚。只觉脑中燥热、心头烦闷、小腹充胀,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在水深火热之中。

奈何手脚被缚,行动受阻,手指和脚趾都不自觉地拧起来,杨朝夕口中忍不住胡乱发出“呵、嘘、呼、呬、嘻”之类的异响。还在口鼻间的水汽环带,仍在稳稳地循环着。位于脑中、心头、小腹的三处丹田内,三团后天之气逐渐连点成线、勾连在了一起,形成横贯躯干正中的一道后天之气柱。这气柱刚一成形,便猛然向会阴处一捣,接着转向尾闾,开始逆着命门、夹脊、大椎、玉枕诸穴一路向上,直冲百会。气柱至极便落,又顺印堂、面门、舌尖、喉头急转直下,顺着天突、膻中、气海、关元诸穴一路下行,又在会阴一弹,复归于下丹田。

这游走了一个小周天的气柱,复归到下丹田后,又与中丹田、上丹田串连交融。这时,位于眉关处的天心穴微微一震,封藏其间的先天之气,竟也泄露出一丝来,隐入上丹田中,与先天之气交缠一阵,便如泥牛入海、不知所踪。接着气柱又向下沉去,捣向会阴处,第二个小周天循环便又宣告开始……

若以后世武学理论来讲,第一个小周天循环过后,任、督二脉便已打通。就好像策马多日、翻越了崇山峻岭,终于放眼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平川,接下来能纵横驰骋多久,便要看脚程了。

杨朝夕便是在这风雨飘摇的秋日,一处黑暗无边的窨井里,于恍惚未觉间,因祸得福地、渡过了修道以来的第一道难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